书城经济第二次起飞:中国经济为什么能
7406600000017

第17章 中国崛起的猜想(1)

中国经济近些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世界经济整体形势不甚乐观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逆风飞扬,让世界吃惊。谈论“中国崛起”已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时髦。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预测不绝如缕。国际舆论相信,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杰出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19世纪是中华民族受屈辱的世纪,20世纪是复兴的世纪,21世纪将是辉煌的世纪。

本章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章节,是对以上章节的一个总结。随着我们的分析一步步严丝密缝地推进,我们将看到中国是如何在未来赶超美国的,中国世纪又是如何演变的。

“全球重心”正向中国转移?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两大经济体。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年均9%的增长率,印度自20世纪80年来以来GDP增长率也保持在6%左右。中印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样化及战略重要性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与期待。我们预判,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势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之源。

以往全球遭遇经济衰退时,都是美国引领欧洲和世界其它地区走出低迷;而如今,中国和亚洲其它国家首次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带领西方国家从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中复苏。美国经济受到重创加速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而亚洲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正不断提升。

经济学家们很早就曾预测日益强大的中国会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其经济影响力迟早要超过美国。如今看来,世界经济领队之位易主可能来得比预想的要早,尽管美国经济总量目前仍是中国的2倍还多。而这种转变对于美国和西方国家来说,其影响要超出单纯的经济复苏。瑞银驻纽约首席经济师Neal Soss表示,“经济重心的转移已持续一段时间,但此次衰退是一个转折点(指的是2008年由美国发端的世界金融大危机—作者按),正在带动世界的是亚洲而不是美国,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注“美国衰退加速经济重心转移 亚洲已成世界火车头”,搜狐新闻,2009年8月25日)

花旗集团欧洲经济研究主管Michael Saunders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经济低迷和2001-2002年的经济衰退中,美国都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那时候,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应对经济衰退。不过,近年来,受益于和西方国家的巨额贸易盈余,中国已拥有超过2万亿的外汇储备,有力地巩固了其作为迅速崛起经济强国的地位。

美欧复苏得益于亚洲经济活跃。2009年上半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主要贸易伙伴,欧洲制造商也正在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德国出口商协会国际部负责人Jens Nagel表示,“我们在对美贸易中失去的东西,可以在中国找到”。(注 同上注)

美国经济有望在未来一两年内恢复增长,这得益于中国和亚洲经济活力提升。此外,中国有可能继续买进美国国债,后者正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经济刺激计划。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imon Johnson指出,“虽说亚洲的世界地位相对较小,但它反映了世界的变化方向,经济实力正在转化为政治力量。”(注 “经济危机会让中国模式在全世界独领风骚?”博客中国,2009年2月16日)

我们计算了世界上700多个城市,使用谷歌的工具,测算这些城市在全球经济活动。经济重心在30年前在大西洋终点地方,在美国和西欧的当中,因为在这两者之间基本是这两大块地区主宰了世界整个经济。但在过去30年,全球经济重心已往东移推进了2000公里,移到了地球的中心,应该说它已经是往东移了整个地球半径的三分之一,不再在大西洋的中心了。如果把所有大陆去掉,把城市标出来,北京、上海在这边的右边,而旧金山、华盛顿、纽约在图的左边,描述的就是世界经济重心的一个转移的轨迹,这种改变随着时间还将发生什么?就是全球的金融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的转移,上海的商品交易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随着上海、深圳、北京在全球经济当中越来越重要,这个重心转移继续下去。

中国现在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体现了全球经济和金融中心的转移。首先,就是全球经济重心向东转移,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下滑的时候。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包括东亚的经济,他们的表现都大大超过美国经济的表现,更超过了西欧。

随着这个趋势还有一种新的趋势的出现,那就是中国和东亚现在也正在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重心向他们转移,他们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很多人将脱贫,成为中产阶级,他们在得到温饱之后需要更多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消费,他们想要有车,要买电脑,想要上网,他们想要享受其它东西,所有的需求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从而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

世界重心进一步向东方转移,是因为中国的低碳发展,绿色能源,绿色经济。中国在风机和太阳能发电的电板方面,已经是世界上主要的产销国,很多的世界上其它国家已经开始到中国共同研究,什么叫做清洁技术,什么是清洁能源。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加之美欧经济复苏困难重重,结论更是:全球重心已经更向中国转移。

尽管上述,笔者认为,全球中心向中国转移莫宁是一个过程。历史上看,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重视。1893年,美国GDP超过英国高居世界第一,但当时美国才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经过美西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才慢慢进入世界强国的“核心圈”,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美国才真正开始成为“全球重心”。目前中国的GDP仅约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要成为“世界重心”,必将经历更加漫长的过程。

当前,在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中,中国的话语权与其经济实力并不相称。例如,中国在IMF中的投票权份额仅为3.72%,屈居第六位。而美国一国就拥有超过15%以上的份额,对IMF重大事项拥有“一票否决权”。世界重心转移说,在许多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合理的立场主张和利益诉求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视。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为美元资产,特别是持有近9000亿美元美国国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却向美国等发达国家提供庞大的低息贷款和补贴,这本身就是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体现。可见,老牌的发达经济体美欧仍然牢牢占据着“全球重心”。

中国GDP跃升是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此应予承认。但同时应该看到,西方一些人并不愿意看到中国真正崛起,并不愿意让“重心”向中国转移,他们对中国的发展感到恐慌与戒备。

13亿人口的庞大基数“稀释”了中国GDP总量的意义,“人口多、底子薄、内部差距大”的现实仍将在很长时间内伴随中国的发展。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大约为4200美元。按人均购买力计算,美国位列世界前10名,日本位列前20名左右,中国则排在95名左右。

按照联合国每人每天1美元的贫困线标准,中国尚有1.5亿贫困人口。即使按照中国自己的标准,也仍有4300万贫困人群,接近于韩国的总人口。

在社会发展成熟度方面,中国仍处于现代化中期阶段,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人类发展指数”(HDI)仅为0.772,居世界第92位。

中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仍面临艰巨的发展和完善任务,公共福利事业水平整体低下。例如,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40多美元,约为美国的六十四分之一,日本的三十分之一。

中国在科技创新国际核心竞争力较量中仍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科技投入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2008年全国研发经费总支出占GDP的1.45%,明显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

在贸易结构方面,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产业和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为主,尚未脱离“量大质低”“本多利薄”阶段。出口行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不足20%。

种种事实表明,中国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仍然面临很多“头疼的”问题,并不具备承接全球“重心”的能力和条件。中国未来仍然会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国内问题上。

中国前景:全球新坐标系

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以市场汇率计算,尽管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是美国的1/3,但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度达到16%,超过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而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对2010年的预测,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占到25%左右。若以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中国的贡献度甚至会更高。

放眼望去,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多只引擎仍陷入停顿困境之中,但根据IMF预测,对于中国来说,尽管正在遭遇外部冲击和内部失调的影响,中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高速。

中国的增长正把她带回到历史曾经的荣耀。大约300年前,欧洲文艺复兴刚刚结束,远在东方的中国成为西方人梦想中的天堂,彼时的中国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直到乾隆辞世的l8世纪末,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的份额仍超过整个欧洲5个百分点,大约相当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

历史正在重复惊人的相似之处。过去10年,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份额越来越重要,中国庞大的外需带来了全球采购,为全球多个经济体的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在全球产业转移中,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国内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发达经济体提供了巨大的出口市场。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项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钢铁、造船、汽车、电力、化工、家电等行业,均具有庞大的产业基础。世界钢铁协会日前发布报告称,2010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4.14亿吨,创下全球粗钢产量新纪录。其中,中国以6.267亿吨位居全球第一位,占全球钢产量的44.3%。中国黄金协会27日提供的消息说,2010年中国黄金产量达到340.876吨,比上年增加26.896吨、增长8.57%,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中国黄金产量首次超过南非,至2010年已连续4年保持全球第一产金大国的地位。

中国出口有望在未来四至五年内再翻一番,10年后,中国有可能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部长彼得·范洛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说,中国现已成为加拿大的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高达2430亿美元,增长近58%,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0年,中国多项排名处于全球领先,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购交易额居全球第二;超越英、法、德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三大股东。这是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中透露的。

再结合我们上一节描述的,世界发展重心正在东移过程中,中国越来越回到全球中心,“中国世纪”正在全球目光注视下呼之欲出。

在世界上还有许多人,特别是还有许多投资者的目光还停留在过去世界格局上,即美国是权威的经济强国,欧洲是强大的,接着是中东的酋长国是最富有。许多人还在以为:美国打个喷嚏,欧洲就得感冒。然而,这个世界早已不是这样。从经济上看,经过近些年高速发展,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经济早已今非昔比,中国已经是一个堪与任何欧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经贸伙伴。中国,在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上已经与美国以及德国并驾齐驱。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中国正在引领世界经济。

我的上述表述多少代表了当下世界对中国映像的典型观点。如果放眼全球,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正在日益形成但仍经常被忽略的大趋势:中国在全球市场的角色,正从最大的制造中心和出口国,逐渐演变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全球买家,这个新趋势才刚刚开始。

过去30多年里,随着中国不断加大的改革开放力度,对华贸易经历了巨大变化。大胆的经济改革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得以向欧洲和美国供应廉价商品,同时通过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帮助西方企业削减了成本。到了现在,世界正处在这样一个崭新阶段,即中国正从全球市场购买更多商品。2010年,中国贸易量排名第二,10年后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市场。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将淡出作为全球最大供应者角色。虽然印度、孟加拉国国国国和越南等低成本替代市场对中国构成了许多竞争,但它们在产品和供应商数量上至少在未来10年内均无法与中国匹敌。

中国的供应商不仅进行了重新定位,不再单纯依赖于价格,而且扩大了在快速周转、良好基础设施、快速市场反应以及遵从国际标准等几乎各个方面的优势上。最近对欧美大型企业买家所作的全球性调查显示,他们中多数人没有打算减少对中国的订单,这突显出他们对中国供应商日益增长的热情和信任。于是,全球消费者将继续受惠于中国以低廉价格供应种类繁多的商品的能力。同时,海外卖家也在受惠于中国日渐增大的胃口。快速浏览一下中国在欧美的购买清单,就会看到从食品饮料、家庭用品、特殊用品,到工业机械和建筑材料等,大笔订单纷至沓来。

中国对外投资也被称“令人晕旋”。从2008年的260亿美元、2009年的433亿美元,到2010年的600亿美元,规模越来越大。从非洲、南美的矿产和可耕地到美国的金融公司和欧洲的技术,都有中国购买的身影。

对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市场的控制程度往往显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英国1914年曾经拥有对外直接投资的45%,美国1967年顶峰期为67%,而当今中国仅仅拥有6%,多数为国营企业的中国上市公司目前大部仍为非跨国性质,其“购买世界”的成长空间显而易见。

中国的高额储蓄也将刺激更多收购。中国公司通常现金过剩、银行则是储蓄过剩,这些富裕资金目前主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用来购买外国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