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以中国辽东、山东、东北、京津唐大三角与朝鲜、韩国与日本构成环渤海大三角,包括俄罗斯和蒙古,在西太平洋是又一潜在经济中心;
——日本海经济圈。以中国东北、山东与日本、韩国为三大中心,形成环日本海大经济圈,包括朝鲜、蒙古、俄罗斯,形成以图门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一体化区域经济;
——环华经济圈。也叫环中国周边经济圈或亚华经济圈,主要包括中国云贵川桂与缅甸、泰国、印支三国组成的西南环华经济圈;中国西藏、青海与印度、尼泊尔、锡金、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组成的南亚环华经济圈;中国新疆、内蒙与俄罗斯、阿富汗、蒙古、中亚国家组成的中亚环华经济圈;中国内蒙、东北与蒙古、俄罗斯组成的北方环华经济圈;
——在东南亚,到2010年,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已经达到18个。
可喜的是,世界还在大分化、大重组中,被分化成海洋经济圈、大河共同体、区域经济圈、文化共同体、资源经济圈、宗教共同体、生态经济圈、语言共同体,象黑海经济圈、多瑙河共同体、东亚经济圈、大中华共同体、石油经济圈、伊斯兰共同体、马克经济圈、拉丁共同体等。而在这一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中国处在了这一世界大格局的优化区位:它位于欧亚中国板块与环太平洋盆地的中心区位,欧亚大陆桥和环太平洋经济圈的中心,位于世界环球贸易和经济区域的中枢。中国是唯一由世界三大经济圈环绕重迭的国家,它们是欧亚大陆桥、亚洲太平洋经济圈和环太平洋经济圈。同时,中国东临太平洋,西居亚欧,南连印度洋,与超级经济强国日本一衣带水,与世界经济大国美国隔洋相望,与超级资源大国俄罗斯毗邻相隔。
高铁:加速的中国巨国效应
五六年前,“高速”这个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很陌生,今天它已成为中国国内产业中为数较少的"以市场换技术"成功产业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坦承美国铁路技术比中国落后了十年。他说:“从第一条跨州铁路的诞生,到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的建成,我们的国家向来走在世界前列。我们没有理由让欧洲和中国拥有最快的铁路。”(注 “世界最好的高铁在中国”,网易财经,2010年11月19 日。)使是中国的飞船上天、反导技术突破,都没有得到美国《国情咨文》如此重视。这是因为中国高铁的突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产业概念:高空高速飞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大规模地为地面高速行进所替代,它更环保、更安全,价格更低廉。
什么是”高铁”?高铁就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早在20世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寥寥无几。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于1964年正式营运。日系新干线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营运速度每小时270公里,营运最高时速300公里。
随着京津城际、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城际高铁等相继开通运营,中国高铁引领世界高铁发展,正在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
沪宁高铁开通当天,王先生带着一家11口专程来体验,他说,中国的高铁是最好、最稳、最快的。王先生说,他1994年到日本,坐东京到大阪的高铁,500公里2个半小时,当时他想中国可能100年都赶不上,没想到10几年就坐上了。中国真了不起!
高铁梦幻般“陆地飞行”的时速无疑拓宽了人们的生活半径,衣、食、住、行、游也无形中发生着巨大变革。在武汉汉正街上作服装生意的张先生格外亲睐武广高铁,便捷、高效,350公里一小时的时速,三个半小时就能从武汉到达广州,当天去当天就能返回武汉。这些都为他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商机。张先生说,广州和香港有什么新款式的话,马上我们就可以拿到武汉去,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通车,按照原来理论值计算苏州(火车站)到上海(虹桥站),最快的一趟车是18分钟,同城效应非常明显。如今,住在江苏昆山而工作在上海的人们因为沪宁高铁而形成了一个被称为“沪昆族”的群体。
未来5到10年,高铁不仅将带动中国主要中心城市的联动,形成若干1小时、2小时大都市圈,而且还将拉动高铁装备制造业产业崛起。可以说,高铁正在并将继续改写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随着高铁的发展,中国城市经济带的效应将显著增强,其中包括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继长三角、珠三角的“一小时生活圈”后,全中国的“一日生活圈”也在悄然成型。 据了解,郑州至西安的高铁在2010年12月初试车,车程二小时;哈尔滨到大连、北京至石家庄、石家庄至武汉、上海至南京、南京至杭州、杭州至温州、天津至秦皇岛、上海至杭州等多条高铁的通车日期,也都在2011至2012年之间。
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总是和信息化、智能化紧密相连的,信息技术必将不断对传统制造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制造业过去长期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带动大量出口而缓慢发展起来的。这种模式往往是工业化初期的产物,当前,中国已全面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即将进入工业化后期,传统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而“中国高铁”是中国制造业的荣耀,洗刷了中国制造业只能做代工的历史。中国高铁的零部件高达10万个,平均每个零部件按照3到5家生产厂家计算,就将新诞生30到50万家零部件生产企业。
以总投资2209.4亿元人民币为例的京沪高铁,创造了数以10万计的就业机会,11. 4万多人因高铁找到工作。高铁每天投资达到1.9亿元,每天消耗1万吨钢筋、3. 5万吨水泥、11万立方混凝土,更带动沿线地方与高速铁路建设相配套的多个行业发展。京沪高铁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国土面积占全中国6.5%,人口占全中国四分之一,GDP占全中国40%,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中国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表示,“铁路投资是拉动内需的重要火车头”,从2010年到2012年铁路总投资额将达到2.15万亿元人民币,在11万里运营里程中超过1. 3万公里的是高速铁路。
作为世界上最环保和最快捷的交通方式之一,高速铁路能耗是汽车的1/6,使用电能,碳排量几乎为零。作为拉动经济的重点产业,在高铁高端技术上每投入1元,就会带动9元的产出。而每天投资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高铁”,将进一步扩展中国巨国效应,并将这种效应越过中国国界。高铁将拓展传统的经济圈内涵,传统经济圈得以向更深的腹地延伸。长三角、珠三角边界将向泛长三角、泛珠三角模式延伸,一批城市将被激活。而高铁还将催生沿线经济带黄金走廊,特别是高铁将激活广阔的中国西部市场。随着高铁研发和采用的新技术,将带动中国产业技术升级,推动地区产业转移。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铁路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投资额将保持在每年7000亿元左右,共计约3.5万亿元,相比"十一五"期间的2.2万亿元,增加了1万多亿元投资。其中,按照"十二五"将建成16448公里高铁、平均每公里造价1.14亿元计算,高铁的总投资约为1.875万亿元。2011年新开工项目70个,其中高铁和城际铁路项目15个。显然,中国高铁正处在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它是国内产业中为数较少的"以市场换技术"成功的产业,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发展高铁。
预计到2012年,中国高速铁路网将初具规模。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例如,1小时内能到达天津、石家庄等城市;2小时能到达郑州、济南、沈阳、太原等城市;3小时能到达南京、合肥、长春、大连等城市;4小时能到达上海、杭州、武汉、西安、哈尔滨等城市。除海口、乌鲁木齐、拉萨、台北外,北京到全国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在2012年的基础上,再经过几年奋战,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届时,中国发达完善铁路网将全面建成,铁路运输能力总体上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也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2010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巴尔耶夫访华,中哈两国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铁路国有股份公司关于阿斯塔纳-阿拉木图高速铁路建设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中国的高铁技术又一次走出国门,服务海外。
金融危机之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几大主要经济体相继推出建设高速铁路等巨额投资计划。在各国建设高铁的风潮中,创造出全球运营铁路最高行驶速度的中国高速铁路自然倍受关注,可以说,中国高速铁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走出国门、进军海外的良机。至2010年底,铁道部已经与泰国、老挝、阿根廷、哥伦比亚、保加利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土耳其等国的主管部门以及部分国外铁路设备企业分别签署了高铁合作协议。至2011年2月,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希望中国能给予高铁技术和建设的支持。
2010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中国和泰国、老挝签订合作协议,将建一条连接中国、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的高速铁路。这被称为“泛亚铁路网”,包括中越、中缅、中老泰等线路,计划在2015年建成。
2010年12月底,中老铁路工程建设方案最终敲定。这条连接中国与老挝首都万象的高速铁路全长421公里,其中190公里都是隧道和桥梁,计划在四年内建成通车。工程预期造价多达70亿美元,中国方面将承担该项目70%的投资,其余30%资金由老挝政府负责解决。目前中老高速铁路整体设计工作已经完成,老挝境内段预计在2011年4月25日开工建设。
中国除了建设泛亚铁路网,也积极进军欧美市场。目前美国、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国都与中国签订了高铁合同。
2010年1月,中信银行就为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在阿根廷承揽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地铁项目筹组了8496万美元银团贷款,半年后,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访华期间,中信银行又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与阿根廷签订了2.73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贷款协议,用于支持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向阿根廷出口20辆高速机车、220辆客车以及配套零配件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阿根廷方面希望借助中方技术和资金修复全国铁路网。为此,阿根廷需要投资百亿美元以上,其中80%的资金计划从中国筹集。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正与哥伦比亚谈判建设一条高铁干线,连接哥伦比亚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铁路全长220公里,将从太平洋海岸延伸至卡塔赫纳(Cartagena)附近的一座新城市。整个项目预算76亿美元,由中国国开行提供资金,中国中铁负责运营,建成后每年可把至多4000万吨货物从哥伦比亚的经济腹地运至太平洋港口。
2011年1月19日,在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中国铁道部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签署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转让备忘录。按照这份合作协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将与中国南车在美国建立合资公司,共同促进高铁技术在美国市场的推广。这标志着中国高铁正式登陆美国。
此外,英国也正准备从中国租赁或购买高速列车,这些高速列车将由中国南车生产。
受中国高铁不断取得成功的带动,目前在全球都涌动着一股高铁热,全世界正在进入“高铁时代”。
美国政府将提交新预算案,要求美国国会批准一项为期6年、总额530亿美元的全国高铁计划,致力于修建新高铁走廊。其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表现最为积极性。此前,加利福尼亚高速铁路管理局开始为贯通旧金山、洛杉矶和圣迭戈的长约1280公里的高铁线路第一阶段建设招标。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计划未来15年内在全国建造新型高速铁路,并推广时速最高可达225英里(约362公里)的列车。
法国希望将高速铁路总长度提高一倍,在2020年达到2500英里。
西班牙计划在2010年超过日本,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
波兰将于2014年开始兴建国内第一条高速铁路,计划2020年完工
阿拉伯也将建成高铁网络,据称总长3.3万公里,总计18条线路,预计20年内建成。根据规划,卡塔尔及科威特两国将分别投资100亿美元,兴建国内铁路网。阿联酋则计划投资近200亿美元,兴建包括轻轨、高速铁路及地铁在内的立体铁路运输网。沙特制定总额150亿美元的铁路扩建计划,拟将其国内铁路总里程提升5倍。
按照目前各国公布的规划,预计到2024年,全球高铁总里程可达4.2万公里,这意味着国外2010~2024年的高铁修建计划将达1.9万公里左右。据估计,2020年前,海外高铁投资将超过8000亿美元,其中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额为1650亿美元,带动其他产业创造的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走出国门、进军海外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