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富爸爸财商培养-香港H股完全攻略
7415600000017

第17章 H股部分行业概述(7)

目前我国经营集装箱运输的航运企业达150多家,拥有集装箱船舶600余艘,30多万标准箱。在我国航运企业集装箱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各主要港口也开始纷纷大力推进集装箱码头的建设。特别是1987年后,沿海经济高速发展,国家鼓励集装箱码头引入外资,大连大窑湾、上海和深圳等集装箱码头实现与国外合资。我国集装箱码头建设进一步加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拥有集装箱专用泊位70个,年设计通过能力为1200万TEU,基本形成了华南以深圳为中心,华东以上海、宁波为组合中心,以及青岛、天津、大连港口群为中心的国际集装箱中转型枢纽港的雏形,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4年保持在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4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600万TEU,比1998年上升了23%。

在国际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国内水路集装箱运输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水路运输新的经济增长点。1996年,我国第一条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上海至厦门航线的开通,拉开了采用国际标准集装箱从事国内水路集装箱运输的序幕。从此,国内水路集装箱运输进入了专船运输的新阶段,发展势头迅猛。在当前航运业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国内水路集装箱运输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水路运输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国内水路集装箱运输船舶和集装箱大型化趋势明显,并由多用途码头逐步向专业化码头装卸发展,运输网络初步形成。开展国内集装箱业务的港口已由1996年的10个增加到现在的30个,中海、中远、长航和青岛航运等10多家船公司投入40多艘装箱船、1.3万标准箱的运力,从事国内水路运输。目前,国内支航线达73条,1100多个航班,内贸集装箱运输达16条,260多个航班,形成了北起大连、南至海口的沿海集装箱运输大通道和以上海为中心沟通沿海和长江的“T”型运输网络。

二、航运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加入WTO对航运业的影响

1.我国已基本形成开放的海运市场。入世后,我国航运业面临海运自由化,进一步开放运输市场的要求,未来海运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我国航运企业应积极准备,抓住机遇,利用入世的有利机会,加快发展。同时,海运需适应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要求。

世界贸易组织海运自由化谈判始于关贸总协定于1986年发起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海运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部门,由于与国际货物贸易密切相关,因此,被各国普遍视为是国际交流的一个传统支柱行业,是国际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航运服务业谈判的宗旨是在GATS的原则和框架下,逐步取消一切限制进入航运市场的措施,给予外国海运服务机构以国民待遇,最终实现海运全面自由化。各国要价主要集中在:要求取消货载保留措施和要求准许航运公司在他国实现商业性存在。GATS规定了“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两条具体业务。

目前我国政府在国际海洋运输、港口服务业等方面,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在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方面均不存在歧视性政策,一个开放的海运市场已基本形成。

2.入世后我国航运业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入世后,我国参与国际航运事物的谈判环境与决策环境发生变化。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参加国际航运事物谈判的地位得到加强和改善,可直接参与WTO中有关航运事物的谈判和决策程序。我国可借助WTO条款中关于“公正、公平处理贸易争端的原则”,妥善处理双边海运服务贸易中所诸多摩擦,维护我国航运企业的合法权益。

入世后,我国的航运企业可直接和全面地在公开的国际市场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中外航运企业受到WTO竞争规则的制约,在统一、公平和开放的以及无差别的国民待遇的环境中,我国航运企业可充分以较低的竞争优势,在国际航运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入世后,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加,航运企业将面临一个较为广阔和充满活力的国际经营环境,将使航运企业的货源更加充足,运输经济效益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3.我国航运业积极准备改革。航运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国航运企业总体上富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入世后,中外航运企业均可获得进入对方航运市场的自由空间,并享有基本相同的“国民待遇”,这就迫使国内航运企业在强化国内竞争地位的同时,要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国外航运市场,并按照国际航运市场需求和惯例组织营运活动。

受惠于进口贸易增长,我国航运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当前国内大部分航运企业,正从认识和行动上,迎接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最大的航运集团——中国远洋(集团)运输公司,已在运力和码头业务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准备。据了解,该集团公司新的造船订单近期已达40艘。其中集装箱船20艘、58,878万标准箱;其他类船舶20艘、115万载重吨。中远香港集团公司今年也新订造了10艘巴拿马型散货船。中远太平洋公司正与有关方面合作,扩展国际码头业务,并在海外开展集装箱租赁业务。除在经营方面积极作准备外,该集团已适时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发展目标,致力于从科技创新、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增强自身实力,抓住发展机遇。刚成立两年出头的中国海运(集团)运输公司,成立伊始就逆势而上,抓住全球航运市场大萧条期间海运运价、造船、造箱、船舶租金均跌入低谷的机会,不断扩大租船、造船规模,增强营运实力。现在该集团公司仅经营的全集装箱船舶已达84艘(其中外贸船52艘、内贸船32艘),箱位8.7万标准箱,开辟了澳洲、欧洲、地中海、美国4条外贸航线。该集团的国内内贸集装箱运输已走在了业内同行前列,近10条航线遍及沿海绝大部分港口和长江流域,月运输能力达到4万标准箱。

航运界人士认为,入世能够促进和推动我国航运业发展,也将带来更为激烈的竞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航运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开放程度,特别是远洋航运,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与国际大航运企业相比,竞争实力还不强,国外的航运企业会更多进入我国航运市场,挑战比机遇更值得重视,各航运企业在加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应当加强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并尽早制定获取双赢的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外贸运输量九成以上通过海运完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有关专家预测,到2007年,外贸货物海运量增幅将达到8%—10%。此外,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进出口商品关税将逐渐下调,出口货物退税率会适当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船舶进出口艘次和运量等指标也都会随之提高,航运市场、码头和船舶代理市场总量将有所扩大。总而言之,进出口货物的增长,均将通过运输完成,海运货运量将显著增加,这对于经历了多年萧条磨难的我国航运业,真可谓是久旱逢甘霖。

(二)航运业国内上市公司分析

深沪两交易所航运上市公司主要有南京水运、亚通股份、天津海运、宁波海运、中海海盛、琼南洋等六家公司。

在这些上市公司中,南京水运主要经营长江沿线各大炼油厂的原油运输航线;亚通股份主要经营内河客滚运输,同时发展沿海化学品和客滚运输;天津海运主要经营近洋集装箱运输等业务;宁波海运主要经营沿海、内河(长江)的货物运输,主要货种为煤炭;中海海盛主要经营沿海南北航线煤炭、铁矿石等大宗散货运输和国内国际化学品、沥青等特种船舶运输。我国沿海和内河运输运力过剩,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运输成本不断上涨,经营业绩提高不大。航运上市公司除琼南洋外,各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航运上市公司与中国的航运业一样,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也要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不利因素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国际的。在国内方面,航运运输企业间的竞争仍会继续,同时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进一步降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耗中的比重,由于能源运输在我国沿海运输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可以预见,虽干散货总的运输量呈上升趋势,但所占的沿海运量的比重回呈下降趋势,这对像宁波海运、中海海盛这样的公司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像南京水运这样独家经营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被打破,这对南京水运也是一个考验。

(三)我国海运业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贸结构优化,对集装箱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运力供给方面,以中远、中海等为代表的航运企业加快了集装箱船的更新改造步伐,订造了一定数量的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对满足适箱货迅速增长的要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家也对集装箱港口建设十分重视,投巨资改建和新建了部分港口。但是,从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要求来看,目前我国的公路交通设施不足,枢纽港布局尚未全面展开,有些港口堵塞比较严重,铁路干线运能紧张,空箱回程。这些都是要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十节)房地产板块投资价值分析

一、房地产行业的现状

房地产市场在制度创新过程中,市场运行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目前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5年房地产业开发总量明显扩张,开发投资增势强劲,西部地区独占鳌头。全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901亿元,比上年净增891亿元,增长19.5%,是“十五”期间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西部地区完成投资647亿元,增长28.8%,高于东部的21.7%和中部的19.3%。说明中央启动住房消费、培育住宅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决策已初见成效。

(一)房地产交易淡季不淡

交易业务量增长较快,以往一季度,往往因节日相对集中等原因,历来都是房地产交易的淡季。2006年1—4月份,28个大中城市的房地产转让、租赁、抵押等交易业务量增长较快。大连、武汉、哈尔滨等城市交易业务量高速增长,如武汉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存量房转让面积、房改房上市面积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7%、92.7%、89.3%。上海2006年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存量房转让面积分别为524万平方米、191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52.8%、33.6%。

(二)二、三级市场联动的格局初步形成

住房二级市场开放以来,存量房市场交易逐渐活跃。2006年1—4月份,宁波市三区存量房交易成交3580件,达到2004年同期的7倍,成交面积为21.66万平方米,成交金额3.74亿元,现平均每个工作日有43套存量房成交;广州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存量房转让面积之比为6∶1,而2005年同一期则为13∶1。在存量房交易中,房改房上市的增长幅度较大,上海2006年1—4月份房改房上市成交面积55.636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2.22亿元,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95.08%、92.14%;长春市房改房上市成交占同期存量房交易面积的28%。存量房交易的日益活跃大大改善了“增量市场唱主角,存量市场唱配角”的市场结构,带来了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联动效应,形成住房消费市场的良性互动。

(三)房地产价格稳中有升

从28个大中城市的市场交易情况来看,2006年1—4月份房地产均价基本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各类房地产价格则有升有降。在住宅类商品房中,普通住宅价格一直呈稳健的上升趋势,高档公寓、别墅价格较2005年同期有所下降;商业营业用户价格比2005年同期小幅攀升;办公楼价格则比2005年同期价格水平略有下降。

(四)房地产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2006年1—4月,全国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924.98万平方米,比2005年同期增长10.3%,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153.93万平方米,比2005年同期增长35.8%,商品房建设和销售情况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并且同期销售面积略高于竣工面积,房地产市场供求呈现基本平衡的态势。竣工面积小于同期销售面积说明:目前市场有吸纳近期上市商的能力之外,还有消化多年来积压空置房的能力。部分空置商品房增长势头已得到控制,空置量有所回落。

(五)个人住房消费已成为市场主体

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的实施,集团购买逐步退出市场,个人住房消费逐渐成为市场主角。2006年1—4月份,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938.05万平方米,比2005年同期增长41.5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给个人面积为1651.08万平方米,比2005年同期增长53.14%。个人买房比重上海为97.5%,天津为96.8%,长春为93%(2005年同期仅为59%)。

(六)房地产市场需求出现新趋势

由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出现新的特点。首先,过去“人适应房”的格局已经打破,“房适应人”成为市场的导向,消费者要求个性化的住房;其次,市场上品牌小区销售良好,人们对住房的态度大为改观:住房满足生理需要的因素被淡化,精神品位层面的因素备受重视;第三,人们对住房套型、面积要求发生了变化。

(七)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加快

2006年,重庆、成都、贵阳、西安等西部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热销场面。贵阳市2006年1—4月份存量房交易、商品房交易、抵押登记面积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61%、75.7%、81.7%;西安市房地产转让成交面积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97%。虽然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从总量上看仍有较大差距。

(八)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量放大

从2006年1—4月份房地产抵押登记的情况来看,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量仍呈现上升趋势。上海1—3月份房地产抵押登记面积达到976.78万平方米,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比2005年同期增长19.8%。

以上市场特点与走势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正面临着三大转变:一是房地产经济的增长方式将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由单纯的投资拉动向投资与消费双方拉动转变;三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机制将由主要靠行政措施和政策调控向主要靠市场机制自身调节转变。

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