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洋知识小百科-生物篇
7417400000018

第18章 独具魅力的虾蟹(2)

海滩上可以见到躲在空海螺壳里的像海蟹一样的小动物,它就是寄居蟹。寄居蟹同虾、蟹同属甲壳类,可它的甲壳并不像普通蟹的甲壳那么坚硬,特别是它的腹部比较柔软,因此,它只好将身体的后半部钻进空螺壳里,用最后一对腹肢钩住海螺的空壳,以防身自卫。寄居蟹名为蟹,实际上它是一种虾。

寄居蟹有一只巨大的右鳌挡在海螺壳门口,可以起到防卫作用,以抵御凶恶的敌害的攻击,它只有躲在合适的空螺壳中,才是比较安全的。如果一时找不到现成的空螺壳,寄居蟹便要动用力来解决,先将螺壳内的肉撕出来吃掉,然后钻进去居住。寄居蟹虽躲在螺壳内,有大螯守在壳口,但有些凶猛的海洋动物依然是它的天敌。比如章鱼往往用它那十分有力的腕臂,破门而入,把寄居蟹拖出来饱餐一顿。

寄居蟹被称为海底“游客”,只要螺壳适合它的身体大小,便钻进去作为它的客店。不过它并不固定住在一个螺壳之中,每当它蜕一次壳时,身体便会长大了一些.于是原来的客店容不下了,它便到处寻找新的住所。当它发现一个螺壳时,首先观察里面是否有别的动物居住,如若是空的壳,而且适合自己的身体大小,它便很快钻进去寄居其中。因此,寄居蟹每蜕壳一次,就搬一次家,自然有了新家,它便忘了旧家,旧家再由小字辈们寄居。

为安全起见,寄居蟹也往往找到腔肠动物海葵来做它的卫兵。海葵同寄居蟹共生在一起,不离不弃,寄居蟹在调换新居时,决不会忘记将海葵从旧壳上搬下来,再把它安装到新居的螺壳上去。海葵寄生在寄居蟹背着的螺壳上,使凶恶的敌害不敢来侵犯,也就使寄居蟹受到了保护。

形态各异的螃蟹有什么特点?

螃蟹的种类十分繁多,我国已发现的种类就不下800种。江、河、湖、海,乃至山涧、沟渠均可见到它们的踪迹。不同的蟹类形态不同,生活各异。人们通常是模仿鸟类中猛禽、涉禽、游禽、攀禽等生态分类法,把螃蟹分成5个大类,包括走蟹,游泳蟹、穴居蟹、隐蔽蟹及共生蟹。螃蟹的行为是十分复杂的,不同类群的区分仅是相对面言,没有绝对的界限。

螃蟹是甲壳纲的重要成员,它们虽然种类繁多,但都是8条腿的横行将军,有的个头很大,甲长22厘米,宽25厘米,第三对步足展开的宽度可达1.5米。蟹的第一对步足就像两把大钳子,既是它的捕食工具,又是御敌武器。蟹类善于游泳,它们体后的两对步足呈浆状。

最大的蟹是生活在日本外海的日本高脚蟹,又叫大蜘蛛蟹。它的甲壳只有30厘米~35厘米,但大鳌长1.5米,两鳌张开来有3米多。最重的蟹产于澳大利亚巴斯海峡,重13.5千克。最小的蟹是生活在日本相模湾的豆蟹,其甲壳长3.8毫米~4.2毫米,只有一个米粒那么大。

对于海蟹而言,它们主要是生活在浅海潮间带中,当小鱼或其他动物游过身旁时,它就用强大的螯足突然将其捉住,捕而食之,有时也吃一些海藻的嫩芽。海蟹一般雄大于雌,当雌蟹的生殖腺充满时,体肉肥厚,生殖腺味道极美,称做蟹黄。雄蟹腹部呈锐三角形,雌的略呈圆三角形,所以很容易鉴别。雌蟹到了排卵期,“蟹黄”就从体内“移植”到体外中的圆三角形的内侧,授精后,开始将“籽”排入海水,从中又繁育出无数只蟹仔来。在海滨,螃蟹还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们喜欢摄食潮间带小动物的陈尸腐肉,也是海滨的“清洁工”。

游泳健将为什么是脱壳专家?

在地球上生存的275种蟹类中,许多种类都有一定的游泳能力,但真正能称得上游泳健将的只有梭子蟹。梭子蟹壳薄、腿长、眼大,具一粗壮的大螯。它们都在海洋中生活,常在白天钻入沙中,只露出两只眼睛在外面四处搜巡。许多种梭子蟹的壳上有尖锐的突起刺,人们用一般的捉蟹方法很难捉住它们。

梭子蟹头胸甲前缘左右两侧各有9枚锯齿,最后一齿又大又长,横向倾方,使头胸甲中部宽大,两侧尖细,形似织布用的梭子,因此而得名。这类蟹有5对步足,第一对大而坚硬,称鳌足;第五对步足平扁如浆,称游泳足;再配上梭状身体,使它们可以在水中快速游泳,捕食和避敌,有时甚至能捕到鱼类这样快速运动的动物呢。和许多种在海底及海滨线爬行的蟹不同,梭子蟹有较强的游泳能力.可在水中作长途迁徙,被列为底栖游泳动物。

梭子蟹生长栖息在近岸浅海,水深10米~50米的海区,以10米~30米水深的泥沙底质海区最为密集。白天光强时梭子蟹常潜伏在海底,夜间才游到水层觅食。奇怪的是在食物匮缺的情况下,母梭子蟹竟能用鳌足从自己腹部取卵充饥。

说起来还是十分有趣的,梭子蟹还是一个脱壳专家呢。春季孵化出的幼蟹生长速度很快,幼蟹每脱一次壳,甲长和甲宽可增加30%,到中秋节前后,蟹便可长成较大的肥蟹,俗谓“秋风起蟹儿肥”,也就是捕获的最好季节了。当脱壳8次~10次,体重150克左右时达到性成熟,便进行交尾活动。它们每次脱壳需15分钟~30分钟,这时,敌害生物往往会乘虚而入,侵食个体,体弱多病的个体也会在脱壳中自我淘汰,每脱一次壳都是一次生死搏斗。

蟹能挖洞吗?

穴居蟹是螃蟹中的又一个大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只是临时挖个坑,把自己埋进去:作为临时的庇护所,人们把这些螃蟹称为埋栖蟹类,如蛙蟹、黎明蟹、馒头蟹等。有些埋栖蟹(如蛙蟹、黎明蟹等),它们的步足变得十分扁平,酷似铲子,适于挖掘沙子,黎明蟹的挖掘足还可以用以游泳。

埋栖蟹类通常出现在沙质水底,它通过身体后倾、步足下挖使自己下沉,直到只露出触角和眼睛在外面打探为止。埋栖蟹对埋栖生活的适应主要在呼吸方法上,例如馒头蟹埋栖时,只有眼睛和前额缘露在地表,它们鳌上有高耸的隆脊齿,齿间具毛刺,它们靠卷曲的大鳌围住鳃盖,起到保护呼吸水流畅通的作用。

另一种穴居蟹能建造真正的洞穴,可供隐蔽几天或几星期,我们称之为洞栖蟹。洞栖蟹大多都生活在滩涂,身体纵切面呈圆形,当蟹足卷曲时,整个身体呈一圆柱体,这种体形易于进出它们的洞穴。大多数的蟹类如招潮蟹、沙蟹、长脚蟹等均属于这一类。洞栖蟹以洞穴作为掩蔽所,一旦遇到危险,即可以随时躲入洞内。它们挖洞的深度和形状各具特色:招潮蟹的洞深可达30厘米~40厘米,洞穴多为单一的垂直洞;沙蟹入洞通道可成螺旋形,并在顶部有一分支洞;长脚蟹的洞常呈U形。

海蟹是怎样造穴的?

海滩上生活的穴居动物中,蟹占绝大多数,它们的洞穴及其化石在分类学、生态学、古生物学以及在地学研究上还有一定意义呢。

海蟹怎样造穴呢?每当退潮时,穴居蟹就会紧张而愉快地修筑洞穴,疏通跑道,以便在滩面附近觅食。它们的洞穴可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洞口数量也不尽一致。有的洞穴与滩面垂直,有的先与滩面垂直再拐90度的弯。有一种蟹在造穴时,抱出米粒大小的圆球状砂粒,均匀地散布在洞口四周,这种蟹被叫做“圆球鼓窗蟹”。这种蟹只造一个洞口,而且洞口与滩涂面保持垂直状态。

更有趣的是,这类蟹各自造的洞穴,数目多少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只造一个,有的则要造两个,真可谓“狡兔三窟”。那么,你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只有一个洞口的蟹类多半是一些小蟹,它们仅在洞口周围附近觅食就足矣,一有风吹草动,可及时钻入洞内避难。个体大的蟹类饭量也大,若是只在洞口觅食是填不饱肚子的,需要长距离的觅食活动,危险性大,它们只好不辞劳苦,要造两个或更多的洞穴,以利觅食和躲避风险。总之,这些小海蟹既聪明又勤劳,在自然界中为了生存,它们已经练就了一身自我保护的本领。

厚蟹打洞有何妙用?

厚蟹也是穴居蟹的一种,它的洞穴有两个口,洞穴底部串联着。它们造穴时,抱出很多形状不规则的泥块,呈扇形面散布在洞口外面。奇妙的是:厚蟹在造穴过程中充分利用搬出的泥块,在洞口堆筑起形状像碉堡一样的矮墙,并在一侧留一个缺口,立为“家门”,出入方便。

那么,厚蟹为什么要在门前构筑一道矮墙呢?原来,海水随潮落去之后,滩涂表面凸凹不平处仍留下积水,若洞穴位于凹处,风一吹就会把海水带进洞内,给它们在退潮后修筑洞穴的活动带来麻烦,为此它们采用泥沙筑堵矮墙,恰好能挡住海水的侵袭。

为了生存,在长期与自然界的应对中,厚蟹练就了识别风向的本领,它们会在每年冬季西北风多时,把门设在南侧,若是春、秋季节,南风、西南风多时,它们则把门开设在北侧。可见聪明的厚蟹在这道矮墙上建造的“家门”的朝向也是有一定科学性的。

招潮蟹有什么绝招?

在我国沿海的沙滩上,有一种小海蟹,它的两只大螯中有一只特别粗壮,而且呈火红色,当潮水退下以后,总是爬出洞穴面向大海,将大鳌不断地挥动,好像是在召唤潮水的到来,为此,人们给它取名为招潮蟹。它在潮间带活动,因此,它的生活与潮汐密切相关。

通常,招潮蟹在落潮期间出来活动,四处觅食。招潮蟹是以海泥中的有机物为食的,它们把这些东西放入口中,再加以冲洗将可吃的物质分离出来。在潮水涨起刚要没过它们的时候,它们便各自钻进洞穴,用泥沙、土块、石头封住洞口。这样,洞口被水淹没了之后,它们也能呼吸,躲进洞里安稳地栖息起来。

令人吃惊的是,不论招潮蟹正在从事什么活动,它都会在潮水到来之前10分钟停止活动,迅速返回老巢,安全地躲进自己的洞穴。招潮蟹从夜晚到白昼会神秘地改变自己的体色:白天变深,晚上变浅,天一亮又变深。正如潮汐涨落的时间每天都望后推迟50分钟一样,招潮蟹的体色变得最深的时间每天也往后推迟相同的时间。

科学家曾经作过有趣的实验,它们把从海边捉来的招潮蟹放在漆黑的实验室里,远离海岸,根本无法看到潮汐和昼夜的变化。可是,几个星期过后,招潮蟹体色最暗的时间依然往后推迟50分钟。这个谜底至今还没有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