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金羊毛的寻找者
7428100000039

第39章 茶艺美学论

范增平

茶艺美学既是生活美学,也是人生美学。是立足于现实而追求理想的美学,首先在现实的基础上美化生活,而后完善人生。美化生活是现实的要求,完善人生是理想的追求。从不断的要求美化生活中来完善人生的追求,这是茶艺美学的目的。简单地说,茶艺美学使人的感官得到快感,生活得到快乐。感官得到快感是现实生活的要求,生活的快乐是精神生活的满足。

一、茶艺美学的基础

茶艺美学既重视现实也强调理想。现实是科学的认识,理想是哲学的体验。茶艺美学可以说是科学的哲学,建立在四个基础上。

1.在实践中领悟人生

生存和生活的最根本条件是饮食,饮食概括言之即喝茶、吃饭。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类从日复一日的饮食追求实践中,发现出人伦之道,领悟到人生意义,为了提升饮食的品味,提升喝茶、吃饭的层次,美食、美味、茶道等规矩就建立起来。“喝茶、吃饭”在复杂的人类活动中,看似微枝末节的平常小事,事实上“民以食为天”,它是人生的大事,茶艺美学的基础就是建筑在“日常茶饭事”上,从生活的实践中认识到人生之美。

2.从自然中形成规范

茶艺美学的第二个基础是从自然中形成规范。茶艺中有所谓“茶道”,茶道就是饮茶的规矩,喝茶的方式,也就是喝茶的道理。这个喝茶的道理是随着时代文化的发现而逐步充实的,人类饮茶已有五千年的历史,饮茶之初与饮菜羹类同,没有定规,随人、随地、随兴而行,表现了道家顺应自然的无为思想。随着儒家思想的发达,饮茶方式遂有较具体的规范,而儒家思想也强调“天人合一”,对于道家的思想并不排斥,于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成为茶艺美很重要的美学观点。

道、儒是中国固有的本土思想,随着佛家的传人中国,饮茶方式和思想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和本土的道、儒思想也有许多相适之处,尤其在主张“清静”、“和平”、“敬谨”方面,到了明清之后,茶艺美学已融入了道、儒、佛三家思想。

自清代以降,西方思想传人中国,近代科学的逻辑思维概念也应用在生活上,茶艺美学对于诸如色彩学、几何学、人体工学、动作美学、空间设计等的合理性也开始重视,并融入于其中。

茶艺美学思想从本土固有的道儒美学观,到吸纳外来的佛家、基督教的科学理论,融合了古今中外的思想,是自然而然顺势发展而来,并非人为的硬性凑合。

3.从快感中享受美感

茶艺的美是综合的美,是整体的美,包含有视觉的美、嗅觉的美、味觉的美、听觉的美和感觉的美。它使人的感官得到快感,进而达到精神的全面满足。

茶具的搭配和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等的多样茶色是体现视觉的美;不同品类的茶叶散发出不同的香气,是体现嗅觉的美;茶又有因时、因地味,体现了味觉的美;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茶香、水沸及音乐在寂静的品茶环境里,氤氲出听味品趣的听觉和感觉的美,将品茶从感官的快感升华为全面的美感。

4.从动静中安顿生命

茶艺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在动静的起伏、交织中完成,它在动态中孕育着宁静的美感,它在清寂中照印出灵动的韵律,它是经由动静的和谐交融所舞动出的完善作品。

茶叶是静的,水是动的,静动微妙的结合,化合成纯美的茶汤,纯美的茶汤是由天地人三位一体自然天成而得之。好的茶叶需要天地人三结合,好的水需要天地人三结合,好的茶汤也是天地人三结合,所以茶艺的美是意境的美,蕴含着不可思议的哲理,隐喻了人生的道理,从茶中领悟动静的关键,才能安顿好生命的坐标,谱出完美的生命历程。

二、茶艺美学的形式

茶艺美学的内涵,从形式言,表现在三个阶段、十八个步骤上。所谓三段十八步,即(一)前置阶段(准备阶段)、(二)操作阶段(冲泡阶段)、(三)完成阶段(收拾阶段)。

(一)前置阶段,是茶艺表现圆满成功的基础,茶会的所有准备工作是在前置阶段进行。订定时间、选择地点、安排空间、设计环境、备妥道具、营造气氛等等工作,都得在这个阶段准备完成。

(二)操作阶段,是茶会中的冲泡操作过程,计分十八个步骤进行,这十八个步骤是一贯的。是环环相扣的。如同演奏一个作品,是一幅完美的画,一首扣人心弦的诗,一个乐章。

第一步丝竹和鸣

操作:准备好茶具,挂书,点香,演奏音乐,等待嘉宾。

解释:茶会有“一期一会”之说,每一次的茶会,可能都是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所以要以很虔敬的心来做准备工作,以很喜悦的心来等待嘉宾的来临。

第二步恭迎嘉宾

操作:迎宾入坐,打开煮水器,置杯就定位(将煮水器的开关按到开的部分,以左手将叩在品茗怀中的闻香杯翻转,与品茗杯并列于杯托上,闻香杯在主人左边)。

解释:嘉宾来了,引入座位,依次坐定,点头问候贵宾,准备妥当,检查各项茶具是否齐备、定位

第三步临泉松风

操作:水沸(此时煮水器中的水已经微滚,发出鸣声)。

解释:陆羽《茶经》有水三沸之说。静坐炉边听水声,初沸如鱼目,水声淙淙似鸣泉,二沸、三沸声渐奔腾澎湃,如秋风萧瑟扫过松林

第四步孟臣温暖

操作:温壶(将煮沸的水倒入壶中,将壶烫热后,随即将壶中的水倒弃至水方中)。

解释:先温壶,稍后放入茶叶冲泡热水时,才不致冷热悬殊。明朝工艺大师惠孟臣存有孟臣壶,乃功夫茶名壶。

第五步精品监赏

操作:赏茶(用茶则盛茶叶,请客人观赏)。

解释:评茶四步骤,首先在赏干茶。以好茶饷客,当请客人先观赏茶叶,油亮美观的茶叶,还未冲泡,已令人神往。

第六步佳茗入宫

操作:茶置壶中(茶叶用量,斟酌茶叶的紧结程度,约放壶的1/2到1/3)。

解释:宫者,室也。苏轼曾有诗言:“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名似佳人。”将茶轻置壶中,如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满室生香。

第七步润泽香茗

操作:温润泡(将热水注入壶中,不要停留,立即倒入茶海中)。

解释:小壶泡所用的茶叶,多半是球形的半发酵茶,故先温润泡,将紧结的茶叶泡松,可使未来每泡茶汤,汤色维持同样的浓淡。但温润泡不是必然需要的手续。

第八步荷塘飘香

操作:温润泡的茶水,倒入茶海中。

解释:朱熹有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池塘不在大,有源头活水注入则清;茶海虽然小,有茶汤注入则茶香拂面;能涤昏昧,清精神,破烦恼。

第九步旋律高雅

操作:第一泡茶冲水(冲水时,手微微提起,缓缓以向内的方向画圆圈,注入)。

解释:学茶艺的目的在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所以泡茶要有顺序,动作要文雅。泡茶时两手的动线以向内画圈为原则,如音乐的旋律,画出高雅的弧线,表现有韵律的动感。

第十步沐淋瓶杯

操作:温杯(主人将茶海中的温润泡茶水,平均倒入闻香杯中,客人将自己闻香杯中的茶水用左手倒入品茗杯中,再以右手将品茗杯中水倒入水方中)。

解释:若深瓯是功夫茶四宝之一,即喝茶用的小杯。等待第一泡茶的时间,先闻香暖手。一般认为左手比较干净,少做坏事,故用左手将茶汤斟入茶海中再分别倒到客人杯中,才不致减损茶的高雅韵味。同时也表示左、右手的动作平衡。

第十一步茶熟香温

操作:斟茶(第一泡茶的浸泡时间约为45秒。而后把茶汤斟入茶海中)。

解释:浓淡适度的茶汤斟入茶海中散发着暖暖的茶香,茶先斟入茶海中再分别倒到客人杯中,可使每位客人杯中的茶汤浓度相同,故茶海又名公道杯。

第十二步茶海慈航

操作:分茶入杯(主人将茶海中的茶,平均斟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中)。

解释:中国人说:“斟茶七分满,斟酒八分满,盛饭九分满。”主人斟茶时无富贵贫贱之分,每位客人皆斟七分满,斟的是同一把壶中泡出的同浓淡的茶汤,如观音普渡、众生平等。

第十三步热汤过桥

操作:闻香杯之茶汤斟入品茗杯(客人用左手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斟入品茗杯中)。

解释:闻香杯中的茶汤均用左手斟入品茗杯中,理由与第十步沐淋瓯杯同。

第十四步杯里观色

操作:观赏汤色(欣赏品茗杯中茶汤的颜色深浅、变化)。

解释:好茶的茶汤清澈明亮,从翠绿、宝绿到金黄,令人观之赏心悦目。

第十五步幽谷芬芳

操作:闻香(左手持净空的闻香杯,闻其杯底香)。

解释:高口的闻香杯底,如同开满百花的幽谷,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散发出不同的芬芳,有高温香、中温香、冷香,值得细细体会。

第十六步听昧品趣

操作:品茶(左手放下闻香杯,右手举起品茗杯,啜下一小口茶)。

解释:茶艺的美包含了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即感官的享受和人文的满足,所以品茶时要专注,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地投入。

第十七步品味再三

操作:一杯茶分三口以上慢慢细品,饮尽杯中茶。

解释:品字三个口,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喝,用心体会茶的美。

第十八步和敬清寂

操作:静坐回昧,品趣无穷。

解释:相聚品茶,是缘分,也是福分,以茶结缘,以福相托,和平、宁静的氛围,清心、诚意,进入无忧的禅境。

(三)完成阶段

品茗或茶会,收拾是很重要的工作。整理收拾完毕,茶艺表现才算圆满结束。

1.清理茶具:以茶匙去除茶壶内的茶渣,清理茶具、桌面,将所有残余的渣末、汤水整理干净倒入水盂内。

2.茶具收拾按前置阶段定位摆好。

3.检查桌面、周围地上,不能留下污秽痕迹。

4.圆满结束。

茶艺的形式表现无论是茶道具、空间设计、时间安排、动作、举止,都要合理,合乎科学,合乎人体工学、色彩学等的要求。

三、茶艺美学的特质

茶艺美学的原理,是以严格的规范,促使一个人的思想用文雅和高尚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让人有美感。于是茶艺美学的特质表现在三方面上。

1.不完全的美。留有缺陷的,不足感的美,就是茶艺活动中的凄迷感,一种朦胧的美。因为是不完全的美,促使一个人知道“珍惜”,懂得“知足常乐”,把握住今天。但也因为不完全,而有所追求,有所发展,这是茶艺美学的第一个特质。

2.不对称的美。不对称而成为奇数,因为奇数而比较有变化,比较灵活,因此,不对称的美也就是奇数的美,这是茶艺美学的第三个特质。

3.不充实的美。不充实是空间的美,保留随时变化的空间,在茶艺美学上占很重要的部分,空白也是一种寂静、俭朴的象征,一种简单的美。

从建基、形式表现和特质来看,茶艺美学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动静结合、不断发展的美学。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