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7431800000030

第30章 2006(8)

从2005年10月到年底,短短两个月时间,我们大刀阔斧理顺,重新组阁。除了成立“八大管理公司”之外,又增加了“两个委员会”,一个监察委员会,一个考评委员会。应该说考评委员会今年的工作还是比较出色的,但是大家还是有意见,还是有看法。考评本来就是评判别人好坏的事,考评的人要有专业、有公心、有权威,但哪能那么全面,有些人是有私心的,尽管如此,这种形式还是创造出来了。2005年以前,干好干坏没人管,现在至少月月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故、安全出了什么问题、加工量多少、盈亏情况如何,总有人给统计出来,赢了当场奖励,亏了当场处罚,干得好坏至少有个机构认可。考评委促使我们今年开始对各脱水站进行考评,一开始考评时,大家都反对对脱水站进行考评,要半年去一次,当时我说不行,必须一月去一次。山高路远,一个月一次都不好管,一年去一次等于不管。后来,按我的思路做了两个月,发现就是不一样,一个月去一次,他就算应付也得整改。今年管制上确实对陕甘宁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应该说财务也跟上了,管理也跟上了,当然也还有漏洞,但相对比过去总好一些。同时,我们把原来的监察部撤掉后成立了监察委员会,又在各厂设立了兼职监察员,随时反馈信息,举报身边的坏人坏事,举报身边违法乱纪的现象。虽然兼职监察员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但我们的信息渠道广了。审计部也经常在各厂审计,审计人员不管懂不懂业务,至少要应付一下。所以,通过监察、督导、监督,协调总裁办的命令,查处违法违纪的现象。客观讲,今年以来,我掌握厂里的情况要比往年多得多。考评委每个月考评时都有一张表,对各厂厂办领导摸摸底,希望大家认真填,我每期必看,看了以后不会轻易对谁表态,我是观察大家对领导的评价。通过这些渠道来观察,我也希望职工热爱企业,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和反映情况的力度。

2005年体制改革,主体就是“八大公司”加“两个委员会”,基本把我们体制理顺了。2006年运转以后发现有两个问题比较复杂。财务管理公司只管动态的财务,固定资产管理非常薄弱,2006年上半年,我们进行了大量融资活动,发现各厂(站)固定资产连账都没有,财务工作大量精力放在了管现金、管核算,过去没有基础,现在还没有介入。因此,4月份我向管委会写了一个报告,建议尽速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现在已全面运行,实际上就是静态的财务,也就是由钱变成物的全部归到资产公司管理。这个公司分了三个部门:一是固定资产管理,二是无形资产管理,三是股权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认为今后制约我们发展的将是铁路运行,芦花基地和宁东基地要形成500万吨炼量,运输量是非常大的,铁路怎么运行非常复杂,所以,我们正在筹建铁路运行协调管理公司。

除以上机构设置外,我们又在两个基地成立了技改指挥部,把技改指挥部与各厂相关人员有效地结合起来,分工不分家,合二为一,分一为二,一个整体一个基地,遇到问题时必须共同行事。需要分工时,技改是技改,生产是生产,有效地、充分地发挥了作用,使我们现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清清楚楚往前推进。

这就是我们2005年以来,体制改革理顺的一些事情。总体来讲总结了几条:第一,外沿管理从现在看都涵盖了,也就是外面需要管的事情都有人管了。第二,经过两年的运行,我们把同类项分开了,设了近10个管理公司,有的运行得很好,有的运行得很差,很好、很差都不怕,只要有了这个模式,思路清楚了,我们还可以撤的撤、并的并、改的改,关键是怕没有思路。第三,“两委”建立起来了,前面干工作的有人评判,后面出问题的有人检查,从理论上讲,层面清楚了。第四,机构设置之后,我们又保留了两个技改指挥部,把生产与技改分开。技改是长期的任务,就我们芦花基地讲,按目前的技改盘子,未来五年都不能够完全停下来。技改指挥部表面上看是临时机构,实际上是常设机构。宁东基地占了一栋楼,各种设施应有尽有,芦花基地条件差一些,也有一栋小楼。待这些装置投运后,我们下决心搞一些娱乐设施,把技改条件武装起来,要让他们长期稳定地干工作。我们有了这样一个200万吨炼厂,后面很多小的精细化工是有条件干的,后面留的土地就是未来发展的空间。按这个思路干下去后,将是宝塔石化中经济增长点最明显、经济效益最好、成本最低、运行最良好的一个企业。

从我们这几年发展的业务来看,2004年后,有一个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是我们把企业的发展分了三个板块。这确实是了不起的。第一个是炼化板块,宁东和芦花现在大干快干的就是炼化板块。第二个板块是化工板块,已经四年了,也就是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就是从化工着手为我们找项目、圈地、招商引资,逐步形成项目,将项目落地。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走的是以天然气、煤作为化工原料,逐步与油结合的路子,走出宝塔石化的特色,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第三个板块是以银川大学为主导的科研板块。全国的大企业有的是,但是办大学的少,这也是宝塔石化的优势特色。所以说,大家要看到我们的未来潜力。这样的一个企业,实际上本身实力不大,养了一所大学而且办得红红火火,目前有学生近5500人,加上教职工,学校有6000人,今年学校毛收入已突破2300万元,如果“专升本”实现后,我们的学费按国家标准上浮一倍,以学养学不成问题,可以说学校也是一个盈利点。我们的学生现在就业率非常高,内蒙古、山东等地都来挖人才,河南有企业到我们这里定向培训,现在国家高级技工太少,我们顺应了这个需求。另外,我们抓住西北能源的转变,在这方面开展培训。科教板块里面,以银川大学为龙头,把设计院、研究院加进去,将是宝塔石化未来的三个点:第一是人才储备点。大学优秀人才必将先到宝塔。第二,通过大学资质的逐步提高,团结一批优秀的高科技人才,逐步形成宝塔石化科技研发队伍,我们把研究院取名并且定位为应用技术,就是今后要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一个企业要真正搞创新,必须要有高科技人员,必须要有理论深厚、有实践经验的人员,这些人员从职工队伍中产生的不多,必须要培养一支这样的队伍。第三是通过特色专业,逐步充实和加强设计院力量,使我们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迅速转化成成果,这要通过设计院来做。尽管设计院现在力量还很弱,人员还很少,但我们还有很长时间来发展,只要有这样的平台,有这样的基础,不相信将来不来人才。尽管如此,现在的重整,仍然还是依托我们的设计院,这是我们自己的成果。“三大板块”的理论贡献,在于对企业有一个非常好的指导作用。今后两年,打算在新校区建设完成之后,将原来长期战斗在一线的职工跟银川大学培训出来的职工倒换,让我们的职工到学校去带工资学习一年,为的是企业长远性的战略发展。

“三大板块”理论形成之后,把一个企业真正从三个基点上支撑起来了。比较一下,在宁夏周边,在西北、在全国,这样的企业有几个?我想这也是德勤进驻宝塔集团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认为,我们的闪光点连我们自己都没看到。

体制改革之后,在运行过程中,依照过去的办法,在没有引进高科技人才前,依然依托同样一批人运转,承担体制运转的还是原来的干部,存在的不足总结了几个方面。

一是穿新鞋,走老路。由于这些人思想观念还没转变过来,仍然是老办法指导新体制。

二是老人手过渡过来后,普遍文化程度偏低。这些人在实践中能干,就是说不出来,总结不出来,不能把经验反过去再指导工作。要让这样一些人提高,就必须让他们学文化、丰富知识,然后再到实践中锻炼。现在十几个副总裁全部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客观地讲这些人凭着对宝塔的感情在干工作,忠于宝塔、热爱宝塔,也为宝塔的利益着想。但是光凭热情,要把企业搞好还很难。国庆节时,我召开了一个会议,我们讲的人才战略过去10个月基本上归于失败。人才战略一个是外引,但更主要的是从身边的3000多名职工中挖出来,光是从外面请人不行,所以机关今年大批量从一线提了很多年轻人上来,干得不错。明年不管多忙,我们都要让这些人出去学习,要出去学一学、看一看。

三是体制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八大公司”成立后虽然运行较好,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每个公司都开始封闭,条块利益逐步突出。现在大家普遍感觉到,干一件事要跨好几个部门,给基层的同志造成很多麻烦。我们再逐步看,观察一段时间有问题我们再改。

四是我们的管理团队整体素质不高,这个要承认。客观地讲,机关的管理团队、机关的精神远远比不上厂里,机关有很多问题;厂里的人也给我们反映,机关有问题,先从高管的管理团队开始进行整顿。最近我们正在开展思想整风运动,很严格的,通过整风我们要彻底清理我们团队。大家对机关有很多意见,有人批评得很厉害,说这个机关没有用,这实际上伤害了我们的职工,你们的话一半是对的,但问题是你们走了极端,他们现在不发挥作用,不能说体制没有用。我们整体管理者的素质不高,思想意识比较差,凡事斤斤计较。我们的待遇不算低。今年以来,我们同行业有几个企业在想方设法挖我们的人才,宝塔石化的待遇已经明着放在这里。出趟差大大小小都要报,虽然是个小问题,但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这里面有高管,有中国,有普通职员,最多的是高管,因为普通职工没有机会出差。高管人员要提高素质,真正把管理水平提上来。由于我们团队管理素质差,造成两个问题:其一,我们团队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金钱主义非常明显,不是比贡献而是比待遇,企业兴衰他们不在乎。其二,我们团队管理素质低,有些人钻空子,这些人看到我们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打着忠于宝塔石化的旗号混进来,他的目标很清楚,有机会就捞一把,捞不着就走人。要想把宝塔石化的管理水平提高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万丈高楼平地起,必须要从根基做起。在这里我要对我们的职工呼吁,希望大家抓紧学习,赶快涌现出来,尽快走上管理道路,你们是有希望的,你们也应该担当起未来宝塔石化管理的重任,我们不能老从外面请人。大家都知道,过去我们一个工程部的部长自己管工程,自己接工程,再包出去,把钱挣了,还敢跟宝塔石化打官司,胆大到什么程度,所以法律部成立起来后,必须严惩。

五是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企业发展中退化。可以说我也是从文化圈子走出来的,企业文化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座的老职工知道,当时厂子收购时那么乱,我们在又小又破的办公室连唱带说带笑,大家团聚在一起,没有酒杯子拿碗当杯子,演自己编的节目。从一开始我们就注重基础文化建设。这几年文化的形式多了,投入的财力大了,但是企业文化在我们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退化了,主体思想没有了,我们现在的宗旨是什么,最高标准是什么,没人宣传了,尽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虽然我们在职工队伍中搞了很多形式不同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主体是什么啊?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很简单,就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把大家的心凝聚起来,这就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那么大家在思想上究竟对宝塔未来是个什么概念,我怎样为宝塔献身,怎样孜孜不倦在岗位上作贡献,怎样以宝塔利益为最高利益,这些都没有深入展开教育,评劳模也好,树榜样也好,有代表性,有榜样性,但是没有加大宣传力度,没有在我们职工群众中造成一个好的影响,大家思想散漫。现在大家下了班比工资、比待遇,上班的时候混完一天算一天,表面上看仍然是整整齐齐上班,整整齐齐下班,但这叫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企业看着在运行,但这和大家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的概念不一样,这确实是大的失误,宝塔石化文化出现虚的繁荣现象。现在感觉,我们的团队比较散。当年我们把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挂在墙上,但是实践中没有人认真学、认真地思考,当作好玩,当作装饰。头上挂着那个,下面做着一些自由主义的事情。现在的情形是只能坑企业,不能亏个人,企业受了损失和损害,没有人群情激愤,没有人拍案而起。相反,如果哪个人受了冤枉、受了处分,就会有人站出来说情,帮派体系、自我体系正在形成。

二、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