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7431900000030

第30章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肖万源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

2.《伊斯兰与中国文化》,杨怀中、余振贵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3.《回族人物志》(4卷),白寿彝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1997年。

4.《中国回回民族史》(全二册),白寿彝主编,中华书局,2003年9月第1版。

5.《回族典藏全书》,吴海鹰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6.查洪德:《20世纪撒都剌研究述论》,《民族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

7.龚世俊:《萨都剌的诗歌与元代宗教》,《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8.黎林、陈建军:《元人扎马拉丁与〈大一统志〉的修订》,《黑龙江省民族丛刊》2005年第1期。

9.李洪欣:《海瑞法律思想与司法实践探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10.李鸿然:《海瑞年谱(1514~1587年)》,《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11.王威宣:《论海瑞的法律思想》,《回族研究》1991年第3期。

12.王博、陈吉龙:《论海瑞的治国思想》,《海南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

13.陈旭:《海瑞:陆王心学的实践者》,《阴山学刊》2005年第4期。

14.高建立:《李贽对理学的批判及其特点》,《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15.吴艳冬:《反封建启蒙思想家李贽的哲学思想综述》,《宁波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16.陈奇:《李贽的“童心”与“心学”》,《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17.王莉:《李贽思想形成的历史动因及主要内容》,《天中学刊》2004年第1期。

18.张中全:《李贽:晚明文化的裂变——评“童心说”与“适己论”》,《船山学刊》2005年第4期。

19.陈蔚松:《李贽反传统思想的成因及其特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6期。

20.郑新:《浅析李贽的妇女观及其深远影响》,《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1.张建业:《中国走向近代历史进程中两位伟大的先行者——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兼论李贽的启蒙思想》,《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卷第4期。

22.邓铭英:《自由·宽容·相对主义——李贽哲学思想新探》,《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

23.王海燕:《横眉破天理,直面见童心——试论李贽“异端”思想的时代意义》,《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24.杨治刚:《试论李贽思想的现代价值》,《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5.白秀芳:《近百年李贽研究综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6期。

26.白秀芳:《李贽研究在美国及欧洲》,《福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5年第3期。

27.白秀芳:《李贽研究在国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28.秦惠彬:《论王岱舆的宗教伦理思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1984年第3期。

29.金宜久:《王岱舆的伊斯兰哲学本体论》,《宁夏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30.罗万寿:《试析王岱舆的宗教伦理学思想》,《西北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

31.孙振玉:《王岱舆的心说与认识论思想》,《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32.余振贵:《清代中国伊斯兰文化的重要基石——穆斯林译著家刘智学术思想评析》,《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

33.冯怀信:《刘智人学思想述评》,《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

34.冯怀信:《刘智人学思想对理学的吸收融合》,《回族研究》1998年第2期。

35.高占福:《刘智宗教思想对西道堂教派的影响》,《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

36.沙宗平:《大化循环,尽终返始——清初回族思想家刘智哲学观初探》,《回族研究》2002年第2期。

37.梁向明:《论刘智的家世与治学背景》,《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38.梁向明:《略论刘智宗教思想的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季刊)2002年第2期。

39.梁向明:《浅析回族宗教学者刘智“神人合一”的认识论》,《西北民族学院研究》2001年第2期。

40.何亚将:《伊斯兰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层次结合——论刘智的宗教观念》,《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

41.敏文杰:《儒家“五伦”思想和刘智“五典”思想之比较》,《回族研究》2007年第1期。

42.高发远:《一代经学大师马复初——〈马复初遗著选〉序言》,《回族研究》2003年第3期。

43.纳国昌:《马复初的〈祝天大赞〉》,《中国穆斯林》1987年第1期。

44.马汝云:《马复初的〈大化总归〉》,《中国穆斯林》1987年第1期。

45.马汝云:《马复初〈道行究竟〉一书的哲学思想》,《中国穆斯林》1986年第1期。

46.刘玉钊:《马注的家世及生平》,《回族研究》2007年第2期。

47.梁向明:《回之与儒,教异而理同——兼谈回族学者马注的伊斯兰教伦理道德观》,《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48.梁向明:《刘智的伊斯兰人性论》,《中国穆斯林》2002年第5期。

49.阎韬:《刘智哲学思想评议——儒学文化圈中的伊斯兰哲学》,《文史哲》1991年第2期。

50.王建平:《哈佛大学中国伊斯兰教资料拾遗》,《中国穆斯林》2006年第2期。

51.张大新:《蒋湘南和他的〈七经楼文抄〉》,《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52.李佩伦:《笔底张衮钺,岂在风月铺——清代回族诗人蒋湘南文学思想略论》,《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1期。

53.穆德全:《清代回族学者蒋湘南考》,《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

54.关字和:《蒋湘南文学略论》,《中州学刊》1985年第3期。

55.问永宁:《回族学者蒋湘南的易学观》,《唐都学刊》2008年第2期。

56.杨桂萍:《回族学者蒋湘南哲学思想初探》,《回族研究》1993年第4期。

57.丁宏:《丁竹园与〈竹园丛话〉》,《回族研究》1991年第4期。

58.丁宏:《谈谈〈竹园丛话〉续集之一——〈天空游记〉》,《回族研究》1993年第1期。

59.许宪隆;《丁竹园爱国民主思想初探》,《中南民族学院》1993年第3期。

60.李建彪:《从〈醒回篇〉看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第4期。

61.哈正利、王国中:《近代回族文化运动主流思想论》,《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第3期。

62.张剑平:《略论白寿彝先生对〈史记〉的研究》,《回族研究》2002年第2期。

63.马寿千:《19世纪末20世纪初回回民族的新的觉醒——贺寿彝师九旬华诞》,《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1期。

64.衢林东:《白寿彝和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回族研究》2003年第2期。

65.衢林东:《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史学成就》,《回族研究》2006年第2期。

66.龚书铎、衢林东:《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和治学道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67.李松茂:《白寿彝与中国回族研究》,《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68.衢林东:《白寿彝先生和中国史学学科建设》,《回族研究》2004年第2期。

69.翁乾麟:《论白寿彝先生回族史研究的成就》,《回族研究》1998年第2期。

70.梁向明:《白寿彝先生学术成就概述——为白寿彝教授90华诞而作》,《回族研究》1999年第1期。

71.刘雪英:《白寿彝传》,《回族研究》1999年第3期。

72.刘雪英:《白寿彝先生学谱(简编)》,《回族研究》1999年第3期。

73.马金宝:《试论回族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及其特点》,《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