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名优水产品养殖技术
7432000000014

第14章 优质鱼类养殖(7)

斑点叉尾鮰从鱼种到各种商品鱼,主要投喂的是浮性饵料,沉性硬颗料只占很小的比例。养殖者偏爱浮性饵料是因为考虑到池塘管理问题。他们必须每天观察鱼体是否得病和水环境的好坏,而浮性饵料不会沉到水底败坏水质,所以减少了池塘管理的劳动强度。但浮性饵料的缺点是其价格高出沉性饲料的10%~20%,这是因为浮性饲料生产过程中高温会造成部分营养成分的损失,这样要求营养万分加入的量要多一些。但是,有些饲料中的成分如演粉经过浮性饲料的生产过程中的作用,鱼对它们的消化能力增强,从而提供的能量也相应增加了。

成鱼的沉性颗饲料价格比较低,但是因为沉性饲料沉入底泥并在水中扩散,故更需要加强管理。沉性颗料饲料中的营养比较丰富,特别是维生素。因为生产条件要求不太高,维生素及其它营养未被破坏。在低温季节投喂沉性颗料饲较宜。

鱼苗、鱼种饲料的规格在0.35~0.5毫米之间,有一种是由颗料饲料磨制而成的,还有一种是不制成颗料饲料,各种营养成分混合后就直接磨制加工而成。但前者好于后者,因为水溶性物质损失比较小。由于颗料越小,表面积越大,营养成分在水中散失越多,所以粉剂饲成份的量要增加,特别是维生素。粉剂饲料可以由油或脂肪包裹,这样不仅能使它浮于水面而且能养活营养成分的损失。同样,斑点叉尾鮰鱼种不同规格的饲料是由大颗料加工粉碎而成,由于颗料小,鱼种才能吃到,所以用小型颗料饲料投喂鱼种可减少损失,此法比较重要。

药物饲料也是一类。沉性药物饲料是将化学物质和药物加到饲料成型之前的混合物中后生产而成,而浮性药物饲料是加工成形后将化学物质和药物裹盖其表面,因为浮性饲料本身外表包裹有油脂,故化学物质或药物能在表面紧紧粘着不会散失,这样在外表覆盖一层物质正起到阻止热对添加剂的破坏。药物饲料治疗体弱或病鱼的效力还是有限的,而且有些药品或化学物质在饲料生产过程中会变性而不能加到饲料中去。在美国作为添加剂的药物是土霉素,投喂量为5.5~8克/100公斤鱼/天,投喂10天。

(2)投饵率

投饵率主要受到鱼体大小及温度的影响,斑点叉尾鮰的投饵率及投饲频率见表2-5。

大多数投饵率、投饲时间及投饵的变化幅度只是一种指导和供参考,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饱和饲料(与之相对为限制量饲料)包含有鱼所需各种营养成分,它能改变鱼对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例如,斑点叉尾鮰鱼种投喂饲料占其体重的3%时,需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0%,而投喂饲料占其体重的6%时,需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仅为20%,饲料不足(指量少于饱和饲料)可能会导致鱼消耗体内的一些蛋白质作为能量。

饲料不足还会引起鱼的规格不一,使越大的鱼生长越快。一般说来,鱼个体越大,活动性越强,则需饵量也越大。但如果饵料投喂不足,则大鱼抢食能力强,生长更快,而小鱼摄取的食物少,生长会变得更慢。

(3)饲料规格的确定

斑点叉尾鮰苗种的生长速度很快,随着鱼体的不断生长,饲料颗料规格也要增大。当然增大的幅度不能超过其摄食能力,否则会浪费饲料,对鱼本身也不利。各种不同规格的鱼对所需颗料饲料大小见表2-6。

三、商品鱼饲养

斑点叉尾鮰适应性很强,既可单养,又可混养,还可以进行网箱养殖,工厂化集约养殖和家庭式小水体养殖。

1、池塘主养

利用普通池塘,一般在春季放养。鱼池经过清整消毒后,每亩放养体长20厘米左右的斑点叉尾鮰鱼种800~1000尾左右。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养殖季节,平均体重可达1公斤左右,亩产量在750~1000公斤左右。鱼种放养规格尽可能一致,时每亩搭配同规格或稍小的白鲢50尾、花鲢20尾,有利于控制水质。

饲料一般采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粗蛋白的含量在25%~28%,每天投喂两次,分别于早晨和傍晚进行。日投饲量在放养初期为鱼体重的3%~4%,个体达500克后可降为2%~3%。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水温、天气、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坚持“四定”投饲。另外,要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防止缺氧浮头。平时应经常注水,排注水不便的池塘一定要配备增氧机。

在美国,大部分斑点叉尾鮰是在75~150亩的大池中用膨化饲料生产的。膨化饲料能漂浮在水面上,因此投喂时便于观察,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鱼的摄食量又不致于过度投喂,也更易发现鱼病和水质问题。使用沉性饲料可比膨化饲料降低10%~20%的成本,但需要更高的饲养技术,将沉性饲料和浮性饲料结合起来使用(85%的沉性饲料+15%的浮性饲料)可降低15%的饲料成本,同时仍可保持浮性饲料易于管理的优点。生产池中用的大多数商业饲料含粗蛋白32%。

习惯上每天投喂一次,每周喂6~7天。池水温达25℃以上时每天喂两次,这样可使摄食量提高20%,并加快生长速度。每周喂7天比6天提高17%的摄食量和19%的生长。池深夜和凌晨池中溶氧很低时不应投喂,因为不应让池中的溶氧减少与鱼的需氧增加同时发生。

表2-7列出了美国南部土池中春季放养的斑点叉尾鮰(600尾/亩)在6个月的生长季节中接近饱食量的日投喂量。温度、水质、池鱼密度、不同生长时期、鱼体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其摄食量,表2-7中所列数据供参考。通常池水温降到21℃以下时,土池中的斑点叉尾鮰就不再连续饲喂。

2、池塘混养

斑点叉尾鮰可同主要养殖鱼类,如花白鲢,草鱼等混养。其性温和,食性和鲤鱼、鲫鱼相似,抢食不如鲤鱼,故不宜与之混养。混养时每亩可放养20厘米左右的斑点叉尾鮰400~500尾,放养同样规格的花白鲢、草鱼等450尾左右。加强投饲和水质管理,可获得高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3、池塘套养

在不减少其它主养鱼类放养的情况下,每亩套入体长20厘米左右的斑点叉尾鮰鱼种50~100尾。适当增加投饲量并加强水质管理,防止缺氧浮头。一般每亩可增产50~100公斤。套养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应调整鲤、鲫鱼的搭配比例,鲤、鲫鱼以少为佳。

水质过肥,排注水不方便,家鱼养殖时经常浮头的池塘中如无增氧设备,不宜套养斑点叉尾鮰。

4、网箱养殖

斑点叉尾鮰虽然是底尾鱼类,但在网箱中饲养,经过驯化,可大部分上浮抢食。采用常规网箱养殖,投喂配合饲料,能取得比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效益。

四、病害防治

斑点叉尾鮰对五种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孔雀石绿>敌百虫>硫酸铜>福尔马林>食盐。孔雀石绿和敌百虫不宜作为斑点叉尾鱼回的全池泼洒治疗药物,另外高锰酸钾也不宜作为斑点叉尾鮰的浸洗药物。

斑点叉尾鮰虽然抗病力较强,疾病较少,但管理不善会导致水霉、小瓜虫、孢子虫、烂鳃等病的发生,尤其是早春季节鱼体受伤易发水霉病,因此操作要小心,避免鱼体受伤并注意预防。各种病的治疗方法如下:

1、水霉病

(2)2%~3%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或0.5%~0.6%的食盐水浸洗1小时以上;

2、孢子虫病

目前并无有效的疗法,平时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3、三代虫病

(1)2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药浴;

(2)0.5-0.7毫克/升的硫酸铜药浴。

6、车轮虫病

(1)0.8毫克/升的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15分钟后注入新水;

(2)2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药浴30分钟。

(第七节)长吻鮠

长吻鮠(Leiocassislongirostris),俗称江团,鮠鱼,隶属鲶形目,鲶属。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是长江上游及支流的重要的经济鱼类,产量较高。

长吻鮠肉质细嫩肥美,剌少肉多,尤其是它的鳔,又大又肥厚,笔架状纹理清晰可见,干制品“笔架鱼肚”是闻名的极品,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之说。此外,长吻鮠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作为观赏鱼类饲养。

80年代以来,四川省水产所等单位积极开展长吻鮠人工养殖试验,获得成功,使长吻鮠成为池塘养殖的名贵水产品种。90年代以来,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大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长吻鮠体长形,腹部深圆,尾部侧扁,全身裸露无鳞;头部较大,高宽略等,吻锥形,显著向前突出;口下位,新月形;牙齿小,在两颌排例成带状;唇厚,唇边有须4对。背鳍和胸鳍均有硬剌,硬剌后缘有锯齿;后背部有一脂鳍,较大;尾鳍深叉形,体呈粉红色,背部略灰,腹部色淡,各鳍灰黑色。

2、栖息习性

一般生活于江河底层,喜在水流缓慢的河口,深潭中活动。生存水温0.5~38℃,生长适温15~30℃,最适水温25~28℃,14℃以下或30℃以上基本停食。不耐低氧,池塘饲养,当水中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就会严重浮头。

3、食性与生长

肉食性,喜食各种小鱼虾、水蚯蚓、水生昆虫幼虫及螺蚌肉等。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主动抢食能力很差。

生长较快,当年可长到100~150克,二龄可达500克。江河中捕获的长吻鮠一般体长达30厘米多,体重约1公斤,最大个体达13公斤。

4、繁殖习性

长吻鮠三龄性成熟。繁殖期为4~6月,4月为盛产期,产卵场分布于砾石底的江河内。每尾雌亲鱼怀卵量在1~14万,同一个体的卵子分两批成熟。受精卵粘性,水温23~27.5℃时,经47小时孵化出苗。

二、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最好用水泥池,以便于管理,放养鱼苗前应进行严格消毒,培育用水要用密网严格过滤,防止有害生物的进入。每平方米可放养鱼苗1000尾,饲料以投喂水蚤为主,到鱼苗长到2~3厘米时,便开始加喂一些水蚯蚓,并逐渐加大投喂水蚯蚓的比例,到鱼苗长到5厘米左右时,能以摄食水蚯蚓为主,就可转入鱼种培育阶段,或放入成鱼塘饲放入成鱼池饲养。

2、鱼种培育

培育长吻鮠鱼种可用一般鱼种,也可用条件较好的小池塘,要求塘基坚固无漏洞,能蓄水深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放养鱼种前,按常规清塘消毒,每亩可用荼麸和生石灰各30公斤清塘消毒,7天后,药性消失才能放养鱼种。

每亩鱼种塘可放养规格为5厘米的长吻鮠鱼种3000~5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30~50尾,摄食水中浮游生物以控制水质。

长吻鮠鱼种培育的关键技术是转食驯化摄食配合饲料。

转食驯化:转食驯化宜在几十平方米的小池里进行,转食后则宜在池塘中进行培育。转食驯化池每平方米放养规格为3~4厘米的鱼种100~200尾。鱼苗入池后,先投喂一段时间的水蚯蚓促其猛长,待鱼种体长达到5厘米后再进行转食驯化,投喂转食用的配合饲料,投喂方法先采用“跟踪法”,即鱼群在那里就把饲料投放在那里,以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响定点投饲”和设饲料台投饲。

转食配合饲料:长吻鮠是肉食性鱼类,从小以水蚤、水蚯蚓等活饵料为食。为了达到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的目的,必须经历一个转化驯养的过程。

投喂饵料以水蚯活体为主,投喂前先用清水把水蚯活体漂洗干净,再用3%食盐水浸泡5~10分钟,然后放在食台上投喂。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各一次。日投饲量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摄食情况而灵活掌握。一般为鱼体8%~10%,以投喂后1小时吃完为度。鱼种在培育池中稳定下来之后,即在饲料中加入一些小杂鱼浆、畜禽内脏(煮熟后捣烂,拌合一些鳗鱼饲料),并逐渐加大其份量,以至最后转入以投喂小鱼,畜禽内脏或鳗鲡饲料为主,当鱼种体长达8厘米以上时,还可以逐步改投含蛋白质30%以上的配合饲料,规格5厘米的长吻鮠鱼种,培育2个月左右可养成10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鱼种。

3、日常管理

鱼种培育期间,要重点抓好水质管理和防治鱼病工作,要求保持水质清新溶氧量充足,pH值在7.2~7.5之间,溶氧量在3~6毫克/升以上,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要经常冲注新水,一般5~10天一次,必要时还要换水30%~50%,隔20~30天每亩池塘施放生石灰10公斤,以调节水质的pH值。同时起到预病害的作用,在鱼种转塘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或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10~1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发现鱼病时要及时对症下药防治。

三、商品鱼饲养

1、池塘条件

放养长吻鮠的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水深1.5米以上,面积以3~5亩为宜,受工业”三废”污染的池塘,或生活污水大量注入的村边塘、死水塘、水深不足1米的浅水塘,不宜放养长吻鮠,如果池塘淤泥过多,应进行清淤,以免天气突变发生“泛池”。长吻鮠喜阴避光,应在池塘边搭盖20平方米以上的竹棚遮阳。或在池塘一角放养水浮莲等水生植物,让长吻鮠在其水底下栖息。

2、放养方式

长吻鮠适宜主养,每亩池塘可放养长吻鮠鱼种1000尾,并适当搭配混养一些鲢、鳙,摄食水中浮游生物,以控制水质,也可以作为搭配品种,与鳗鱼、鳜鱼、加州鲈鱼等混养,每亩放养长吻鮠鱼种200尾左右。但不宜与淡水白鲳、鲤鱼、罗非鱼、胡子鲶等底栖息鱼类混养。长吻鮠在鱼苗阶段容易生病,体长1~4厘米阶段死亡率高,放种规格应在体长5厘米以上,与鳜鱼混养时,放养的长吻鮠体长应比鳜鱼体长大2厘米以上,以防鳜鱼残食长吻鮠。

3、饲料投喂

长吻鮠为肉食性鱼类,幼鱼主食水生昆虫、水蚯蚓等,兼食植物性饲料;成鱼还捕食小鱼虾、小贝类等,喜夜间捕食。人工养殖最好投喂水蚯蚓和鳗鱼饲料。当体长达8厘米以上时,可以逐步改投含蛋白质30%左右的配合饲料或花生麦、豆饼等。夏秋季的日投饲量为存塘鱼体重的5%~7%,冬春季为1%~4%。

4、水质管理

养殖长吻鮠要求水质溶氧量较高,可参照养鳗、养鳜的技术要求加强水质管理,经常注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并设置增氧机,还要根据水质情况科学投喂。当水温较高,水质清爽,鱼食欲旺时多投饲,反之则减少投饲量,避免因残余饲料过多而败坏水质。

四、病害防治

1、出血病

症状:病鱼鳍基和腹部发红充血,部分病鱼在水中不停地打转乱窜,不久死亡。此病来势猛、传播速度快,很快就能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是控制水温,使其不超过30℃;二是每半个月左右用4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三是发病季节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同时用抗菌素配制药饵进行投喂。

2、烂鳃病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不进食,鳃丝腐烂带泥,粘液增多。该病对鱼种、成鱼和亲鱼都有较大危害。

防治:一是清除过多的池底淤泥,淤泥厚度发10~15厘米为宜;二是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治疗可采用漂白粉全池泼洒使池水呈1毫克/升的浓度,或用其它的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

3、肠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