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名优水产品养殖技术
7432000000017

第17章 优质鱼类养殖(10)

匙吻鲟可采取两种方法进行混养。一是在养殖草食性和肉食性的池塘中混养少量匙吻鲟,在养殖肉食性鱼类的池塘中,匙吻鲟的规格必须大于肉食性鱼类。每亩水面混养匙吻鲟15~20尾,一般在第二年年底其规格可达到1.5公斤左右。二是主养鱼为匙吻鲟,池塘中混养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混养鱼的种类有草鱼、沟鲶等,每亩水面放养匙吻鲟鱼种200~250尾和混养鱼150尾左右。混养鱼的规格必须小于匙吻鲟。饲养期间需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混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还需要投喂嫩草或水草。匙吻鲟也能摄食一些配合饲料,一旦塘中的浮游动物不足时,需要施有机肥和黄豆浆、渣来肥水繁殖浮游动物。经过一年时间的养殖,匙吻鲟平均体重可达到1公斤以上。

三、史氏鲟的人工养殖技术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又称黑龙江鲟、七粒浮子,是黑龙江产大型经济鱼类,近几年开始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了养殖。

1、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择及鉴别

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一般采自黑龙江水域自然成熟的亲鱼或人工培育的个体。要求无病无伤,雌体体重在15公斤以上,雄体体重在20公斤以上,年龄为9~13龄。史氏鲟雌性个体生殖新间期3~5年。非生殖期的雌雄个体无明显特征,生殖期的雌雄鱼体特征有所不同,但没有婚姻色及追星类的副性征。具体鉴别方法为:(1)成熟欲产的雌性个体消瘦,吻尖,脊板尖,体表粘液多,腹壁薄而软,腹部膨大而富有弹性。(2)用特制的挖卵器从生殖孔中挖取卵巢中部的少许卵粒,检查卵的色泽、形状、极化程度等。成熟的卵细胞卵径在3毫米以上,椭球形,呈杰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有弹性,两极分化明显,动物极的极端出现白色无光泽的极斑。(3)雄性个体体色、体形无什么变化,一般体重在20公斤以上的个体大多已成熟。检查时,见鱼体尾部弯曲呈“弓”状,用手轻压生殖孔有精液流出,此时的雄鱼可作繁殖用亲鱼。

(2)人工催产

当水温上升到16~24℃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水温较低时,催产效应时间较长。催产剂多选用LRH-A。注射方法及使用剂量视亲鱼的成熟情况而定,基本剂量为每公斤雌鱼体重用量为60~90微克。一般卵细胞极化指标达到1/30以上,即IV期中时就可催产。全部催产剂量分2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的1/10;当极化指标达到1/5以上时注射其余剂量。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注射;对于成熟度较好的雄鱼也可不注射。一般采用胸腔注射。

经催产的亲鱼,雌雄鱼分别暂养,并给以微流水刺激,注意观察亲鱼活动情况,定期检查鱼体变化。雌鱼开始排卵时游动活跃,频繁撞击水面,检查时可发现卵巢有明显有流动迹象,轻压腹部到生殖孔处有卵粒流出。此时可取卵,取卵时间掌握在90分钟以内,最多不得超过150分钟,否则受精率将会受到影响。水温16~17℃时,效应时间约为18小时;水温为19℃时,效应时间为11小时左右。

(3)采卵与授精

用挤压法采集精液,体重20公斤的个体一次可排出精液30毫升,甚至更多,优质的精液呈纯牛奶状,雄鱼可多次使用。

用剖腹法或手推法采集卵子,一尾15公斤体重的雌鱼可产卵2500~3500克,约9~12万粒。

用半干法人工授精,精液用量为每公斤鱼卵10毫升。精液使用权时,先用无菌水稀释,稀释的比例为精液比水1:200。授精时,将精液放入鱼卵中,均匀搅拌3~4分钟,合精卵充分结合,静置片刻,弃去污水,漂洗干净。史氏鲟的卵为粘性,一般受精后5~6分钟出现粘性,15~18分钟达到最大粘度,因此孵化前鱼卵要进行脱粘处理。脱粘剂多选用滑石粉或细黄泥,前者制成20%水溶液,后者制成10%的浓度。脱粘时将水溶液注入鱼卵上,不断搅动,合之不出现结块现象。当鱼卵全部呈分散颗粒状,静置时不再出现结块现象即为达到脱粘效果。脱粘时间一般需要30~60分钟。受精卵脱粘后就可以开始孵化。

(4)孵化

史氏鲟的卵粒较大较重,每公斤约4万粒左右。孵化最好在微流水条件下进行,或对卵定时拨动。特制的专用孵化器规格一般为380厘米×65厘米×30厘米,有进排水系统和定时拨卵装置,一次可孵化史氏鲟卵40万粒;孵化时的时水量为50~60升/分钟,自动拨卵装置每分钟1次,孵化率为85%。

也可用双层网箱孵化。网箱规格为80厘米X60厘米X50厘米,每次孵化卵1公斤。方法是将网箱因业浮置于水质清澈、水流流速为1米/秒左右的水域,每20分钟翻动1次卵,孵化率也在85%左右。

孵化温度为16~24℃,最适温度19~22℃。在此范围内,水温高时出膜早,出苗集中;水温低,出苗晚且出苗时间长。在平均水温17℃时,约105小时出膜;水温21~22℃时,约80小时出膜。

刚孵出仔鱼长11~13毫米,孵出70小时(21℃)后出现鳔点,开始平游。

2、苗种培育

(1)培育池可以用室外普通水泥池,面积一般300平方米左右,水深150~200厘米。使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水源,培育前进行池塘的清塘、消毒。

(2)放养放养规格为体长18~30厘米,体重50~90克,放养密度为0.5~1尾/平方米。鱼种下塘前用2%~4%的食盐水浸先鱼体10~15分钟,下池后第2天开始投喂。同池内的放养规格要求整齐,大小一致,不同规格的鱼种要分池饲养。

(3)投喂初期可用水蚯蚓进行饵料驯化,以后逐渐改投人工配合饲料。要求配合饲料的粗蛋白在35%~40%,粒径为2~3毫米,每天投喂3次,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的2%。

(4)管理饲养期间要求保持水深在150厘米以上,水温在26℃以下,溶氧在6毫克/升以上。

(第十一节)河鲀

河鲀(Fugu),属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含河鲀毒素,尤以卵巢、肝脏和血液含毒为高,肌肉经适当处理后无毒,河鲀肉营养价值南,有降血压和恢复精力的功效,且味道极鲜美,历来有“鱼中之王”之美誉。民间有“拼死吃河鲀”之说。从河鲀中提取的河鲀毒素是高级镇痛药物,在医疗上具有重要的用途。随着科技和医药的发展,河鲀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日益显现。我国有河鲀约15种,其中养殖较广、经济价值较大的有暗纹东方鲀、弓斑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等。

淡水东方鲀在养殖上目前有暗纹东方鲀、弓斑东方鲀两种。由于暗纹东方鲀较弓斑东方鲀个体大、生长快、养殖的经济价值高,所以在淡水东方鲀类的养殖中以暗纹东方鲀占绝对优势。

一、池塘养殖的条件与设施

池塘是养殖的河鲀鱼栖息、生长的环境,许多技术措施都是通过池塘水环境作用于养殖对象的。养殖河鲀鱼的池塘条件包括池塘的位置、水源和水质、面积、水深、土质以及池塘形状与周围的环境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改造池塘,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提高河鲀鱼池塘养殖的产量。

1、池塘位置

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供电方便的地方,这样有利于注、排水,也利于饵料、鱼种、商品鱼的运输和销售。但河鲀鱼的养殖忌周围环境喧杂,过分喧杂的环境会影响河鲀鱼的吃食与生长。

2、水源和水质

池塘应有良好的水源条件,以便于加注新水。由于池塘内鱼种放养密度大,亩产高,投饵量大,池水溶氧量易不足,导致水质恶化,使鱼类严重浮头而大批死亡。河鲀鱼对溶氧的要求较高,一般溶氧量必须保持在5~6毫克/升,水中溶氧2.5毫克/升时即影响摄食,l毫克/升时就发生浮头死亡。虽然用增氧机可以防止浮头,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从而不利于河鲀鱼的生长。因此,鱼池最好选择靠近河边或湖边的地区,井水也可作水源。

3、面积

饲养成鱼(商品鱼)的池塘面积应相对较大,面积大,鱼的活动范围广,受风力的作用大,风力不仅可增加溶氧,而且还可使池塘上下水层混合,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此外,水体大、水质稳定,不易突变。但面积过大,投饵、捕捞比较困难,管理也不方便,池堤易被风浪冲坏。团此,一般认为面积在10亩左右较合适。

4、水深

饲养河鲀鱼成鱼的池塘需要一定的水深和蓄水量,以便增加放养量,提高产量。池水较深,蓄水量大,水质较稳定,对鱼类生长有利。但池塘也不是愈深愈好,如池水过深,下层水光照条件差,溶氧低、加上有机质分解,就会造成下层水经常缺氧。实践证明,精养鱼池常年水位应保持在2~2.5米。

5、底质与形状

一般精养池以壤土为最好,池底淤泥不要超过5厘米以上,鱼池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池为最好,这样的池形池埂遮阴少,水面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加之夏季水面的波浪作用,池水在动态中能自然增氧,可以减少鱼类浮头。长方形的长宽比例以5:3为宜,不仅美观,而且还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6、池塘的改造与清整

良好的池塘条件是指面积适中,8~30亩左右;水较深,2.5米左右;有良好的水源,注排方便;池形整齐,池底呈“龟背形”或“倾斜形”,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就应进行改造。

经一个周期的饲养后,底部沉积了大量淤泥(一般年沉积10厘米左右),故应在干池捕鱼后,将池底淤泥挖起晒干后加固坡埂。清整好的池塘,注入新水时应采用密网(40~60目筛绢)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池内,等药效消失后,方可放入鱼种。

二、鱼种放养

鱼种是饲养的物质基础,也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之一。优质的鱼种在饲养中生长快,成活率高。对鱼种的要求是:数量充足,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1、鱼种规格

鱼种规格的大小是根据在规定的时间内所饲养的商品鱼规格来决定。当年河鲀鱼夏花鱼种培育鱼种,只要在密度上有所调整,培养成50~75克/尾的规格一般不成问题。如果暗纹东方鲀在第2年的上市规格为500克/尾以上,则当年鱼种规格必须培育成50~100克/尾以上。越冬培育到翌年5月,鱼种规格达200~300克/尾是比较理想的。

2、鱼种来源

养殖商品鱼所需的鱼种,有条件的由本单位生产,就地供应。这样,鱼种规格、数量和质量均能得到保证,而且减少了运输、伤病等带来的诸多问题,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成活率,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一般生产单位则可以购进无病、无伤、规格适中的健康鱼种。

3、鱼种的放养时间

一般在4~6月间,池水温度达16℃左右即可进行放养。池水温度低于16℃,与鱼种越冬温度温差太大,即使调温,鱼种也不易适应。但池水温度过高时,往往操作运输的难度就较大。因此,在池水温度在16℃左右,用5~7天时间使鱼种越冬池水温逐渐调节至与池水温度一致,要求是不影响鱼种摄食,这样鱼种下塘早,适应2~3天,水温达16℃以上则能开始正常摄食。

3、放养密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只要饵料充足,水源水质条件良好,管理得当,则放养密度可大些,相对产量就高,故合理的密养可充分发挥池塘和饵料的生产潜力。根据目前暗纹东力鲀生产单位的情况,如商品鱼规格大,成活率高,则经济效益就十分明显;相对放养密度大,商品鱼规格小,成活率低,即使产量高,经济效益也不高。加上暗纹东方鲀对水中溶氧的要求高,因此一般每由放养100~150克/尾鱼种600~800尾较为适宜。

三、饲料与投喂

1、食性特点

据对暗纹东方鲀食性分析,在空胃率29%时,蟹类出现率最高为39%,数量也最多,贝类出现率为29%,虾、鱼出现频率为18%、14%。

摄食方式随口、齿、消化系统发育有明显转向。仔鱼期是在上水层中以趋光寻食,吞食方式摄食。稚鱼期以吞食方式为主并向咬食方式过渡,幼鱼期在中下水层,依摄食节律寻食,转向咬食方式摄食。据暗纹东方鲀摄食节律初步揭示,摄食高峰为18时至20时,次高峰为7时至8时,傍晚投喂更重要。在生长过程中,对适口饵料选择有阶段性。对摄取的饵料都要在嘴里口味,一经感到不适口味,便随即吐出并回避而去。

2、饵料特点及组成

暗纹东方鲀前期食天然饵料浮游动物,后期转食为人工饵料,在摄食天然饵料时只能食小个体浮游动物,随后长大转食较大个体浮游动物及蟹、贝、虾、鱼等。

(1)天然饵料成鱼期有蟹、贝、虾、鱼、水生昆虫幼虫、水生植物叶片和丝状藻类。

(2)人工饵料至今对河鲀生长的营养需求尚未搞清楚,专用人工饵料尚未问世,合理的营养配方还在探索总结过程中。据实践证明,以3:1的肉糜(鱼、虾、蚌、贝、蚬)与麦麸粉及少量营养素混合饵料是经济实用型饵料,以甲鱼饵料或鳗鱼饵料或两者混合,加一定量的维生素等是代用的适宜饵料。单一选用高质代用饵料会导致脂肪积累过多,形成脂肪肝,减弱肝功能,达不到正常肥育的目的。

3、饲料投喂

(1)幼鱼期在28~30日龄以后,鱼体外形与内部各器官与发育基本完善,与成鱼相似,食性已由天然饵料转换为人工饵料饲喂。鱼饵适口性表现在饵料的成分与含量上。人工饵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如上所述)。每天投喂3~4次,时间应根据河鲀摄食节律进行,早上7时至8时、傍晚18时至20时为摄食高峰,投饵要在此时提前完成。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5%~3%,随鱼体增大,投喂量所占鱼体重比例酌情降低。

(2)越冬期越冬期内鱼密度较大,水体空间有限,温度也不低(17℃~19℃),因越冬方式和条件不同,在投喂量上难以提出通用模式,但应掌握量少次多原则,视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4、投喂管理

在投饵技术上,应实行“四定“投饵原则。

(1)定质人工配合饵料要求粗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全面,适口,在水中不易散失,无氧化、霉变。动物性饵料必须新鲜,不能腐败变质。

(2)定量根据全年投饵计划和月份分配测算,再结合鱼体生长、吃食情况,每日投饵量原则上不能忽多忽少,在规定时间内吃完,以免鱼时饥时饱,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并引发鱼病。同时应注意的是,若遇到阴雨天气,则可以减少投饵量,或下午停喂1次,避免饱食浮头引起泛塘。

(3)定时让河鲀鱼在池水溶氧量高时进食,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一般情况下,在上午9时左右、下午4~5时投喂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