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业是回民习惯和熟悉的一项传统行业,是回族经济的主要内容和显著特点。回族谚语曰:“回回两大行,小买小卖宰牛羊”;“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回族三大行,羊肉、馒头、贩粜粮”等等。这说明回族从事饮食业的人数之多,也说明回族饮食业与鸡鸭、牛羊屠宰业等相联系。
回族为什么从事屠宰、饮食业的人数这么多呢?回族喜吃牛羊肉,这与伊斯兰教的教法戒律是分不开的。久而久之,经营牛羊肉便成了回回民族的一个传统行业。从明朝以后,由于民族压迫,除少数地区外,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回民几乎都是人多地少,且多沙荒地、盐碱地,这样靠单一的农业很难维持生活,这就迫使回族人民在从事农业的情况下,不得不从牧、从商。围绕农牧业,养牛养羊养鸡鸭兔等,进行屠宰和饮食业等,逐步养成了回民多从事饮食业的习惯。如北京的牛行多设于牛街,明代牛街以宰牛为业的达万人左右。据清代《冈志》记载:“牛街”西街每日午后宰牛、羊数百,倚仗牛羊为主,“凡十余行,无虑数千家,莫不饱食暖衣,仰街牛羊”。北京宣武门外今天的牛街一带,以宰牛为生的回民就有上万人之多,称为“牛锡房”,不说牛羊肉,就说牛蹄筋,也是拾掇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但是,中国历来以农为本,重视农业,在劳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对跟着人辛勤劳作的耕牛自然怀有深厚的感情。历史上朝廷和官府颁布禁杀耕牛的法令,从秦国时就开始了。魏晋隋唐以降,各种禁杀耕牛的禁约在史籍中时有所见。明清时期,是回回民族形成壮大的时期,回族散布于中华大地,受饮食习俗的影响,回回宰牛业也悄然兴起。但明朝初年,朱元璋大力倡导以农业为国的治国理念,沿袭唐宋以来的习惯,对宰牛业是令行禁止的,不允许百姓擅自宰牛,尤其是耕牛。一时间,民间宰食牛肉的比较少了,南方尤甚。
尽管如此,回回宰牛业却是屡禁不止,在夹缝中求生存。明前期虽多次发布禁止宰牛的法令,但京城“杀牛觅利者无处无之”。但也因此而引发了回回抗禁事件,史籍中多有记载。在明万厉十四年、十五年(1586—1587),有一个叫杨四知的巡城御史出榜禁杀牛,引明太祖所定的法律将杀牛者充军,悬赏告发购买牛肉之人。当时有称“满剌”的宣武门一带的回回人,专以宰牛为业,如此一来,便没有了生计,遂群聚在杨四知的门口,进行示威,并扬言要刺杀他。后杨四知不得不收回禁牛榜才得以平息此事。明中叶以后,禁令逐渐废驰,在北京有了主要由回回经营的专门宰卖牛肉的行业。
清朝时期,“禁止屠牛”之声也是不绝于耳,雍正七年曾发布一道圣谕,说除朝廷所需祭祀供用牛肉外,如民间有人私宰耕牛立即锁拿,按律尽法究治,该事的负责人也要从重议处。清初,北京的宰牛业是回回人的垄断行业,所以只要提到“宰牛”便会联系到回回人。虽然朝廷有禁宰牛的谕旨,但回回宰牛业还是继续存在并不断发展。康熙年间的江苏泰州人张符骧有《卖牛谣》三首,其一云:“草尽蝗始迁,灶沉哇斯在。无力活妻孥,何心将汝爱。前村现有回回来,淮南牛是江南菜。”表明回回从城外购牛,从买牛——宰牛——卖牛肉其实是一个链条产业,买牛屠宰是市场的供求需要。
回回宰牛业从个体商贩,惨淡经营到行业群体化、规模化,不断发展,并且由此带来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兴盛。武昌是回民较早定居的地方,清真寺也最早在武昌建立起来。而围绕清真寺居住的回民都有地域性。起义门清真寺的回民来自陕西马果园,这些回民是在明代后期来到这里的,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这些少量回民便聚集在这里从事宰牛业。正是这些回民,在清初筹资修建了寺院。清代中期之后,陆续有湖北沔阳一带遭水灾的回民来到这里。1931年,长江大水,沔阳一带的回民大批逃难到这里,聚集并定居,也开始从事宰牛业。当初的中和门外,称为十字街。十字街内的回民几乎全部都以宰牛、卖牛为主要谋生手段。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组成了行帮公会“丑帮”,所有的宰牛户都要向帮会交厘头钱,以便保护自己。“回民无事干,挑个牛肉担”,这个流行于街巷间的顺口溜就是专指十字街内的这些以宰牛、卖牛为业的回民百姓的。不要以为回民真的无事可干,这些回民就是靠挑着的牛肉担,把十字街的清真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硬是把一个本来荒凉的地方营建成了武昌城外的繁华之地。
时间的车轮飞转至今,见证着回回宰牛业的沧海桑田。现在的回回宰牛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化产业,我国有很多驰名的牛羊肉批发市场。
河北大厂牛羊肉定点批发市场: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回民,过去就有从内蒙贩羊贩牛供应津京的传统。买回来的架子牛架子羊,叫“站牛”、“站羊”,整天给牛草料吃,谓之“沾膘”,而让牛整天站着不动使它增膘长份量以便卖个好价钱。关于贩运时节,有“七金八银九碎铜”之说,阴历七月天热正是牛羊掉膘瘦羸的时候,加以长途赶运更是瘦骨嶙峋。贩运至京津,补养一阵,还可赶上秋种一季,使牛的畜力。使役后,屠宰了卖牛肉。八月就晚点了,像银一样的值钱。九月就成碎铜烂铁,不值钱了。北京城里现在卖的牛羊肉,大多是大厂回族自治县提供的新鲜牛羊肉。
2003年大厂建起了清真食品商城,它是国家农业部批准的“大厂牛羊肉定点批发市场”项目。该商城主要经营清真食品,是北京批发牛羊肉的供应基地。商城位于大厂县夏垫镇,它将传统的阿拉伯建筑风格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相融合,形成浓郁的穆斯林建筑风格,其绿化率达到37.49%,优雅的绿化环境加之新颖独特的建筑风格将成为102国道上的靓丽风景线。数百年来,大厂回族群众向北京、天津一代提供牛羊肉已创出良好声誉,近年来,大厂县充分发挥当地回族群众经营和饲养牛羊的传统优势,加快畜牧业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发北京清真牛羊肉市场。目前已占北京牛羊肉市场的70%。
一是全面推进无公害生产。全县从肉牛的繁育养殖做起,大力推进无公害养殖。县里专门出台了《无公害肉牛饲养规程》,对肉牛养殖的空气、土壤、饲料、技术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形成了完善的肉牛改良网络。他们还坚持优种引进与优种改良相结合,使全县肉牛优种率达95%以上。与此同时,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和无公害饲养,全县新建利用秸秆规模养殖场10个,建设青贮池5万立方米,全年可青贮秸秆7000万公斤,全县牧草种植面积发展到3000多亩。创新并不断完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仅华安公司就放养协议牛3000头,企业与农户结成了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在利益上达到双赢。牛源质量更是大幅度提高,华安公司过去S级牛和A级牛只占收购量的4%和35%,现在S级牛和A级牛分别达到8%和51%。稳定而优质的牛源供应,使该公司的屠宰加工产品优质部位产出率普遍提高,其中,上脑、眼肉、外脊比原来提高了3至5个百分点,肥牛提高了4至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