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在市舶司管理、市舶条例制定等方面在宋代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外贸商品品种更多,与中国发生外贸关第的国家和地区更加扩大。元代外贸制度和海外贸易的展开与蒲寿庚的积极贡献是分不开的。蒲寿庚对元代海外贸易制度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唐宋以来中国蓬勃发展的海外贸易在元代出现了鼎盛的局面。
蒲寿庚(?~约1285)是中国宋元时期著名穆斯林海商、政治家、军事家。蒲寿庚的先世是阿拉伯商人,侨居占城(今越南),后迁居广州,“总诸蕃互市”,“富甲一时”。至其父蒲开宗时,从广州迁至泉州,定居泉州。嘉泰四年(1204)任安溪县主簿,绍定六年(1233)为承节郎。蒲开宗热心公益事业,咸淳三年(1243)重修龙津桥,咸淳六年(1246)重建长溪桥。
南宋末,蒲寿庚在泉州市舶司任职。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海贼攻打泉州郡城,蒲寿庚兄弟平定海寇有功。宋廷任命他为福建省安抚沿海都制置使,仍兼提举市舶。蒲寿庚拥有大量海舶,“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且握有重兵。景炎元年(1276)授蒲寿庚为福建、广东招抚使,总海舶。同年十一月,宋帝率残部退至泉州城外法石寨,蒲寿庚请皇帝入城未成,后宋军劫掠其商船和财产。蒲寿庚怒,杀宋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约3000人,并于十二月蒲寿庚降元。降元后,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重用。至元十四年(1277)被封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提举福建广东市舶事,改镇国上将军,参知政事。并行江西省事。至元十五年(1278)三月又升蒲寿庚行中书省事于福州,镇抚濒海诸郡。蒲寿庚以其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及其在海外诸国穆斯林海商中的威望,积极恢复和发展泉州的海外贸易。至元十四年(1277),泉州市舶司恢复。翌年8月,元世祖通过蒲寿庚等人向海外各国宣布了元朝欢迎并保护通商贸易的政策。次年即有占城(越南)、马八儿(印度半岛东部之伊斯兰教国)等的使臣和舶商来泉州。
蒲寿庚所在的泉州是宋代崛起的贸易港。早在北宋元佑二年(1087)宋政府已正式在泉州设置福建市舶司。到南宋绍兴末年,泉州、广州两市舶司岁入约两百万缗,各占一半。到宋末元代时,泉州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港。蒲寿庚供职或执掌泉州市舶司达数年之久,对市舶司之利害了然于胸,元世祖对蒲寿庚主持市舶也非常依赖。蒲寿庚既主泉州市舶司,必然以南宋泉州市舶管理体制和模式影响无代市舶管理制度。宋朝政府为了对海外贸易实行有效的管理,元丰三年(1080)时将“广州市舶条[法]”加以修改,在全国各口岸推行。规定了舶船出海与回港的手续、进口货物的禁榷与抽分、对非法贸易的惩处等。元朝初创外贸之时,其管理体制大抵因宋朝旧制而定。并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各市舶司执法中存在的差异均以泉州的标准加以统一。
蒲寿庚的另一贡献是促成元世祖忽必烈对妈祖的加封。妈祖本名林默,北宋初福建莆田县湄洲岛普通民女。起初以巫术助事,能预知人祸福。死后人们为她修建庙宇,传说可救人于难,遂被称为妈祖,被誉为海上保护神,人们通过对她的崇拜来获取安全感。至元十五年(1278)八月,元世祖“制封泉州神女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这与元朝急于恢复海外贸易和元舟师击灭南宋残部有关,这是应蒲寿庚奏封而决定的。
蒲寿庚提倡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和平经商,曾对元初黩武海外的政策进行劝阻。至元十六年(1279),元朝为征服日本,命造战船600艘,其中泉州负责200艘。至元十八年(1281),蒲寿庚奏言:“诏造海船二百艘,今成者五十,民实艰苦。”诏止之。
蒲寿庚在宋元鼎革之际,导元倾宋,叛宋仕元,客观上使泉州港得以幸免战争的创伤。元代泉州港在元军占领泉州的第二年就开港,使中国的海外贸易得以继续发展,进而达到极盛,为泉州港在元代成为世界最大的商港之一奠定了基础,其中蒲寿庚可谓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