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投资学一本全
7442800000224

第224章 了解机构投资者(1)

(第783节)什么叫机构投资者

我们平时所说的投资者一般不是说机构投资者,也不是以机构的名义来进行的投资就叫机构投资。那么什么是机构投资者呢?机构投资者最经典的概念就是把散户的资金集合在一起的基金,这样的基金叫机构投资者。如果说是某个什么重型机械厂,某个电厂投资另一个企业,那么,这个重型机械厂或者电厂只是法人投资者,而不是机构投资者。所以机构投资者的本人是一个个人和个人的结合。确切来说,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信用合作社、国家或团体设立的退休基金等组织。

从广义上讲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的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在西方国家,以有价证券收益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各种福利基金、养老基金及金融财团等,一般称为机构投资者。其中最典型的机构者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投资的共同基金。在中国,机构投资者目前主要是具有证券自营业务资格的证券自营机构,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各类投资基金等。

基金在中国发展是非常快的,基金公司叫机构投资者。现在中国证券市场基本上大概念是一半一半,就是散户一半、机构投资者一半,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了,市场份额逐渐在扩大。国内大概有100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几百家基金,整个基金净值的规模大概超过3万亿,10年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0年以前基金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规模很小,炒作的气氛非常重。但是3万亿的规模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在一级市场是非常明显的。有了大规模的机构投资者,才使得我们这么大规模的国家大型企业变成这样的公司。

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以后,上海证券市场和深圳证券市场的波动性都发生了结构性降低。机构投资者发挥了稳定市场的功能,符合对机构投资者的预期。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过程中,每次的政策推进都对市场起到了明显的稳定作用。在几个重要政策中,保险资金通过机构投资者间接入市对上海证券市场的稳定作用最为明显;封闭式基金的成立对深圳证券市场的稳定作用最为明显。机构投资者在稳定市场方面,在上海证券市场和深圳证券市场上表现强度是有差距的:在深圳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最高降低了近13个百分点的波动性;在上海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最高降低了6个百分点的市场波动。虽然机构投资者进入后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上来说,机构投资者的进入降低了市场波动,只是降低的幅度并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高。

中信证券做了一些调研,2008年中国投行的总收入只占全国GDP只有0.4%,比美国落后了差不多30年。结构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67年美国投行的经济收入中,替人代理买卖交易占了63%,中国的证券公司一般都在60%。现在一般小的证券公司一般80%-90%,甚至100%。投资者大规模的发展,发展到20世纪70-90年代,基金的总量已经超过了存款,证券化大面积启动。可以说,机构投资者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也会给那些个人投资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也会促进市场投资产品的丰富,积极推动市场的创新,为个人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投资机会。

(第784节)机构投资者的种类

目前,市场上的机构投资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相应的,机构投资者的分类方法也有所不同。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就已经开始研究机构投资者了,Bushee(1998)(第一个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对机构投资者做了一个分类,之后就不断地出现从不同方面入手的对于机构投资者种类分类的方法。下面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利用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分出来的机构投资者的种类。

1.短暂型机构投资者、准指数型机构投资者和专注型机构投资者

这是Bushee根据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构建了三大类指标下的九个变量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分类。主要是针对描述机构投资者行为的九个变量,采用因子分析对这其进行降维。再利用聚类分析,得到上述三类机构投资者。

其中的三大类指标指的是机构投资者持股集中度、组合周转率和盈余敏感性。而九个变量指的是机构投资者的平均持股比例、该机构投资者持股占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超过5%的持股之和、机构投资者在公司中持股比例平方的对数、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超过两年的比例、机构投资者在季度问持股变化的绝对值与机构投资者持股之和比、机构在公司持股的季度间变化量和公司在季报盈余变化之比、机构持股比例增加公司平均盈余的变化与机构持股比例减少公司平均盈余的变化间的差异、公司盈余为正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变化之和与公司盈余为负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化之合的差值。

后来,在Bushee的研究中剔除了盈余敏感性指标,只考虑机构投资者持股集中度和组合周转率两个指标,同样也把机构投资者分为短暂型、准指数型和专注型机构投资者。

2.短线型机构投资者和长线型机构投资者

短线型机构投资者和长线型机构投资者是Kon(2007)借鉴了Bushee(2001)对机构投资者分类的方法得出来的。相对于Bushee的分类结果,Kon的短线型机构投资者相当于Bushee的短暂型机构投资者,他的长线型机构投资者相当于Bushee的准指数型和成熟型机构投资者。

3.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

这一分类的提出是基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效应。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与持股机构化的趋势,使得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不断上升,并由此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策略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机构投资者与所投资的企业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业务关系,另一种是投资合约的关系。这两种不同的关系会使得它们参加公司治理的能力、积极性和目标显示出很大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可以把机构投资者分为压力敏感型和压力抵制型。所谓的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是指像保险公司和银行信托这类的机构投资者,它们与所投资的公司一般有商业关系或希望形成商业关系,由于潜在的利益冲突,它们缺乏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力。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指的是像公共养老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它和所投资的公司缺乏这种潜在的商业关系,因而具有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

4.买入(入场)机构投资者、卖出(出场)机构机构投资者和调整持有的机构投资者

BadrinathandSunil(2002)使用了1200家机构投资者在8年中的交易行为为样本,把机构投资者分解成买入(入场)、卖出(出场)和调整持有的机构投资者三种类型,发现入场机构投资者具有明显的惯性交易特征,但出场和调整持有的机构投资者则不是惯性交易者。

(第785节)作为金融市场的买方

资本市场也叫“长期金融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指的是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资本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一年以上的长期证券。因为在长期金融活动中,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入,故称之为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只是市场形态之一。市场由卖方和买方构成,有时候在有形的空间里,例如农贸市场或者大型商场,有时候在电子化的环境里。金融市场就是交易金融产品的市场。例如,货币市场是给各国货币确立相互比价的,市场参与者通过交易各种货币满足需要或者进行投机。同样,商品期货市场和资金市场也是为了满足参与买卖的双方的不同金融需要。资本市场的资金供应者为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人寿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托公司等;资金的需求者主要为国际金融机构、各国政府机构、工商企业、房地产经营商以及向耐用消费零售商买进分期付款合同的销售金融公司等。也就是说作为金融市场的买方的是金融机构,而我们所说的机构投资者也是作为金融市场的买方而存在的。

那么,机构投资者是如何成为金融市场的买方的呢?在很久以前,有一些在做交易,为了使货物之间能够有个更好的流通,这些人不仅交易股票,还交易一些别的东西,慢慢地形成了一些专业化的小公司,也就是我们常说合伙开公司的意思。就是说几个人合伙,每个人出点钱开一个公司,然后大家一起做生意。大部分人都是来提供来挣取佣金的,这种东西就形成合伙人来做这个事情,你也做这个事情、我也做这个事情,既当老板又当伙计。这样大家一起努力,慢慢地业务量就大起来了,盈利以后分红给合伙人。如果合伙人要离开这个公司,那么他原来投入的资金就可以拿走。到了20世纪70年代,交易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交易就需要提供一定的资金,而承销、包销的时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需要交易者必须有一笔比较稳定的资金。但是按照合伙人的制度,资金是跟随合伙人本人的,他来了,就会带来一笔资金,但是如果他走了,资金也会被他带走,这样就会使得股本金非常的不稳定。为了保证资金的稳定性,上市公司就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和卖方就慢慢地分开了,原来大部分都是去提供服务赚钱,结果后来有一部分交易可能赚更大的钱,冒险堵对了方向会更赚钱。资金多了,就需要找出路,买方自然就形成了。

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买方其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基金规模较小的时候基本和散户一样以博取利差作为自己的盈利模式。(第二阶段,随着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壮大,开始和承销商在IPO方面进行博弈,掌控IPO的定价权。(第三阶段,随着市场效率的提高,套利越来越小,基金开始转为与上市公司的博弈。目前,我们基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其功能的发挥主要还体现在(第一阶段,参与定价和上市公司治理的功能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其资本市场买方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不过在股票市场上,同样作为市场买方的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并不会因为机构投资者拥有的资金比较大而占有优势。首先,作为股票的买方,机构和中小投资者都有动力约束卖方,获得合理价格,降低风险和获取收益。其次,大部分网下机构是替投资人理财的机构,如资金量大的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管理的资产绝大部分来自中小投资者和千万个投保客户,其在IPO中获得一定配售,如果有正收益,根本上讲也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另外,将一定比例的股票配售给网下机构投资者还有利于稳定新股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我国二级市场上,机构的交易换手率要明显低于个人的换手率。

(第786节)机构投资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性质与个人投资者是不同的,在投资来源、投资目标、投资方向等方面都与个人投资者有很大差别。那么,机构投资者是如何投资的呢?相对于个人投资来说,机构投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投资管理专业化

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投资决策运作、信息搜集分析、上市公司研究、投资理财方式等方面都配备有专门部门,由证券投资专家进行管理。1997年以来,国内的主要证券经营机构,都先后成立了自己的证券研究所。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有限而高度分散,同时绝大部分都是小户投资者,缺乏足够时间去搜集信息、分析行情、判断走势,也缺少足够的资料数据去分析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因此,从理论上讲,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对理性化,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从而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投资管理专业化的另外一个表现在资产管理的进程中,即代表客户对投资组合进行管理的业务过程。资产管理可以由机构投资者自身承担(称为内部管理),也可以通过单独的机构,如专业基金经理、寿险承保人、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部门或分公司来进行(称为外部管理)。为争夺资产管理者地位,各种金融机构间进行着相当激烈的竞争。

2.投资行为规范化

机构投资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投资行为受到多方面的监管,相对来说,也就较为规范。一方面,为了保证证券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资金安全,国家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投资机构本身通过自律管理,从各个方面规范自己的投资行为,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自己在社会上的信誉。

在资本市场中,能否有效地进行投资取决于对信息的吸收和处理能力。在这一点上,机构投资者比起个人投资者来说更具优势。另一方面,与银行不同的是,机构投资者更依赖于公共信息,规范化的信息,而非私人信息,这是因为他们期望有更强的流动性。

3.重视资金的流动

机构投资者也看重资金的流动性,因此,他们利用大规模的流动性好的资本市场,交易标准化或“商品化”工具,这样才能根据新的信息,及时调节)持仓量来实现所追求的目标。一般情况下,诸如房地产一类的非流动资产,在投资组合中仅占相对较少的部分。

4.投资结构组合化。

机构投资者,和其他的金融机构一样,为小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风险聚集的手段,因而要比小投资者通常采用的直接持股具有更好的风险收益平衡。在资产方面,机构投资者很重视分散化原则,既持有大量的国债,也吸收国际投资。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入市资金越多,承受的风险就越大。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会进行合理投资组合。机构投资者庞大的资金、专业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场研究,也为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可能。个人投资者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难以进行投资组合,相对来说,承担的风险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