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投资学一本全
7442800000227

第227章 机构投资者如何管理资产(1)

(第791节)资产品种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历来的会计学家都试图对资产给出满意的界定,但到目前为止,一个权威的、被学术界和实务界所共同认可的定义,尚未出现。那么,它有哪些品种呢?

1.传统资产类别

传统资产类别是投资组合的基本组成部分,赋予投资组合基本的、区别于其他组合的价值特征。从根本上讲,传统资产类别的收益是由市场产生的,而非通过积极投资管理创造的。它交易的市场纬度广、程度深,而且具有可投资性。具体地讲,传统资产类别具有以下几种:

(1)国内股票

国内股票代表的是企业的所有权。国内股票是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投资组合的核心部分,因此,华尔街的涨跌起落决定了许多机构投资者得业绩成败。由于许多市场参与者高度依赖上市股票,因此国内股票在投资组合中占据突出地位。

(2)长期国债

购买长期国债相当于持有政府公债的一部分。在一个结构合理的固定收益类证券组合中,政府债券发挥着突出的作用,这一方面反映了政府债务享有政府完全信用担保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政府发行的债券数量的庞大。

(3)国外发达市场的股票

发达经济体的股票市场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的预期收益与国内大致相同,但也有点根本区别。(第一,不同市场起作用的经济引擎不同,从而造成投资收益的差别;(第二,中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其他国家市场会受到外汇波动的影响,也就意味着投资收益增加一项变量。

(4)新兴市场股票

在上市有价证券领域,新兴市场投资的风险高,预期收益也高。新兴市场是指经济发展处于中等阶段的国家,既非欠发达市场,亦非发达市场。在新兴市场中,投资者面临巨大的基本面风险。在宏观层面,机构投资者要担心整体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证券市场基础设施的成熟度。在微观层面,机构投资者要忧虑初创业的管理层素质以及利润导向。

2.另类资产类别

将另类资产类别加入投资组合旨在推高投资的有效边界,在既定风险水平下提高投资收益,或在固定收益水平情况下降低投资风险。另类资产类别作为一项合理的投资工具,能够帮助机构投资者有效降低对传统有价证券的依赖程度,构建真正多元化的投资组合。由于另类资产类别缺乏传统证券产品的有效定价机制,反而为精明的基金经理创造了极好的投资增值机会。那么,另类资产都有哪些类别呢?

(1)绝对收益

绝对收益的投资标的为有价证券品种,但特指那些被市场错误定价,或者体现市场定价的非有效性、与传统股票和债券走势不相关的有价证券品种。

(2)实物资产

实物资产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工具获得与通胀密切相关的实物资产的所有权。包括大学捐赠基金在内的很多机构投资者都希望所持投资品种能够抵御通胀,从而抵消通胀敏感债务增加的风险。实物资产除了通胀保值债券和能能够提供高回报的房地产、油气和森林,未来实物资产投资的品种还会不断扩大。单纯大宗商品的投资对理智的机构投资者吸引力不大,因为长期来看,投资回报率与通胀水平大体相当。

(3)私人股权

对于私人股权,如果项目选择得当,不管是杠杆收购还是风险投资,都能够产生很好的收益,从而提高组合的整体回报率。当然,私人股权投资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包括比其他投资工具更高的财务杠杆以及公司营运的极大不确定性;而且私人股权投资能够达到的分散投资效果也有限,主要是由于私人股权投资与有价证券投资之间存在很强的基本面联系。

(第792节)积极的投资管理

在上市有价证券投资领域,使用被动投资工具几乎可以确保投资者的业绩与市场水平一致。如果投资者采用积极管理策略,其实际投资业绩可能偏离市场整体水平。在另类资产类别投资领域,由于缺乏被动投资工具,积极管理的收益难免会偏离基准预期,有时甚至会大幅偏离。

采用积极管理策略的投资者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给组合带来偏差。资产类别与市场基准的偏差主要发生在规模、板块和风格方面。规模是指所持证券的市值大小,板块是指上市公司的业务范畴,风格是指积极型投资经理的投资手法。

在一个资产类别中,投资于被动管理工具能有效地消除投资业绩偏离市场水平的现象。指数基金就是一种被动投资工具,较之积极管理的组合,其运营成本低,代理问题也少,而且保证不折不扣地复制市场组合。但是,即便如此,很少机构投资者的组合完全由被动管理工具组成,其原因很明显,积极管理策略激发起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幻想,引诱他们参与这场游戏。也许,只有为数不多的聪明的投资者能够认识到被动型管理策略是上乘选择,但是,他们又认为自己的智慧能够超越市场。不管怎样,偏离市场基准收益是组合的一大风险来源。

追逐机会本身的乐趣会影响人们评估积极投资管理的机会时的客观性。投资活动好比一场游戏,为人们带来精神鼓励,也为各种聚会场合提供丰富的谈资。凯恩斯曾把积极投资比作一场孩童的游戏:“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击鼓传花或者抢椅子。鼓声或者音乐停止的时候,花没有在自己手中或者坐到椅子上的人胜出,反之则被淘汰。虽然所有玩游戏的人都知道花的存在,或者都知道最终一定会有人没有椅子坐,但是大家还是可以玩得尽兴,乐此不疲。”因此,资产受托人必须保证积极投资管理策略能得到更高的预期收益,而不仅仅是令投资经理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组合偏差(portfoliobias)有望创造出大量的增加值。例如,一名投资者可能会认为价值型投资策略优于成长型策略,因此,他刻意地只选择价值型投资经理。有些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小盘股中选股机会更多,因此,他们的投资组合可能会特意超配小盘股。经过认真考虑的策略性组合偏差可能会给投资组合带来经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

投资者可能要为组合偏差付出代价。有时,聘用专门从事某个细分市场投资的经理会导致组合特点发生巨大变化。结果,-受托人可能会发现,由于短期成本压倒了长期机会(比如,小盘股短期表现低劣,但小盘股定价效率低会带来长期机会),投资组合可能大幅逊于市场表现。只有选择相对较长并且合理的投资时限,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且严格执行,策略性组合偏差才能创造价值。

有些组合偏差是由管理松散引起的。如果投资者在构建组合的过程中,仅仅拼凑起足够的国内股票投资经理来填补组合职位的空缺,那么所构建的组合中资产类别的特征肯定会包含重大的无意识偏差。只有在资产类别的表现大幅度低于业界标准时,无意识产生的组合偏差才会浮出水面。

对积极投资管理进行评估的另一大误区是认为高回报完全得益于投资经理的智慧和勤奋的努力。所有从事投资的人都敬仰成功,并把市场预言家奉若神明。他们认为出色的业绩一定源于投资技巧,而没有考虑到基金经理的一系列准确判断中也有运气的成分。反之,投资人也想当然地将失败的业绩归咎于投资经理能力不足。这一认识误区的本质是没有将投资收益与风险水平联系起来。高收益很可能是基于高于市场的风险,低收益也许是由于低于市场的风险。投资界对高收益的原因和性质缺乏怀疑的态度,造成了严重的推崇专家和盲目信任权威的现象。

(第793节)投资委员会的功能

投资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起源于西方证券市场,是一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运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投资委员会制度最早见于证券投资基金。近来又被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所借鉴。可见这一制度渐已成为市场中的时髦之物。那么,它有什么功能呢?

投资委员会具有约束投资管理过程的功能。投资委员会成员通过对投资建议进行全面深刻的审查,可以督促投资管理人员给出经过更加认真思考的投资建议。投资委员会不应该轻易否定投资管理人员的建议。因为如果投资委员会经常拒绝或修改投资建议,投资管理人员在管理组合时会感到放不开手脚。当市场出现机会时,具体投资的规模需要进行商讨,并上报投资委员会,通过后才可以落实操作。如果投资委员会几次三番没有通过,投资管理人员在业内的声誉也会受损。但是投资委员会也绝不能成为摆设,高效的投资委员会应该通过讨论投资建议,对未来投资的性质和方向起到引导作用。有效的组合管理需要取得好的平衡,既尊重投资委员会的绝对权威,又赋予投资管理人应有的责任。

在投资委员会不开会的时候,投资委员会成员也应该向投资管理人员提供对以往操作的反馈以及对未来战略的建议。双方充分的交流可以提高投资委员会沟通的质量,从而改进投资决策。

关于投资委员会成员的构成与资质,首先投资委员会成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判断力,虽然对成员的背景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对金融市场的深刻理解可以为监督投资过程加分。如果投资委员会成员全部是投资方面的专家有时也会造成危险,因为投资委员会的任务是管理整体的投资过程,而不是具体的投资组合。有些投资委员会引入成功的企业家作为成员,他们虽然能够带来有价值的见解,但也往往难以克服“奖励成功,惩罚失败”的思维,而这种已经根深蒂固的办事作风会将投资组合推向追涨杀跌的策略,从而失去获得逆向投资策略的收益机会。投资委员会成员应该将自己定位为过程监督者和投资管理人的支持者,而非具体组合的管理者。

(第794节)内部投资团队

内部投资团队也就是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管理人,是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的中坚力量,是资产管理的驱动力量,无论决定资产配置、基金支出等政策,还是具体组合管理或者挑选基金经理等事务,都需要严格的过程约束以及充分的理由。任何不诚实的行为对投资过程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投资管理人不能隐瞒事实,无论是现有的还是潜在的弱点都需要全面的阐述和探讨。

如果没有严谨的流程来保证投资建议得到清晰的阐述,投资决策就会变得不规范,甚至轻率。例如进行资产配置决策时,投资管理人员必须基于严谨的逻辑分析框架,才有可能做出有依据的投资建议。投资管理人员考察投资机会时,对投资机会的各个层面的严格评估和对外部投资负责人的尽职调查,是决定是否投资的前提。所以,机构投资者的内部投资团队一定要团结、透明。那么,内部投资团队该如何做到进行投资业务的时候保持透明呢?

这就需要内部投资者在交流投资思想的时候以书面形式提交投资建议,这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内部投资团队的个人通过起草投资建议可以发现逻辑的错误或知识的盲点,而且由于意识到同事和投资委员会成员会阅读投资建议,可以促使投资管理人力求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论证严谨。通过书面形式对投资逻辑进行全面阐述也可以使投资委员会成员在开会前就对该建议有全面了解,从而提高投资委员会讨论的质量。

一般来说,一个机构投资者的内部投资团队由3-4人组成。因为随着参与决策人数的增加,势必会增加妥协和“共识”思维的可能性。如果投资管理人员较多,则应该分成若干个决策小组,分别管理不同的资产类别。这种方式既保留了小团体决策的优势,又解决了组合管理日益复杂、资产规模不断增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