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色界
7452600000008

第8章 塑造人物必须从学习性格开始(1)

一位出版人说过:写小说的如果不会讲故事,直接拉出去枪毙!但刻画人物欠缺,可以劳动改造。

这当然是玩笑话,但说明一个问题:小说家天生就会讲故事。不过,只能讲好故事还不够,如果人物个性不够立体,就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泛写作时代,任何人都可以码字,可以描绘心中的所思所想。以小说为例,通常认为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刻画人物,形象、动作、语言,无不围绕一个中心——人物性格而进行。而情节、环境、语言、行动等,其实都在为人物个性服务。不然,纵使有奇巧的情节拉动,人物仍然容易扁平。这是写作者都要碰到的问题,也是最头疼的问题。

我从十几岁开始写作,至今虽写了400多万字,但没有一部满意的作品。扪心自问,并非故事讲得差,主要是人物刻画的功力不够。按说,人届不惑,冷暖殊遇,磨难甚多,观人察事亦有些许心得,不至于像初写时信马由缰、任凭人物游离。但事实是,倘若没有掌握一定的洞察人性的法则,笔下的人物仍然可能模糊不清。

2011年,在北京朝阳区偶遇乐嘉。一经交谈,对他的性格色彩很敬佩。性格色彩不研究写作,但却能简明地分析人的性格,这恰恰是写作者需要的。我多年混迹于网络,的确也为很多天才写者的神思妙笔所惊服,然而也深为他们无法将人物真正树立起来而倍感遗憾。就算是那些功成名就的大家,如香港的黄易,其名作《大唐双龙传》中的主要人物因个性挖掘不足而略显生硬。在这一点上,金庸的小说则将人物刻画得非常成功,譬如名满天下的郭靖基色为绿,从小逆来顺受,唯唯诺诺,一直持续到因屡屡奇遇而成为蓝色清高孤傲的代表——黄药师的乘龙快婿。但是,如果认定郭靖就是纯绿,亦矢之偏颇。在《射雕英雄传》后传《神雕侠侣》中,中年郭靖在红+黄的黄蓉的影响和时代的逼迫下,成长为民间重要的抗蒙领袖人物,把坚实的身躯与古城襄阳的砖石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具备了黄色的坚定自信和蓝色的成熟稳重。这是人物的改变和升华,也因而有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一超越其他武侠的思想高度。

因此,人性的基色虽浸入灵魂,但环境的影响和后天的自觉改变亦能使人物蜕变。诚然,很多成功的作家并不都知道性格色彩,但如同高空气层更易对流一样,是完全相通的。我作为一个写者,在那次与乐嘉见面后认识到学习性格色彩对写作有帮助,于是读了他的相关著作,同时结合阅读中外书籍比对理解。譬如,重读《魔戒》和《资治通鉴》对我很有启发。

托尔金教授写《魔戒》三部曲之前,《霍比特人》中的人物个性把握已见火候,但尚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霍比特人佛罗多原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性格里有怯懦,也有拒绝改变的因子,更没有什么主见,可以视为绿色。但是,当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和无与伦比的统治力的魔戒交在他手上后,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须由他护送这枚魔戒经历九死一生抵达魔山用熔浆销毁,世界才能得到拯救,开始人类的新纪元。这一特殊使命让他必须改变自己:魔戒一直困扰着他的心性,让他经历了心灵的炼狱,数次想放弃,数度被诱惑,数度迷失自我,特别是在人类与魔兽交战即将毁灭的时刻,他居然认为自己经历千辛万苦护送的魔戒应该据为己有,但最终他战胜了心中的魔,完成了神圣使命,带着永久的伤痛与精灵乘舟前往西方世界治疗。

作为国际著名的魔幻大师,托尔金笔下的佛罗多虽与金庸笔下的郭靖有共通之处,但差异仍然是明显的。托尔金在佛罗多完成使命“授予”他英雄荣誉之后,留给读者的仍然是一个绿色的身影:忧郁的眼神、无助的表情。这个苦痛遍布神经的落寞青年在与好友同伴依依惜别码头时,是对未来的惆怅和迷茫。从这个结局来说,托尔金还原了人物的底色——当繁华落尽,任何英雄仍然只能面对充满恐惧的未知和无穷无尽的孤独。这是国际小说大师的高度,写透了人生的常态。

当然,这是讲名家之作。而对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我更加体会到了在既有文化继承又有传统枷锁的中国,人性的光明与阴暗纷纷交集。《资治通鉴》表面上是写时政、大事,实则写人性、变迁。成千上万个人物,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出一幕幕大戏,但仍然未能脱离性格色彩四大色系的范畴。通常来说,有作为、有开拓的帝王多为黄色,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郁郁而终、沦为傀儡的帝王则多为绿色,如汉献帝刘协、唐高宗李治。将相中红、蓝偏多,变法成功、至死不渝的商鞅主调是蓝,想提前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西汉王莽主色为红,而以文入仕的唐宋诗人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均为红色,过于理想浪漫终不得志。

帝王中有一人较为复杂,即唐明皇李隆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推动下,他早年锐意进取,力图大治,将大唐王朝推向历史巅峰,但后期怠政图乐,竟然成为梨园的创始人,常常参与到吹拉弹唱的娱乐活动中,结果安史之乱导致历史倒退。从性格色彩来看,唐玄宗并非追求风云图霸的典型黄色,而是追求浪漫、不顾后果的大红,早年的力挽狂澜实因形势的推动和贤良将相的辅佐,加之红色具有创造的天赋,故而成为“假黄”;一旦江山稳固,万国来朝,好大喜功的“真红”本性就暴露了出来。在马嵬坡,这个红色情种居然不为江山弄丢扼腕,反而为杨玉环被逼死痛哭流涕,彰显了人性中最真的本色!

应该说,《资治通鉴》虽然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但在表现人物个性上非常精准。或许正因如此,它才成为继《史记》之后最具文学价值的巨著。

通过学习性格色彩并结合这些书籍,我尝试在创作上运用性格色彩指导塑造人物。2011年底,我开始创作上百万字的历史人物传记《军神》(已出版的名叫《战争教父李靖》),主要依据《资治通鉴》的史实描写大唐第一战神李靖的生平。作为中国历史上开拓疆土最大(约700万平方公里)的军事家,李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不仅平定四国,还出将入相,善终府第,可谓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者。然而,如何把握这一人物的个性,却成了难题。

一难,即史家对李靖的评定已有盖论,多数认为此公系中庸之代表,居功不自恃,拥兵不自重,与千古一帝李世民相处多唯唯诺诺,似可判定为绿色;

二难,综合史料显示,李靖严于律己(忠于爱情,有红拂女之后无偏室,且身先士卒,治军先治己),思想深邃(不然也无法跻身史上七大军事家之列),讲究精确(一生无败绩,特别是亲引三千骁骑一战而定突厥都城定襄),执着有恒(自有平定南北之志,虽经万难始终坚持直到功成),这些特征似可判定为蓝色;

三难,此公一生作战颇具诗意,激情满怀,特别是创造性地推进了古代军事理论并在实战中应用,还能以极大的热情动员与敌难以相匹配的部队获胜,且从不与政敌记仇结怨,其传世诗作《剑舞歌》更具浪漫色彩,这又具有红色的特征。

然而我在结合性格色彩理论后最终认识到,李靖的主色是黄色。具体而言,李靖是黄+蓝,黄多蓝少。至于红、绿,均为假色,系后天修炼补充之迷惑之色。

为何这样说?是因为李靖若无黄色的巨大事业心推动,断难成为千古军神,更难为中国后世奠定基本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