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色界
7452600000009

第9章 塑造人物必须从学习性格开始(2)

李靖和李世民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削平群雄,翦灭突厥,复兴华夏。这一目标导向无论面临千难万险,都坚持不变。而且,李靖从只有几百名手下起家,到最后成为大唐帝国的军事统帅,没有强大的内心和有效的控制手段是绝对不行的。在李靖手下的将领中,李勣(徐茂公)、侯君集、秦琼、程知节(程咬金)、尉迟恭等无一不是叱咤风云的名将,无黄色个性断难统驭这些声名显赫的老军头。特别是李靖在表面上是一个仁慈长者,对下属也挺关怀,还善于与老板李世民相处,但他下起杀手来却毫不留情,对恶虎般的突厥人更是如此。在茫茫草原上实施围猎,甚至连李世民下诏让他停止进军的君命都不听,硬是将突厥颉利可汗的余部赶尽杀绝,最终活捉颉利方才罢手。

俗话说慈不掌兵,因为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哪容得下红色的虎头蛇尾和绿色的妇人之仁?

有了这些理解,我在把握李靖的性格时以黄色作为基调,写了他的隐忍蛰伏,写了他的委曲求全,但也写了他认准李世民能成为天下雄主的政治眼光(政治眼光如同投资高手的判断,是黄色显著的特点)。李渊几度要杀他,不给他官职,他都没有像孙悟空的红色一样闹情绪、撂挑子,而是默默无闻地积蓄力量;顶头上司、李渊的侄子李孝恭当他的领导时,几乎等于外行指挥内行,处处掣肘,时时提防,他也没有怨言,而是努力把李孝恭推向更高的位置,好为自己腾出空间。当太子李建成派人到他的部队卧底时,李靖不露声色,利用攻打丹阳(南京)的机会让卧底去送死,借敌之刀除去隐患。当李孝恭对他忌恨交加改投太子门下整他时,他秘密联系李世民趁机自立门户成为独立开府的大将军。当平定东突厥汗国后,手下将领都欢欣鼓舞以为要得到升迁之时,他却力劝副帅李勣赶紧上书隐退避祸,自己作为主帅则故意以“纵兵掠宝”的错误上书请求解职,等候李世民的惩罚。这些奇招,就算红、蓝、绿三色性格的人能够想出来,也断难不露痕迹地实施。最终,李世民对他稍加责罚后,不得不因他的威望和功绩升任他为尚书右仆射,李靖以退为进,出将入相,成为大唐王朝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封爵卫国公,位极人臣。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李靖在中年后经过人生历练逐渐形成的。但请看《旧唐书·李靖传》开篇的话:“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这是李靖少年时的志向,这样的心志唯黄色所独有。

因此,我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将黄色作为李靖的基本色调。黄色不像红色易向别人展示伤口求得同情,更不会像绿色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当然,李靖身上也没有显露出黄色易犯的欲望显露、自我膨胀、挟私报复的诸多错误,因而李靖是“隐黄”,即用绿、红二色充当了保护色,而稍稍露出些规矩、严厉的蓝色。这是因为,他的身旁是写过《帝范》的千古雄主李世民,黄遇大黄特别是“帝王黄”,只能屈就。因为这李二老板连兄弟、父亲、儿子都敢收拾,李靖要是不用“变色龙”的皮肤保护自己,只有死路一条,而且功劳越高死得越快。

所以,将李靖定格为“藏锋”型的黄色和具有规划、律己行为的“辅蓝”之后,写起来比以往任何一部书稿都要快得多,情节的推动因性格的指引而虬枝盘曲,情感、练兵、行军、调度、拼杀到后来的政治博弈,都顺理成章了。

写完李靖之后,我又依据《史记》和《资治通鉴》,写了一部研究中国历代智谋家的新书——《中国是部智谋史》。这部书稿里的数十位历代最成功的帝王高参,虽均以智谋见长,但性情各异,把握起来亦十分困难,容易弄成千人一面。有了写李靖的体会,我便以性格色彩为指导,首先在参考各类史料时注意鉴别其人的个性。譬如,帮助刘邦获得成功的两大谋士——一个是“汉初三杰”之首的张良,行的是正道,讲的是大局,用的是阳谋,堂堂正正见得光;一个是以奇谋诡计帮刘邦除掉对手的陈平,人品低劣(睡过自己的嫂嫂,贪污过公款),惯使阴招。应该说,张良的底色是蓝,此人注重规则,忠诚情谊,对刘邦的知遇非常感恩,明知当时的韩王没有指望仍然在平定秦王朝后回到“故国”,最后虽助刘邦功成,但渴望安全的他舍弃相位回归山林专修黄老之术,善终。而陈平则是“有奶就是娘”型,先是服侍魏王咎,见魏王成不了气候就去投当时最成气候的项羽,后来怕犯事被霸王整死又改投刘邦。刘邦是大黄色,跟他一路人,所以他睡嫂、易主、贪污这些事在刘邦看来完全是小儿科,还让萧何设法弄巨额黄金让他组织、训习奸细到项羽营中收买人心、制造谣言,结果项家军分崩离析,在智谋上胜过张良、陈平的范增被活活气死,一举扭转了项强刘弱的局面。特别是后来刘邦定天下后,陈平用阴谋整死韩信,又帮刘邦白登脱险和助吕后干政掌权,吕后死后他把刘邦的把兄弟周勃当枪使灭了吕氏一党,自己则顺风顺水连干几届首相。这样的人,虽然有千古骂名,但历代效仿者多如过江之鲫——管他啥招儿,管用就是好招;管他啥过程,达到目的就算胜利。

发展和应用陈平招数的是宋初的宰相赵普。此公看准赵匡胤是个能整事的主儿,就投到他的军中,衣不解带地为赵匡胤的父亲端茶递药,让赵老爷子感动得眼泪哗哗,干脆把他认为同宗。赵老爷子死后,赵匡胤的母亲杜氏夫人更是把他当成干儿子,常常对儿子们说,你们要听大哥的话。赵普后来就策划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改变历史的大事,当上宰相。特别为赵光义解决了“斧声烛影”疑案的尴尬,声称赵光义(赵炅)“兄终弟及”是杜太后当年指定他写的遗诏,完全合法,这样他又当上了宰相。比起陈平,赵普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乐于在权力的钢丝上行走。这样的人,只能是黄色。

有了性格色彩指导人物的创作,我在写这部跨越几千年的书稿时亦是十分顺手。因为,在这些权谋家中,完全可以屏蔽红、绿两色。这两个色系的人成不了智谋家,原因很简单:他们难以在权力角逐的惊涛骇浪中存活。这样,我的作品中就因性格色彩而削除了枝蔓,使人物的个性不再纠结模糊,而与其言行高度统一。

此外,在最近创作的长篇小说《婚姻治疗师》中,我亦以性格色彩为统领,在设置人物时事先敲定人物基色,再设置相应的情节使其逐步丰满。在小说的创作中,人物当然会有变化,而且人物变化和升华是小说情节进展的主要推力。但是,如同乐嘉在清华演讲时所说,知道性格色彩的优劣后才可以后天修炼,以期取长补短,达至平衡。那么,所有小说的归宿其实就是让人物的先天底色和后天修炼色达至平衡状态。佛罗多是,郭靖是,李靖也是。不过,主要人物在达至人生的顶峰时往往给人一种错觉,就如同枝叶葳蕤的大树让人不得不仰望,容易给读者造成迷障。若想发现真相,还得从根系探究,从种子说起,从土壤和环境分析,如电影教材《公民凯恩》,归结在“玫瑰花蕾”上。这个凯恩死前留下的谜团,最后终于在燃烧的雪橇上揭开——上面写着这几个字,那是凯恩童年最钟爱的玩具,也是单纯美好的象征,可是作为呼风唤雨的传媒大亨,再也回不到那种纯洁的状态,而他所拥有的让世人艳羡的光环在他告别人世时觉得不过如此。这是艺术家对人物底色的深刻解构,甚至是对人类心灵的共同解构。只有这样做,人物才能立体,才能代入我们的情感,让读者和观众觉得这样的人物就像我们身边的亲友同事一样真实可信,而非天外来物般不知所云。

因此,乐嘉的性格色彩为广大创作者提供了刻画人物最直接的方法。性格色彩是纲,能够帮助写作的人更准确、更快捷地进入人物的内心,写出斑斓绚丽的各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