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徽班进京是在八大胡同的百顺胡同。这里有很多京剧界的名人,梅兰芳生在铁树斜街;大小白玉霜我都认识。小白玉霜姓李,叫李再雯,1956年的时候还住在这边呢。我个人跟她可有点交情。是这么回事:1957年的时候,她住院,我有两个同学跟她关系非常好,托我给照看一下。当时她住的是大屋子,还抽烟,每天见的人也挺多。我们单位的人知道我跟她关系不错,还让我邀请她到我们单位参观。
大白玉霜出身于一个唱莲花落的艺人家庭,原名李桂珍,7岁学艺,14岁登台,艺名白玉霜。她身材高挑,扮相俏丽,唱腔低回委婉、悠长宽亮,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红遍京津,被誉为"评剧皇后"。1935年,白玉霜带班到上海演出,结识了著名戏剧家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等人,欧阳予倩曾为她编写剧本《潘金莲》;洪深不仅为她编写了《阎婆惜》,而且还为她拍摄了评剧的第一部电影《海棠红》。白玉霜为适应南方观众的欣赏习惯,将剧中道白由唐山土话改为普通话,并将"蹦蹦戏"这一称谓改为"评剧"。
小白玉霜是大白玉霜的养女,她的身世和姓名已无从查考。据说她是山东莱州人,被卖给大白玉霜后随李姓,起名再雯。她从小跟白玉霜学戏,14岁正式登台演出,为白玉霜应"里子"活,是戏班的二路角色。小白玉霜的成名颇有戏剧性。1937年,正在上海演出的大白玉霜突然与人私奔,不辞而别,跑到河北霸县去了。可戏班与剧场签订了合同,几天的戏票都已经卖出去了,在情急之下戏班子把李再雯改名为"小白玉霜",顶替大白玉霜演出,小白玉霜就这样在上海唱红了。
现在的棕树斜街61号最早是汾阳会馆。解放后这个地方是一家旅社,叫源城客栈。后来因为侯耀文在这里拍电视剧,才有了小花园宾馆。戏开拍的时候,才拉过来这么一个牌子,上面油漆还没干呢。从侯耀文拍戏以后,人们就管这里叫小花园宾馆了。还有现在的42号,过去是高级浴池,"四清"时候工作队曾经住过,后来就改成了"京艺布景社",就是给唱戏的做布景什么的,再后来也改成宾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