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走访,我们知道八大胡同是泛指,不仅仅是八条胡同的意思,大体方位就在如今北京市宣武区的最东边,隔条前门大街,东边就是崇文区的地盘儿。虽然是泛指,但人们还是把其中的八条最著名的胡同罗列了出来:韩家胡同、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朱茅胡同。因为当时的王皮胡同、蔡家胡同和留守卫胡同的娼妓档次稍微低一些,因此并未被列入,但在当年,这几条胡同也是非常兴旺的。
听老人们说,八大胡同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雏形。当时最著名的人物恐怕就是妓女玉堂春了,有人说如今的石头胡同居委会就是当年玉堂春挂牌的地方。但这只是传说,无从考证。
到了清朝,政府禁止官员嫖娼。甚至在康熙年间曾颁布过这样的法令:带头嫖娼的官员,斩立决,即便是被别人拉去嫖娼的官员,也要被发配充军,流放到最远的边疆去。直到光绪时,嫖娼的官员也要被罚以杖责。但这条法令并没有约束住官员,他们开始找"相公",那时八大胡同最热闹的场所是"相公堂子",也就是男妓从业的地方。直到后来徽班进京的时候,妓女才开始在八大胡同抬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八大胡同逐渐成了娼妓的代名词。
当年北京的内城住的都是满族贵族,平民是不允许在内城过夜的,所以,很多到京城办事的人只好住在城外,一般就是在距离内城最近的大栅栏一带,这里有很多旅馆和饭店,人渐渐多起来以后,娼妓业也发展了起来,这就是形成八大胡同的主要原因吧。
如今走在狭窄的胡同里,经常听到人们的抱怨,有的人听说我是记者,甚至直接对我说:"能不能通过媒体反映一下我们的生存状态啊?如果这里不拆迁,可能很多房子都快倒塌了。这些危房直接威胁着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这里再发生火灾的话,年轻人也许还好一些,岁数大一点的人想跑都跑不出去。"
去过前门一带的人可能比较清楚,这些说法一点也不危言耸听。而如今,这里终于拆迁了,有的老人却告诉我:"其实我根本不想离开这个地方,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了,非常有感情。虽然胡同里的房子破旧,但是这里装载着过去啊。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到现在已经祖孙六代在这里住了,忽然离开的话肯定会舍不得。"这些老人的话不禁让我心头一动。
确实,在走访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那里的一切:人们的热情、无奈以及希望。闲下来的时候,与周围的朋友谈起,他们都劝我把这些记录下来。否则,以后的人们就会忘了曾经还有这样的地方,还有这样的事情,毕竟这里承载着一段历史的记忆。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有一个想法,把这里的一切写下来,让老人们诉说他们压抑在心里多年的情感,也让那些对这里持有偏见的人看到这里的情况。一百多年了,这里虽然改变了很多,但是过去也像影子一样"压"在人们的心头。门楼上的匾额、狭窄的房间都似乎在向未来的人们说着什么。
拆迁的消息传来,我再去时,那些非常熟悉的街道已经失去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也在拆迁的灰尘里"飘摇"。断瓦残垣、狭窄的小巷、机器的轰鸣,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已经物是人非,忽然间,我心里有一种被抽空了的感觉,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