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勾栏胭脂
74600000034

第34章 我亲眼看到他们横行霸道(9)

有一个叫高德明的,嘴可损了,常说什么花汁胡同、四神庙、莲花河、赵堆子这些地方,跟骂人没什么区别。他说相声的时候也说一些乱七八糟的:"什么是'窑姐'啊?就是妖精的姐姐。还有那螃蟹为什么老吐沫子啊?它是'窑姐'托生的,上辈子吃人唾沫吃多了,这辈子要吐出来。"他说相声老跟妓女过不去,妓女们也老骂他。我记得这个人大高个,住在棕树斜街,跟我们家住对面。再早,高德明家那儿是一个大杂院,非常深,我管高德明他

妈叫二大妈。他们哥儿三个,全是说相声的。高德明当时在这一带非常有名气,在大栅栏的广德楼,那会儿是聚集了说相声的泰山北斗啊。他说相声跟人家侯宝林可不一样,人家侯宝林不说脏话,而他这边就全是脏趣儿。

解放前那一段,我还见过很多名人呢。当时袁世海在西草场住,就是琉璃厂西边;裘盛戎在西河沿住;张金生、李万春在果子巷住。再早,王瑶卿在大马庙住,那是唱戏的祖师爷啊。那边现在已经改叫培英胡同了。为什么梨园界都在这边住啊,当时唱戏的不都属于下九流吗?那时候下九流是不允许住在城里的。这边属于前门外,等于在城外。前门里,就是六部口那边,都住的是高级人物。还有杨宝林在宣武门那边,谭元寿、谭鑫培、谭小培,都在那儿住。谭元寿也是我这岁数,七十多岁了。

当时的事情非常多,一时半会儿是说不完的。那时还有假侦缉队,一出去就说:"我是燕儿胡同的,侦缉队的。"其实燕儿胡同是侦缉总队,哪有那么多人呢!反正出去说侦缉队的不吃亏啊,有人就冒充。

当年的戏园子有四十来座,比较有名的是以下几个:

广和楼。位于前门外肉市。原为明末大盐商查氏的私家花园。清康熙年间改为茶园对外营业,初名查家茶楼、查家楼,后改名广和茶楼。康熙曾到这里看过戏,并赐台联:"日月灯,江海油,风雷鼓板,天地间一番戏场;尧舜旦,文武末,莽操丑净,古今来许多角色。"清末至民初是广和楼的黄金时代,喜连成、富连成科班长年在此演出,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等名角也在此登台献艺。解放后广和楼重建,改名为广和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