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加入共产党仅两年的年轻作曲家,用生命谱写出划时代的巨响。诚然,聂耳当时并不知是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创作国歌,他只知道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他在小阁楼上如痴如醉谱曲时,中华民族的精英正跋涉在长征路上,用血汗绘制着共和国的蓝图。毛泽东才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领导地位,率领红军战士翻越万水千山向共和国迈进。这是离共和国诞生还有14个年头的1935年。
国难当头,抗日救亡呐喊震天撼地。左联作家兼诗人田汉创作了描写知识分子觉醒后同义勇军并肩战斗的故事。夏衍把故事改编为电影剧本。电影筹拍刚就绪,田汉就被抓进牢狱。主题歌词是田汉写在香烟盒内纸上传出来的。歌词只有六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
六句歌词如六字真言,浓缩提炼出《风云儿女》同仇敌忾抗战救亡的主题。
现在我们唱的歌词共有八句,是聂耳加进了三个"起来"成为一句,最后再用三个"前进"煞尾。去掉第三句"时候"后"了"字。"飞机大炮"也改为"炮火"。
乍暖还寒时节,聂耳从夏衍手里争到了谱曲的任务。聂耳关闭了小阁楼的门窗,坐在钢琴前,凝视着谱架上的歌词,思绪飞到长城内外、白山黑水的战场上。炮在响,火在烧。硝烟弥漫,肉血横飞。义勇军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以血肉之躯挡住敌人的炮火。电影剧本震撼着聂耳。主题歌叫《义勇军进行曲》,聂耳反复揣摩"义勇军"三字。浴血奋战的义勇军,同宋时金国入侵,民众自发组织义勇军血战金兵如出一辙。时代不同,称呼一样,这是中华民族凛然正气的传承,团结御侮的写照。与其说是见义勇为自发而起抵抗外族入侵的民间军事组织,倒不如说是义愤填膺,勇赴国难,军魂悲壮的豪迈赞歌。聂耳读懂了"义勇军"三字的真谛。
义勇军行为是中华民族正气的张扬,图存的呐喊,自卫的战斗!聂耳掀开钢琴盖,耳际,《马赛曲》在鸣奏,《国际歌》在回响。眼前,惨烈的场面,冲锋的形象。战马嘶鸣,钢枪喷焰,人民遭殃。再不抵抗就会沦为侵略者的"奴隶",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惊涛裂岸,振聋发聩。首句由弱到强的构思,犹如梦中惊醒,雄狮发威。"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是关键,发人深思,催人警醒。
"到了"短暂休止,在表述上形成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和紧迫感,迸发出"最危险的时候。"呐喊化为怒吼。
这是聂耳打破音乐常规的创新。最后三个"前进",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煞尾一个"进"字,一字千钧。音停而意仍在进!充满动态感。艺术贵于创新,聂耳大胆地突破旧的曲体结构,完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创造。他自弹自唱,又踏着楼板行进着唱,反复修改,去掉装饰音,增强铿锵声。直到他认为满意时已是深夜。这才想起整整一天没吃没喝。他陶醉在音乐之中,高兴得跳了起来。
响声惊动了楼下一对白俄夫妇,男的拿着扫帚冲上楼来,在聂耳的道歉声中丢下一句"疯子"悻悻下楼。
没有疯劲,能有此石破天惊之曲吗?此曲只应聂耳有,世间自此经常闻。
聂耳是劳苦大众的歌手,他的歌曲奠定了他是无产阶级音乐先驱的地位。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岛健藏先生说:"聂耳应该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音乐史的第一页。"郭沫若撰写的碑文称聂耳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
聂耳是谦虚的艺术家。他谱曲创作成功了,但他改变了田汉的词,要征得田汉同意才用到电影里。可田汉仍在狱中,消息无法传递。而此时,党组织获悉唤醒劳苦大众的共产党员聂耳已被敌人列入黑名单,马上安排他东渡日本,当党组织接到聂耳从日本寄回的曲谱正在音乐合成时,聂耳已溺水而逝。《义勇军进行曲》成了绝响。
端详墓穴,置于墓园琴状键盘发音孑L。聂耳遇难,骨灰辗转葬于此。墓穴筑在发音孔,构思独特:以音乐唤起民众,浴血奋战!
中国革命历经艰险卓绝才获成功。艺术的高品位无不如是。《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是田汉从狱中用香烟盒内纸写成传出。曲谱由聂耳带到日本演奏修改后寄回。遭际艰难曲折,周转惊心动魄。田汉如苏东坡写"大江东去",歌词豪迈沉雄;聂耳像贝多芬谱《命运交响曲》,曲调雄壮激昂。词曲浑然天成,凸现出一座尽善至美的艺术丰碑。有黄钟大吕之响,天崩地坼之势。有人就打过歌词的主意,居然在聂耳国歌曲子下改了田汉的词。理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已经过时了。乍一听还是国歌的曲调,奏起来一样。可唱起来却变了味。
波撼岳阳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以动衬静,显出岳阳城的静态平凡,洞庭湖的动荡开阔。
岳阳城,这座湖滨城在洞庭湖面前,显得很小,而岳阳楼则更小了。既然"波"能撼动岳阳城,岳阳楼更在"撼"之中了。
岳阳楼其实并不大,也不雄伟壮观。我游三峡初登岳阳楼,感到它是颇具特色的三层楼,但总品味不出雄奇之处。
岳阳楼雕栏画栋,古色古香。造型像三只菱角叠在一起。三层通高也只有20左右米,重檐灰顶,纯木结构。四周环以明廊,旅客可一览无遗地欣赏水色湖光。普通的三层楼,为何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与黄鹤楼、滕王阁齐名?
三大名楼我都去过,觉得黄鹤楼、滕王阁比岳阳楼要高大壮观得多。但岳阳楼名声反而比这过一次词,但历史终归还原了它,原汁原味,多有劲!
中华民族难道现在就不是"最危险的时候"吗?人家敢炸你的大使馆;敢在公海上枪杀你的渔民;敢撞你的军用飞机""这不危险吗?经济发展慢了,人家说你将祸及全球。发展快了,说你威胁全人类。人家敢这样说三道四,评头品足,说到底就是你的综合国力不强。中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人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邓小平说:不搞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巨人深谙落后挨打的"最危险"道理,还有什么比"死路"更危险呢?其实就是没有外族入侵的危险,唱国歌,不忘创业的艰难,不忘"最危险"的历史,仍比改歌词好。《马赛曲》是法国国歌,作于1792年普、奥联军武装干涉法国革命的危急时刻,表达了法国人民反侵略的革命斗志。法国现在是强国,没有外国联军入侵的威胁,也不存在"危急时刻",但唱了二百多年的国歌歌词并未改动过。还是周恩来说得好:"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尽管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可能有战争,要居安思危。"
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中华民族才真的不危!这是血和泪的教训。若自我陶醉,看不到危险,到了需再出现"义勇军"抗战,再用血肉筑成长城时,悔之晚矣!
置身于琴状的聂耳墓地,不懂音乐也能唱。硬扎扎的乐器造型,活脱脱的聂耳形象,雄赳赳的国歌旋律,音乐氛围浓烈。
徜徉中,我悟出:聂耳是一种音乐形象。乐器键盘乐、管弦乐、打击乐,发音有个共同规律:长宽大的,发的是低音,谓之大音稀声;短窄小的,发的为高音,视作无声惊雷。这犹如缓流的长江到三峡、从容的黄河到壶口,地势使然:激流飞溅,吼声如雷。
年轻的共产党员聂耳,生命短暂,迸发出共和国的最强音!二楼阁更响。响得叫人思而求解。
读了描写岳阳楼的诗词文章,终于弄清了名以文传的"响"度。写岳阳楼的大师们,岳阳楼是啥模样,没人写到。都是借岳阳楼来写洞庭湖的。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诗人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远景,无边美色,尽收眼底。浩荡开阔,水天一色。
壮观尽在洞庭湖。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登岳阳楼。"还是先听说洞庭湖,再登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八百里洞庭把吴国和楚国隔开,多阔大呵!天地似是出没于湖水之中。浓笔重彩还是洞庭湖。
岳阳楼唐代以前叫什么,史无记载,不敢妄猜。只知楼始为三国吴将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楼临洞庭湖,筑在城墙上,阅兵之说似可相信。及至诗仙李白诗"拂拭倚天剑,西登岳阳楼。"诗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登岳阳楼。"才正式定名岳阳楼,沿袭至今。
岳阳楼定名之后,唐代黄庭坚"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温庭筠"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人岳阳天。"又把它渲染得沸沸扬扬。三百年后,又一文章高手写到了岳阳楼,他叫范仲淹。变革被贬,应朋友滕子京之请,范仲淹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文章一人正文,便直奔主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认为岳阳的壮丽景色,集中在洞庭这个湖上。文章写山水写景物写气象,蓄势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扣人心弦。"忧乐"二字人们耳熟能详。它穿越历史时空,至今仍为从政者高境界的文化品位。
文章标题记岳阳楼,而错彩缕金抒写洞庭湖,淋漓尽致写出湖的壮美。这是一篇以楼写湖,借湖抒怀的绝妙好词。有宋至今,凡文人.没有不读此文的。高品位的文化穿透力,震古烁今。岳阳楼名字自此可谓家喻户晓,世人皆知了。
同是宋代,北宋"范文"使岳阳楼名扬四海。而南宋却使岳阳楼蒙上了阴影。据载,岳飞被害后,岳州的知州为了划清界线,上表朝廷称他所知之州耻与"逆臣"同姓,乞改岳州为纯州。使州为纯忠之州,臣为纯忠之臣。昏庸无能的赵构居然准其奏。岳州改为纯州,在岳州的岳阳楼,也应是纯忠之楼吧,钦赐纯阳楼。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岳字何罪,遭此不幸!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株连、表忠、拍马屁!岳麓书院怎办?五岳呢?赵构的岳父可要改称纯父?赵构死后,帝裔们为岳飞平反昭雪。"逆臣"成了忠臣,岳飞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名誉。岳州仍姓岳,纯阳楼又姓岳了。有宋一代,改州名的荒唐事并非仅此一端。为了使巴人恭敬朝廷,竟然把渝州(现重庆)改名恭州。查阅宋史,改渝州为恭州的,正是断送北宋,被金国掳去的徽宗皇帝赵佶。赵估的皇位是捡来的,他的兄长哲宗赵煦病逝,没有儿子,只能在两个弟弟赵估和赵似之间产生。赵估胜出,当了皇帝。
从文化史上看,赵估堪称一代艺术家。书法瘦金体写得龙飞凤舞,绘画工笔画描得出神人化。一个对艺术痴迷执着的人,对政治未必是好事。赵佶抱残守缺,萎糜不振。积贫积弱不进取,兵连祸结不图强。反正偌大的家业不是打来的,是捡来的,纳贡自已又不掏腰包。还是绘画写字吧,国家治不了就改国号。
赵佶在位25年,国号就改了5次。中国历史上,一位皇帝在位大多只享用一个年号。而赵佶平均5年就改一次年号。继位当年是"崇宁",表面上推崇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熙宁年,真实意图是社会动荡不安,当务之急推崇安宁。5年后每况愈下,即改"大观"。西夏居然定国号为贞观,盗用唐太宗年号,朕不敢用,你外夷恬不知耻,敢用此太平盛世之号,朕偏要比你大,大过贞观。大而无用,内外交困,就称"政和",希望政通人和吧!金国入侵,重中之重是和议,叫"重和"。这个年号最短,仅用一年。金国似乎不解其意,仍是大举入侵。已经明白重点是和议,你们为何不解朕意,好吧,就叫"宣和"。郑重其事宣告要议和的,定为国号还不行吗?"宣和"国号最长,用了七年。金国不予议和,闯进皇宫里把赵佶,连同刚当皇帝的赵桓一起抓走。可怜赵桓登基一年多就当了俘虏,国号刚改为"靖康",其意是靖难之后得到康宁。岳飞称之为"靖康耻"。改州名改国号,一改再改,仍是救不了他。赢得仓皇北顾,父子双双当了俘虏,到五国城去坐井观天。一个备受欺凌的皇朝,尽在文字上游戏。一厢情愿,自欺欺人。明明是赵估赵桓父子双双被金国掳去,却称之为徽钦北狩。两位皇帝成了敌国的"猎物",却说到北方打猎去了。杀岳飞,罪名是"莫须有"。中国辞海里增加了这个词,却失去了一位天才的军事家。这个词滴着岳飞的血,寒透了朝野的心。
两位皇帝被掳,赵桓的弟弟康王赵构凭天潢贵胄的身份当起了皇帝,史称南宋。
金国囚好了两位皇帝,又挥师南下。金戈铁马渡黄河,风雨飘摇杭州城。赵构又玩了一回文字把戏。请看他写给金国统帅粘没喝的信:"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防守与逃亡而已。如今我想守则无人可守,想逃则无地可逃,所以惟望阁下可怜我了。我愿意削去我的旧号,这样天地之间都是大金之国,至尊君主只有一人,你何必还要劳师远涉而后快呢?"
与其说是信,倒不如说是投降书,通顺倒是很通顺,可摇尾乞怜的口气令人作呕。写得多么可怜啊!投降书一发,粘没喝捋须一笑:"软骨病。"终于同意他称臣纳贡了。
漫步岳阳楼,由楼的改姓想开去。游戏文字的结果是受到了政治的嘲弄。中国的文化在宋代最为复杂。《岳阳楼记》,千古传诵,文化瑰宝。岳阳楼易姓,众口唾骂,文化垃圾。
岳阳楼的文化景观,后人自有评议。文徵明认为赵构"当时自怕中原复"。担心"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赵构的心态,付诸文字自是阴柔萎弱,蝇营狗苟的卑劣品行。我正为赵构偏安小皇朝的文化性格叹息。抬头猛见"屈子祠",心头一喜:屈原文化是岳阳楼的闪光点。何必老在宋文化的阴影中思忖。李白赞颂"屈平词赋悬日月",叹服屈原文化像高悬天空的日月一样放光辉,这是屈原忧国忧民、刚强不屈的人格写照。
中国文化史上诗歌新天地是在岳阳楼开辟的。屈原在这里写《离骚》和《九歌》。《诗经》的"风"和《离骚》的"骚",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代称"风骚"。我赞叹屈原文化,沿着屈原的踪迹前行。到屈子祠拜谒屈原,进独醉亭读《楚辞》,上骚坛吟《离骚》。祠亭坛美轮美奂;题额匾有根有源。进进出出,都在屈原文章之间。
寻常一座岳阳楼,居然在历史长河中窥见文化优劣、民族盛衰。屈原问天,李白仗剑,杜甫伤怀,范仲淹忧尤乐"。盛唐为它定名,弱宋为它改姓,是是非非,都在文化上做文章。
岳阳楼,承接着文化的冲击波,声名更响!忽见一土墩如埃及人面狮身状,急拍照留影。夕阳西下,朔风骤起,阴影拉长,风声凄厉,返身跑出土城。身后,人面狮身状土墩似在诉说梦城之谜。
据传,康熙帝御驾亲征葛尔丹,班师回朝。途经西北戈壁大漠,风沙漫卷,难觅绿洲。他想,西北若建一大城,驻兵居民,屯粮应急,该多好啊!
此时,康熙帝对外已平三藩,收台湾,征西域,定叛乱。朝中也纳忠言,倡孝道,饬吏治,惩贪官。"虽为守成,实同开创",经文纬武,把大清版图推向极致。安定西北,是他梦断魂牵的愿望。
行思坐想,日思夜梦。康熙帝当晚梦见西北有一地方,有河有绿洲,宜建城池。
梦醒时分,康熙帝照梦意境,画成图形,差大臣按图寻景。景与梦合,这地方就在毗邻敦煌,扼丝绸之路要塞的安西桥湾。位置太好了:东控甘肃,西御新疆,南屏青海,北挡蒙古。商贸的咽喉,战事的枢纽。
安西、安西,朕处心积虑的是西北安宁,极盼海晏河清,地名合意,美景如梦。康熙帝龙颜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