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商人,谋的当然是利,问题是你要分辨清楚是谋当前的蝇头小利,还是要今后的大量财富。那些损人利己、不讲商业道德的商人最终会被逐出生意场。
山西票商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存放款业务,这与现代银行经营很相似。票号的羸利就是靠存放款利息的差额,存款时票号付很低的利息,放款时则收取较高利息。对于票商来说,当时最大谋利对象是在票号存款的富户。因为这些官绅们并不把利息放在心上,只是为了安全、方便。山西票商为图长远的利益,因而在放款时也收取较低的利息,这里面以平遥帮票号为人称道,徐坷曾这样说过:“试以存款论,平遥帮之存款利息至高三厘,祁、太两帮可由三厘至四厘,甚且有得四厘半者。以放款论,平遥帮放出之款,多仅六厘,至多亦仅七厘而止,甚至有仅取五厘者。若祁、太两帮,则往往多至一分,平均之数亦七八厘。此其较大也,盖山西票号向重信用,不重契据不做押款,此为各帮所同,至以博取重息,悬为大禁,则为平遥帮所独也。”
票商在存放款业务中获利最丰的机会就要数大批官款的存放了。官款存放的时候并不需要支付利息,并且往往数额巨大。但随着众多银行的创立,票号生意就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其中,来自户部银行的威胁最大。著名票商李宏龄曾说:“我行存款至多不过四厘行息,而银行则得五六厘。放款者以彼利多,遂提我之款移于彼处。且彼挟国库、藩库之力,资产雄厚,有余则缩减利息,散布市面,我欲不减不得也;不足则一口吸尽,利息顿涨,我欲不增又不得也。”
以上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户部银行创立以后,就存放款一项业务而言,山西票号已经成为户部银行的附庸,由于户部银行的实力雄厚,随行提高或降低存放款利率,山西帮票号只能应承随风倒,没办法与户部银行相抗衡,“禁用重息”的传统信条显然已不合时宜了。
这是历史向山西商人发出的一次挑战,同时也是历史给他们的一次机遇,一向善于乘势而起的山西商人可惜却错过了这一次大好时机,因为他们过于相信自己高超的经营策略。尽管李宏龄等人奔走呼号,但实力雄厚的山西商人再也没有醒来。
无数次的历史证明,只有把眼光放长远,不计较蝇头小利的人,才有可能有机会取得成功,因此,在鱼儿上钩之后也不能疏忽大意,更不可得意忘形。放长线钓大鱼这句话没错,但是钓上的鱼儿更要悉心喂养,这样才能长远地建立起你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达到你的目的。
技巧7在朋友面前要保持低调和谦逊
“先做人后做事,眼中有人,心中有事,万事方可顺人,方可成就大业。”在做好一个人的时候,谦逊和低调就是必不可少的。
做一个永远谦逊的人,事实上就是让自己做一个被人们认同和喜爱的人。做一个谦逊的人就要戒骄矜。
因为拥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时候会自以为能力很强,自己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轻视别人。由于骄傲,通常会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做事会很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可见,骄矜对人对事的危害性是很大的,这一点古人是十分清楚的。
唐太宗曾对侍臣说过:“天下太平了,自然骄矜奢侈之风容易出现,骄矜奢侈则会招致危难灭亡。”
鲁哀公十一年,在一场抵御齐国进攻的战斗中,打退了齐国的军队,可是孟之反走在最后充当殿军,掩护部队后撤。在进入城门的时候,他拿鞭子不停地抽打马匹,说道:“不是我希望殿后,是马跑不快。”他之所以会这么说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功劳。从消极方面来讲,人在这个世间立足,不矜功自夸,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大家都知道韩信是汉朝的第一大功臣:在汉中献计出兵陈仓,平定三秦;率军破魏,俘获魏王豹;打破代国,活捉夏说;破赵,斩杀成安君,捉住赵王歇;收降燕;扫荡齐;历挫楚军。最后在垓下消灭项羽的时候,主要是靠他率军前来合围。司马迁说:汉朝的天下,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项羽,是靠韩信消灭的。但是,功高震主,本来就已经犯了大忌,加上韩信又不能谦退自处,当看到曾经是他的部下的曹参、灌婴、张苍、傅宽等人都分土封侯,得到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位置,心中难免不平。据史料记载,樊哙是一员勇将,也是刘邦的姨夫,每次韩信访问他,他都是“拜迎送”,等韩信一出门,就要说:我今天倒与这样的人为伍!最终他一步步走上了绝路。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在唐中宗时做修文馆学士,为人恃才傲物,曾对别人说:“我的文章那么好,应该让屈原、宋玉来做我的衙役,我的字足以让王羲之北面朝拜。”由于杜审言太不自量力了,所以被后世的人们所嘲笑。
在《劝忍百箴》中对于骄矜的问题是这样叙述的: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够把守住。富贵而骄奢,只会自食其果。君主对人傲慢会失去政权,大夫对人傲慢会失去领地。魏文侯接受了田子方的教诲,不敢以富贵自高自大。骄傲自夸,是出现恶果的先兆,而过于骄奢注定要灭亡。如果我们不听先哲的话,会出现怎么样的结果呢?贾思伯平易近人,礼贤下士,他的客人不理解其为什么谦逊。贾思伯回答说:骄至便衰。
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在于,就是骄矜之气太盛行,人类的千罪百恶都产生于骄傲自大。骄横自大的人,不肯轻易屈就于人,不能忍让别人。做领导的如果过于骄横,就不可能很好地指挥下属;做下属的如果过于骄傲则会不服从领导;做儿子的过于骄矜,眼里便没了父母,也就谈不上孝顺。骄矜的对立面是谦恭、礼让。如果要忍耐骄矜之态,务必是不居功自傲、自我约束,克制骄傲的产生。要经常考虑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虚心地向别人请教学习。谦逊是古今中外名人的共同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丘吉尔卓越的功勋,在他退位的时候,英国国会打算通过提案,建造一尊他的铜像放在公园里供游人景仰。一般人如果得到如此殊荣,不知道高兴成什么样子了,而丘吉尔却谦逊地拒绝了。对人类物理学贡献很大的物理学家焦耳去世前两年对他的弟弟谦逊地说,“我一生只做了两三件事,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夸是明智者所避免的,却是愚蠢者所追求的。”明智的人之所以不会自吹自擂,是因为他觉得宇宙广大、学海无涯、技艺无穷,终其一生,也不能洞悉全知其中的全部奥秘。而那些平庸之辈,只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满足于点滴的成绩,他们喜欢用富丽堂皇的话装饰自己,以得到廉价的喝彩。
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不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
技巧8有的玩笑开不得
玩笑话虽然可以活跃气氛,融洽关系,但玩笑话也是要分时间、场合、地点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避开玩笑话的禁忌,避免开十分过头的玩笑。
朋友、熟人之间适当开开玩笑,可以起到活跃气氛、融洽关系及增进友谊的作用。但开玩笑一定要适度,要因人、因时、因环境、因内容而定。
1.开玩笑要看对象
人的性格是不同的。如果和宽容大度的人开玩笑,可能会调节气氛,如果和女同学、女同事开玩笑的话,要适可而止。
2.开玩笑要看时间
有一句话叫:“人逢喜事精神爽。”开玩笑最好是在对方心情舒畅的时候,或者当对方因小事生气时,通过开玩笑把对方的情绪扭转过来。
3.开玩笑要看场合、环境
例如在图书馆、医院等要求保持肃静的场合,不要开玩笑,在治丧等悲哀的气氛中,不宜开玩笑。
4.开玩笑要注意内容
开玩笑的时候,一定要内容健康、风趣、情调高雅。在社交活动中,不要开庸俗的玩笑。也千万不要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比如说不能以残疾人的生理缺陷取笑。
人际交往中,开些得体的玩笑,不仅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还可以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如果玩笑话说得不好,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伤害彼此的感情,所以在开玩笑的时候要掌握好分寸。
1.内容要高雅
玩笑的内容决定于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玩笑话,会给对方启迪和精神的享受,同时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
著名的钢琴家波奇在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是空着的,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听众都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反败为胜。
2.态度要友善
开玩笑的一个原则之一就是与人为善。开玩笑的过程,也是大家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凭借开玩笑对他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的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不会识破。或许有些人没有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虽然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3.对象要分清
同样的一个玩笑可能对甲能开,不一定能对乙开。因为人的身份、性格、心情的不同,那么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对方性格外向,可以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是可以得到谅解的。如果对方性格内向,有琢磨言外之意的倾向,开玩笑就应该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如果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的事,就不要随便地开玩笑了。相反,如果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也是会很好的。
另外,玩笑或玩笑话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长辈、晚辈开玩笑的时候忌轻佻放肆,特别不要谈男女情事。几辈同堂时的玩笑要高雅、机智,解颐助兴,乐在其中。
2.和非血缘关系的异性单独相处时忌开玩笑,当然夫妻除外,即便是开正经的玩笑,也通常会引起对方反感,或者会引起旁人的猜测非议。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然,也不能拘谨别扭。
3.和残疾人开玩笑,注意避讳。每个人都怕别人用自己的短处来开玩笑,残疾人尤其是这样。俗话说得好,不要当着和尚骂秃子,癞子面前不谈灯泡。
4.朋友陪客时,不要和朋友开玩笑。这时候人家已有共同的话题,已经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你突然介入来开玩笑,转移他人的注意力,打断人家的话题,破坏他们谈话的雅兴,朋友会觉得你扫他面子,甚至会认为你是故意的。
技巧9失言了也不要慌张
人人都会有失言的时候,失言并不可怕。有时,我们在面对失言的场景会表现得不知所措。其实,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坦然面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因为,失言是可以得到及时补救的。
正所谓“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失言的时候。失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是在关系重大的面谈或相亲时失言,可能给人造成致命的损失,而一蹶不振。不管说错了什么话,哪怕是无伤大雅的事,一旦发现失言,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告诉自己“完蛋了!”瞬间感觉血液直往脑门上冲,说话就更加颠三倒四。
这时候,你所担心的是,对方会怎么想呢?你越是想忘掉自己的失言,可是却怎么也忘不了。对于这个问题心理学给出的答案是,想忘掉某件事,最好想想别的事情!据说日本的围棋名将石田秀芳,在胜负决赛中自己认为自己“完蛋了”时,这时候就让自己脑中浮现与棋无关的事物,比如是高尔夫球、麻将,或是房间的装饰物品等,于是很快他便恢复了镇静。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关于中国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事情。
武则天在李世民身边做侍女的时候,当她得知才人徐惠已经升为婕妤的消息时,不禁十分生气,心志开始动摇。徐惠和自己几乎是同时进的宫,不满一年就居高位。
一天下午,太宗骑马到玄武门附近的球场,观看驯马的情形。武则天和其他侍女太监们,都徒步跟随在后。
谁都知道太宗十分爱骏马。现在正在训练的马匹叫狮子骢,是属于马中的骏马。可是这匹马的个性特别暴躁,不接受一切调教。太宗问大伙儿有什么好的训练办法,武则天上前说:“臣必能制伏这匹马,只需要三种工具,铁鞭、铁锤和匕首。首先用铁鞭打这匹骏马,如果不服从的话,就用铁锤打马头,这样仍然不服从的话,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咽喉。”
大伙儿听后,都非常愕然地看着武则天,太宗也不例外。平时一向恭谨的、令人怜爱的、非常保守的武则天,怎么会说出如此可怕的话呢?太宗一言不发直接调转马头走了。武则天从太宗的背影中知道自己失言了,在武则天的一生中,大概这次是唯一的一次失言。
俗话说,“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失足了可以再站起来,失蹄了也可以重新振作,而人失言了可以用好的语言去弥补。只要你用心,你就可以及时弥补失言,这也是处世的一种智慧。
历史上和现实中有很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后还死守着自己的城堡,因而惨败的情形也是不可避免的。
与顽固派相反的是,有“城府”的人如果被对方击中要害的时候绝不强词夺理,他们可能会点头微笑,或者是会轻轻鼓掌。这一举动,观众或听众都弄不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有人会认为这一举动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人会认为这是他们不畏辩解的豁达胸怀。这样的辩论家如果是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相比之下,里根的表现就显得很有智慧。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因为旅途疲乏,再加上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
这时候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漏了嘴,里根随即改口道:
“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其实他并未去玻利维亚,可是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被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大论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从而避免了当面出丑,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遇到失言这种情况,有3个补救办法:
1.移植法
就是把错话移植到别人头上。你可以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样就可以把自己已出口的某个错误纠正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也认定不了是你说错了。
2.引开法
就是当你发现自己失言的时候,迅速将错误言辞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就是接着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3.改义法
就是巧改错话的意义,当意识到自己失言的时候,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