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航线随着船只的航行延伸,与始发点和航行方向无关,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自然法则,人们只能遵守并应用这种法则,而不能妄想改变它。海上交通的运载量比陆地运输多得多,而且陆地运输需要的开支比海上高得多,因为陆地运输不仅受到地形的限制,还受到加宽道路、增修铁路所需开支的限制。因此,虽然陆运有着速度上的优势,但还是不能弥补数量上的劣势,所以海运有着陆运所没有的竞争优势。海运的这些优势是与生俱来的、长久的。只有在没有海运的地方,或者水运不方便时,陆运才会有竞争力。不过,人们常常因为铁路运输的速度优势,而忽略了它的数量劣势。我们应该明白运输的好坏不仅取决于速度,更取决于长时间内能够安全运送的货物数量。
水运的上述优势可能对于它所属地区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不过,正如上文所言,海运的存在与它的使用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后者取决于能力,该能力一方面体现在海军力量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海陆交界处海上力量与陆上力量的相互配合上。在海陆交界处,由于陆军力量在传统中是政治权力的基础,它与海军力量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协调因素,这就需要达成平衡,而这种平衡的影响范围是不可预知的。
陆权的使用与海洋之间的距离有关;由此可知,在任何海陆交界处,陆地环境同样制约着海权的使用,使它受到陆权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上述情形在海港及可航行河流的出口处、河流的中上游地段、岛屿及对海岸战略的影响程度不同,甚至像直布罗陀这样的海峡及苏伊士运河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上述情况中,陆权对海权的影响不言而喻。还有在国际水道被陆上力量截断之处——巴拿马地峡,这种截断在陆地的毗邻之处极易发生。而人工水道最易受到截断的威胁,苏伊士运河就是最好的例子。从地中海通往波斯湾的铁路,不仅反映了亚洲的发展前景,也显示出了被截断的可能。
虽然陆地和海洋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交通渠道,但是毫无疑问,对中国及拥有海岸线的国家而言,海洋是发展商业的有效媒介,使各国的物资交换顺利进行,促进国家的发展。长江对于海运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它有几千英里的河段可用于汽船航行,还将大海与其他流域的中心地带相连,中国拥有的海岸线可使别国的船只由海洋抵达,由于交通便利,运输量和财富都会相应的增加,所以要想有好的收益,就必须保持海运畅通无阻。由此可以看出,从商业交换中获益最多的国家最希望商业不断发展,而商业的发展又与环境有关,因此借助海运发展贸易的国家都把和平的环境作为影响利益的首选条件。商业国家的利益在于和平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但它们也要随时做好战争的准备,在此条件上推行和平政策,但是战争的准备应该是防御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原因如下:因为这些国家的主要利益在海上并对海运有控制权,但它们对争端区域的陆地控制能力要比邻近的国家弱;又因为海军对内陆的控制能力有限,而且作为防御工具的海军,对其他的国家不会构成太大的威胁。
前文说到,俄罗斯的统治地域广阔且连为一体,加上它距离海域遥远,因此不可避免地要依赖陆运与亚洲的多争端地区进行交通、联络。由于陆运条件恶劣,俄国很难通过政治扩张的方法得以改善。这就表明,俄国即使扩张到了海边,但由于这些抵达点远离俄国的中心地带,它们的联系还得通过陆运。因此对于俄国而言,海上贸易只会对离海岸线较近的地区有益,但这些地区较小,无法达到海上贸易的水平,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并且,它们濒临的是内海,这些地区还可能遭受敌国的封锁,这一情况在达达尼尔海峡以及波罗的海的出入口就时有发生。
通过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可知,由于海运比陆运有着上述的比较优势,那么俄国在积累财富方面便处于不利地位。换言之,俄国缺少获取财富的有力工具。对于这个事实,俄国肯定会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就会体现在侵略扩张上(厌恶任何国家扩张行为的人最喜欢用这个词)。它一定会不断侵略,以此来满足财富积累的目的。如彼得大帝众所周知的志愿表明,俄国经常有组织地进行侵略计划,而这些计划又值得我们深思,有多少是为了自身的需要,又有多少是为了永不满足的野心。这或许正是亚洲局势动荡不安的原因,可以这样说,海上贸易只让俄国小部分地区受益,而这些地区加起来和俄国的领土相比也是九牛一毛。因此,俄国的目标是更多、更开放的海域,甚至希望占领或者控制别国的海滨地区,来满足使自己繁荣昌盛的野心。在此还要说明,俄国对内的统治制度及一般政策是:在吞并了某一地区后,俄国通常要剥夺其他国家在它实行占领之前就已享有的东西。
假如你了解了利益纠纷的情况,又找到了敌对的依据,那你只是发现了问题的一面。那些在海运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的国家,海上贸易促进了国家的发展。这些国家即使不同情俄国,也要做到坦诚相待,因为俄国因其海岸的狭窄、内陆的广阔、条件的恶劣及气候的严酷承受着诸多的束缚。
尽管有海运优势的国家应持有以上态度,但俄国人民依然有自己的责任。同理可知,亚洲地区可能出现的任何变革都与人民和政府的道义责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不能只依据自然因素或者现有的法律,也不能只靠社会中约定俗成的原则,因为我们有可能面临许多机制瓦解或者部分需要调整的局面。这两种情况也可能通过自然选择达成一种平衡,各自找到适合的位置,这一过程中所包含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理性地对待自然的力量,并通过妥协和人为的协商方式求得自然的协调,矛盾冲突或许可以避免,至少部分能够避免。
二、海权与陆权的冲突
东面的中华帝国、西面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及波斯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前景都无法确定,它们就成为陆上强国和海上强国的攻击对象。
陆权对亚洲中心地带(北纬30度到40度之间)未来的影响,使得俄国特别偏爱实行领土独占。而其他国家即使在俄国领土上享有权力,也只是偶然的,而且权力的使用情况不能令人满意。但也有例外情况,后文会涉及。凭借着自身的军事力量,俄国在海权范围外为所欲为。不过,虽然在一些地区不能对俄国直接抵抗,但可以通过其他地区的力量对它进行限制。这种力量可以是海上的也可以是陆上的,要以实际情况而定。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施加上述压力,因为各国力量均是多样且广泛分布的。在一个地区的行动总是受到在其他地区虚弱地位的牵绊,作为军事行为,这类约束方式被称作“转换”。
如果俄国妄想推行独占政策,就可能产生上述压力,分散它的军事力量,削弱它的实力。这不仅与俄国的地域辽阔、交通不发达及因利益得罪的国家众多有关,也因为这些国家拥有许多“转换”行动的有力地点。而这些地点或者其他容易被占领的地区,都位于俄国侧翼附近。假设不考虑其他情况,施加于侧翼的压力与攻击比中间地带的更有效,因为两翼之间的距离比中间到任意一翼的距离远得多,而集中力量的进攻或防御行动在中间与一翼之间比在两翼之间更容易进行。所以,和俄国对立的国家之间进行的结盟或者合作虽然虚弱无力,但由于有上述优势,跟俄国军事力量集中的情况相比,有了略微的弥补。不过,海权和陆权也可能达成某种平衡,而这是决定亚洲永久和平的两个要素之一。
另一个要素是“摩擦的消失”,由于极难实现显得更为重要。完全可以确定,焦虑不安是产生摩擦的原因,这在各国政府中均有体现。为了预防这种不安导致最坏的结果——战争,我们必须认清当前的形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果做不到这点,国家的行动就会失去目标。如果国家没有认识到自身及他方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形成这种优势和劣势的原因,那么国家和政府就会误判当前形势,当断不断或者贸然行动。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多少会产生危害。相反,如果国家和政府能够把握当前的局势,根据局势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对策,时刻做好应对各种变化的准备,国家之间多沟通相互考虑,这样做出的决策就会更准确,从而杜绝战争的发生,维持和平的局面。毫无疑问,对国家间相互力量的分析有助于国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并认为引起冲突是损人不利己的事,这也是和平能在欧洲国家存在的原因。
同样的道理,如果与亚洲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国家,也能对各自的优缺点、利益所在以及与东方合作的可能性有着正确的认识,并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那么亚洲问题也能被和平解决。根据各自的现实情况进行力量协调,做到相互理解、心照不宣,那么摩擦就不会产生。这样,今天在欧洲上演的战争就不会再次发生,相互竞争的意愿之间会有一种适当的制衡。接着,在了解了俄国固有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我们将考察那些本能地对俄国的主宰地位进行限制的国家。在进行考察时,要涉及自然状况以及人为的联合或者同盟。建立联盟对于国家的利益是否有帮助,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只会简单提及。
商业控制是将海洋由自然状态转变为具有海权形式的最直接的方式,与海权相对应的是陆权——对内陆地区的独占性统治,它们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海权存在于海洋的表面,它无法在陆地上立足。海洋本身并没有什么产出,但作为主要的商业通道和交通场所,却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海洋的价值体现在被运输的商品上,商品交换的利润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发展。因此,海上强国不可能放弃对海权的控制,放弃海上帝国的权力。由于海上强国在可预见的未来有着共同的利益,面对着日益高涨要求放松海权控制的呼声,海上强国应慎重考虑做出多大让步。但由于它们推行必要政策会受到各种限制,因此保持海权优势就很有必要,所以对于各种呼声不应过早响应,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放弃长期被认可的海权绝非易事。毫无疑问,海上帝国是一个世界帝国,让它放弃海权的做法明智吗?掠夺所谓的私人财产是商品冒险时代就有的现象,不过“私人”的定义却有待商榷。例如像“战时违禁品”这样在本质上很难把握的概念就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如果认为这个概念是说海上敌方的物资可由中立国承运,那就大错特错了。
不过,“私人”这个词的一般含义是属于个人,但运往其他国家用于交换的商品不是“私人”的。众所周知,钱是战争的血液。在对外贸易中,个体公民的钱财对国家财富的增加有着重要作用,由此可得出个人财富对于战时国家的血液循环必不可少。而这与国内贸易不一样,后者在本国进行,没有外国的参与,这就好比是生物体内的活动,把自身拥有的东西分给不同的部位而已。不过,一个有机体不能自己养活自己,要吸收、分配、消化来自外部的东西,这些外部东西就类似国家的对外商业活动,这些活动使国家获得外部资源的支持。海运是外部资源的主要流通渠道,对支撑战争的进行特别重要。扰乱国内贸易不一定会对战争的目标产生影响,但肯定会因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引起抱怨。假如对外商业活动由于“私人”财产被掠夺而阻断,这种影响就很大了,绝对不会只是简单的怨愤而已。所以,为了本国战争的胜利去干涉敌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使对方损失惨重被迫顺应自己,这种活动代价小、收获大,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
上文说到,对于亚洲中心地区而言,俄国是一个浑然一体的国家,它的扩张一直以来都是从两翼进行的,事实情况也的确如此。因此,要想扼制俄国的侵略扩张行为,就只能针对两翼下手。这种做法的好处正如前文所言,攻击两翼针对的是俄国的海岸,即面向海洋的出口。而内陆地区要与这些海岸保持畅通无阻的联络以便获益,必然会被地理位置优越且力量强大的海上强国所左右。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俄国两翼的形势:一方面由于它们与其他国家的利益目标和政策目标有密切的联系,大家都想得到它们;另一方面,各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及所处位置,有的进行侵略有的阻止俄国的扩张。
如果俄国的地理状况及所要达成的目标如上文所言,它获得利益的方法是:尽可能地寻找宽阔、开放的通向海洋的入口。东部的目标是中国海岸,西部是经波斯抵达波斯湾,还可以经黑海或小亚细亚涉足地中海。据俄国政府的消息显示,没有自然阻碍或者人为因素能够阻止俄国按照上述计划进行侵略扩张。此外,有人推测俄国对印度也有企图。假如推测成立,那俄国就是从中间地带扩张而不是两翼了。我们看一下地图就会知道,俄国在波斯的扩张除了会使它接近海湾,也可能让它跨越阿富汗的山脉,如果不考虑阿富汗的艰辛环境和居民强悍性格所造成的困难。这样,俄国就能在阿富汗以及它与北部地区的交通方面获益匪浅,并以阿富汗为翘板侵略印度。
俄国的这一系列活动将会对其他国家的利益产生严重影响,从而激起它们强烈的敌对情绪,它们将会采取一切行动去对抗俄国。海权虽然是这些活动的基础,如果不加强管理,也无法跟地理位置优越且陆上实力强大的俄国抗衡。此外,由于俄国的政局稳定及领土广阔,其他国家对俄国实施的攻击对它而言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不过,有些国家认识到,为了维护争执地区的共同利益,它们有必要团结协作,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政策,维护国家的利益。因为共同利益促成了国家间的合作,所以对当前情况认识得越清楚、分析得越全面,国家间的合作就会越顺利、越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