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7502900000102

第102章 人尽其才

典出:

《淮南子·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以少胜众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经典今读:

“人尽其才”,意思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

为什么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因为这是国家的需要、事业的需要、工作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历史上那些新王朝的开创者,无一不实施“人尽其才”战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邦。刘邦曾说,自己之所以能夺取天下,主要是善于用人。最关键的是用了四个人,一个是张良,发挥了他足智多谋的长处,让他当高参,“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一个是韩信,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让他领兵打仗、冲锋陷阵;一个是萧何,发挥了他法律意识强、政策理论水平高的特点,让他建章立制,以安国本;还有一个是陈平,发挥了他作风务实、工作细致的特点,让他抓后勤工作。

靠着这四个人忙活,当然还有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刘邦轻轻松松就把项羽打败了。

同样,唐太宗李世民给我们做出了示范。

李世民的用人之道是:魏征忧国忧民,一腔正气,就让他负责给自己提意见;房玄龄善于抓大放小,就破格提拔他为宰相;戴胄不通文史,文化水平不高,但为人正派、正义感超强,就让他做大理寺少卿,当大法官。这些人一使劲,“贞观之治”就水到渠成了。

“人尽其才”是个美妙的词汇,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连诸葛亮都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马谡失街亭”,有一半原因就是诸葛亮没有做到人尽其才。马谡属于军事理论家,给诸葛亮出主意是极为称职的,但也许马谡给诸葛亮印象太好了,使他产生了错觉,以为马谡当现场指挥官也同样优秀,结果他让马谡守街亭,马谡来到第一线,却未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指挥失当使街亭失守,导致战局急转直下。

有一个寓言,说一个人有五个儿子,长子老实,次子聪顽,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这人就让长子种田,次子经商,三子搞按摩,四子搓绳,五子纺线,一家人全部实现了“就业”,而且各自都干得很出色,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人尽其才也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外国的高级领导人也深谙此道。比如“二战”时期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很会知人善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选择谁做盟军司令的时候,罗斯福犯了难,因为他有两个绝佳的人选:一个是马歇尔,一个是艾森豪威尔。罗斯福想了又想,最后还是选择艾森豪威尔,因为此人工作细心,性格随和,容易和官兵们打成一片,也善于和他国将领搞好关系。然后罗斯福留下马歇尔继续当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因为此人思维缜密,预见力和判断力超强,所以,罗斯福对他说:“你不能走,走了我睡不着。”由于罗斯福的安排,他们二人为“二战”盟军的胜利立下赫赫功勋。

慧眼看经典: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光盯着他人的短处而看不见他人的长处,否则,你眼里就只有沙子没有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