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安禄山者,本营州杂胡,初名阿荦山。
经典今读:
“营州杂胡”,这里专指安禄山。安禄山因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而名留千载,只是他留的不是美名而是臭名。
安禄山的身世,似乎注定了他的不同寻常。他是营州一带的“杂胡”,什么是杂胡呢?大概指身上流淌着多种胡人与汉人的血脉,他的祖先不仅有胡人,或许还有汉人,而且胡人的基因还很复杂,可能祖先分别来自多个部落。
安禄山小时候的名字叫阿荦山,其实读音和“安禄山”差不多,不过史书上另有说法:阿荦山之所以成为安禄山,是因为他那个当女巫的寡母后来带着他嫁给了一个突厥人“安延偃”,他后来主动“冒姓安氏”,看来他对后父颇为认可。
安禄山从小就能打铁,“以骁勇闻”,长大后做了“互市狼牙”,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城管”或市场保安。后来安禄山又被地方长官擢升为“捉生将”。这个捉生将是个什么官职,令人费解,但从他的具体行动看,能干这行的绝不是一般人,得有今天特务连侦察兵那样的身手,“禄山每与数骑,辄擒契丹数十人而还”,敢情安禄山是专门去草原上抄掠契丹人的。
如此勇武一人,脑子却也好使得狠。“狡猾,善揣人情”,这也许与安禄山不同寻常的身世有关。狡猾的特性伴随了安禄山一生,及至他后来官至范阳、平庐节度使,身体发福,武功尽褪,他的狡猾依然如故。
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开玩笑说:
“安禄山,你肚子里到底藏了些什么东西,怎么看起来像个冬瓜似的?”安禄山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肚子只藏了对陛下的一片忠心。”机智乖巧的回答令唐玄宗对他刮目相看。如果遇上玄宗和贵妃同时出现,安禄山总是先拜杨贵妃再拜玄宗。玄宗不解,问:
“为何把我放在后边?”安禄山实诚地回答:“按照我们胡人的习惯,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这话说得如此自然,令玄宗和贵妃都不得不把他当儿子看。
慧眼看经典:
身体倍儿棒,脑瓜子倍儿滑,如此一个人物,却令后世不耻,为何?一是因为他起兵作乱,当了叛臣;二是这个人身上野性十足,缺少文明的约束与调和,最终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