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7502900000207

第207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典出:

《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经典今读:

“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意见或志向不同的人,就无法一起干事。

三国时期,魏国有两个文化名流,一个叫华歆,一个叫管宁。两人本是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谈不到一起。

华歆和管宁都是勤奋好学的年轻人,相比之下,管宁显得要老实一点,而华歆则是罕见的聪明人。

两人结庐读书,平时也种点菜栽点瓜什么的,一来陶冶性情,二来减轻经济压力。这一天,两人读书累了,就决定放下书本,去地里劳动劳动,让大脑休息一下。

两人一起挥锄挖地,挖了没几锄头,管宁挖出一块硬石头,只是那石头颜色有点奇怪。

管宁好奇,便拿起来,抹去上面的泥土,这下看清了,原来是锭金子。

华歆看见了,大喜,一把将金子抢过来,捧在手心,在阳光下看了又看,瞧了又瞧,心头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管宁见他见钱眼开,觉得有点悲哀,心想:读了这么多圣贤书,口口声声今后要做国家栋梁,却如此贪财,悲哀啊!管宁便举起锄头继续挖地,就像没看见金子一样。华歆说:

“兄弟,今天咱们就不劳动了吧,这块金子足够养咱们半个月了。”虽然是朋友,但管宁还是有点鄙视华歆,说:“钱乃身外之物,金子也一样。君子修身养性,应视金子如粪土。何况这金子是捡来的,不是挣来的,不劳而获,值得你这么高兴吗?”

管宁的话让华歆很受伤。金子是管宁挖到的,处理权应归他,华歆不便擅自做主,只好把金子埋进原来那坑里,但心里却放不下,时不时朝埋金子的地方瞧,锄头几次差点落到自己脚上。管宁看着他那副样子,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这件事过去了。后来二人又到城里租了间房子读书。有一天,两人正坐在席子上读书,外面突然喧哗起来。华歆放下书,往窗外张望,原来是某位官员巡查,阵容可庞大了,前面有人开道,身边有人打伞。华歆立刻冲出大门,挤在人堆里看了个饱,一边看还一边啧啧称羡,心里嘀咕:六匹马拉的公车,多气派。

做人做到这份上,值了。

高官的车队一溜烟走了,华歆怅然若失。

他回到屋子里,管宁还坐在席子上埋头读书,纹丝不动,专心致志。华歆觉得这书呆子太呆了,一把抓过管宁的书,说:“别看了,别看了!我给你说说高官的车队,那个豪华,那个气派,今天算是长见识了。”

管宁听罢,对华歆产生了极度的鄙视:没想到这家伙是这么个俗人。他拿起刀子,将席子割成两块。华歆说:“你干什么?”管宁痛心疾首地说:“我要和你一刀两断。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不配做我的朋友!从今以后,各走各的路。”

慧眼看经典:

“道不同,不相为谋”有时代表着一种偏见。就像司马迁说的,世上学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学,学儒学的人也不屑于老子——这意味着不同的学术观点互相排斥。这不能成为今天的行为准则,现代社会包容多元文化,鼓励“道不同,相与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