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有远志,绝非一个野蛮部落的首领,他一心想做全天下的皇帝。平定四海需要人才,需要百姓衷心拥护。代郡太守贾闰、骠骑长史贾彝、太史郎晁崇等熟悉治国方略的汉人被挽留下来,不管出于胁迫还是诚意。余下的战俘,拓跋珪打算全部发给衣服粮食,放生回家,希望以此举感召中原地区的百姓。
中部大人王建破坏了魏王的良好愿望,提议坑杀降卒:“燕众强盛,今倾国而来,我侥幸大捷,不如全部杀掉,使燕国空虚,攻打他们就容易多了。抓获强盗再把他们放掉,不是有违情理吗?”王建是乌桓中的大族,世代与拓跋鲜卑联姻。祖姑是拓跋郁律的王后、什翼犍的母亲,王建和父亲都娶拓跋鲜卑公主为妻。代国复兴,任外朝大人,与和跋等十三人共参军国大事,他的话极有分量。
杀降,在古代战争中常见,以此来消灭敌国有生力量。征服敌国有两种方式,武力和宣传。一般来说,两手政策同时使用最好。战争胜利后,将敌国士兵斩尽杀绝就会使说教宣传变得苍白,不利于统治他国。拓跋珪起初不同意,对诸将说:“如果听王建的主意,我怕日后南方人仇视我们。”作为处于野蛮时代的拓跋鲜卑贵族们,眼光没有那么长远。当时魏国不够强大,不可能让威胁到他们利益的有生力量存在,诸部大人都支持王建。
拓跋珪尽坑降卒,时过不久,他就后悔了。他意识到,自己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种子会发芽,会爆发难以估计的力量。坑杀降卒不是拓跋珪首创,他也不是最后一个施暴的人。白起坑杀降卒,导致赵国最终亡国,却不能阻止赵人起兵反秦;项羽坑杀降卒,保证秦人无力再反,却不能阻止刘邦因关中建立基业;拓跋珪坑杀降卒,没有保证燕国不再反击,也没有延迟北魏攻取中山的步伐,但他最终还是打下中原。事物本身都具有两面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漫漫黄土如烟如雾地散下,五万生灵就此窒息,无尽的冤魂弥漫在参合陂上空久久不散,亡魂在等什么呢?不过数月,他们心中的战神,他们的父亲慕容垂便来祭奠了。
英雄暮年
参合陂的失利让慕容垂悔之不及,为自己的自负和轻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很快慕容垂从懊恼之中清醒过来,决定再次征伐北魏。朝臣们是持异议的,只有慕容德和他灵犀相通,“索虏以参合之捷,有轻太子之心,宜及陛下神略以服之,不然,将为后患。”慕容德说得很清楚,北魏已经不再把大燕的皇储慕容宝放在心上,如果您再不去征服他们,未来的燕国必定会受到欺凌。
慕容垂有最担心的事,百年之后,太子慕容宝挑不起大燕这副重担。燕国三面受敌,南有晋国,西有秦国,北有魏国。他不担心晋秦两国,晋国北伐每每虚张声势,雷声大雨点小,往往不了了之。秦国地处关中,西面既有吕光的凉国、乞伏部的西秦、鲜卑的吐谷浑,又有大大小小的各族政权,晋国也虎视眈眈地盯着长安。姚兴自顾不暇,更不消说打他燕国的主意。
拓跋珪的魏国不同,北方各族均被其征服,势力遍布草原大漠。参合陂战后,拓跋珪不会满足做他的草原之鹰,从拒绝接受燕国封王就可以看出他野心的端倪,若其南下,大燕首当其冲。慕容垂后悔当初太过轻视,不过那时没办法,西燕慕容永不得不除,丁零人不得不讨,以至于养虎为患,现在后悔来不及了。一旦自己撒手归天,慕容宝绝不是拓跋珪的对手,就是拼了老命,也一定要击败拓跋珪,使子孙后代不再忧虑。
参合陂的惨败让慕容宝声望大跌,慕容宝为扭转低落的人气,请求二次出塞。慕容垂不会让这位活宝再去丢人现眼,他要御驾亲征。参合陂之战,燕国主力军队损失殆尽,只得征召地方部队。慕容垂让清河公慕容会代替高阳王慕容隆镇守龙城,阳城王兰汗代长乐公慕容盛镇守蓟城(今北京)。下诏调动慕容隆和慕容盛的龙城、蓟城精锐甲兵集结到中山,准备再次大举攻击魏国,报参合陂兵败之耻。慕容隆的龙城甲兵阵容齐整地开进中山,燕人低落的士气总算稍有振奋。
公元396年,北魏登国十一年三月,参合陂大战后的第四个月,慕容垂留下慕容德守中山,亲率大军北征魏国。慕容垂深知自己兵少,只能出奇制胜。
他不从马邑和幽州出兵,直接引兵西奔太行山,不走太行山已有的隘口,而翻越青岭(今河北易县西南)到达天门,下令军士凿山通道,艰难地翻越太行山,偷渡桑干川向猎岭(今山西代县东北夏屋山)进发。
先锋慕容农和慕容隆突袭平城(在今山西大同)。燕军的奇袭战术取得成效,兵临城下,魏国平城守将拓跋虔才得到消息,仓促出战,命丧桑干川。魏军于是大溃,燕军攻克平城,尽收魏国部落三万余家。慕容垂率得胜之师北上,命慕容宝和慕容隆为前队,直指云中。
拓跋虔是魏国第一虎将,以壮勇知名,武力绝伦,从小跟随拓跋珪征战草原各部,屡立战功。拓跋虔力大无比,嫌平常的槊又细又短,改成大槊后还嫌轻,刃下缀铜铃。他使的弓力是常人的数倍,北魏历代朝廷把他的硬弓存在京都平城的武库中作为纪念,让后人瞻仰。
拓跋虔临阵杀敌,用槊刺人后都要高举过头顶。史书中记载一则故事赞叹他的勇猛无敌。一次激战中,拓跋虔单手把大槊插在地上,打马退走,敌骑争着围上来拔槊,丝毫不动。拓跋虔引弓发射,一箭同时洞穿三人之胸,摇槊之徒亡魂而散,拓跋虔从容地令人取槊而去。每次征讨,冲锋在前,勇冠当时,敌无众寡,莫敢抗其前者。就是这样一员无敌的虎将一阵为燕军所杀,拓跋珪听闻拓跋虔的死讯大惊失色,哀伤恸哭。又听说慕容垂亲来,燕军前锋逼近云中川,震惊恐惧,一时不知所措,欲弃盛乐北逃。草原诸部人心惶惶,皆有投降燕国之意。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慕容垂卓绝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数十年的威名几乎一举扫平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国家。燕国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但上天决意葬送慕容鲜卑。北进的后燕大军途经伤心地。
残阳西下,暮色缭绕,霞光铺在参合陂湖面上,树木、山水全部淹灭在血色中。诸将簇拥老皇帝缓辔而行,慕容垂眯缝着眼,四下望去,湖畔上、芦苇丛中白骨森森,不由一阵心悸。
越往前行尸骨越多,及至蟠羊山南,尸骸遍地,马蹄下到处白骨磷磷。慕容垂心惊肉跳,率众人纵马上半坡,向谷中望去,腐烂的骸骨随处可见,每一条沟壑都散落着支离破碎的铠甲和断矛残弓,大堆大堆的白骨堆积如山。泥土根本覆盖不住,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一阵阴风袭来,隐约悲惨的哀号夹在风中回响。
慕容垂心中哀恸,翻身下马,令左右摆设香案,为死难者祭奠。数万燕军将士齐下战马,人人悲凄。点燃的祭香由慕容垂亲自插上,香气缭绕在静谧山谷的森森白骨中。慕容垂躬身执礼,四面哭声一片。这根根白骨有多少是燕军将士的父子,或者是他们的兄弟,哀伤之中,一片片燕军将士伏倒身躯,捶地挠土,撕心裂肺的哭声震动山谷。慕容垂悔恨交加,这十万将士是十余年来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豪杰英雄,一朝化为十万具骸骨,如何不让人心痛、悲伤。想自己十三岁带兵,近六十年军旅生涯,经历战阵无数,生平未尝一败,临到风烛残年,竟让自己亲历失败带来的惨痛。悔不该让太子慕容宝带兵,铸成大错,对不住为自己、为大燕出生入死的鲜卑儿郎。慕容垂惭愤呕血,由是发疾。
慕容垂病重,可他知道断不能停军不前,否则前功尽弃,他挣扎着起来,乘坐马车继续指挥燕军前进。在平城西北三十里处,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这次打击对这个风烛残年的古稀老人太过残酷。慕容垂体验到英雄暮年的悲伤。他出生于战火纷飞的辽东,那一年,慕容鲜卑打下了宇文部的国城。他的一生不停征战,到老也未停息,为先人的祖业复国,为后人的基业打拼,如同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不以贼遗子孙。”慕容垂囊中的军事智谋取之不尽,可人若死了,再多的智慧也倒不出来,这该是多么的无奈与哀伤。
他不会恐惧死亡,担心的只是慕容鲜卑和他的子孙,若上天再给一年的机会,他会不会征服草原和大漠呢?南北朝的历史会不会重新改写呢?
历史不能假设。慕容宝等前锋听到皇上病重的消息,纷纷退兵。原本投降的魏国部落中有人得到慕容垂死亡的消息,偷偷叛逃至阴山,向拓跋珪报告慕容垂的死讯:“慕容垂已死,舆尸在军。”
拓跋珪大喜,整合三军,率大队骑兵向南转进,欲追击燕军。可慕容垂根本没有退兵,燕军驻扎平城,大兴土木,兴筑燕昌城。拓跋珪上当受骗,以为报信的人说谎,急忙引兵退还阴山。死诸葛吓退活仲达一幕再次上演,拓跋珪不及慕容垂毫无争议。
魏军退走,燕军这才东还,行至上谷之沮阳,慕容垂终于弃世而去,时年七十一岁。慕容宝秘不发丧,回到中山城,下令举哀,满城鲜卑人如丧亲生父亲,哭声一片。太子慕容宝即皇帝位,追谥慕容垂为成武帝,庙号世祖。
慕容垂为战争而生,在战争中死去,是慕容鲜卑当之无愧的战神。为鲜卑慕容部征服中原、复兴家国,先后战败东晋的名将之星桓温和谢玄,两次阻止东晋北伐,让汉家英雄们只能临河叹息。外表敦厚难掩深藏于内心的霸气,慕容皝没有看错他这个儿子,慕容垂成就了大燕的王霸之业。对于天王苻坚来说,慕容垂是伪君子;对于东晋诸将和拓跋珪来说,慕容垂是最可怕的敌人;对于慕容鲜卑来说,慕容垂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他是中国历史一代名将。
慕容垂的死无异于泰山颓塌,栋梁倒地,这座由不断军事胜利支撑起来的慕容燕国的大厦还能坚持多久呢?
参合陂的胜利以及慕容垂的死让北魏国看到入主中原的希望,拓跋珪加快王朝封建化进程,在汉人的帮助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改元皇始,正式做起北魏国皇帝。
北魏的汉人集团大力支持拓跋珪南下,与中原各族争正统。张衮之弟张恂从中原来到塞上,献南征策,鼓动拓跋珪南下:“现今天下大乱,自晋亡之后,刘渊、石勒、慕容俊、苻健、姚苌先后称帝各自建国,旋败旋兴。他们不是中原百姓期盼的真正皇帝。陛下自代北起兵,自北而南,攻略燕赵,正可成就大业。”拓跋珪大喜,成立参谋部,张衮、张恂兄弟参赞军事,密谋南征。
糊涂新君
北魏国紧锣密鼓调兵遣将准备讨伐燕国,燕国新君慕容宝却做了三件愚蠢的事。
父皇尸骨未寒,慕容宝指使慕容麟杀害曾经建议废掉自己的小段后;受长乐公慕容盛和慕容麟调唆,违背慕容垂意愿,放弃“多材艺、有雄略”的庶子慕容会,改立“美姿貌,而蠢弱不慧”的嫡子慕容策为太子。
在慕容宝诸多儿子当中,老皇帝慕容垂选中慕容会。慕容宝北伐魏国时,慕容会代行管理宫中、府中的事务,“礼遇一同太子”。慕容垂伐魏,配给慕容会优秀的佐僚属官,留镇燕之旧都龙城,委以东北重任。临死时,更是留下遗命,册立慕容会为慕容宝世子。慕容会乃姬妾所生,是庶子。可见慕容垂吸取了燕国皇室历代嫡庶子之争的教训,不立嫡子立庶子,一改“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让最优秀的子孙做皇帝。
慕容垂的苦心没有被宠爱少子的慕容宝接受,反而引起慕容宝长子慕容盛的不满。慕容盛与慕容会同年所生,均是慕容宝的庶子,慕容盛稍大几天。
慕容盛认为,论嫡,皇位属少子慕容策,论长,皇位该是他慕容盛的。他以居于慕容会下为耻,极力迎合父皇的意思推崇慕容策。这下正合慕容宝心意,征求慕容隆、慕容麟等人的意见。慕容麟不怀好意,大加赞同,皇帝越没本事他越高兴。十一岁的慕容策立为皇太子,眼见唾手可得的皇位飞了,慕容会能高兴吗?改立皇储为燕国动乱埋下伏笔。
慕容宝继续出昏招,为应对北魏进攻,解决因参合陂之战造成的兵源紧缺。慕容宝下令:“定士族旧籍,分辨清浊,校阅户口,罢军营封荫之户。”
杀母、改变慕容垂生前指定的太子人选,必定引起慕容鲜卑皇族的矛盾和恐慌,而“辨清浊、罢封荫”的政策则遭到汉人豪强和鲜卑贵族的强烈抵触。
燕国的豪门大族由两部分人组成,一类是鲜卑贵族,包括慕容部、宇文部、段部及其乌桓、屠各族的贵族。虽说燕国入主中原较早,中原的典章制度施行有段时日。可慕容鲜卑毕竟是由林地和游牧民族进入农耕之地,由于历代燕国皇帝粗放型管理,残留着军事氏族制习气,加上连年征战因军功赏赐和抢夺来的人口,手下奴隶成群。第二类人,汉人士族豪门。中原地区的汉人经过八王之乱后的频繁战乱,以家族为中心各建坞堡,圈地聚民。
两类豪强手下聚集着大量的奴仆和附户农民,他们以军营封荫为借口,将更多的人口纳为私产,国家称之为军营封荫人口。参合陂之战,皇室和朝廷控制的士兵被魏国屠杀活埋近六万人,兵源严重不足,因此慕容宝下狠心清校豪门人口,以增加兵源。如此一来,触动贵族豪门的根本利益,造成附属农民生活动荡,“由是士民嗟怨,始有离心”。
如果这项政策放在太平时期,可以说是抑制豪强势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大敌当前,一切以团结稳定为前提的局面下,慕容宝不思团结任何可以团结的人,反而做了三件伤害国人感情的事,引起人心分裂。燕国很快为慕容宝的各项政策付出惨重的代价,“上下离德,百姓思乱者十室而九焉”。
慕容宝为应对北魏南下,重新调整燕国军事部署,将全国分成四大战区,范阳王慕容德镇守邺城;辽西王慕容农镇守晋阳;宜都王慕容凤守信都;长乐公慕容盛协助自己守卫国都。应该说他的军事部署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慕容德、慕容农、慕容盛、慕容凤都是燕国赫赫有名的战将。用本朝第一名将慕容农镇守北疆第一道屏障足以与北魏一较高下,然而局势进展大大出乎慕容宝意料。
慕容农带领几万部曲前往并州。部曲在魏晋南北朝时指豪门大族的私人武装,如同中世纪西欧的骑士们。骑士们拖家带口,吃饭成了问题。并州缺乏粮食储备,这一年又赶上下霜较早,农业歉收,百姓无法供应这么多人的粮食。慕容农派人强行向豪强募粮,派各部护军分头监视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部落。为此,汉人胡人都对他心怀怨恨,有人暗地里偷偷出塞,要求北魏出兵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