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终极刺杀、终极流亡
7505900000014

第14章 被害人萨达特一血溅阅兵场(2)

出任总统的萨达特展现了其出色政治天赋。就任总统的第二年,也就是1971年,他即开始着手处理中东最为敏感的问题——阿以冲突。在以色列问题上,萨达特基本上秉承了纳赛尔的态度,承认以色列作为一个犹太国家的合法地位。萨达特的态度让巴勒斯坦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感到震惊,也让以色列不知所措,弄不清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其实,萨达特不过在迷惑以色列,以便为埃及积蓄足够的军事力量、最终十月战争前夕,萨达特在埃军前沿阵地用瞄准镜向以军阵地望。

以武力来解决与以色列的争端争取时间。1971年,萨达特频繁来往于苏联和埃及之间,他希望能从苏联那里获得更多的武器装备,但每次都铩羽而归,因为勃列日涅夫并不相信萨达特能够打赢以色列,他警告萨达特,任何跨越苏伊士运河的行动都会由于以色列严密的防御而死伤惨重。本来打算在这一年就将以色列问题解决的萨达特,在得不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只能将计划推迟。

1972年,萨达特依然将外交重点放在了武力解决以色列问题上,但是仍旧得不到苏联的支持。三番五次碰壁之后,萨达特一气之下索性跟苏联唱起了对台戏,他于当年将1.8万名苏联军事专家从埃及驱逐出境,并且在外交政策上开始向美国靠拢。这个突然到来的行动让很多国家费解,以为萨达特不打算动用武力来解决以色列问题了。然而,这不过是个假象而已,萨达特真正的想法是摆脱苏联,全身心准备与以色列的战斗。在萨达特看来,尽管在武器援助问题上苏联人斤斤计较,但这些年埃及陆续获得的米格—23战机、萨姆—6防空导弹、T—62坦克及AT—3反坦克导弹等,已足够他发动一场规模不大的局部战争了。

对于这场战争,萨达特其实早已胸有成竹。当时,在埃及军方高层,关于这场战争的思考是起码要收复埃及在过去几场战争里的所有失地,也就是说,他们即将与以色列进行的是一场全面战争。但是,萨达特并不是这样想的,他并不想把战争态势搞大,而只希望发动一场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只要能收复一部分失地就行,因为在他看来,就当时埃及的战斗力来说,并不适合发动一场全面战争。为此,1972年10月26日,萨达特免去了主张发动全面战争的埃及陆军总司令萨迪克等人的职务,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对战争进行部署。

埃军装甲运兵车通过临时架起的浮桥越过苏伊士运河,攻入西奈。

战争准备一切就绪,为了增加取胜的把握,萨达特还特地跟叙利亚结成攻打以色列的联盟,并将开战时间定在了1973年10月6日。10月6日是犹太人的赎罪日,这一天犹太人都会待在家里,足不出户。而且10月也是阿拉伯世界的斋月,对于伊斯兰教徒来说,这个月不能发动战争。萨达特将进攻日定在这一天,体现出了巨大的智慧,以色列人做梦都想不到他会选择这样一个时间。

战争如期打响了。1973年10月6日是一个让以色列感到羞辱的日子。这天,埃及派出了200多架轰炸机在西奈半岛上空连环出击,短短20分钟后,驻扎在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军事指挥部以及雷达干扰中心、通讯系统、导弹基地都被夷为平地。

以色列军队还没来得及反应,埃及地面部队就强行渡过苏伊士运河,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很快就占领了以军阵地。以色列在运河边沿修筑的防护工程被捣毁,西奈半岛基本上已被埃及军队控制。

战争爆发后,萨达特密切关注着战局的进展。他明白,这场战争只能胜利,不能失败。一旦失败,他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压力,而埃及也将再一次蒙受耻辱。所幸的是,在战争的前几天,战事一切顺利,以军损失惨重,埃及成功地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东岸。

10月11日,埃及大规模装甲部队挺进西奈半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以色列军队回过神来,开始展开反击,埃及军队的猛烈攻势被扼制。10月14日,战局发生逆转,以色列军队先是突破叙利亚军队的防线,攻入大马士革的近郊,随后又在苏伊士运河上架起4座浮桥,强行突入埃及,并很快就攻打到离首都开罗只有100多公里的地方。

此时,美苏开始干预这场战争。10月22日,在美苏间的谈判结束后,联合国通过了停火协议,下令以色列和埃及间的战斗立刻结束。

于是,埃以双方开始停止军事敌对行动,并坐到了谈判桌前。1974年1月18日,双方在这场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在与阿拉伯国家交战中首尝败绩。图为以国防部长达扬(戴眼罩者)亲临西奈部署反攻。

最终签署了停火协议。根据协议,埃及从此以后将收回整条苏伊士运河的管理权,苏伊士运河至此回到了埃及的怀抱。

从战争到最后签署停火协议,历时3个多月,埃及和以色列在战争中互有损失。但对于萨达特来说,收复了苏伊士运河是他向埃及人和国际社会交出的一份成绩不错的答卷,他证明了自己和埃及的能力。

十月战争让埃及和萨达特受益匪浅,埃及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阿拉伯世界的核心,萨达特则成为其他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的榜样。萨达特从十月战争结束后便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个阿拉伯国家之间,说服原本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继续对以色列实行石油禁运,并同意参加由美国和苏联组织的日内瓦和平会议,直面中东。

这场战争让埃及扬眉吐气,萨达特开始在阿拉伯世界指手画脚,试图让一些激进派赞同与美国修好来逼以色列让步。但萨达特这次过于自信了,他的理论不但没有得到激进派的认可,反而让他们开始疏远自己。

但萨达特不为所动,依然按自己既定的方针行事。1974年,埃及恢复了同美国的外交关系。3年之后,萨达特又公开宣布,为了和平他愿意主动到以色列进行访问。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无法想象这个当年想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的人竟然会说出这种话来,尤其是当以色列总理贝京邀请萨达特访问以色列时,他竟然真的如约而往,那一时刻所有阿拉伯人都认为萨达特疯了。

埃及与以色列的这次历史性会面,就像一个梦境一样让人不敢相信,就连前去机场迎接的以色列军政要员都觉得难以置信。但不管怎样,萨达特的这次访问十分成功,他在当地发表的讲话更是感动了很多以色列人。萨达特没有疯,正如他的一名助手所说:“此人如果不是疯子,那他就是真正的伟人。”

萨达特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你永远猜不到他下一步棋会走哪儿。

萨达特对以色列的访问产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美国是反应最激烈的一个。卡特总统为此邀请萨达特和贝京到戴维营谈判,萨达特和贝京达成共识,一个新的和平条约就此诞生。萨达特这次的行动得到了大多数埃及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因为他毕竟让埃以之间30年的战争平息了。

1979年3月,《埃以和约》在美国白宫签字生效,萨达特和贝京两位国家领袖联手结束了一场战乱。由于埃以两国握手言和,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得以添砖加瓦,为此萨达特和贝京一起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可惜的是,萨达特的所有努力没有得到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肯定,反而遭到了这些国家的共同制裁。对他们来说,对以色列的恨是不可能通过一个和约就消除的,更何况萨达特与以色列签订和约的时候并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这让阿拉伯世界的领袖们十分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