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终极刺杀、终极流亡
7505900000050

第50章 亡命人阿明——坎帕拉城的“食人王”(1)

亡命人:伊迪·阿明·达达

国别:乌干达

身份:乌干达前总统

流亡地图:走投无路的阿明搭上逃往利比亚的飞机,原想那里会是他的避风港,但还是不得不离开。在伊拉克短暂停留后,落脚于他最后的归宿地沙特阿拉伯。流亡期间试图潜回故土,但未能如愿,最终毕命于异国他乡。

流亡原因:8年的暴虐统治让阿明天怒人怨、众叛亲离,最终在反阿明势力和坦桑尼亚军队的共同打击下,被迫流亡。

政治生命线:阿明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之下成为执掌乌干达最高权力的第一号人物。阿明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领导,其一言一行不仅吸引了非洲的目光,也引起整个世界的注目。就在他意外政变胜利后,很多人还认为他不过是一个软弱的傀儡,但随后他显示出的超凡魄力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有人评价他是乌干达历史上第一位有领导魄力的领导人,然而他野蛮暴戾的行为和政策却给他留下了一段臭名昭着的历史,“吃人魔王”、“落后野蛮的法西斯分子”等成为伴随他终身的骂名。

一“食人王”亡命沙特

非洲,被西方学者誉为“狮子出没的地方”。这是块美丽而神秘的土地,它拥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广袤无边的草原、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同时它还有神秘的巫术、恶劣的生活条件、饥饿、贫穷、战乱、艾滋病……除此之外,非洲似乎还是盛产暴君的地方。这里有被国际社会称为“非洲现代史上最残忍的三大暴君”:乌干达前总统阿明、中非皇帝博卡萨、扎伊尔总统蒙博托。

和博卡萨、蒙博托相比,阿明在国际社会上的“名气”似乎要大一些,因为他在1971—1979年的执政期间,先后残杀了30多万人。因为吃掉了情妇的男朋友,他和同样也有吃人癖好的中非皇帝博卡萨双双获得了“食人王”的恐怖称号。

1979年4月,一直高高在上的“食人王”气数将尽,坦桑尼亚军队攻陷坎帕拉,统治乌干达8年的阿明政权宣告垮台。对所有乌干达人来说,阿明是残忍的暴君,是吃人的魔鬼,如果没有权力的庇护,他定会被愤怒的乌干达人抽筋扒皮。阿明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做出了出逃的决定。他先从金贾逃到了索洛提,从那里乘坐一架已经准备好的乌干达民航波音747飞机逃往利比亚。尽管乌干达新政府成立后曾向利比亚提出引渡阿明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绝。几个月后,据说阿明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闹翻了,他只得离开利比亚,辗转到了伊拉克,最后前往沙特阿拉伯避难。

阿明的两个妻子麦迪娜和萨拉,还有前后4个妻子和几个情妇生育的30多个孩子,先后来到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把这位流亡的富有传奇色彩的领导者安顿在离圣地麦加不远的西部城市吉达,给他提供了一套豪华的住宅,从此,那里就成了阿明安身立命之所。

不过,这位生性爱出风头的人物并不甘寂寞。他多次发表声明或公告,声称他在国内还有几十万的支持者,他早晚是要打回乌干达的。阿明善于吹嘘自己、夸大事实,他在乌干达的所作所为完全不得民心,所以,没人相信他能再回到乌干达,也没人愿意他回乌干达,甚至还有很多人都说让他老死在沙特阿拉伯算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阿明越发思念故土。在沙特流亡期间,阿明开始试图潜回乌干达。他做了假的护照,搭乘飞往扎伊尔首都金沙萨的飞机,但是飞机刚刚着陆,阿明就引起了机场工作人员的注意。最终,阿明还是没能如愿,扎伊尔当局将他幽禁了起来。

1989年12月,阿明被扎伊尔当局安排搭乘去塞内加尔的飞机,计划让他在到达达喀尔后换机回到沙特阿拉伯。可是沙特阿拉伯早就厌烦了对阿明的照顾,所以拒绝他入境。无奈之下,阿明只能又回到扎伊尔。

那时候的阿明就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愿多拿一会,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当时唯一所想的就是赶快送走这个人人唾弃的暴君,于是,他不得不请摩洛哥国王向沙特阿拉伯国王求情。碍于情面,沙特阿拉伯国王只能再次接受了阿明,允许他回到吉达继续生活。终于,阿明回到了沙特阿拉伯,此后和其家人一直居住在吉达。

在吉达的流亡生活,据说阿明过得优哉游哉,每天生活费达到了1万美元。有相关报道称,沙特阿拉伯政府每个月都会发给阿明足够的生活费。也有人说他是靠自己的“积蓄”过日子。其实,所谓的积蓄就是他当政时期侵吞的公款,这笔积蓄到底有多少,谁也不清楚。有人说他在瑞士银行的存款有几亿美元,也有人说他仓皇离开乌干达的时候竟随身带了几千万美元。

在众人眼中已是相当奢华的生活,阿明却还在公众面前哭穷,要求国际社会给予赞助。1985年,他在接受西方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家庭人口众多,经常入不敷出,连子女的学费都要出不起了,他希望美国总统能从为乌干达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给他们发一笔奖学金。

1987年,有报道说已经年逾花甲的阿明经常自己洗衣做饭,推着手推车到市场买菜。这对过惯了奢华生活的他来说,实在是万分痛苦的事情。寄人篱下生活的不如意让他更加喜怒无常,动辄就对身边的妻子儿女打骂。

2000年,阿明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穿上了阿拉伯传统的白衣长袍。镜头前的阿明让人难以看到暴君、恶魔的影子了,他看起来和大街上遛弯的非洲老人没有任何区别。

2003年7月21日,吉达的法赛尔国王专家医院发布了一条颇为吸引国际媒体眼球的消息:“下台后一直在沙特阿拉伯吉达流亡的乌干达前总统阿明已经处于深度昏迷之中了,几乎没有苏醒的可能。”据该医院的医生透露,阿明是前几天因高血压被送到医院救治的,送到医院时已经不省人事。在接受了急救之后,情况一度稳定,但在21日病情却突然恶化。

“阿明快不行了”的消息被世界关注,他的家人更是焦急万分,阿明的最后一口气本来是想回到乌干达再咽下的。他最宠爱的小老婆麦迪娜曾在他重病的时候恳请乌干达现任总统穆塞维尼,希望能让她老公回国“咽气”,那也算是落叶归根。不料,穆塞维尼托人捎话表示,阿明应该为自己统治乌干达8年期间所犯下的罪恶有个交代,这就堵死了阿明死在故乡的念头。最终,在2003年的8月16日,这位自称“人民的救星”的“国父”阿明,因多功能衰竭并发症,躺在异乡的病床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享年80岁。

最终阿明的遗体还是被允许运回到乌干达,也算是魂归故里了。乌干达没有人为他的死而哭泣,他们都在唾弃这个历史的罪人,称他的死是罪有应得、大快人心。

二农夫之子的军中历练

阿明出生在乌干达西北部地区的科博科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就像所有出生在非洲偏远山区的人一样,阿明不知道自己确切的出生日期,他只记得自己生于1926年。

阿明出身贫寒。他的父亲是卡夸部族的农民,信奉伊斯兰教,母亲自称是个女巫。根据阿明自己的回忆,他小时候在家什么活都干,放羊、挑水、做饭,甚至晚上也不得休息,这对一个农家孩子来说并不奇怪。

阿明出生的时候,英国在乌干达所谓的“间接统治”已经接近尾声,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浪潮也席卷了乌干达。当时,乌干达境内的布干达、布尼奥罗、安科雷和托罗这4个王国同在英国的保护之下,这是殖民统治的一种方式。对英国来说,这样间接的统治方式可以控制乌干达的内政外交,保证英国在乌干达的利益,同时又不至于引起乌干达人的反抗。

对乌干达来说,英国人将本国的一些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以及先进听闻阿明死讯,乌干达妇女喜笑颜开。

的生产技术带到这里,推动了乌干达的发展,这是互惠互利的事。普通老百姓,尤其是没有读过书的百姓对这种殖民统治方式是没有意见的,但乌干达的有钱人和贵族子弟就不这样想了。他们小的时候就被送到英国人或教会开办的学校读书,受西方式的教育,一些成绩优异者还被送往国外深造。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对英国在乌干达的殖民统治心存不满,不愿意看到英国在乌干达指手画脚。而英国人又害怕这些青年人怀有野心,时时戒备他们的所作所为,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由于阿明家境贫寒,所以只是断断续续地在当地教会学校上了4年小学。父亲对阿明是否受教育并不感兴趣,因为和当时所有非洲人一样,他看不到受教育能给他们贫寒的家庭带来什么好处。不过,阿明在学校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收获的,那就是学会了斯瓦希利语。当时英国人正要把斯瓦希里语变成东非三国的混合语,以便把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组成一个大的自由贸易区,即所谓的东非联邦。所以,学会了斯瓦希里语为阿明以后投身军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46年,20岁的阿明已经长成一个身高近1.90米、体魄健壮、勇敢善斗且富有领导才干的棒小伙儿。他不想在穷苦落后的农村消磨时间,渴望开阔眼界,所以他参加了英国皇家非洲步枪队。英国皇家非洲步枪队实质上是英国的雇佣军,为英国殖民扩张活动或殖民国家之间争夺殖民霸权而卖命。在当时的非洲,任何一个出身低微、没有雄厚经济基础和牢固政治靠山的人要想出人头地,只有参加英国皇家非洲步枪队这一条路。当时的阿明并没有出人头地的奢望,他只想当一个好兵,也许有朝一日当上一名中士也就满足了。

由于跟随部队活动的范围地较大,阿明这个农家子弟走出了半封闭的农村,来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都市。阿明第一次在内罗毕灯火通明的大街上游逛,看到漂亮的餐厅、旅馆和电影院,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

然而,这些花天酒地的生活并不是阿明最关心的,他最关心的是履行自己的职责。他值勤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机敏灵活的处世风格很快引起了长官的注意。

入伍后不久,阿明就参加了征讨北乌干达部族掠夺者的战斗。阿明的骁勇在战斗中表现出来,他的残忍暴虐也初露端倪。他把在战斗中俘虏的偷牛贼先砍去四肢,等自己欣赏够了再一个个慢慢杀掉。很多士兵都指责他过于残忍,但他却因此得到了英国长官的青睐,1948年,阿明晋升为下士。

在军队训练之余,阿明还积极参加体育运动。1953年,他参加了乌干达轻重量级拳击锦标赛,凭借健壮的身躯和强大的臂力获得了比赛的冠军,并连续9年蝉联这一殊荣,独霸乌干达拳坛冠军宝座。

1952年,肯尼亚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茅茅运动”。英国殖民统治者对此非常恐慌,派驻扎在内罗毕的英国皇家非洲步枪团的一个连前去肯尼亚镇压,被派遣执行任务的这个连里就有阿明。英国军官米歇尔少校对这个身材高大的下士印象不错,他觉得阿明很有礼貌、尊重长官、忠心耿耿,而且,他还特别注意到,阿明是靶场上的神枪手。

在这次战斗中,阿明始终凶狠地冲在最前面,奋勇杀“敌”,无数正直淳朴的肯尼亚人民死在他的神枪之下。除了枪法好、战斗积极,阿明还在这次战斗中显示了他阿谀奉承、富有心计的狡诈性格。当部队进入阿伯德尔山密林的时候,很多士兵都坐在车上打盹,只有阿明始终保持警惕,注意搜索极细微的动静,并不时向长官汇报。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阿明处处表现得都很出色,于是得到了米歇尔少校的赏识,他想方设法要把阿明晋升为中士。但是,根据英军规定,提升中士必须要参加英语考试,这对只会本族卡夸语和斯瓦希里语的阿明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然而,这是一个出人头地的好机会,阿明下决心要学好英语。此后几个星期,阿明都起早贪黑背英语单词,最后他通过了英语考试,晋升为中士,也算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理想。

阿明一步步朝着无限光明的前程走着,在这过程中,他慢慢懂得了利用自己能言善道又善于表现、掩饰自己的优势。比如,在迎接英国女王视察他所在军队的工作中,阿明处处抢在别人前面,努力表现自己以博得女王的注意和欢心。还有一次,阿明被一名英国军官问到为什么要参加皇家部队,阿明机敏地回答说是为了光荣的大不列颠帝国的繁荣,为了很多仍在落后和愚昧中生活的人能够呼吸到文明的空气。阿明的回答让英国军官十分满意,他中肯地夸奖了阿明,阿明马上恭维说自己所有的成绩都归功于长官们英明的指挥。

阿明对自己的话感到十分满意,他也相信长官会满意自己的回答,对自己更加器重。阿明是对的,那一席话让长官记住了他,但更让阿明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谈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由于加纳的独立和非洲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自由运动的发展,英国殖民政府渐渐认识到应该培养一批非洲军官,这样一旦自己被赶出非洲、这些军官成为实权人物后,英国仍旧可以变相地控制非洲的经济和政治。于是,聪明机敏、骁勇善战、对英国主子忠心耿耿的阿明成为英国政府重点培养的军人之一。

1957年,阿明被派到肯尼亚内罗毕以西90公里的那库鲁镇的一个训练班接受特殊训练。在训练班里,阿明获得专门为卓越的非洲士官创设的军衔——“埃芬迪”。这一军衔也是过去非洲士兵所能达到的最高军衔,而现在的“埃芬迪”已经成为他们日后升官的进身阶了。执教的英国军官认为阿明是一个模范军人,受此殊荣当之无愧。此后,他被送往英国威尔特郡步兵学校接受指挥官训练。1961年,毕业后的阿明荣升为陆军少尉,这个军衔在当时军队中的非洲人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没有几个非洲人能升到这个地位。

在军中的顺利升迁,让阿明渐渐产生了一直往上爬的念头。从那时起,阿明的志向变了,他要更多的荣誉,更大的头衔,并已经开始为此而努力了。

三兵变带来的机遇

60年代初期,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出现了高潮。当时,老牌殖民国家中有很多有识之士主张放弃殖民地,因此很多国家逐渐改变殖民统治政策,为最后承认殖民地独立做准备。所以,类似乌干达这样的非洲国家,加紧训练非洲人自己的军官以接替即将离任的英国军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1962年,乌干达脱离英国殖民政府,宣告独立。尽管已经独立,但乌干达仍无法独立进行自己的实际工作、实施国家职能,国家军队仍旧由英国人指挥,其他国民行政部门履行其职能也大都是用英国人做顾问以维持日常运作。

阿明所在的英国非洲步枪队在乌干达独立后改名为乌干达步枪队,阿明在3连担任中尉排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