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把话说死,别把事做绝
7510000000012

第12章 直言也要讲分寸,舌头多拐几道弯(3)

美国人迈克一生耿直,憎恶人际交往中的任何虚假。为此,他在50年的生命旅途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终于有所领悟,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竟没有一个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连妻子和儿女也抛弃了他。迈克只能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日记上,迈克这样写道:"我到今天才相信,人与人相处是没有绝对诚实的。有时候,适当的假话和假象更能促进友谊和爱情。"

迈克的经历是许多人困惑的缩影。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但却发现坦诚会使人在许多时候陷入困境。迈克是勇敢的,所以他把人类长期羞于启齿的隐秘说了出来:有些时候,交际并不需要完全诚实。

与人交往时要真诚,但也不能太死心眼儿,因为很多时候很多人并不喜欢真实,还有一些时候实话实说会把场面弄僵,这种情况,你就不妨说个善意的谎言,这样一来大家皆大欢喜,岂不是更好?

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巧妙的谎言可以活跃气氛,消除尴尬,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沟通。

我们应该以诚待人,应该说真话,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有时也有必要说点"假话",这一点人们已有一些认识。例如,某人患了不治之症,生命危在旦夕,知道这一情况的亲友多不以实情相告,而是编一些美丽的谎言,借以隐瞒事实,以期病人在最后的日子里能快乐地度过。换言之,也正因为有了美丽的谎言,才使得病人在病痛中能充满希望地顽强支撑。其实,在一般的交际活动中也常有说假话产生好的效果的时候。怎么理解呢?

1.能产生良好交际效果的谎言有时是以装糊涂的形式出现的

这种装糊涂的言辞有时能避免或解除尴尬,在同一场合,说大实话反倒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场面,到朋友家做客时主人热情地给客人夹菜,恰恰是客人不喜欢吃的菜。这时,客人不外乎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拂主人盛情,一边道谢一边违心地说:"好吃!好吃!"结果,一句谎话却让自己很难堪。如果这种态度不改,那就难免要做一辈子难堪的客人。要是主人知道了原委,是要后悔一辈子的。这窝囊的谎言,既苦了自己又伤了别人,值得吗?另一种态度,便是巧妙地拒绝。先说一句:"别客气,我自己来!"再补充一句:"这个菜我挺喜欢吃,就是胃受不了!"这巧妙的谎言,既不伤主人的面子,又避免了活受罪,岂不两全其美!

2.在某个时候说点谎话,能使本来很有距离的双方达到某种"共识",从而使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

一天,李华和朋友去拜访一位教授,那个教授为人严肃,平时不苟言笑。坐了半天,除了开头说了几句应酬话,之后一直是让人尴尬的沉默。

忽然,朋友看到教授家养的热带鱼,其中几条色彩斑斓,游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李华知道这鱼叫"地图",他也养了几条,还很得意地为这位朋友介绍过。见朋友目不转睛地看,心里纳闷,他又不是没见过,怎么这样?教授见朋友神情专注,就笑着问:"还可以吧?才买的,见过吗?"李华刚想开口:"见过,我家也养着几条呢!"朋友却抢先说:"还真没见过。叫什么名字?明儿我也打算养几条呢!"

教授一听,来了兴致,神采飞扬,大谈了一通养鱼经,朋友听得频频点头。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说说笑笑,如数家珍地给他讲每条鱼的来历、名称、特征,又拉着他到书房看他收集的各类名贵热带鱼的照片,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一句谎话使教授前后判若两人,本来几乎陷入僵局的交谈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这都归功于朋友的一句谎话。若据实相告,那很可能就会继续"尴尬"下去的。

3.有时候对家人也应撒点谎

有一对夫妻,到国外去创业,刚开始时,他们的生意做得比较顺,赚了一些钱。一次,生意上出现了一些麻烦,导致他们的生意破了产。他们一无所有了,而且还要偿还银行贷款,妻子十分绝望,已经没有活下去的信心,丈夫为了鼓励妻子的信心,就对她说:"你不要急,我还有一部分存款,只是现在不能花,不到万不得已时不拿出来用。"

妻子听了丈夫的话,心里得到了一丝安慰,不再绝望了,恢复了继续奋斗下去的信心和决心。其实,丈夫根本没有存款,只不过想通过这个善意的谎言来安慰妻子而已。

其实,人们反对撒谎,但善意的谎言值得提倡。在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这种有效的撒谎方法,它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以隐藏真意,不伤及对方为目的。如果在与人交往中能装装糊涂,灵活运用,有时也能避免尴尬,解除窘境,也会使你魅力大增。

在与人谈话中,拆别人台,与人唱反调,不管别人说的对不对,都要反对一下,使人家的兴致成为泡影,那就注定要遭人唾弃,为朋友、同事所疏远。

中国有句古话:"成人之美,不送人之恶。"可以说,成人之美是美德中的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凡是成人之美的话,诸如激励人心,善良忠告等是受人欢迎和尊重的。

反之,在与人谈话中,不但不成人之美,反而拆别人台,与人唱反调,不管别人说的对不对,都要反对一下,使人家的兴致成为泡影,那就注定要遭人唾弃,朋友、同事多半会疏远他。

有位爱尔兰人名叫欧·哈里,上过卡耐基的课。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爱抬杠。他当过汽车司机,后来因为推销卡车不顺利,来求助于卡耐基。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卡耐基就发现他老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子,他立刻会涨红脸大声强辩。欧·哈里承认,他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的辩论,但没能赢得顾客。他后来对卡耐基说:"在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我总是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确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么都没能卖给他。"

所以,卡耐基的难题是如何训练欧·哈里自制,避免争强好胜。欧·哈里后来成了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怎么成大事的?这是他的说法:

"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白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产品。"

"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杠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只有住嘴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车子最好。我们接着不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

"当年若是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了。我就会挑何赛的毛病,而我越挑剔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越说它好。争辩越激烈,对方就越喜欢我竞争对手的产品。

"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我改了,果然有效。"

正如明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都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有的人喜欢用唱反调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常为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一孔之见而自鸣得意。与同事谈话,发表个人见解是可以的,但一味地唱反调,把他人驳斥得一无是处,以示聪明,这样的人即使真的见识高明,也是要不得的。

魏东是一个爱唱反调的人。比如他的同事问他:"我的发型好看吗?"

那魏东一定要说:"不好看。"

"我的衣服美丽吗?"

"不太美丽。"魏东回答。

或者别人认为那件蓝色的上衣好,他就偏要说那件黑色更好;朋友举办聚会,叫他早点过来帮助,他就偏要说,不急,迟点也不要紧。

有魏东这样习惯的人,朋友、同事多半会疏远他,没有人肯向他提建议,更不敢进忠告。也许他本来是很不错的一个人,可不幸的是养成了爱与人抬杠、唱反调的习惯,结果人人都不喜欢他。

有些人差不多已成习惯,专门和别人作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照例反驳。其实自己本来一点意见也没有,不过别人说"是"的时候,他一定要说"不是",到别人说"不是"的时候,他又要说"是"了。这是最可怕的习惯,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往往不自知。

自以为比别人高明,凡事都想占上风。然而即使真的见识比别人高明,这种态度也是要不得的。完全不为对方留一点余地,好像要把对方逼迫到无路可走,才觉得满意。或许那些人并没有想要这么做,但实际上却正在这样做。

唯一改善的方法是学会尊重别人,首先要明白,日常谈论的话题十之八九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人的意见都不一定是对的,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是错的。那么何必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别人如果提意见,如果不能即刻表示赞同,最低限度要表示可以考虑,且不可马上反驳。别人和你谈话时,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若要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对方决不会乐意接受的。所以,你不必摆出教导别人的架势。要是和朋友谈天更要注意,无谓的意见纷争只会把生活中的乐趣变得乏味。更重要的是,如果把朋友都得罪光了,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敌人了。

我们常听到批评某人"抬死杠",就是爱与人唱反调的表现,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现在你明白了唱反调是愚蠢的,那么,希望你能避免与人作对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