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把话说死,别把事做绝
7510000000020

第20章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沉默也是一种智慧(2)

如果我们希望别人注意我们,必须创造或者借用一些绝妙的好词好句。多读一些语言大师所写的书,挑选一些妙联佳句,学习一些有趣的名人名言,睿智的故事,在适当的场合脱口而出,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一次,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应社团之邀,担任演讲会的演讲者之一。在他前面已经有五位演讲者,滔滔不绝地发表了长篇大论。

轮到艾森豪威尔将军上台演讲时已将近半夜,不少听众无精打采,有的甚至昏昏欲睡。他环顾四周说:"在我前面几位先生的演讲内容,合起来可成为一篇精彩的长篇小说,我实在没有能力增加一个字。可是每篇文章都应该加上标点符号,就让我来为这部长篇小说点上结束的句点吧!"

艾森豪威尔将军说完,就走回座位。结果,博得满堂喝彩。

言多众人忘,言少众人记。事后,听众记住了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句点",却忘记了那一部"长篇小说"。讲得多是一回事,讲得恰当、得体是又一回事。许多人都有喋喋不休的习惯。对此,只告诉他三个字,改掉它,否则后患无穷。

在不漏掉有用信息的前提下,越简洁越好。我们不要躲躲闪闪或拐弯抹角地说话,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品味低俗,而是说明我们有恰当的词汇可用,而没有进行不必要的掩饰。一般人总误解推销员是知道的少说的多。自卖自夸,说得多了,反而会把顾客吓跑。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位副总裁曾说过:"我们在会议上投票表决,推销员为什么会失去推销机会,结果75%的人认为是说得太多了。"

在与人交谈中,措辞的简洁和高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措辞啰啰唆唆,谈话抓不住重点、不着边际,说来说去也使人无法把握住他谈话的要点,这样的人常常会让人厌倦。

要做到措辞简洁高雅,在谈话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简明扼要

说话一般是越简明越好。有些人在叙述一件事情时说了很多话,但还是无法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听者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仍然不知道他想说明什么东西。如果你犯有这种毛病,一定要自己矫正。矫正的最好办法是,在说话之前,先在脑子里作一个初步的计划,然后再把计划要说的东西讲出来。

2.用语不要过多、重叠

在汉语里,有时的确要使用叠句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加强语气。但是,如果滥用叠句,就会显得累赘。例如,许多人在疑惑不解的时候常常会说:"为什么为什么?"其实,一个"为什么"就足以表达你的疑惑之情,为什么偏要多加一个呢?还有的人答应别人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说:"好好好……",一连说上好几个,其实,说一个"好"就足够了。如果你有这个毛病,还是改一下好。

3.同样的言辞不可用得太频繁

一般的说,听者总希望说者的语言丰富多彩。你虽然不必像某些名人所说的那样,每说一事都要创造一个新词汇,但也应该在许可的范围内尽量使表达多样化,不要把一个名词用得太频繁。即使是一个非常新奇的词,如果你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它复述了好几次或十几次,那么人们对它的新奇感就会丧失,并会产生一种厌倦感。

4.要避免口头禅

有些人在交谈中非常爱说口头禅,诸如"岂有此理"、"我以为"、"俨然"、"绝对的"、"没问题"一类的话几乎是脱口而出,不管这些话是否与所说的内容有关联。这类的口头禅说多了,不仅影响说话的效果,而且还很容易被别人当做笑柄。因此这类的口头禅应下决心不说。

5.要避免使用粗俗的词

常言道:"言语是个人学问品格的衣冠"。一个相貌堂堂、看上去高贵优雅的人,如果一开口就说出粗俗不堪的话,那么别人对他的敬慕之心就会马上烟消云散。其实,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并非学问品格不好,只是在追求语言的新奇和俏皮的过程中染上了这种难以更改的坏习惯。在交谈中,你一定要下决心改掉这种坏习惯。试想一想,在一个陌生人面前,你说了粗俗的话,他会怎么想呢?他不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习惯问题,而可能会认为你是一个修养不高、不可交往的人。

6.不要滥用术语

粗俗的词不可用,太深奥的词如专用术语也不可多用。如果不是同一个学者讨论学术问题或不得不用时,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即使你使用得很恰当,也会给别人以故弄玄虚的感觉。满口诸如"形而上学"、"一元论"、"二元论"、"沙文主义"、"哀的美敦书"等术语,不懂的人认为你在炫耀才学,而听得懂的人则认为你学识非常浅薄。

上述几点只是列举了几个易于为人们觉察到的问题,那些较为隐蔽的问题还有赖于说话者自己在实践中去揣摩和克服。如果你在说话时能措辞简洁、生动、高雅而又贴切,那么就可能会成为一位交际明星、说话好手。

对于那些能在陌生的圈子里如鱼得水的人,我们常常误解他们是会"说",其实对于一个真正的社交高手,会"听"比会"说"还要关键。

拥有伶牙俐齿,能"口吐莲花",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千万不要把这一本事用过了头,时时处处指手画脚,喋喋不休。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当你与他人交谈时,管住自己的嘴巴,竖起自己的耳朵,少说多听,才是明智之策。

美国汽车推销之王乔·吉拉德曾有一次深刻的体验。一次,某位名人来向他买车,他推荐了一种最好的车型给对方。那人对车很满意,并掏出10000美元现钞,眼看就要成交了,对方却突然变卦而去。

乔为此事懊恼了一下午,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点他忍不住打电话给那人:"您好!我是乔·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经向您介绍一部新车,眼看您就要买下,却突然走了?"

"喂,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吗?"

"非常抱歉,我知道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但是我检讨了一下午,实在想不出自己错在哪里了,因此特地打电话向您讨教。"

"真的吗?"

"肺腑之言。"

"很好!你用心在听我说话吗?"

"非常用心。"

"可是今天下午你根本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儿子吉米即将进入密歇根大学念医科,我还提到他的学科成绩、运动能力以及他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但是你毫无反应。"

乔不记得对方曾说过这些事,因为他当时根本没有注意。乔认为已经谈妥那笔生意了,他不但无心听对方说什么,反而在听办公室内另一位推销员讲笑话。

这就是乔失败的原因:那人除了买车,更需要得到别人对于一个优秀儿子的称赞。

其实,很多人人际关系失败的原因,不在于说错了什么,或是应该说什么,而是因为听的太少,或者不注意听所致。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倾听别人的谈话,我认为这是维系人际关系、保持友谊的最有效的方法。"

成功交谈的秘密在哪里?著名学者查理·艾略特说:"-点儿秘密也没有,专心致志地听人讲话才是最重要的。"

倾听别人说话可说是有效沟通的第一个技巧。最会说话的人,通常也是最佳的倾听者。有调查显示,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往往只能获得真实信息的25%,而大部分信息都是因为我们不会聆听而忽略掉了。要想成为一个会聆听的人,我们一定要掌握以下要点:

1.听的态度要正确

在听对方谈话时,不要因为对方的叙述平淡而漫不经心,也不要在别人结结巴巴讲不清时,流露烦躁和责怪的神情。在听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而且要态度谦虚,目光始终注视着对方。在听的时候要不断地采用积极的回应词语,比如"嗯"、"是这样的"、"我就这样想的",等等。

2.不要中途打断对方

有些人在听别人讲话时,常常是听着听着就不耐烦了,就想打断对方的话,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这是让讲话者非常反感的事。他会认为你不尊重他,也会因为你打断了他的思路,而失去再讲下去的兴趣。有时,谈话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抓住实质的,应该让对方有时间不慌不忙地把话说完,即使对方为了理清思路,作暂短的停顿,也不要打断他的话,影响他的思路。

3.善于运用体态语言

在聆听的时候有时不方便说话,所以可以通过体态语言来表示:可以不断地点头示意,表示认同对方的话;或者给予微笑,表示鼓励他继续往下说。在聆听时最好身体向说话者的方向稍稍前倾,表示在全力关注他的话。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做无关的动作,看表、修指甲、打哈欠、伸懒腰,或面露不耐烦的表情,这些都是不礼貌的,都会使对方对你产生反感。

4.提出问题

在提出问题时,一定要围绕着对方所说的话来提,表示你没有听清,或者有新的想法。通过这种提问让对方知道,你是在仔细听他说话,因为仔细听了,才会发现问题。做一个友善、同情而有耐心的倾听者,对于别人的谈话,真诚地表示赞赏,提出别人感兴趣的问题,鼓励他们谈论自己及其所获得的成就。有时候若提问得恰当,可使谈话更深入地进行下去。

5.重述

在听别人谈话时,不要表示出或坚持明显与对方不合的意见,因为对方希望的是"听"他说话,或希望听的人能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而不是给他提意见。在讨论结束时,你可以重复对方说过的某句话或某段话,以此确定你没有误解,也是为了强调重要内容。在重述时,可以这样说:"正如你指出的意见一样,我认为……","我完全赞成你的看法,比如……"。

6.避免出现沉默

听别人说话,并不是默默地听,听者要有响应地听,不要出现沉默现象,可以采用提问、赞同、简短评论、复述对方话头、表示同意等方法。比如,"你的看法呢?""再详细谈谈好吗?""我很理解"、"想象得出"、"好像你不满意他的做法"等,表示全神贯注地聆听。尤其重要的是要能适当地与说话者相呼应,使双方的交谈奏出和谐的乐曲。

7.要听出言外之意

作为一个会听的人,除了将对方所说的话照单全收之外,还要听出其言外之意,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的信息。要从说话者的言语中听出背后隐含的信息,把握住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善于听人说话是一种艺术,如果听者态度诚恳,则说话人的思维与心情都将随之高涨、顺畅,因而谈笑风生,妙语连珠,提出许多新颖的构思,发表许多独特的见解,使谈话的气氛融洽而愉快。相反,如果听者表现出不耐烦,甚至中途打断对方的谈话,并加以反驳,那么交谈就无法进行,我们应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专心地倾听是向别人表达的最高敬意之一,当你周围的人意识到你能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时,他们会自然向你亲近,对你表示好感,这样,你就可以与许多人进行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从而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

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如果你想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就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听者,从他的弦外之音中揣摩出对方真正的心思。

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在交谈中有些话有时候不会说得那么直白,这就需要你领会对方的弦外之音,别被表面的字眼弄迷糊了。

纪伯伦曾经说过:"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不是去听他说出的话,而是去听他没有说出的话。"一般来说,一个人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意见想法直接地表达出来,但他的感情或意见,总会在他的语言表达里体现得清清楚楚。如果你想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就不要去刨根问底,试图让对方表白自己,而是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听者,从他的弦外之音中揣摩出对方真正的心思。

假设我们的车子停在路边,一只轮胎漏了气,正当我们努力地想办法的时候,一位好心肠的青年走过来,问:"轮胎漏气了?"我们硬要照字面来解释,可能回答:"这还看不出来,笨蛋!"可是如果懂得他的用意,就会好言好语地回答他的关切,也许他立刻就会帮我们换轮胎了。

曼宁哲博士在他的《以爱对恨》一书里,把"轮胎漏气了?"这句话注释如下:"喂--我看你有麻烦了。别以为我不认识你,现在机会到了,只要你肯,我也许可以做你的朋友。你容我亲近吗?如果我帮助你,你是不是欢迎?我愿意帮助你,可是我不想碰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