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把话说死,别把事做绝
7510000000022

第22章 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道路才会越走越宽阔(1)

"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这句老话所说的就是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要留出一定的余地,以备不时之需。在这个充满风险、充满挑战的社会里,你不能以武力打败所有的人,却可以靠宽容豁达的行事作风,多交朋友,少种荆棘,打理好自己的生存空间。

容得下多少人,就能赢得多少人的心

人在社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学会留有余地,留有后路。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凡事留有余地,才能有足够回旋的空间,才不至于使自己遭遇到大的失败。

韩非子的《说林·下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小不可大也,目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此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工艺木雕所需要注意的要领,首先在于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还可以改小,如果一开始便刻得小了,那么以后就没有办法补救了。同样的道理,初刻眼睛的时候要小,小了还可以加大。如果刚开始雕刻时,就把眼睛弄得很大,那么后面也就无法缩小了。

一个老练的木雕艺人,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讲究的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留有余地。

建筑楼群,要留出一些余地给绿树,给阳光,给空气。铺筑路面,每到一定距离,便要留下一条名为缩水线的"余地",以免路面发生膨胀而破裂。高速公路上,每过一段路程,就要在路边留出一块"余地",供有毛病的车辆应急停靠检修。

民间曾有许多俗语,如:"但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说的是要给子孙留有"余"地,留生存与发展的"余地"。如果我们只知道盲目地开发,拼命地掠夺,无节制地浪费,奢靡地消耗,不计后果,不留余地,就会殃及子孙,祸及后代。所说的都是未雨绸缪,为明天留后路,留余地。

人在社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学会留有余地,留有后路。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凡事留有余地,才能有足够回旋的空间,才不至于使自己遭遇到大的失败。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话:"身后有余望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意思是说人们风光时,凡事要留下余地,否则,一旦身陷困境,想回头就难了。

人的脚所踩过的地方,不过几寸大小,可是在咫尺宽的山路上行走时,很容易跌落于山崖之下;从碗口粗的独木桥上过河时,常常会坠入河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脚的旁边已经没有了余地。人若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使自己的脚底下宽阔一些。

批评人而留有余地,是给人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表扬人而留有余地,是给人留下继续进取的动力。

制订计划,要留有变化的余地;享受人生,要留有养老的余地;日常用度,要留有常备的余地;装修房屋,要留有更新的余地;狭窄的公路,也要留有错车的余地;再紧张的工作,也要留有休息的余地;甚至在填报志愿时,也要留有"第二志愿"的余地。

对于喜欢"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年轻人来说,谨言慎行,多为对方留下一些余地,于为人处世是很重要的。余地是相互的,留给别人的同时,也留给了自己。

做事时给他人留下余地,这样不只是为他们留下了余地,更为自己留下了余地。相反,如果我们做事不留余地,时时精于算计,事事锱铢必较,不给他人留半点余地,不甘心自己牺牲一点利益,那么我们与人交往时,必定是极易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

有些时候,为了一件毫无意义的小事,双方争论得面红耳赤,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人会解脱,说一句"开个玩笑嘛,何必当真?"这就完全可以熄灭"战火",从进攻的路上撤退下来。最后,谁也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大家依旧和以前一样友好。

总而言之,不给别人留有余地,自己也将没有了出路。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懂得凡事留有余地。把话讲得有弹性,让别人听起来感到舒服。做起事来有一个灵活的安排,进退空间更大。如果能做到这些,大家心里面都不会为沉重的负担所累,从而轻轻松松地、坦坦荡荡地同别人相处。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总是不肯原谅别人,就会产生愤怒、仇怨的心理,使我们的道路越走越窄。宽恕就是放下,不纠缠于旧事,放眼明天,让人与人的关系更和谐,自己的心灵更安乐。

古人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身处低下。要想拥有百川的事业和辉煌,首先要拥有容得下百川的心胸和气量。

我们需要学会宽容,"容人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懂得宽容待人的好处。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我们要接受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

一对老夫妇迎来了50周年金婚纪念日,儿女和亲戚朋友都前来庆贺。席间,有人问女主人:"我们非常羡慕你们,能说说你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吗?"女主人回答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我们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条的时候,我都愿意原谅他。"旁边的人听了很感兴趣,就问道:"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女主人回答说:"老实告诉你们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地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把我气得直跳脚的时候,我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吧,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条。"

女主人以一颗宽容的心,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了丈夫的错误。其实,在婚姻中,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如果因为一次犯错误,就不依不饶地闹,甚至离婚,这样不但惩罚了对方,也惩罚了自己,使自己失去了幸福,失去了婚姻。

家庭之间是这样,朋友之间也是如此。如果因为朋友一时做错了事,就翻脸无情,甚至以绝交威胁,这样不但惩罚了自己的朋友,也同时变相地惩罚了自己。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耿耿于怀、执著于过去的错误,就会不信任、放不开,就会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宽容是一种幸福。我们在宽恕别人的同时,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

20世纪50年代,台湾的许多商人知道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纷纷在自己的公司、店铺、饭店门口挂起了署名于右任题写的招牌,以招徕顾客。其中确为于右任所题的极少,赝品居多。

一天,一学生匆匆地来见于右任,说:"老师,我今天中午去一家平时常去的小饭馆吃饭,想不到他们居然也挂起了以您的名义题写的招牌,明目张胆地欺世盗名,您老说可气不可气!"正在练习书法的于右任"哦"了一声。放下毛笔,然后缓缓地问:"他们这块招牌上的字写得好不好?"

"好我也就不说了。"学生叫苦道,"也不知他们在哪儿找人写的,字写得歪歪斜斜的,难看死了。下面还签上老师您的大名,连我看着都觉得害臊!"

"这可不行!"于右任沉思道,"你说你平时经常去那家馆子吃饭,他们卖的东西有啥特点,铺子叫个啥名?"

"这是家面食馆,店面虽小,饭菜倒还做得干净。尤其是羊肉泡馍做得特地道,铺名就叫"羊肉泡馍馆"。"

"哦……"于右任沉默不语。

"我去把它摘下来。"学生说完,转身要走,却被于右任喊住了。

"慢着,你等等。"

于右任顺手从书案旁拿过一张宣纸,拎起毛笔,刷刷在纸上写下了些什么,然后交给恭候在一旁的学生,说:"你去把这个东西交给店老板。"

学生接过宣纸一看,不由得呆住了。只见纸上写着笔墨酣畅、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羊肉泡馍馆",落款处则是"于右任题"几个小字,并盖了一方私章。

"老师,您这……"此学生大惑不解。

"哈哈。"于右任抚着长髯笑道,"你刚才不是说,那块假招牌的字实在是惨不忍睹吗?这冒名顶替固然可恨,但毕竟说明他还是瞧得上我于某人的字,只是不知真假的人看见那假招牌,还以为我于大胡子写的字真的那样差,那我不是就亏了吗?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坏了自己的名!所以,帮忙帮到底,还是麻烦你跑一趟,把那块假的给换下来,如何?"

"啊,我明白了。学生遵命。"转怒为喜的学生拿着于右任的题字匆匆去了。就这样,这家羊肉泡馍馆的店主竟以一块假招牌换来了当代大书法家于右任的墨宝,喜出望外之余,亦有惭愧之意。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上,这就是宽恕。宽恕代表着一个人的美好心性,也是最需要加强的美德。俗语讲,眉间放一"宽"字,自己轻松自在,别人也舒服自然。

宽容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当你学会了宽容,你便真正领略了广阔的生命空间。当你学会了宽容,你便真正领略了生命的内涵,便能站到比别人更高的位置,看问题和处理事情也会比别人更加透彻,更加有效。当你学会宽容,便能提炼人性的弱点,走出生命中的盲区,由此你将成为生活的智者。

我们为人处世,要用一种比大海还要宽广的胸怀去对待人生、对待他人,不仅可以显示自己的君子风度,同时也是一个人博大胸襟和深厚修养的表现。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得了的,而是靠宽容大度征服的。没有容人之量的人,缺乏一种强大的人格感召力,不具备成其大业的基本素质。

宽容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宽容并非是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一味盲目地姑息纵容,而是在面对一些无足挂齿的小事时,不妨潇洒地挥挥手,让不愉快随风而去。事实上,人心往往不是靠武力征服得了的,而是靠宽容大度征服的。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的心。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他们胸怀宽广,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如豆,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在王莽政权倾覆之后,各路豪杰为争夺皇位,又打得不可开交,刘秀便是其中的一位。刘秀率领大军去攻打邯郸,不久就攻入邯郸,杀了王郎。

刘秀住进了王郎在邯郸修建的宫殿,命令他的手下去检点王郎朝中的公文,这些公文大部分是各郡县的官吏豪绅与王郎之间的往来文书,内容大部分是奉承王郎,说尽了刘秀的坏话,甚至出谋划策帮助王郎怎样除掉刘秀。

这样的公文,刘秀看也不看,全都堆在宫前的广场上,并召集全体官吏和将士,当着他们的面,把这些文书全部烧掉了。有人提醒刘秀说:"你怎么就这样烧掉了呢?反对咱们的人都在这里面呐。现在连他们的名字我们都查不清了。"

刘秀对他们说:"我烧掉这些,就是要向所有的人说明,我不计较这些已经过去的恩恩怨怨,好让大家都安心。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投奔我们,我们才能发展壮大。"

大臣们这才明白过来,刘秀不追究那些曾反对过自己的人,那些人就会真心诚意地服从刘秀,而不会因为害怕刘秀报复,投入反对刘秀的营垒。大伙都佩服刘秀的深谋远虑和宽广胸怀,一些过去反对刘秀的人,见了刘秀这种大仁大义的举动,反而不再反对他,而愿意为他效力了。

刘秀赢得了人心,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最后终于成为东汉的开国皇帝。

由此可见,你如果能宽容地对待敌人,也将使对方失去再对你攻击的立场,若他不理你的宽容而依旧攻击你,那么他必招致他人的谴责。

汉文帝时,袁盎曾做过吴王刘濞的丞相,他的一个从使与他的一个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后,并没有泄露出去,也没有责怪那个从使。有人说了一些话吓唬那个从使,说袁盎要治那个人的死罪等,结果把那个从使吓跑了,袁盎知道后,又亲自去把那个从使追回来,对他说:"男子汉做事要顶天立地,既然你这么喜欢她,我可以成全你们。"便将那个侍妾赐给了从使,待他仍像从前一样。

到了汉景帝时,袁盎到朝廷中担任太常要职,后又奉汉景帝之命任职吴国,当时,吴王刘濞正在谋划反叛朝廷,决定先将朝廷命官袁盎杀掉。一天,吴王暗中派五百人包围了袁盎的住所,袁盎本人却毫无觉察,情况十分危急。

在这五百人的包围队伍中,恰好有一位就是当年袁盎门下的从使,此人现已任校尉司马一职。他知道袁盎情势十分危险,随时都会有性命之忧,心想,这正是报答袁盎的好机会。兵临城下,如何营救恩人?他灵机一动,就派人去买来二百坛好酒,请五百个兵卒开怀畅饮,并说道:"大伙好好喝个痛快,那袁盎老头现在已是瓮中之鳖,跑不掉了!"士兵们一听,一个个酒瘾发作,喝得酩酊大醉,东倒西歪,顿时成了五百个醉鬼。

当天夜晚,校尉司马悄悄来到袁盎卧室,将他唤醒,对他说:"你赶快走吧,大人,天一亮吴王就要将你斩首了。"

袁盎揉了揉昏花的老眼,忙问他:"壮士,你为什么要救我?"原来当年的从使现在已穿上了校尉司马服,加之又过去了很多年,在昏暗的灯光下,袁盎仓促之间,根本认不出当年的从使了。

校尉司马对袁盎说:"大人,我就是以前那个偷了你的侍妾的从使呀!"

袁盎大悟,在那位校尉司马的掩护下,连夜逃离了吴国,脱离了险境。

历史上这些宽以待人,懂得饶人之人,不是成就了大业,就是在关键时刻得以避祸。任何一个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都应该眼光高远,胸襟博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克己忍让,宽容待人。如果都像《三国演义》中的周瑜那样心胸狭窄,总是抱着"既生瑜,何生亮"的想法,又如何能与人合作呢?

在日常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年轻人常会因为言辞轻率,而不免会与人产生摩擦与不快,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面对问题的态度,就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心胸与度量:心胸狭窄的人选择斤斤计较,因而"失众友",心胸宽阔的人,选择用宽容包容过去,因而"聚众朋"。如果能放宽胸怀,换一种态度和面孔,得饶人处且饶人,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敌意是一点一点地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消除。只要双方都不是那种古板固执的人,都会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和解,转而把自己的力量都放在能产生成绩的事情上。

在人际关系中摩擦总是免不了的,只要矛盾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境地,总是可以化解的。

商场上的人都知道和气生财、以和为贵,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一样,只有化解仇恨,和平共处,才谈得上共同做事。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他又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棍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