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把话说死,别把事做绝
7510000000005

第5章 话不说满,才有回旋的余地(2)

清初,有位诗赋名家叫周宛云,当时慕名请教的人络绎不绝,都以能见他一面、聆听他的教诲而深以为幸。

刚开始时,周宛云见别人千里迢迢向他求教,格外尽心,是非曲直,好坏褒贬,一点也不隐瞒,以为只有这样,这些求教于自己的人才会有所收获。谁知这些人拿着诗稿都是兴冲冲而来,经他批评一番之后,一个个垂头丧气而去。时间一长,外面议论周宛云老先生的话便多了起来:有人说他狂傲,有人说他自以为是,有人说他浪得虚名,有人说他黑白不分,等等。

周宛云老先生十分后悔,对朋友诉苦说:"我既不想招来别人的怨恨,更不想把他们狗屁不通的诗说成是天下绝作,这该如何是好呢?"朋友淡然一笑,抚慰他说:"你呀!既不说他诗好,又不说不好,只说一句"真不容易",不就结了?"

周宛云老先生豁然开朗,对朋友这一妙招点头称是。

这一天,又有个老头骑着毛驴带着上百卷诗稿前来向他求教,他改变以前的做法,和颜悦色地问老头:"您作诗到如今有多少年头了?"老头颇为自豪地说:"快40年啦!"周宛云老先生用手拍拍诗稿:"在40年里,竟能作出100多卷诗来,真不容易呀!"老头连连说:"哪里哪里!"心满意足而去。

从此以后,向周宛云请教的人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他们回去都向别人说:"宛云老先生说我的诗不容易,真是有眼光!"

若是遇到不合理的问题,不好正面回答时,可以采取巧妙回避的方法。比如说可以转移话题,也可以给个似是而非的答案,也可以空泛地回答。

在国外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一个官员,在两个党派之争中,支持哪一方。

官员回答:"谁是正义的我就支持谁。"

记者又问:"那谁是正义的一方?"

官员回答:"谁坚持真理谁就是正义的一方。"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说话不自觉地就问到了禁忌之处,比如有人问到了你的工资,可是你觉得这是个人隐私,又不好指责他不该问,就可以说"刚刚维持生存啦"、"算是进入小康了"等空泛的概念,或者可以说:"和你的差不多"。这样说话既不会得罪人,也没有说出自己不愿说的话。

著名表演艺术家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记者问他:"当初谈恋爱,你和于虹谁追的谁?"六小龄童回答:

"到底谁追谁,有什么重要?我们都没有想过要"追"对方,因为不是在赛跑,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我们是夜色中的两颗星星,彼此对望了几个世纪,向对方眨着眼睛,传递着情意。终于有一天,天旋地转,我们就像磁石的两极碰到一起,吸在一起了。"

六小龄童根本就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一开始就否定了对方问题的前提,即认为两人谈恋爱不一定是一方主动追另一方,随后便对两人的爱情作了一个浪漫、精彩的比喻。这样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又没有透露自己的隐私。生活中,遇到有人打听隐私的时候,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从一开始就否定对方的问题,自然也就不用按照他的提问来回答了。

一位美国客人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之后,在附近一家个体饭店吃饭。老板娘一手正宗湘菜,美国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付款之后,客人突然发问:"如果毛泽东主席还在,会允许你开店吗?"这话甚难回答,说允许,显然不合实际;说不允许,又有贬低否定之意;不回答,也会影响交际气氛。但见老板娘略加思索后,从容答道:"如果没有毛主席,我早就饿死了,哪里还能开店呢?"

这是对问题的结果认真分析后,巧妙地答非所问或处理问题的事例。美国人问得"怪",老板娘答得"巧"。老板娘处理这个问题时,好就好在避开了问题的实质,以"颂"代答,既使对方无法获取问话的目的,又使交际场面免于尴尬。而且还维护了国家、民族、个人的尊严,可谓是机智、爽利,无可挑剔,大有外交家的风采。

如果对方提出的是我们不能回答或不想回答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其他因素转移话题,让对方无法得到想知道的答案。

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不愿把自己的体重公开。当有人问他现在体重多少时,他说:"比过去轻。"再追问他过去多重时,他说:"比现在重。"他用的是和对方绕圈子的技巧,绕来绕去,最后对方还是什么信息也得不到。

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什么样的怪问题都可能碰到,而对付这些怪问的最佳方案,就是做出迅速灵巧的变通,切不可被对方的问题困死陷于被动。

聪明人会"模糊表态",对别人的请求不直接拒绝或否定,以保全双方的面子。既能为自己留条后路,又可避免尴尬和承担后续责任。

当别人征求你的意见时,在阐述自己想法的同时,一定不要"把话说满",要注意运用"模糊表态"的方法,这样的回答益处良多。

李勣是唐代初年的大将,原名徐世勣,参加过瓦岗军,失败后投奔唐朝,任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单名勣。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勣任司空。

高宗李治想立太子,由于王皇后没有儿子,武则天却有,便向大臣们征求意见。

尚书右仆射褚遂良提议说:"王皇后是世家之女,是先帝为陛下娶的,先帝临终前拉住陛下的手对大臣们说:"我的好儿子好媳妇,现在托付给你们了。"臣听到过这话,至今如在耳畔,没有听说王皇后有什么过错,怎么能轻易将她废除了呢?陛下如果一定要变更皇后,恳请好好选择天下的望族,何必要选武氏呢?武氏曾经跟随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的,天下众人的耳目,怎么能遮挡得住呢?"

韩瑗、来济也上书李治,力主不选武则天,但高宗听不进去。

后来,高宗问李勣的看法,李勣生性乖巧,心想这个关键时刻超越自己本分发表意见,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废立皇后成功与否,都是性命攸关。同意废除王皇后,要是不成功,就将得罪王皇后;不同意废除王皇后,如果武则天被选中,无疑是自投罗网。

李勣左思右想,含糊其辞地对高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有什么必要问外人呢?"

高宗听了这话便下定决心,将褚遂良降职为潭州都督,马上废除王皇后和肖淑妃,下令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任用大臣许敬宗排斥打击不同意拥立她为皇后的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一批人,或者被贬逐,或者被诛杀。李勣因为应付巧妙,避免了祸及自身,并且受到重用,负责审理长孙无忌等人的案子。

李勣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含糊其辞的回答,避免了杀身之祸,可谓方言说话的高手。

清朝的嘉庆皇帝,登位后对前代留下的一些遗留问题进行清理,还准备破格提拔几位曾为先王作过贡献却被奸臣排挤、打击的官员。但这破格提拔的事在清朝历代尚无先例,群臣反应不一。嘉庆拿不定主意,便问老臣纪昀。纪昀沉吟良久,说:"陛下,老臣承蒙先帝器重,做官已数十年了。从政,从未有人敢以重金贿赂我;为了撰文著述,也不收厚礼。什么原因呢?这只是因为我不谋私、不贪财。但是有一样例外,若是亲友有丧,要求老臣为之点主或作墓志铭,他们所馈赠的礼金,不论多少厚薄,老臣是从不拒绝的。"

嘉庆听完纪昀一席话感到莫名其妙,进而细想,才点头称许,于是定下破格提拔这批官员的决心。

其中是何原因呢?原来纪昀用模糊之法,提出自己赞成皇上应该放下包袱,大胆去做的建议。纪昀的这番话听起来言不及义,但细究起来里面大有文章。既然为官清廉,何以对亲友之丧事点主、作铭所得概不拒绝呢?为祖宗推恩无所顾忌之故也。嘉庆皇帝破格提拔曾为先帝作过突出贡献的官员,本来也是为祖宗推恩,弘扬先帝的德化,还有什么顾忌的呢?这不正和我纪昀为别人点主、作铭不推却馈赠,好让死者的后人为死者尽孝的道理一样吗?嘉庆皇帝聪慧,哪能悟不出纪昀的话中话呢?

纪昀为何如此含含糊糊呢?出于两种考虑:其一,虽然建议破格提拔这些官员,但没明说,此意见倘若被采纳,是成是败,名义上自己都没有介入,皇帝也好,其他人也好,抓不着把柄;其二,嘉庆皇帝秉性聪明,而且有好自作主张的特性。不说吧,自己的意见皇上不清楚,而且皇上会不高兴。倘若说白了,恐有教导皇帝、不自量力的忌讳,起副作用。不如用此模糊之法,让皇帝自己"悟"出道理来,既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又迎合了皇帝好自作主张的秉性。纪昀此举,真是一次一举两得的"糊涂"。

巧妙回避不宜直言的问题,在一些不可能或不便于把话说得太实太死的情况下,"模糊"语言可使你的表意更有"弹性"。

生活中有一类问题,是不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的,直言注定要吃亏。所以聪明人懂得避其锋芒,模糊的问题就模糊回答。

幽默像一座桥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填补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其实很多时候,幽默不仅可帮别人摆脱困境,也同时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幽默的语言,能使社交气氛轻松、融洽,利于交流。同时,说话幽默,也体现了一种待人宽容、小事糊涂的语言沟通要求。幽默的力量,绝不仅仅在于博人一笑而已,它能润滑人际关系,祛除忧虑愁闷,以及营造一个办事的宽松氛围。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真话变为幽默,曲折地说出来,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作家谌容访美期间,一次应邀到某大学演讲。大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她都给以直率的答复。

当时有人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与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显然,提这样的问题是别有用心的,回答不好会使人处于尴尬的局面。

谌容笑了笑,敏捷地说:"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不是中共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们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未有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人的感情有多深。"

巧妙而又得体的回答,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如果对方提出的是我们不能回答或不想回答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其他因素转移话题,控制局面。

尴尬场合、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如果缺乏镇静,大惊失色,那只能是手足无措,乱上添乱。如果能在心理上保持平衡与稳定,神色不改、镇定自若地面对出现的问题,则有可能以巧妙机智话语应对尴尬。

美国前国家安全特别助理基辛格博士,谈吐幽默,足智多谋,是一位善于应付尴尬场面的外交家。1972年5月,他随尼克松总统访苏结束后,便前往伊朗德黑兰作短暂的停留。在到达德黑兰的当天晚上,伊朗首相胡韦达邀请基辛格去看舞女帕莎的表演。帕莎的高超舞艺使基辛格看得出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