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把话说死,别把事做绝
7510000000008

第8章 说得出去不为高,收得回来才叫高(2)

美国人赛珍珠在二战期间,曾发表过对中国人民的广播演讲,这篇演讲词深深地打动了中国人民的心。在演讲中她是这么说的:"我今天说话不完全站在一个美国人的地位,因为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我一生的大半时间,都消磨在中国。我生下3个月,就被父母带到中国去了。我开口说话的时候,又是先说的中国话。我小时跟着父母,并没有住过什么通商大埠。十数年间,我们到的地方是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安徽、山东各省的小城市、小村庄,清浦、镇江、丹阳、岳州、蚌埠、徐州……这些地方,是我最熟识的。可是我最爱的,是中国的农田乡村。以后我长大了,又在南京住了17年。我曾亲眼看见南京在几年之内,由一个古旧的城市变成一个新式的首都。但是无论我住在什么地方,我与中国人相处,都亲如同胞。因为小的时候,我的游伴是中国孩子;成人以后,来往的又是中国的朋友们。现在我人虽已归故国,心中却没有忘掉旧日的朋友。所以今天我要从这两种地位说话。我既在中国长大成人,又在美国住了多年,受了双方的教育,有了双方的经验,我觉得我是属于两个国家的。"

赛珍珠一再提及中国人熟悉的地名,强调自己与中国人关系密切,对于听众而言,这些熟悉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和自己的种种经历立刻历历在目,而一个陌生的外国演讲者此时似乎也成了曾经同行的旅伴,国籍的界限模糊了,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社交圈,实际上都是以自己为圆心,以共同点年龄、爱好、经历、知识层次等为半径构成的无数同心圆。共同点越多,圆与圆之间交叉的面积越大,共同语言也越多,也越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因此,在与他人搭讪时,一定要留意共同点,并不断把共同点扩大化,对方谈起来才会兴致勃勃,谈话才会深入持久。

与陌生人交谈时,最好寻找对方也熟悉的人和事,以此牵线搭桥,引出话题。尤其是双方都与之关系很深的人和事。当谈到此类话题时,你们之间的距离就会很快缩短。

谈论志趣很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因为对方最感兴趣的事,总是他最熟悉、最有话可谈,也最乐于谈的。你见对方带有一件乐器或一本歌本,就问"您很喜欢音乐吗?"然后和他谈音乐、乐器或歌星等;对方带有画板、画夹之类,就可和他谈绘画或与绘画有关的问题;如对方正拿着一本书,你看清或问明是什么书后,从"您爱好文学?"之类的话题入手。若对方是学生、记者、作家、文艺工作者、科技人员等,那谈论志趣更是有话说了。虽然上述各方面你不一定都内行或熟悉,但可以抱着请教或询问的态度与之交流。

著名作家丁·马菲说:"尽量不说意义深远及新奇的话语,而以身旁的琐事为话题做开端,是促进人际关系成功的钥匙。"

与陌生人交谈时,还可以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大略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说得更加自如。如在宴会上见到陌生的邻座,可先"投石"询问:"您和主人是老同学呢,还是老同事?"然后可按着对方的回答深谈下去。如对方回答说是"老乡",那就接着谈家乡的特色。如果说是北京老乡,可谈天安门、故宫、长城等;如果是福建老乡,可谈荔枝、龙眼、橘子等。

通过询问职业,也可以找到"共同语言"。比如对方是教师,你可以说说当前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是工人,就说他是"老大哥",问他们的生产状况、经济效益等;是农民,就问他家乡变化、生产状况;是商人,就谈物价、税利,生意情况;是大中学生,就问其学习情况、就业状况等。总之,只要想法接上话,就可天南地北地"侃"下去。

寻找与生人交谈的"突破口",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只要善于捕捉时机,主动发起"进攻",又始终保持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无论走到哪里,都很快就会有"熟人",你也会由此而拥有更多的朋友。

有人说:"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要领。"所谓"找话"就是"寻找合适的话题",有了好的交谈话题,才可望形成融洽的气氛,更顺利地进行交流。

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二回熟。"若要衡量一次谈话的成败,首先要审视交谈的话题。因为话题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交谈的结果,是交谈的第一要素,不容轻视,更不能忽视。一般情况下,谈话要选择一些容易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这样有利于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谈话氛围,使交谈得以深入,友谊得以发展。

在交际中,我们对每一次交谈的话题都应该精心选择,不应随心所欲,张口就来。若如此,在还未进入交谈内容时,就已经危机四伏了。

于锋是一位记者,有一次他去采访一位科学家,到了科学家那里,他看到墙上挂着几张风景照,于是就谈起了构思、色调等,原来这位科学家爱好摄影,他兴致勃勃地拿出了他的相册,与于锋谈起了他的摄影经历,谈话气氛非常融洽。正是由于这种气氛,使后面的正题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

又有一次,于锋去采访一位老教师,临行前同事告诉他说这位老教师脾气急躁,说不好三言两语就把人打发了。于锋到学校去找他,他正在跟传达室的人发脾气。于锋一听他说话的口音像是湖北人,心里暗暗高兴,因为于锋也是湖北人。后来,他们的交谈就从家乡谈起,越谈越热乎,这一段题外话为采访做了很好的铺垫。

陌生人之间无疑是存在或多或少的戒备之心的,而且互相不知道彼此的背景,一般很难找到话题。当一个人特意要去结识一个从未打过交道的陌生人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对方的背景、经历、性格、喜恶,在交谈之中针对对方的特点有的放矢、投其所好,从而建立新的人脉。

有个青年想向一位老中医求教针灸技巧,为了博得老中医的欢心,他在登门求教之前作了细致的调查了解。他了解到老中医平时爱好书法,遂浏览了些书法方面的书籍。起初,老中医对他态度冷淡,但当青年人发现老中医案几上放着书写好的书法时,便拿起来边欣赏边说:"老先生这幅墨宝写得雄劲挺拔,真是好书法啊!"对老中医的书法予以赞赏,促使老中医升起愉悦感和自豪感。接着,青年人又说:"老先生,您这写的是唐代颜真卿所创的颜体吧?"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老中医的谈话兴趣。果然,老中医的态度转化了,话也多了起来。接着,青年人对所谈话题着意挖掘,环环相扣,致使老中医精神大振,似遇知己之感,谈锋甚健。终于,老中医欣然收下了这个"懂书法"的弟子。

交谈中,一个好的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叙的开端。但在具体选择话题时,要顾及谈话对象。一个话题,只有让对方感兴趣,谈话才有维持和继续的可能。比如,自己是球迷,就切莫以为别人都是球迷,逢人就谈球赛,遇到对球不感兴趣的人也大谈特谈,让对方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兴趣。

有位未上过门的女婿初次登岳父家门,发现岳父家的茶杯、茶壶、碗碟等用具都是非常精致的花瓷器,马上就判断出老爷子喜欢什么,他便称赞说:"这青花瓷器感觉古朴典雅,精致极了。"就一句话,把岳父高兴得合不上嘴,他们马上有了共同的话题,谈得非常投机。

由此可见,要想根据别人的潜在心理说话,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就要时刻注意揣摩你的交际对象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说的话与对方的心理吻合,对方就乐于接受;反之,你说的话就会使对方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

要赢得别人喜欢,就要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因此,在待人处世方面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遇到老人就一定要去谈他的小孙子、小孙女,在老人心目中,他的小孙子是最可爱的。很多大人物出去旅游、办公事甚至植树,都要将小孙子带上。你给老人买东西还不如给小孩买东西,让他印象深刻。遇到对方有位小孙子,你就猛夸他小孙子聪明、活泼,小孩子真聪明假聪明没关系?反正这话对方肯定乐意听。如果对方有位小孙女,你应就说他小孙女真可爱、真天真,小女孩自然个个可爱,这话也不假。另外,对一个集邮迷你不妨谈谈邮票;对一个足球迷谈他喜欢的球队如何取胜,球员的球技如何高超;对注重养生之道者谈谈气功和太极拳;向一个成功者请教他的奋斗史和成功的经验……

选择话题,除了注意对方的需求外,还要小心避开对方的禁忌,尽量选择"安全系数大"的话题。每个人除了有若干"禁区"外,还存在"敏感地带",谈话中都应当小心避开。譬如,与不幸者忌谈他遭受不幸的往事,与失恋者忌谈爱情与婚姻问题,与残疾人的家庭忌谈家中的那位残疾者,等等。有时,与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交谈,在他们工作以外的时间里,不宜谈过分具体的专业话题,如什么病该怎么医治,什么纠纷该怎么处理等。同要人交谈,往往忌谈政治、宗教和性的问题。对于一些很难处理的"敏感话题",一般要尽量避而不谈。

与人交谈时,如果能找到好话题,就能把话说到对方心坎儿上,就会使你言到功成!换句话说,只要你能够投其所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便能够成为待人处世中的大赢家。

人际交往中,在人前蒙羞、处境尴尬时,用自嘲来对付窘境,不仅容易找到台阶,而且会产生幽默的效果。

"自嘲"算是语言运用中的一个较高境界。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术,因为它要你自己嘲弄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得别人一笑。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

自嘲实质上是当事人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谈话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嘲弄自己,却另有深蕴。所以,自嘲在许多场合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和使用价值。

因为人心是很奇特的,当对方发现你已承认自己的错误时,便不好再予以责备,这就叫"巴掌不打自嘲人"。

争论时你有点激动,措辞生硬,声音太大,对方已显不悦。当要赶紧刹住话匣子:"对不起,我这个人容易激动,刚才真成一只斗鸡了。"对方一定会付之一笑,忘掉刚才的不快。

运用自嘲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还要以挽回语言伤人的损失。

比如,你在一个残疾人面前大谈健康人的优势,还提到残疾人所无法从事的工作,他必产生极大不满。你可以这样救场:"哎,话说回来,健全人未必就强。霍金坐在轮椅上,却是科学巨人,名扬天下。像我这样的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辈子也没做成什么事……"

一个光头者,当别人称他"理发不用花钱"时,他当场变了脸,使一个原本比较轻松的氛围变得紧张起来。

一位教授,也是一个光头,他在演讲前作自我介绍时说:"一位朋友称我聪明透顶,我含笑地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然后他指了指自己的头说:"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外表美是心灵美的反映。"教授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演讲,整个会场充满了活跃的气氛。

一位发胖的女演员,拿自己的体型开玩笑:"我不敢穿白色游泳衣在海边游泳。我一去,飞过上空的美国空军一定大为紧张,以为他们发现了古巴。"一句自嘲,摆脱了窘境,大家反而觉得这位胖女士有可爱的性格和豁达的心胸。

1990年中央电视台邀请台湾影视艺术家凌峰先生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当时,许多观众对他还很陌生,可是他说完那句妙不可言的开场白后,一下子被观众认同并受到了热烈欢迎。

他说:"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同。虽然我们都获得过"金钟奖"和最佳男歌星称号,但我以长相难看而出名。一般来说,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好,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炭黑。"这一番话戏而不谑,妙趣横生,令观众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