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7512400000013

第13章 美籍校友唐德刚教授谈

东大地位及文科方向唐德刚教授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历史系,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和终身教授职位,现在是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亚洲文化系的系主任,还曾兼任新加坡政府的经济顾问。可谓造诣深厚、交游广博。

他热爱我校这块故土,多次回校作讲演和座谈。他说,美国波士顿市中“一城两校”—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相互辉映。他认为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之间的学术关系和地位,似应以哈佛与MIT的并存互助的史实作参考,携手前进。哈佛与MIT在今日美国(甚至全世界),分执文理两科之牛耳,而哈佛的文科盛名并没有掩盖它在理科方面的发展。同样MIT在其理工科的盛名之下,文科亦有其独到的成就。两校的世界级领袖地位是各有所长,并行不悖的。

唐教授认为,今日南京大学的文科,直承当年的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的辉煌传统,以“纯”学术见长。目前中国正进人市场经济时代,在我们以工科为主的大学里兴办文科,似应以“实用”或“适用”

为旨、,把百年大计,千年远景,留给北大、南大去仔细琢磨。为配合一个急剧的起飞经济,则东大应当黑猫白猫,只争朝夕,蜂拥前进,来它个“实用文科”。

什么是实用文科呢?唐教授举例说:例如文学。搞纯文学的人就讨厌“实用”二字。可是搞“报道文学”的,那就需要以适用为出发点了。

再谈艺术。美国搞纯艺术的人,他们的最高目标便是进博物馆。活着的时候不惜饿死。死后再由拍卖行对其作品估计大价钱。

可是搞“服装设计”的艺术家,那他就只争朝夕,在一年一变、一季一变的市场上找事业得成果。由此可见,“实用文科”是最紧密结合社会,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为市场经济服务中呈现自己的学术价值的。

热忱于母校和献身于文科的唐教授,还列举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他长话短说,数出如下几个要项:(1)沿海发展,带动内陆;(2)内销重于外销;(3)火车重于轮船;(4)化外资为内资;(5)早期欧亚移民,廉价劳工,源源不断;(6)化农为工,农村都市化..。

以上诸种美国经验,均为英、日和六小龙之所无,但是它们却可为今日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启发出无限灵感。

这些年来,我们东大文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系科日益完善,且不断在国内外发挥作用产生影响,相信持之以恒,一定能与工科、理科并驾齐驱,为培养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综合性优秀人才奠定学科基础。

在中国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上,我们东大的应用文科很可以施展才华。这是唐教授的殷殷之意。

唐教授认为中国问题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农民问题。他说:“中国减掉八亿农民等于美国。”但实际上这个减法不能做。我们中国论土地实大于美国,论耕地却只有美国的一半,矿藏贮量也差得很远。但比起英、日和六小龙,却要好得多。如果我们中国好好搞,不仅在经济上将可与美国齐翼,而且在社会发展上也会前途无量。

唐教授认为美国在处理农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的问题上不成功,造成今日美国城市的绝症:大量的黑色贫民窟,当娟、贩毒、盗窃、杀人..,他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如把中国大陆上两三千个大小城市,统统都变成美国式的黑色贫民窟,也容纳不了八亿农民啊!在当前深化体制改革中,我们确实看到中国的城市化方兴未艾。一方面,我们要帮助大批农民在土地上通过普及科学技术,使种粮也能致富,造林也能致富,渔牧也能致富,将他们的居住地建成现代化小城镇。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帮助大批进人城市打工的青年农民,给予其合情合理的“竞争性”机会,例如科技训练和人学招考等等,使他们健康成长,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盲动不盲流,为祖国的城市工业提供国内市场!怀着拳拳爱国之心的唐教授寄期望于政府的科学决策和高校的应用文科,认为“政府如有眼光,有政策;我们教育界有哲学,有科技,两相配合得好—实用文科为现实社会服务,则八亿农民的问题亦未尝不可迎刃而解也。”实践证明,无论在帮助政府进行科学的决策,还是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科学脱贫、提高人文素养,我们东大都能做很多工作。例如,我校在十几年前就建立了“城市研究所”,成为政府的一个“思想库”,年年有研究,有成果;我校韦钮教授、齐康教授先后任市政府的首席咨询专家,拿出过有价值的、被采纳的议案;我们建筑系的一批教授研究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梯级整体规划,已颇有建树。同时,我校连续多年参加苏北各地的科技扶贫;我们伦理学专业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理论中心;我们团委组织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利用假日,源源不断地投人社区服务..都是为社会造福。

谁能说在中国今日巨变、社会转型、八亿农民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没有我们东大人包括文科师生的劳动血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