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7512400000020

第20章 美学泰斗宗白华教授

宗白华教授(1897-1986)是中国美学界公认的三位泰斗之一。人们一般都知道他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却不知他其实首先应是我们东南大学的教授。从任教时间先后来看,他是1925年7月,经同乡小说家曾朴(《孽海花》的作者)介绍,被聘到南京东南大学哲学系任教。1928年5月,东大改名中央大学,他任哲学系教授,1930年又任哲学系主任。从1925年到1952年,宗白华先生一直是我校的教授。1952年后,因全国高校哲学系调整,他才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当时已55岁。从学术成果看,他生平著述的起点和繁盛期恰是在我校东大和中大的二十多年间。据史载,1925年7月,他被聘为东大教授后,就开始写作《美学》提纲,从人生和文化方面论述美学研究的对象,并就美学的趋势、美感、审美方法、美感分析方法、艺术创造等问题进行阐述。继而,他又在著作《艺术学》和《艺术学(讲演)}中,对什么是艺术学、艺术的范围、起源与进化、形式美、美感的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讲解。在这二十多年间有大批的研究论文,以至于到了北大之后,学校专为他整理出版了多卷本的《宗白华全集》。

什么是美?在这个争论不休的基本问题上,宗白华教授的见解是简洁而超群的,他指出:“美是丰富的生命在和谐的形式中”。他还比较了中国人与希腊人在不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不同的美感和艺术。宗教授认为:古代中国人大多生活在山泽原野中,与天地的大气流衍及自然界奇禽异兽的活泼生命相接触,且对之有神魔的感觉,如楚辞中表现的境界。又如商周时期钟鼎镜盘上所雕绘的是大自然深山大泽的龙蛇虎豹、星云鸟兽的飞动形态,这是中国绘画、音乐、舞蹈、诗词等的渊源基础。中国艺术美感的境界是一全幅的天地,不是单个的人体;其美术笔法是流动有律的线纹,不是静止立体的形相。即使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敦煌艺术,其人像的着重点也不在体积,而在那飞腾的节奏,在那克服了地心吸力的飞动旋律。希腊人生活在文明整洁的城市中,地中海日光朗丽,一切物象轮廓清楚,在人体雕刻和神殿建筑中表现“神的境界”和“理想的美”,就是西方美学的重要基础和特色。

宗白华教授是安徽安庆人,为宋代民族英雄宗择第27代后裔。作为理工科较强的东南大学的教授,宗先生对自然科学的美也有独到的研究。他告诉我们:“自然科学运用抽象思维,离开自然的表面,反而深人到自然的核心,把握到自然现象最内在的数学规律和自然规律”。

应当说,宗先生等美学学科先驱的研究为民族美学、科技美学和美学教育奠定了基础。时间推移到今天,1999年的仲夏季节,在我们东大的美学学科里,产生了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凌继尧教授。凌教授学贯中西,尤擅长西方美学的研究,他已出版专著和译著14部,其中《美学和文学》、《艺术殿堂的建构》、《科学美学》等都是很有影响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