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7512400000003

第3章 学校创始人两江总督张之洞

在《国立中央大学十周年纪念册》的大事记上,第一行就明白无误地写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张之洞先生创建三江师范于南京”。

我校成为近代意义上的大学,起始便是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8月,清政府令各省迅将书院改为学堂。1902年5月,两江总督刘坤一遵旨邀请了社会名流并学者张容、缪荃孙、罗振玉等共商办学事宜。经讨论一致认为:兴办学堂的最大困难是师资缺乏和资金短细;而办师范学堂,既可培养师资,又可比办普通高等学堂节省一半经费。刘坤一遂上奏章《筹备师范学堂折》,不意于同年9月刘坤一病逝。

张之洞继任两江总督,同意前任总督首先兴办师范学堂的主张,并就学堂的地址、经费、章程、师资等问题与有关方面进行磋商和筹办。1902年,张之洞派缪荃孙和七位教习去日本考察,并随后向清光绪皇帝呈上了《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奏折》,奏折上写道:“..是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关系尤为重要。··一”当时的办学经费,是由三江—江宁藩司(江苏)、安徽、江西共同筹集。江宁藩司于1903年先拨银1万两,以后每年筹银4万两;安徽、江西两省各按学生额数,每人每年协助龙银100元。尽管财力困细,也要勉为其难筹足。

人们看到,从学堂的命名、校址的勘定、经费的筹措、校长的选聘、教员的聘请、学制和学堂章程的制定、学额的分配、直至派员赴日本考察等要务,张之洞均亲自运筹规划,做了大量实事。还凭借其地位和影响,做了许多协调统筹工作,因此说张之洞是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1863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历任浙江乡试副考官和主管全省教育的管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等,又任过两广总督、湖广总督,1902年任两江总督,1903年任经济特科阅卷大臣并参与制订京师大学堂章程a1907年升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兼学部大臣,成为全国主管教育的最高长官。他的全部著作,后人集成为《张文襄公全集》。

马束玉在其所著《张之洞大传》一书中,对他的评价为:“干大事、干实事”、“锐意改制”、“堪称中国近代企业家和教育家”。作为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张之洞,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当时中国落后,挨了西方列强的打,于是考虑到有个新式教育的问题。要学西洋,当时有种种难度,于是就近,从同样向西洋学习获得成功的日本人那里聘请教师。据悉,三江师范学堂一开始便聘请了11位日本教习,而正式的学生,只有70名。最初聘请的日本人,无一例外都是讲授西学。了解近代教育历史的人士认为:中国人学西方,在早期的一段不算短的时间内,都是通过日本这个中间人。1904年的《东方杂志》曾对三江学堂作过这样的报道:“校舍俱系洋式,壮丽宽广,建筑耗费,不亚于日本东京大学。现正赶工,明秋即可落成。”

后人感激张之洞,他不仅是我校创始人,而且还让我校这块千百年的办学圣土得以与现代高等教育衔接得天衣无缝。仿佛是有意这么安排:三江师范学堂的地点,恰恰就是明朝国子监的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