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7512400000042

第42章 抗战胜利后的中央大学

1945年8月,顾毓诱校长离任,教育部任命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教授为中央大学校长。

吴有训是江西高安县人,192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留学美国,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1927年8月任中央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28年8月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

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即准备复员南京。1945年9月,成立复员计划委员会,吴有训为主任委员,江良规、胡家健为副主任委员。

江在重庆主持复员事宜,胡在南京主持复校事宜。中大复员的师生员工及眷属共1万Z千余人,复员工作极为繁重。

中大学生考试于1946后4月15日提前结束。5月,全校师生分八批,分乘水陆空各种交通工具,返回南京,最后一批于7月底到达。图书仪器设备等,直到10月中旬才陆续运回。

吴有训于1945年11月28日赴南京,办理四牌楼校舍的接收工作。因校舍被日本陆军医院占用,伤兵撤离尚待时日,后来几经交涉,始行迁让。丁家桥校产则已被国防部联合后勤司令部接收,作为仓库。经交涉除将原有的校产归还外,还将原有劝业会旧址及房屋一并拨给中央大学。该处面积800余亩,房屋100余幢,甚破旧,但为数不少。沦陷后的南京的“中央大学”办在金陵大学原址,经与金陵大学协商,仪器设备归中大接收,图书杂志等归金陵大学接收。原有的学生在改组为临时大学并进行甄别后,分别派到各大学学习。这些学生直接身受日伪的统治压迫,痛感亡国之恨,有些在当年就参加了中共的地下斗争,有些发愤治学,后来逐步成为有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和专家学者。

中大在南京原有的校舍,仅能容纳学生1000多人,于是,1946年中大复员后,立即在文昌桥动工兴建了7幢二层楼宿舍,可容3000多人,到10月方竣工。校园内,东南院、中山院、南高院被航空委员会占用,作为回国空军临时用房,尚未收回。故先将附属中学房屋加以修缮,作为复员学生的临时宿舍,然而也只能容纳830余人。因此大部分教室不得不暂时作临时宿舍。

抗战前的中央大学,本不提供教职员眷属宿舍。此次复员,人员激增,原有房舍势难满足需要。于是决定收购四牌楼、兰园、成贤街、九华山、高楼门等处土地83亩,楼房7幢,以应急需。

自1946年12月起、中央大学在南京分为两处,四牌楼为校本部,丁家桥称二部。医学院、农业院及理、工学院的一年级新生和先修班在二部。另外,中大的附中在三牌楼,附小在大石桥。

中央大学于1946年11月在南京复校开课。复校后第一次招生时盛况空前,报名超过万人,录取学生千人,从四牌楼向南直到大行宫的各中小学都设置了考场,全校教师都参加了监考。据1947年1月的统计,全校共有教职员1266人,本科学生4556人,先修班95人,研究生68人,合计4719人。

当时各学院的概况如下:1.文学院院长楼光来。全院共有学生571人,教师101人。设四系一科。

即: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系,历史学系,哲学系和俄文专修科。

研究院设中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历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所主任均由系主任兼任。系的教室、研究室、图书室等均设于中山院。

2.理学院院长孙光远。全院共有学生386人,教师158人。设八系。即: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地理系、地质学系、生物学系、心理学系、气象学系。

研究院设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心理学四个研究所。

理学院地址在科学馆(今“江南院”)、生物馆(今“中大院)’,和南高院。

3.法学院院长何联奎。全院共有学生1114人,教师77人。设五系。即:法律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社会学系、边政学系。

研究院设法律和政治经济学两个研究所。

法学院地址在东南院。

4。师范学院院长罗廷光。全院共有学生377人,教师82人。设三系一科。

即:教育学系、体育学系、艺术系和体育专修科。

研究院设教育学研究所。

师范学院址在南高院、体育馆和梅庵。

5.农学院院长罗清生。全院共有学生495人,教师91人。设六系一科。

即:农艺学系,农业经济系,森林学系,园艺学系,农业化学系,畜牧兽医系。农学院址在丁家桥二部。

6.工学院院长杨家瑜、刘敦祯。学生1230人,教师1442人。设七系。即土木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航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水利工程系。

研究院设土木工程研究所、机械工程研究所和电机研究所。

工学院址在新教室(今前工院),实验室、工场等在北平房和一幢二层楼内。

7.医学院院长戚寿南。学生383人,教师110人。

有解剖学科、生物化学科、生理学科、药理学科、病理学科、细菌学科、寄生虫学科、公共卫生科、法医学科、内科、外科、小儿科、神经精神病科、耳鼻喉科、眼科、妇产科、皮肤病科、牙本科、牙医专修科、放射科及物理治疗科、检验科、护士专修科。

研究院设生理学、公共卫生、生物化学三个研究所。

院址在丁家桥二部,其附属牙科医院在四牌楼。

中央大学的系、科设置,历来以比较完备而著称。到抗战胜利复校南京之后,已是七院36系(不包括专修科),据1947年3月10日《申报》公布的全国国立大学院、系设置统计资料,中央大学名列第一。同时,中央大学研究院共设23个研究所,其专业研究员多为教师兼任,专职助理研究员4人,研究助理11人,研究生68人。这可说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一种组织结构。

对于中央大学来说,1946年是“复员年”,直到年末才开学上课。1947年爆发了五.}O运动,延续到1948年的周年纪念。校长昊有训教授于此时提出了“在安定中求进步,在进步中求安定”

的治校方针,勉力支撑。无庸讳言,在当年那样的时局下,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不可能不受到相当的影响。但是,中央大学毕竟是一所学科众多、师资雄厚、校风诚朴、学风严谨、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教学和学术活动,仍能坚持进行。

从中央大学1948年颁布的大学科目表来看,值得注意的是国文和外国文都是文、理、法、师、农、工、医各学院的共同必修课,两课各为6个学分。理学院和医学院还规定了必修第二外语。其他各院也有规定第二外语为选修课的。外语是掌握现代各门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大学生修习国文,以提高和加深其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和修养,这些都是值得现代办学者研究借鉴的。

此外,工学院规定“经济学”为工科各系必修课,还特别注明“法学绪论”,“工业法规”及有关专门法规是工学院学生特别重要的选修课,鼓励学生选修。文学院各系学生则必须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心理学等课程中任选一种,并在政治、经济、社会、法学中任选一种为必修课。这就能更充分地发挥综合大学学科众多的优势,使学生获得宽厚的基础知识,有利于成才。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央大学仍积极开展学术研究01947年3月,中央大学物理系主任赵忠尧和教授毕德显,受中央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委托,在美国购得供原子能研究的仪器设备,在中大东北方向的太平门附近九华山下建了实验室,是为我国原子科学研究之始。中大还努力进行国际学术活动,吴有训校长于1947年11月出席联合国文教组织委员会,并在美国学术考察;1947年3月农学院汤逸人教授受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前往该组织工作一年;1948年6月代校长戚寿南代表我国医药卫生界,出席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大会,会后到美国参加心脏病年会;1948年10月工学院院长陈章教授到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广播会议;电机工程系钱凤章教授到墨西哥出席国际电讯会议等等。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从那时到如今,50余年过去了,我校的国际学术交流已成为普遍性的活动,不仅是少数教授能够参加,而且多数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还有为数相当的毕业生,都有机会在国内外学术舞台上驰骋,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