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7512400000006

第6章 江谦校长与南高师的办学

江谦字易园,安徽姿源(今属江西)人,1914年至1919年担任我校在南京高等师范这个时期的第一任校长。他是清末书院出身,对办学堂、办普师有较丰富经验,但于民国办新学、办高师则是生平第一回。为此,他把物色教育家和延揽著名学者、教授的工作放在首位。一上任即聘定留美教育硕士、哲学博士郭秉文先生为教务主任,留美教育学士陈容为学监,并要他们在回国前赴欧美各国考察高等教育,一面学习其办学经验,一面罗致出国留学人才。归国后又要他们去京津地区考察教育。

国学根底深厚的江谦,于孔学、阳明之学造诣尤深,但时值共和时代,且民国时期政局不稳,中央政令不一,一个教育总长一个令,南高究竟应执行哪一家的教育方针?究竟用什么教育、培养学生?决策不当,不仅贻误学子,学校亦难以生存发展。江谦博览中外教育家的论著,虚心听取郭秉文等人的意见,顺应历史潮流,赞同蔡元培的主张,在南高推行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方针;对孔学与孔教加以区别,择其善者而用之。江谦能迈出这一步是不容易的,也是可贵的,他使南高的教育,一开始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并通过亲身实践,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江谦认为办学应以理想为先,以精神教育为前提。他认为训育(即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和训练,其要点有三:第一、目的,是养成国民模范人格。第二、方法,渐次扩张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观念,使之自觉地向所定之目的进行。第三、程序,学生对自己之品性行为负修养之责任,对同学之品性行为负规劝之责任,对本校校风负培养巩固之责任,对本校之附中、附小等附属单位负协助责任。

在智育教育方面,南高开办之初,本以培养中学学校师资为目的,继之又增加了培养教育行政人员的内容。后来,江谦认为国家的富强,有赖于科学、实业的发达,有赖于教育作基础,于是先后增设了农业、工业、商业三个专修科,在高等师范学校内提倡和重视实科教育,南高此举实开全国教改之先。

在体育方面,江谦校长认为:“以强健的身躯行教育事业,这就是南高体育教学的宗旨”。南高从招生开始,就十分重视考生体格。

人学后,任何科系的学生,都必修体育。而且每天晨起必须参加锻炼。1916年南高开设了体育专修科,把体育列为科学和必修的学科,倡全国之先。重视体育,一直到现在,仍是我校的一个优良传统。

1915年后,江谦提出了“调整师生关系”这一问题。应该说这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的一个转折和进步。江谦说:“眼下学校的主要弊病是师生关系隔离太甚,只是课堂见面,相见以文,无精神上之维系。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又带有强制性,无共同自然之趋向,致施教与被施教者之间似一种机械作用,无活泼之生气可以涵濡,长此以往,对教育事业甚为不利。”江谦又说,教师不仅要有尽教的责任,还应关心学生之学,学生之理想,以及怎样做人等问题。师生相处有期,师生之情意自通,乃能起信仰之心,而行指导之法。

为此,南高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只管授业的状况,倡导关心、接近学生,尽导师的全责;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老师,组织学生主动看望老师,“行种种之谈话,使教师知道学生过去之状况,眼下之想法,将来之理想。”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情理相济,一种新型的“尊师爱生”风气逐步形成。这种看法和做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IL位老校友著文回忆道:“南高的师生情,如沐阳光,如润春雨,果实自成”。“母校的师生情,校友的母校情,梅庵的六朝松,将可永远作证”。“南高学校生活确乎是整体的,教授与同学的努力好像有完全的协调,有深切的内心的统一,这实在是南高教育的成功。”

南高毕业生中产生了一批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农学家、生物学家等,如昊有训、金善宝、冯泽芳、伍献文、王家揖、严济慈、柳大纲、吴学周、赵忠尧、施汝为先生等等,他们为中国和世界刷新了科学、技术方面的多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