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7512400000084

第84章 集中优势力量的“3255”计划

80年代初,我校通过“七五”项目的实践,“八五”项目的争取,学校自身科研实力和研究特色已逐步明朗。鉴于东大在电子信息、能源、交通、土建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优势,领导下决心在优势领域突破,集中力量,抓好攻关项目,占领制高点。

1990年4月,在全校科研工作会议上,顾冠群副校长作出以"3255”为主体,带动学科发展的部署。所谓“3255",即三项攻坚任务—燃煤增压流化床燃烧燃气/蒸气联合循环发电,2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新型显象管、显示器研究;二项新技术—末制导技术和水下测试技术;五项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微电子技术,复合材料,节能灯制造设备及系统,交通运输工程及其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自动化仪表、传感器及系统;五个科学实验室和基地—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毫米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CAD重点实验室,分子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和CIMS网络/数据库技术开发实验室。这些项目的完成和实现,可带动学校除文科外的各学科的发展,要求跨系、所、多学科组织起来联合攻关。

经过5年努力,这个计划不仅圆满完成,而且递生出许多新的更大的研究空间。如三项攻坚技术,第一项技术在“九五”继续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逐步走向工业化,总经费4800多万元;第二项技术的成果使该基地建成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三项技术的成功吸引了国际上著名的菲力浦公司,在我校建成一个跨国科研基地。在这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还产生一批学术领导人,其中产生了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冠群、吕志涛、钟训正。

东大在着重抓好科技攻关“主体”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使之具有较高水平。李嗣范教授主持的“三毫米波段的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获经费190万元,于1991年11月圆满完成,通过专家组验收。韦任教授主持的“分子器件基础研究”总经费160万元,1992年2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期检查。还有,国家科委重大基础研究“攀登”计划项目“认知科学中的若干问题”总经费500万元,东南大学亦为牵头单位之一,何振亚教授并被聘为首席科学家。另外,从90年代以来,全校各院、系、所教师们主动申请承担国家和省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每年总有几十项至上百项,有效增进了东大工科科研的理论功底和开拓了技术源泉。

在这种奋发向上的学术气氛中,文科、管理学科等也在不断拓进,1997年,我校的艺术学学科和管理工程学科均成为国家授予的博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