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7512400000096

第96章 90年代科研新方法:勇攀高峰沿途“下蛋”

我校的众多科研团队,在90年代开始了较大规模的科学研究活动,同时注意将高新科技研究成果及时为经济建设服务。在这个方面,无线电系的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现了很大的成功,他们把自己的这种新方法称之为:勇攀高峰,沿途“下蛋”。

毫米波是介于微波与光波之间的一种无线电波。它具有波束窄、频谱宽、信息容量大、抗干扰和穿透能力强,以及能全天候工作等突出优点。毫米波技术能广泛应用于制导、雷达、卫星通信、遥感、射电天文和医疗等领域。因此,发达国家早就投人大量人力物力,竞相研究开发这一尖端技术,其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一直对我国严格封锁和禁运。

为打破国外的封锁,从70年代起,我校无线电系李嗣范教授就带领一批中青年教师,致力于毫米波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突出成果。其中孙忠良等人研制的“毫米波体效应二极管及其振荡器系列”,属国内首创,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此基础上,经激烈竞争,国家计委和教委于1991年3月,批准在我校建立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孙忠良教授带领下,经3年艰苦努力,已建成毫米波电路与网络等4个研究室和1个仪器测量室,并于1993年10月通过国家验收。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济济,实力雄厚。仅1991^1994年这3年,就承接了67项科技攻关课题,到款科研经费415.6万元,其中包括毫米波集成前端等8项国家攻关课题;高温超导微波器件与电路研究等3项“863"高科技项目;光检毫米波机理研究等9项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微波晶体管功率放大系统等12项部委级项目。到1994年已完成22项科研成果,有14项获奖。

在坚持攀登毫米波科技高峰的同时,他们把自己在攻关过程中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用于解决经济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例如:他们用低噪声放大技术和锁相技术,很快研制成先进的小型卫星云图接收机。接收天线直径由3米缩小到0.6米后,仍能清晰地接收到GMS-4气象卫星发来的云图。这种卫星云图接收机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靠,每套售价仅3万多元,至1994年5月,已有30多套在各地投人天气预报服务。他们还为北京华云公司生产高分辨率卫星云图接收机,提供关键部件—高频头。此外,他们还为上海天文台的氢原子钟,研制了倍频器和混频组件;为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研制了分频数字锁相电路等。

我校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路子越走越宽。1994年初,他们又在研制“测地雷达”,装在汽车上从地面开过,就能测得地层的剖面图,地下埋藏物的深度、形状及地层结构,都清晰可辨。用它,可使原来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的路基、地基勘探工作,变得简便易行。

由此可见,前沿高新科技研究与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是不矛盾的,是可以相互结合、共同进行的。我们的大学教授、研究生在刻苦攻关、完成一项项国家重点攻关任务的同时,只要将攻关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有针对性地用来解决四化建设中函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就能及时转移成工业产品,为社会和大众谋更多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