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情境鹿鼎记(休闲版)
7516700000010

第10章 结构化生存VS情境化生存

物竞天择,不同的环境变化模式决定了物种的思维方式,决定了物种的主流生存方式。人类社会经历了四个不同的生存阶段(见图8.1),现在我们来细解社会和企业不同阶段的主流生存和管理方式。

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生存阶段是原始情境化生存阶段。当时的自然环境恶劣,天气变化无常,猛兽成群。人类以树叶为衣、以野果为食,食无定餐、居无定所。人类可利用的生存条件极其有限,环境不可捉摸,变化无序可循。相应的思维方式是顺其自然,生存方式听由上天的情境变化安排。整个社会的管理状态是放任自流的,这是一种很原始的情境化生存方式。人虽然没有系统化的锻炼意识,但在无序可循的变化刺激中,人的体力性情境反应能力很强:力量、速度、听觉、对恶劣情境的适应能力等都处于极佳状态。

第二阶段是结构化生存阶段。人类在原始情境化生存阶段对环境变化规律的探索和积累,使人类深刻体会了发现和利用结构化规律带来的好处。人们懂得了在无序的变化中提取有规律可循的那部分变化,然后利用在此特定环境下的有限性条件(工具和方法)取得一个个实效性的成果。这种结构化思维方式成为社会的主流思维。人类进入延循结构化的主流生存时代:围墙、地界、圈养、耕作、家庭、群体、社会组织、军队国家、规则、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结构、管理体系等构成所有生存的秩序结构。这个结构无处不在,小到每个人的作息习惯、言谈话语都有深深的结构烙印。你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有人告诉你合不合规范、应该不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也不断地突破原来的结构,向新的结构迈进,然后又用新的结构约束自己。

第三个阶段是网络化生存阶段。由于交通网络、通讯网络、电子网络的迅猛发展,有规律的结构性功能在更大范围的条件下就不再有效,在一种时空下的不可能在另一种时空条件下却有无数种可能。我们把有限有序的线性的变化归纳为结构性变化,把无限无序非线性的变化称为非结构性变化。网络化条件下的变化既可以看做是结构化的,也可以认为是非结构化的。因为人可以利用条件的可能性是有限的,但同时在适当的情形下这种有限的可能又可以无限扩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如此矛盾性的生存状态:所有的结构化模式仍然在眼前发生作用,而在另一地点的作用却踪影全无。依循万无一失的规律考进大学,取得一张能证明自己结构化能力的文凭,洋洋得意还没有出校门,却被告之不包分配了;依靠有强大结构的关系进入国营企业,屁股还没坐热,却被通知改制下岗了;满脸幸福地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结构,小日子还没过够,却接到协议书离婚了。道德理性的结构规范面临直觉快感体验的诱惑,以合伙生存为目的家庭结构面临婚前婚后婚外婚内情的诱惑,国家的结构权威面临世界化的诱惑。结构性事物就和同居一样,可以用一万种理由随时随地建立结构,也可以用一万种理由维持结构,还可以用一万种理由随时随地让结构解体。网络化生存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带上明显的两栖色彩,既不放弃对目前结构化生活的依赖,又尽可能地多手准备应付新的可能。

网络化生存的阶段本质上是结构化生存方式的瓦解阶段,为结构性变化和非结构性变化之间建立了过渡性连接。由于网络的即时性连接作用,我们身处非结构性变化的其中,可以对变化获得即时体验。因此,我们把非结构性变化称之为情境变化,情境变化条件下的生存方式我们称之为情境化生存。网络化生存为结构化生存模式向情境化生存模式的转化建立了连接。第四个阶段是情境化生存阶段。在网络化生存中享受到的即时性情境体验刺激了我们为之狂热的追求,可以供我们利用的条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以无限可能的能力去面对无限的情境变化。随着结构性转变的速度越来越快,越过适当的临界点时,结构的本身就不再是第一重要的了,它只是高速变化流中的一个分子,并且当外部环境变化的速度到了一个临界面时,它的张力将会使内部不相容的结构体崩溃。对于变化的即时性适应能力成为评估我们生存能力的关键。我们的整个社会已经开始迈入情境化生存阶段,以提高人类个体和群体组织的情境反应能力训练被提上进化日程表。

管理学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范畴,包括个体和群体组织的管理,其本质上个体或群体思维方式的面临环境变化做出的实质性取舍,映射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现在各种各样的组织成为社会运行的载体,组织的管理方式同样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进化。

企业原始情境化生存阶段的时间表可以定位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整个社会工商业化的财富处于原始萌芽阶段,工商业的生产规则、交易规则、相应的社会秩序、法制管理、经济秩序都是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工商行业的人员对于财富追求采取的放任妄为的方式。商人在无序性变化的竞争中不择手段、适者生存、财富不问来源的情境反应能力发挥到极致。西方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这一阶段企业原始情境化生存方式的真实写照。

当企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人把眼光锁定在一个个限定的领域时,财富增长的结构性规律就显现出来。当它被人们利用并且获得丰厚收益后,企业人就对组织系统的经济结构规律发生浓厚兴趣。对组织中每一项每一个细节的结构性管理,都能降低成本或取得收入。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学在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末,获得了登峰造极的发展。现场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每项管理都建立了严格结构化的体系。

信息技术在企业组织中的最初是作为一项技术得到利用,但是在整个社会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化以后,人们通过网络看见了结构性变化指向的未来端口:整个组织的生存环境是以无序非线性的方式变化。今天带给企业成功的东西,明天或在另一个地方就会让企业遭到失败。这是一个让经理人又爱又恨的矛盾时代:既知道战略管理没有实际太多的价值,但又不得不依旧进行战略规划;既认识到组织结构的节节弊端,但又无法彻底扁平化网络化现行结构;既知道变革势在必行,但又只能在结构中寻找变革;既能够开明地理解职员的个性的多元化,但个性化行为发生时又去谆谆教导频频警告。有人告诉你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多元化,成功案例分析一二三,但又有人说要严格定位,什么都做等于什么都没做,要专业化,失败案例分析ABC。人们置于网络,又爱又恨,取舍难当,于是提出"网络化生存"的口号。人类对于自己的生存方式第一次有这样清醒而又无奈的认识。渴望真正实现网络的、自由的、动态的生存方式,但又没有找到途径脱离结构的制约,只好在"网络"后面加个"化",在"多元"后面加个"化",表达一种理想、一种努力的趋向标准、一种灵感和动力的来源。

网络化生存时代是一个过渡的时代,是一个连接着结构化生存和情境化生存的时代。在这个指向未来的通道中,越走在前面,感觉到结构性向情境性转变的速度越快。组织面对复杂化多样性的不再是提高对结构化事物规律性控制力,或者说对有限结构的关注不再重要了,而是通过提高对环境刺激的直觉反应速度和适应性,也就是提高情境反应能力,去实现对变化的即时性把握,与情境共舞,组织进入情境化生存时代。

情境化生存并非是一个完全的未来时代,而是一个现实的时代,一个越来越真实的时代,许多组织体已经先行迈进。我们描述网络时称之为"虚拟世界","虚拟"这个词其实是人类在结构化生存方式习惯后,对非结构性事物的称谓,体现了自己对结构的心理性停留和对变化的心理性距离。用"虚拟"这个词描述网络是不恰当,所谓的虚拟的世界其实是一个高速变化的情境世界,是我们已经体验到即将更全面投入到其中的真实世界。

由于组织环境特征的影响,政府性组织、财经性组织、传媒性企业组织、时尚性企业组织等等,这些组织是情境化生存通道中的先行者。通过系统的情境规划,清除结构性管理弊端,实现组织的情境化生存空间,是这些组织惟一的指向未来之道。有许多组织已经在探索中取得一定实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组织登上这一指向未来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