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讨论,求得共识或找出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喜好和兴趣,甚至交友诸方面看法都会与父母有分歧。这时父母对孩子的一些喜爱与兴趣绝不能简单地禁止。而应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认真讨论,而不是命令、训斥孩子,以求得共识或找出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
孩子们开始认识世界,接触世界,他们会有很多的“为什么”。
“这是什么?”这是因为外界的一切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的。他们急切地想认识它们,知道它们。
因而,要回答孩子的“为什么”并不容易。他们的问题常常会使父母无言以对。要回答得当,就有很大的学问了。
父母爱带孩子到公园去玩,看到初春盛开的桃花,母亲会指给孩子看:“你看这桃花开得多好看!”这时,有的孩子就会好奇地问:“桃花是怎么开的呢?”
母亲还不难回答。她可以说:“春天来了,桃花就开了。”然而什么是春天,为什么到了春天花儿就要开,孩子仍然是一团迷雾。于是孩子不免要问:“为什么桃花要在春天开呢?”
孩子们这类天真的问题很多,有些确实还很难回答。这是由于许多事情大人们认为是想当然或非常自然的,孩子们却觉得新鲜稀奇。“为什么?”孩子们想出来的这些问题也正是他们求知欲的表现。如果这时父母对他们的问题等闲视之,随随便便给以搪塞,就会抹煞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扼杀孩子的求知欲。时间久了,孩子的推理思考能力,也会逐渐降低。
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说:“是呀,为什么桃花在春天就会开花呢?这个问题问得好。”然后和孩子耐心地解释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春天的天气是不是暖和些?”“冬天干枯的树叶现在没有了,天气一变暖,又长出了新的嫩叶,对吗?所以天气一变暖,花儿也就开了。”如果能够这样与孩子讨论,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就会增强和提高孩子的求知欲。同时,也会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学会与孩子共同讨论,在孩子的教育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能满足或不应满足时,我们不应粗鲁而简单地拒绝:不行!不准你去!或者在我们作为父母提出的要求被孩子拒绝时,我们也不应简单地采用命令方式:这事爸妈已经决定了!
春天来了,孩子早就盼望着有一个节日,父母能带他们到动物园去玩。一个春和日丽的星期天,小宝眼看左邻右舍一家一家地走了,于是嚷着说:“妈,咱们也到动物园去玩吧!我要看河马。”母亲由于那天有事,而且身体也不大舒服,便简单地拒绝了。于是小宝哭了一上午,弄得一家人不痛快。当时如果母亲能够体谅孩子的心情,心平气和地和小宝讲清楚自己的处境,与小宝商量、讨论,那么他们不难达成一项协议:下星期天到动物园去看河马。或者妈妈身体不太舒服,动物园太远了,到较近的公园去赏一赏花。
父母学会与孩子共同讨论问题,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无谓的争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会孩子在社会上怎样做人和与人共事。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要与人相处,分歧是不可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