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外语不外乎一个语言环境,多听、多说、多看,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熟练掌握。
在信息社会,不懂外语的人就是个半文盲。地球已成为一个村落,各地联系正日益紧密、广泛,语言是我们与他人交流的必备工具。中国的科技、学术、文化教育都还很落后,最新的文明成果都是用外语特别是用英文记载的,计算机里绝大多数是英文。有一位文史老专家曾对笔者说过,你们真幸福,懂外语可以看很多书,我们不懂外语,已经没书可看了。
外语是如此之重要,而婴幼儿期,具体来说3~8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过了十一二岁,学外语的难度就骤增了许多,因此在婴幼儿期重视外语的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本书为简明起见,我用英语代替外语。)
早期开始的英汉双语教育可以开发大脑潜能,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孩子处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环境中,两套语言信息同时输入孩子的大脑,进入短时记忆,经过反复多次刺激,产生生物化学变化,留下鲜明深刻的双语痕迹,转入长时记忆,形成两套神经网络。这两套神经网络分散编码在大脑神经系统的许多地方,相互对应,相互借用,相互强化,相互共振。这样,接受双语教育的孩子,从一开始就比受单语教育的孩子动用了更多的脑细胞和脑神经,记忆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负责语言信息接受、加工处理、分区储存、综合调用、语言输出的各个大脑区域或部位都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孩子大脑的总体发展。
早期开始的英汉双语教育可以使英语基础打得稳固扎实。孩子能和汉语同步接受英语,至少在听力理解上避免了以汉语为中介体来接受英语。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言使用习惯的接受有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充分保证,少受或不受汉语的干扰。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英语材料就像汉语材料一样是自然获得的,易于形成牢固的神经网络系统。英语听力可与汉语听力相媲美。英语口语到6岁左右能达到讲故事的水平,可形成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英汉互译得心应手。这样能为孩子打下稳固而扎实的英语基础。
一个年仅6岁的小孩,却能讲7国的语言,你听过吗?在台湾,就有这么一个天才儿童。家住新竹的李嵩声,除了中文母语外,还能讲西、英、德、俄、日、法语6种语言,虽然不是非常精通,但对一个6岁小孩而言,已是非常难得。李嵩声的父亲李念祖说:“儿子有语言的天分,但绝不是天才;而是掌握了学习的机会与方法。”令人最好奇的一点是,6岁的小孩如何会7国语言?这正是李念祖深感自豪的地方。
孩子一岁半时,李念祖被选派哥斯达黎加工作,他带着妻子与孩子举家赴任。为了教育小孩,在当地聘请了保姆边陪他玩,边学习西班牙语。2岁时,李嵩声就能与当地同年龄的小孩一样讲流利的西班牙语了。
李念祖与妻子则负责教中、英文。两岁半时,李嵩声被送进美籍儿童的幼稚园,三岁半再进入当地美国私立小学试读。此时,李嵩声的英语与西班牙语已同样流利,可随时以两种语言变换交谈。
4岁时,李念祖又帮儿子请了日文家教。4岁3个月开始学习德文,4岁6个月又请了俄文家教,4岁9个月学法文。平均3个月,李念祖让儿子多学一种语言,采用渐进式的语言教学,从而启发儿子的语言潜能。
“为什么那么小就让孩子学多种语言,孩子吸收得了吗?”李念祖常被问到这一问题,他说:“我们太小看孩子的潜能了。事实上,愈早学习语言,愈容易学会,而且,三四岁的小孩玩电脑太小,运动容易受伤害,只有学习语言最适合。只要方法对,任何小孩都可以学会多种语言。”李嵩声随着父亲在哥斯达黎加住了3年6个月,这期间他学会了英、西、德、法、日、俄6国语言,也跟各国老师相处得很融洽。在5岁生日时,李念祖帮他举行一个生日宴会,邀请所有教过他的外籍老师为他庆祝。李嵩声发挥他的语言天分,以各种不同的语言跟不同的老师交谈,让所有的外籍老师听得一愣一愣的。
由于台湾的资优跳级制度,只能减少一年,而李嵩声在4岁已经越级就读哥斯达黎加国小一年级。而且以第一名结业。李念祖觉得台湾的资优制度弹性不够,于是决定采用在哥斯达黎加的教育模式,自己教育儿子。
首先,他自己教孩子中文,把台湾小学的教科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买齐,一科一科教。再请了两个家教,一个教电脑,一个教英语。每天花两小时复习各国的语言。
李念祖利用一年的时间,把小学六年的教科书全部教完。当然,他不只是教,也随时测验孩子吸收的程度。他认为李嵩声现在应该有小学四年级的程度。而且,李嵩声能够利用电脑跟台湾清华大学连线。
如果台湾的教育制度不改,李念祖准备自己教小孩到高中。然后,再由孩子决定自己的将来。李念祖说:“父母只能帮他准备好,最后还是要靠他自己。”在7国语言中,李嵩声最喜欢德文,英语与西班牙语也相当流利,并且在回到台湾一年多以后还能流利地朗读各国教科书,在转换之间,毫无障碍。
而且他不觉得学习这么多语言很辛苦。在父母眼中,李嵩声是一个很灵巧的小孩,活泼好动,又很听话。他做任何事之前,会先征询大人的意见。念书之余,他也会帮忙做家务。
虽然他没有进小学就读,但每天功课依旧排得满满的:复习各国语言两小时,还要学电脑、弹钢琴,教4岁的小表弟讲英语,感觉比一般正常上学时间还紧凑。他心情好的时候,也会用各国语言向父母问好。长大后的李嵩声,最希望能当一名科学家或太空人,到太空绘画。
父母对孩子讲英语应该和他讲汉语一样,使孩子身临其境,在具体的地点、场合、事件、人物、时间所应该听到的语言,而不是为了教育而特意讲的英语。这样能够容易使孩子的英语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概念联系,使这种记忆生根。这是我所提倡的生活英语,而不是课本英语、学校英语。孩子只可能对这种生活英语感兴趣。
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讲恰当的汉语和英语。孩子的语言和心理的发展,自他一出生就开始了。孩子从哭、喊、叫、笑,呀呀学语发展到发音的组合,单词句“单报式”语言,最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不应操之过急,要求过高。对孩子讲英语只能略为超过孩子所能接受的水平。比如,当孩子还不能分辨颜色时就不必过早过多地对孩子讲有关物体的颜色;当孩子不能掌握数字时,不必过多地对他讲具体的数字。
父母尽量用英语和孩子多交谈,多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在孩子接触世界的时候对他讲英语,让他在自然环境中听到更多的英语单词和句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英语听力在发展,这时父母可以用英语讲叙述性的故事,讲流水账式的生活故事。故事的内容可以是当天或前一天他所经历的事。这样的故事让孩子和他的经历联系起来,便于理解。现在有许多关于少儿学英语的书籍,可作为教材,在孩子感兴趣的时候运用它。
由于汉语环境无处不在,一般说来,孩子汉语口语比英语口语先发展。尽管父母一直对孩子说英语,他也可能会用汉语和你对话。这造成了英汉双语教育特有的英汉对话现象,你用英语问,孩子只能用汉语答。这种情况下,要想方设法鼓励孩子开口讲英语。比如孩子要吃苹果,要看电视,要去公园,可要求他用英语申述自己的请求。如果孩子不会,就教孩子说一遍,然后让他复述。只要孩子开口说了英语,就要及时表扬他。当他能说出一个标准的英语句子时,更要加倍地表扬他。孩子会说简单的英语后,要多和他做英语对话游戏。比如顾客买东西游戏,你扮营业员他扮顾客;然后他扮营业员,你扮顾客。比如医生病人游戏,警察叔叔和问路人游戏,在打扑克时帮助孩子掌握数字的英语表达法。
要巩固学习成果,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过好阅读关。现在的外语书越来越多,从简单的读物到原版小说都不难找到。孩子学会阅读后经常有东西可读,外语就可以转化为一种生活技能,可以得到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如果有可能,可以让孩子去上一个英语班,让孩子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学英语、讲英语,这样孩子的兴趣会保持得久,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