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接受才艺教育,父母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最好能顺其自然。忽略孩子的兴趣,只会为孩子的成才之路埋下隐患。
顺其自然就是实事求是。身为父母切勿为了自己的虚荣,让孩子失却本应快乐成长的童年。教育子女,最忌讳的是父母代设“远大目标”,然后以不怕牺牲的精神拽着孩子往前撞。明智的父母绝不这样干,他们的不变原则是顺其自然。我就是按顺其自然法则教育女儿的——
女儿四岁半的时候,我与女儿商量后,托人在一家艺校找了一位钢琴老师,那是一位教授。初见老师,我便直言相告,我不是傅雷,孩子也不是傅聪,就当个业余爱好者教吧。女教授的大眼睛在镜片后一惊一诧。
星期天,琴房外坐着一溜等候上课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琴房门45分钟开一次,出来一个进去一个,很像医生诊病。长长的走廊两侧,各色曲调夹杂着老师们高低错落的指责,还没开弹,琴童已感到大祸临头。碍于情面,女教授对女儿还算客气,最多只提示我,哪个孩子吊臂不是用毛线针扎出来的?
我一次也没打过女儿。我对她没有成就一个大演奏家的妄想。但再宽松的环境也改变不了学习的枯燥无味,女儿开始害怕去上课,总是谎称“有点发烧”而躲老师。正在我左右为难时,女教授要出国,我礼貌地为女儿解除了师生关系。
这一次,经人介绍,我为女儿请了一位不到20岁的钢琴老师。
我发现教授和老师是有区别的:教授是先生,老师是朋友。教授上课教的是父母,老师上课要求学生自己弄懂;教授培养的是艺术家,老师调教的是快乐的孩子。
老师每年都要在家里搞两次晚会。她的十多个学生,从刚入门者到10级高手,一一出场表演,相互较劲儿,很有成就感。
女儿对老师很满意。她悄悄地对我说:我要是学不好琴,就太对不起老师了。
投桃报李。第二年,女儿顺利地通过了1级考试。
众多对孩子怀有殷切希望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前提下,再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以便于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父母们的心愿是美好的,但是,由于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特长教育陷入了歧途。有些父母只要是自己认为好的事,便不问合适与否就强迫子女去做,最常见的例子是学乐器和跳舞。也有的父母见孩子很有某方面的天分,即认为不可错过,强迫孩子努力向这方面发展,势必要他们将来成大器。这样做有时反而令孩子对乐器或音乐生厌。如果这些并非孩子的意愿,父母便应慎重考虑,权衡轻重,究竟你想让他成为出色的舞蹈家,还是希望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有些父母给孩子设计发展方向时,并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一厢情愿地培养未来的艺术家。
这样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硬性安排孩子学习某一门技艺,孩子可能会因为好奇而摆弄一段时间。但是,要作为一种职业,而孩子又不具备这方面的先天的悟性,则无异于一种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这种硬性的强求,不仅会掩盖一个人真正的才能,而且还会抑制他们自我选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孩子的成才之路埋下隐患。
江西南昌市曾经有一个家庭,夫妻二人到中年才喜得贵子。这时夫妻二人的事业已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于是他们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奇奇身上。奇奇3岁的时候,夫妻二人就买了一整套唐诗宋词教他背诵。4岁的时候请老师教他书法、小提琴、钢琴。他们嫌幼儿园的教育太简单、太肤浅,所以干脆不送儿子上幼儿园,而是每天把他关在家里,就给他留下一点饼干和一大堆的书。于是,日久天长,奇奇上小学前甚至连上厕所这种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
好不容易儿子上小学了,夫妻二人又迫不及待地请老师教儿子英语、补数学、补作文。奇奇从小就戴上了眼镜,而且显得抑郁和沉默。每到周六周日,他们又带着儿子去少年宫上艺术班。所有的空余时间都逼着孩子在家练琴练画。只要一听不到琴声,他们就怒气冲冲地指责儿子,甚至把他绑到钢琴椅上看着他弹,还经常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将来更有出息……”
据奇奇的同学讲,奇奇特别胆小,不爱说话,找不到学校的厕所和食堂,还不愿意和老师与同学交往,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他哪个也不知道。
等到奇奇四年级的时候,父母依然对他“痴心未改”,给他定下每门功课都必须达到90分的标准,一旦达不到便罚他抄10遍试题。终于有一天,胆小的奇奇不知哪来的勇气,他趁父母不在家,从6层楼上跳了下去,只留下一张小纸条:“爸爸妈妈,我一点也不喜欢钢琴、书法,也不喜欢学习。老师同学都说我怪,你们也不喜欢我,我不想再见到你们了。”此时,奇奇的父母纵然痛不欲生,也是追悔莫及。
奇奇的父母错在把孩子当成客体,忽视甚至无视孩子的主体意识,教育方式专制,态度粗暴。结果使奇奇失去了童真和快乐,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最终酿成悲剧。这种专制的外表,有时还穿着“仁慈”的外衣,相当“和顺”。孩子一旦流露出异议,父母就抬出“为你好”的挡箭牌。既然是“为你好”,你不接受也得接受。因为在孩子面前父母始终是高明的,听父母的话没错。照父母的话去做,一定不会吃亏。孩子心灵尚未发育成熟,哪会有理、有力争辩?只有默默地承受。长此以往,伤害是刻骨铭心的。这种不尊重孩子个性的做法,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折磨。
孩子接受特长教育,父母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总想着让孩子成这个“家”那个“家”的,整天逼着孩子练琴、画画、下棋,似乎巴不得孩子马上就能一步登天,一举成名。这样做,孩子不仅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对学习也会感到厌倦,而且当他们在练琴、画画、下棋时就觉得是在受折磨、受煎熬。孩子毕竟不同于大人,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父母不宜将特长教育看得过重,因为特长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所以,特长教育一定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不要喧宾夺主。
当孩子取得一些成绩时,有的父母立即就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一听到大家的表扬,父母就很高兴,觉得孩子给自己争了光。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会使孩子滋生一些不良情绪。孩子学得好,表扬确实是应该的,但一定要适度,不要把孩子当作给自己争面子的工具。当孩子做得不太好时,有的父母就拿别的孩子的成绩来打击自己的孩子。殊不知,这样的打击都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严重伤害。他们会失去信心,总觉得别人什么都比自己强。如果你真的爱孩子,请不要管他做得如何,都一如既往地支持他、鼓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