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兰明格的间谍网由于本身缺乏安全保障而被毁坏了。一个空军外科医生的妻子让他的丈夫到后花园去拣野芹菜,他沿着基地周围的栅栏漫步,发现了铁丝网上被剪断的地方。经过迅速的调查,发现了导弹被盗。线索直指诺普,从诺普又找到了林诺斯基和兰明格,他们遭到逮捕和审讯,并判为犯了间谍罪。林诺斯基被判4年徒刑,诺普3年,兰明格由于是他们的头,被怀疑是个克格勃的职业特务,判了7年徒刑。但他只服了部分刑期。俄国人对兰明格很不满意,是因为他擅自偷了一枚“响尾蛇”导弹而使他们失掉一架很可能到手的“鬼怪式”飞机,但他们显然也并不十分抱怨他。
1971年8月,在一次最大的间谍交换中,大约20名民主德国特务同6名因政治罪而被判长期徒刑的联邦德国人相交换。在交换名单上的头几名中就有这位建筑师曼弗列德·兰明格。
苏联女谍窃取导弹零件
1972年8月的一天,苏联的皇牌女间谍安娜接到一项秘密任务,去取被收买过来的美国一导弹专家窃取的最新导弹零件。苏联人只要获得这零件,就可以推算出美国最新导弹的能力和发展前景,还可借他山之石攻玉,改进自己的导弹。
苏联皇牌女间谍安娜,正在检查小型无线电台的性能。
导弹零件就放在美国导弹专家开来的小汽车坐垫下。美国人早已知悉这桩交易并布下天罗地网。只要安娜拿了导弹零件从车里走出来,就可以人赃并获。看来抓捕安娜已是十拿九稳的事了。联邦调查局甚至破例带上某家报刊记者来见证,因为这实在是难得的攻击苏联富于侵略性的材料。
果然,安娜毫无警觉地走向小汽车。她甚至没有向四周张望一下,看看有没有可疑现象。她毫无顾忌地走到车旁,悠然打开车门,钻进车里。
联邦特工们会心地互相笑了笑。他们想不到苏联的克格勃特务竟是如此名不副实,甚至连普通的窃车贼也不如。他们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设想:安娜先是装作闲逛,留心观察周围有没有可疑情况;她甚至走到车旁后又突然离去,过上半小里或数小时后再来;或者她钻进车里后又走出来,却并没有拿导弹零件,而只是想要等什么人似的,这时只要特工们稍有动作,她都会嗅出异常来……
这时,联邦的特工们意想不到的一幕却突然出现了。安娜的小汽车突然发动,随即像箭一样飞走了!
正等待着瓮中捉鳖的联邦特工们简直吓呆了。他们竟完全没有意料到安娜会有此一着。因为按照克格勒的秘密行动守则,安娜是不能对规定有任何违反的。难道她感觉到异常?那么她就应该取消这次接头啊!难道她钻到车里后,从倒后镜发现特工们有所行动?但特工们个个都镇定自若,不待她从车里出来后不会动作的啊!即使她这时察觉不对劲,最聪明的做法不是逃窜,而是若无其事地从车里走出来。她可以这样解释:她认错车子了,而偏偏那么巧,她的车匙能打开车门。她身上又没有赃物,美国特工能对她如何呢?眼前惟一的解释只能说安娜是一名鲁莽的间谍新手,不是惊慌失措就是立功心切。
安娜在钻进汽车一刹那,潜意识使她觉得这种静态交接相对来说比较被动,万一对手请君入瓮那岂不束手就擒?她定了定神,决意采用自己动态进攻的主动方式。她相信这绝对没有什么害处:突然把车开走,如果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反应,只说明自己不过是多疑;倘若确实有守株待兔者,她已赢得时间差,有把握逃出天罗地网。而最重要的是,这导弹零件对社会主义祖国太重要了!哪怕要冒着牺牲性命的危险,也非得完成任务不可。事实上,当联邦特工们反应过来迅速开车尾追而去时,安娜还是赢得了有限的时间。当联邦特工车子追上安娜拐进叉路的小车时,在路的尽头停着安娜的小车,不过却已人去车空,安娜和导弹零件已不见踪影。车里翻开的坐垫像张开的大口无情地嘲笑着目瞪口呆的联邦特工们。
没有白跑的是随之行动的记者。不过报导出来后,成为舆论攻击对象的不是苏联而是联邦调查局,所引起的后果是国会又响起了裁减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活动经费的叫喊声和争吵声。
夫妻间谍吓坏北约
1999年,德国杜塞尔多夫法院审理了一起“北约最严重的间谍案”,被告是德国人伦纳·鲁波和英国人克里斯汀·鲍恩夫妇。在过去10余年内,他们潜伏在北约军事部门,向东德情报机关所提供的情报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密级之高超过了过去任何一个间谍,这对夫妇“让北约成为华约的信息仓库”。
这对间谍夫妻,潜入北约军事部门多年,为东德情报机关提供了大量的绝密情报。
从小生长在军人家庭的鲍恩凭借天生丽质,外加能与男人媲美的探险精神,进入英国国防部工作,后又被调到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任秘书。1970年,鲍恩与德国留学生伦纳·鲁波一见钟情。
让鲍恩没想到的是,这位后来成为她丈夫的人却是东德国家情报局安插在西方的间谍,代号“黄峰”。结婚时,鲍恩随鲁波到东德旅游,在丈夫的劝诱之下,鲍恩同意为东德效劳,并获得了“绿宝石”的代号。
作为英军使团的秘书,鲍恩有机会接触到北约组织的大部分秘密。她一次次地把机密文件带回家,让鲁波过目、复印或拍成微缩胶卷。每隔6到8周,他们便到欧洲不同的城市进行秘密接头,将拍有机密文件的胶卷交给东德特工人员。
据不完全统计,在1977至1989年间,鲁波夫妇为东德情报机关窃取了1700多份秘密文件。内容涉及到北约各成员国武器的研制计划和进展情况、战时北约核武器使用的战略、北约警报系统、里根时期美国政府的战略导弹防御计划等重要情报。不仅如此,他们还向苏联方面提供了北约专家撰写的“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华约军队发展及其布防形势的报告”等。
可以说,北约信息已被鲁波夫妇出卖得所剩无几。一位了解内情的北约高级官员在谈到此事时说:“一旦战争爆发,这些文件就会变成华约手中的无价之宝,而北约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当然,鲁波夫妇得到了不少好处:东德情报机关每月付给他们3000马克,约合1000英镑。
1989年东欧巨变后,一名东德官员叛逃西德并向北约告了密。经过3年的侦察,北约终于从心脏里挖出鲁波夫妇这对间谍。
布莱克斗败中情局对手
曾差点让英国秘密情报局全线瘫痪的苏联间谍乔治·布莱克是个不折不扣的“语言天才”。他是荷兰贵族后裔,精通英语、俄语、荷兰语、法语和德语,正是这一优势使他成为英国外交部和军事部门都想笼络的红人。1950年,作为英国驻韩国外交人员的布莱克被朝鲜人民军俘获,在战俘营里他秘密成为苏联克格勃的间谍,代号“钻石”。
1953年,布莱克回到英国转入秘密情报局工作,负责窃听和秘密拆封外交邮袋。工作期间,布莱克将英国情报部门的人员名单和工作情况提供给克格勃,结果导致42名英国间谍死亡。不过,在其间谍生涯中,最惊险的还是他同美国间谍之间上演的“生死时速”。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为冷战时期英国籍特工乔治·布莱克授勋。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秘密发展了波兰总参情报部副部长戈伦涅斯基作为间谍,代号“狙击手”。此人与克格勃关系密切,许多绝密级的情报都能搞到。他报告CIA说,英国秘密情报局内部活跃着一个代号“钻石”的间谍,此人把西方安插在东欧的谍报人员名单都出卖给了克格勃。
当CIA通知英国秘密情报局展开内部清查后,负责此项工作的恰恰是布莱克。他不仅使清查行动不了了之,而且迅速通知克格勃方面波兰情报战线有一个代号“狙击手”的内奸。这一下,他们两人都清楚对方的存在了,谁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催促各自的老板尽快清洗掉内奸。
凑巧的是,克格勃竟把清查“狙击手”的任务交给了戈伦涅斯基。不过,戈伦涅斯基不像布莱克那样镇定,他以为事情败露,仓惶出逃西柏林。后来,根据他的回忆,英国秘密情报局在1961年逮捕了布莱克,伦敦法院以叛国罪判处布莱克42年徒刑。
但布莱克如同“九命灵猫”,他在监狱里串联同情者,在1966年10月22日利用一个雨夜,翻墙逃走了。布莱克先在伦敦躲藏了两个月,然后藏在一辆小汽车里,经英吉利海峡到达比利时,又经西柏林进入东德。克格勃官员在那里热情欢迎“勇士归来”,苏联政府随后在莫斯科授予布莱克列宁勋章和红旗奖章。苏联解体后,乔治·布莱克还出版了《我的间谍生涯》一书,披露了自己所经历的事。
原子弹间谍福克斯
福克斯是苏联情报史上贡献最大的间谍之一,由于他的帮助,苏联很快制造出了自己的原子弹,有力地遏制了美英扼杀苏维埃共和国的阴险图谋。
福克斯凭借对共产主义的向往,主动做了苏联的间谍。
福克斯1911年出生于德国。在大学期间,他加入了德国共产党,并积极进行政治活动,后辗转到了英国。在一位苏联朋友的大力帮助下,福克斯幸运地先后师从于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顺利地完成了博士学业,并在学术上获得非常高的成就,开始在科学界崭露头角。
1940年,英国决定研制原子弹,为此成立了一个秘密委员会。才华横溢的年轻科学家福克斯引起了委员会的极大兴趣,他们很快就将福克斯挖了过去,这样福克斯就开始了研制原子弹的工作。随着几项重要研究工作的出色完成,福克斯得到了极大信任,他开始担任更秘密的工作,并有权接触英国国家情报局的机密资料。
境遇的变化并没有改变福克斯的政治信仰,相反他更坚定了利用特殊条件为共产主义事业作更大贡献的信念。1941年秋,福克斯秘密拜访了苏联驻伦敦大使馆,表示愿意向苏提供研制原子弹的技术情报。苏联情报机关立即为他作了非常周密的安排,在1942年到1943年期间,福克斯每隔3至4个月就与一位神秘的德国女郎接头一次,通过她将研制原子弹的秘密资料转给苏联。
1943年12月,一个新的获取更多核秘密的机会再次出现在福克斯面前,他作为英国科学家代表团成员前往美国参加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凭着科学家的特殊才能和天赋,福克斯得到了美英当局的特别重视和完全信任,很快他就进入洛斯阿拉莫斯市这个美国最秘密的原子能中心工作,并担任解决最重要物理课题的负责人。然而,他们绝对想不到,正是他们这位最重要的科学家,将研究中心里大量原子弹的绝密资料,包括原子弹的图纸、重要数据、研究成功的铀原子弹和钚原子弹及其引爆装置的资料、美国铀235及钚的月产量等资料源源不断地报送给了苏联。所有这些情报都是无偿的,福克斯坚决地拒绝了苏联的金钱,所有这些都只是为了他心中伟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
冷战期间,英国政府决定尽快制造出自己的原子弹,摆脱对美国的依赖。1949年,福克斯被任命为英国哈威尔原子能科研中心理论物理组组长,他为发展英国原子工业完成了许多重要科研任务。1947年,美英掀起了反苏浪潮,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在苏联周围建立了广泛的军事基地,并公开威胁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在那样复杂、危险的年代,福克斯全凭着对社会主义的无限忠诚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继续向苏联提供大量美英研制原子弹的绝密资料,包括温德斯凯尔原子反应堆资料、有关同位素分离工厂的计划、氢弹原理示意图和制造氢弹的理论资料等。
正是由于掌握了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机密,苏联研制原子弹的步伐大大加快,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爆炸成功。这一试验的成功,使美国认识到苏联有成功实施核报复的能力,从而被迫在最后关头放弃了对苏联进行核打击的计划。
克格勃窃取英国战略机密
1961年1月,英国伦敦警察厅和军事情报局五处联合破获了战后最大的一桩苏联间谍案。此案涉及刺探英国波特兰海军中枢的西方战略核打击力量等一系列机密情报。消息一经披露,立即震惊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决策集团。英国与美国正在进行的关于分享原子武器秘密和尖端武器技术的敏感谈判即告中止。
尽管英国军方对自己的机密防卫森严,但还是不能阻止克格勃间谍的高超窃密技能。
早在1954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力排参议院的反对,批准美国与英国共享核秘密协定,向英国转让原子核动力潜艇的设计方案和技术资料。英国凭借这些技术,才得以研制自己的“无畏号”核潜艇和一系列遏制苏联海军的秘密武器。
波特兰具有良好的深海港和扼制英吉利海峡的特殊战略地位,在历史上,它一直是大英帝国海军力量的基地。随着冷战格局的加剧,波特兰海军基地的作用超越了原来仅仅在大英帝国内部发挥功能的角色,一跃成为西方防务链条的重要一环。波特兰基地正在进行的各项尖端技术和装置的研制和安装就是构成北大西洋防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华沙条约集团的潜艇战略形成威胁,而且能就近打击苏联目标。
为了解除造成双方力量差距的威胁,苏联集团竭尽全力打入该基地,刺探英国和西方的海军核心技术机密,一场着眼于东西方水面下战争胜负的间谍战就围绕波特兰展开。为此,克格勃进行了一系列的精心策划,专门设立了一个间谍网络来执行这项任务。这个间谍组织的首脑是化名为加拿大商人朗斯戴尔的克格勃高级间谍。
朗斯戴尔的真实身份是科伦·莫洛迪,1922年生于苏联,说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1954年,克格勃安排莫洛迪以加拿大人朗斯戴尔的名义前往加拿大。朗斯戴尔今后的任务就是在波特兰与一个代号叫“兰布达二号”的间谍联系,以设法获取这些高级机密情报。
朗斯戴尔在沃尔杜尔大街一栋现代大厦里开设了公司,在摄政公园附近的一栋白色楼房的六楼租有一套公寓,利用克格勃的经费经营自动电唱机生意。在这些合情合理的掩护背后,他在伦敦领导了一个间谍网络,在英国非常周密而又有效地开展间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