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国际超级间谍档案
7533900000009

第9章 二战时期的间谍(9)

由于手榴弹爆炸时有汽车的遮挡,海因里希的伤势刚开始并不很严重,除了炸弹碎片和汽车碎片外,伤口内被炸弹碎片带入一些汽车座位上的皮革和棕毛填充物。10天后,海因里希抢救无效死亡。

这次刺杀事件直接导致了利迪兹村惨案,在希姆莱的命令下,这个捷克村镇中的男子被屠杀一空,妇女被送进集中营。简·库毕斯的女友安娜·玛丽诺娃在刺杀事件后被逮捕,后来死于毛斯豪森集中营,金德蕊斯卡也死在集中营,许多刺客的帮助者被逮捕并被处决,他们包括派特瑞克神甫。纳粹负责捕杀抵抗人员的指挥官卡尔·弗兰克1947年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附近被公开执行绞刑。

纳粹谍王贝克尔

纳粹谍王贝克尔曾被美国联邦调查局视为“西半球最重要的间谍”。

在希特勒征服世界的计划中,南美大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时,在阿根廷、智利和巴西南部居住有数十万名德国移民,其中大部分人都同情希特勒政权。德国纳粹在当地建立了许多组织、俱乐部和学校,想把这些德国移民作为纳粹势力渗透南美的桥头堡。

1937年,纳粹德国“帝国安全总部”情报部门的头目瓦尔特·舍伦堡派出手下最好的间谍——党卫队上尉西格弗里德·贝克尔来到阿根廷,企图通过破坏行动,颠覆当时敌视纳粹的阿根廷军政府。贝克尔这个人可不简单,他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视为“西半球最重要的德国间谍”。他以商人的身份潜入阿根廷时只有25岁。

1940年6月,贝克尔任务失败,不得不逃往巴西。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他和另外一名代号为“阿尔弗雷多”的德国间谍古斯塔夫·恩格斯一道建立了南美最重要的间谍网。

当时,间谍们使用短波发射机接收来自美国的情报,然后再将情报发往柏林。他们还调查南美地区所有货轮的时刻表和货运信息,因为大西洋是英国的主要生命补给线。

贝克尔能说流利的英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剧院和鸡尾酒会的常客,并且颇受女士的青睐。因此,古斯塔夫·恩格斯称赞贝克尔是一名职业间谍。不过,花花公子式的生活方式需要巨额资金,贝克尔因此经常向柏林的上级部门要求更多的“补助”。终于有一天,舍伦堡再也不愿满足贝克尔在金钱方面的欲望,于1941年底将他从南美调回,派往苏联东线战场。

贝克尔走之前,里约热内卢一直是德国间谍在南美的活动中心。对于纳粹的一举一动,巴西独裁者瓦加斯内心非常矛盾。他同情法西斯主义,但又担心当地的德国移民有可能挑起巴西民族分裂,从而引发阿根廷对巴西的军事入侵。1942年,亲美国的巴西外长奥斯瓦尔多·阿兰纳说服了瓦加斯,巴西政府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正式对德国宣战,并且开始搜捕来自轴心国的间谍。纳粹德国在南美首次建立的间谍网于当年被捣毁。

1943年,巴西最大的邻国阿根廷部分青年军官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新的军政府毫不掩饰对纳粹德国的同情,其宣言中赫然写着:“希特勒的奋斗是我们和平和战争时的指路明灯。”

而在纳粹德国看来,阿根廷是南美大陆上唯一一个“欧洲”国家。希特勒希望,阿根廷能够在南美领导一个亲德国的国家集团,从而排挤美国在当地的影响。于是,纳粹德国情报部门的头目舍伦堡又想起了贝克尔,于当年派他前往阿根廷,把间谍网重建起来。

贝克尔抵达阿根廷后,很快和该国新政府取得联系。他的巴结对象是野心勃勃的上校胡安·多明格·庇隆。这个军政府中的强人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崇拜者。据《庇隆和德国人》一书的作者乌基·格尼说:“庇隆本人确信,将会爆发一场针对共产主义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他希望,德国人能够帮助阿根廷在南美取得统治地位。”

贝克尔和庇隆一拍即合,两人共同设计了一份南美新的政治地图,计划在玻利维亚发动军事政变,鼓动阿根廷和与玻利维亚有领土争端的巴拉圭签订协定,并且计划安排舍伦堡和巴西的法西斯组织头目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会晤。

与此同时,贝克尔还和庇隆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允许德国间谍以外交官身份来到阿根廷,重建纳粹在南美的间谍网。贝克尔的活动获得了成功,1943年,一个代号为“玻利瓦尔网”的间谍组织在阿根廷建立起来。

当时,在阿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贝克尔拥有多处从事间谍活动的住宅。其中,一个名为“拜尔化工公司办事处”的地方是其间谍网络的据点。为谨慎起见,贝克尔拥有多份护照,他在电报上的签名是简单的“贝贝(PEPE)”。因为在这里,不仅有德国间谍活动,世界各国的间谍都非常活跃。

男装女间谍川岛芳子

川岛芳子,一位男装女谍。在中国的抗日历史上出尽了风头,也干尽了坏事。

川岛芳子又名金诚三、金璧辉、金梦芝、川岛良子、川岛良辅。作为日本策动伪满独立、与国民党居间调停、互相勾结的“男装女谍”,她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曾参与“皇姑屯事件”、“9·18事变”、“满洲独立”等重大秘密活动,并亲自导演了震惊中外的“1·28”事变及营救秋鸿皇后等臭名昭著的卖国活动,成为日本谍报机关的“一枝花”,受到特务头子田中隆吉、土肥原贤二等的大加赞赏。

川岛芳子真名叫爱新觉罗·显玗,是满清皇室肃亲王善春的第十四位公主。生于1906年,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统)继承皇位的前2年。17岁那一年,川岛芳子被59岁的养父川岛奸污。川岛说:“你父亲是个仁者,我是个勇者。我想,如将仁者和勇者的血结合在一起所生的孩子,必然是智勇仁兼备者。”金璧辉在手记里写道:“于大正13年10月6日,我永远清算了女性。”次日一早,她头梳日本式的发髻,身穿底摆带花的和服,拍了一张少女诀别照,即剪了一个男式分头。

“9·18”事变爆发前,中日关系日趋紧张。面对中国人民的抗日风潮,日本军部建立了反动的满洲青年联盟,作为应付民间性反日活动的机构,网络了一批狂热的日本青年和卖国汉奸,企图挑起事端,为日本入侵东北制造借口。

川岛芳子被派往大连负责调度满洲青年的活动,窃取中国方面的情报,并故意制造一些磨擦,使关东军掌握了大量有关张学良所部的驻兵情况和武器装备等方面的重要情报。

随着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终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满洲事变”。就在事变发生后的10月上旬,芳子奉田中隆吉之命赶到奉天,投到板垣关东军高级参谋的指挥之下。此时,日本在沈阳的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正密谋策划拥立清朝的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并设法把他从天津静园弄到旅顺大和旅馆。但由于风声太紧,走的又太过匆忙,溥仪只能撇下爱妻秋鸿皇后,携同郑孝胥父子、祁继忠、吉田中太郎、上角利一、工藤忠、大谷猛等人在关东军的护送下来到满洲。秋鸿皇后起先对皇帝的出走一无所知,后来当她知道溥仪已经离开天津后,闹得天翻地覆,一定要追赶前去,终于患了歇斯底里症。消息传到旅顺,溥仪心内大忿,连夜派人恳求日方将秋鸿皇后接到满洲来。

为了完成建立“伪满洲国”,进而进一步侵吞全中国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日本军方也正设法把秋鸿接到满洲,但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去接。而且,想到不是女的去接就很不方便,就更感到人选的重要性。于是川岛芳子派上了用场。她身穿下摆开口高而大的胭脂色的旗袍,旗袍上有用金线银线绣成的龙状花纹;脚穿一双用同样的布做成的鞋;脸搽脂粉,唇涂口红,艳丽丰姿,倾国倾城。于1931年11月的一天来到天津。

川岛芳子带来了一个病人似的身体虚弱的朋友,把“她”安排在里面一间屋子住下。这个生病的友人,其实根本不是女子,而是一个男扮女装的美男子。于是,一出“棺材送活人”的好戏便上演了。

有川岛芳子出马,当时的中国官僚很容易被她拉下水去。

几天以后,静园放出风来,说是肃亲王十四格格带来的朋友不幸病逝。芳子擦眼抹泪,作出一副悲切之态。秋鸿也跪在假的灵前叩头致哀,仆人们也跟在后头鞠躬长拜。依中国的传统习惯,人死了要运回老家,于是装着秋鸿皇后的棺材便堂而皇之地运出了静园,一路畅通无阻,很顺利地运到了目的地——白河河畔,然后成功地使皇后坐上了一艘经过伪装的开往大连的日本兵舰。皇后除身上穿的一套衣服外没带任何东西。经过激烈的颠簸,终于平安地到达了大连。皇后“对这次可怕的成功的冒险”深感满意,于是便把母亲遗留下来的翡翠耳坠赠给了川岛芳子,以示感谢和纪念。

由于芳子巧施妙计,把皇后平安地护送到旅顺,让她跟皇帝团圆,为“满洲帝国”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日本关东军特别嘉奖芳子,授其陆军少佐军衔。这之后不久的川岛芳子,可谓春风得意马蹄轻,她不仅与日本军部取得了更为牢固的联系,并且不费吹灰之力地从一些旧财阀和满清遗老手里筹集了一批军饷。她的行李中有做得十分考究的军服、纯金三星肩章、华丽的军刀、装在牛皮套里的崭新毛瑟枪、柯尔特式自动手枪,一切披挂应有尽有。她还八方伸手,在满洲旗人中物色男丁充当兵卒,为日后成为安国军总司令捞足了资本。

东条英机上台后,日本与中国的战争全面展开了。不久,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日本在兵源、战争物资等问题上陷于捉襟见肘的困窘境地,因此迫切希望与国民党政府缔结和约。闲居在东京的川岛芳子一听这个消息,认为这对自己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急忙打电话给东条夫人胜子说:“有一件重要事情,请一定要我见东条阁下。请一定把我护送到日军的最前线。关于蒋介石军队方面,有许多将军是我的熟人,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一定要使日中和谈早日实现。”于是,胜子便把川岛芳子的意思传达给了东条英机。东条一听,脸色马上就变了,他对妻子说道:“日本还没有落到非这种女人不可的地步……”

实际上,东条为川岛芳子掌握的消息的准确性感到吃惊,同时又十分赞赏她的计划。只是觉得若由日本政府出面派遣她当和谈代表,太挫大和民族的志气而已。思忖再三,东条向北京宪兵司令田宫中佐发电,令他保护川岛芳子的安全,尽量为她提供方便。接着,一份日本军部的命令将跃跃欲试的川岛芳子派到北京,让她以东兴楼饭庄女老板的身份与国民党在京要员广泛接触,搜集有关和谈动向的情报。

北京宪兵司令田宫中佐早就听说过关于川岛芳子的许多传闻,加之川岛芳子与许多达官显贵联系甚密,于是田宫就更想设法接近她。经过一番调查,田宫中佐决定见一见川岛芳子。一见面,田宫就好像吃了回春药一样,仿佛芳子身上有一种奇怪的电波射到他的身上,马上感觉到自己被对方彻底俘虏了。

川岛芳子略施手腕,就把北京宪兵司令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之后,便有条不紊地开始着手进行“和谈”之事宜。首先,川岛芳子利用自己过生日的机会大事铺张,遍请在京朝野名流。其中,华北政务委员会情报局局长管翼贤、常来华北的邢士廉、满洲国实业部长张燕卿、三六九画报社社长朱书绅等新闻杂志社知名人士、日满大使馆的参赞,以及不少梨园名人都成了座上宾。

紧接着,川岛芳子又通过大汉奸周佛海、陈公博等人,与蒋介石的红人——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搭上了线,希望戴笠能助她一臂之力。作为答谢,川岛芳子将负责把南京伪政府的特务分布网和北平谍报人员名单送给戴笠。

川岛芳子被以汉奸罪判处死刑,可说是罪有应得。

戴笠早就知道川岛芳子的谍报才华,对她在“1·28”事变中左右逢源、暗布机关、胸怀大局的超级间谍风范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戴笠欣然同意双方进行初步的接触,并派亲信唐贤秋扮作北京大药商行的老板与川岛芳子直接磋商有关事宜。但由于日军进攻缅甸,陷中国远征军于绝境,这种接触暂时中断了。即使如此,为了维系与这个伸向国民党上层的“粗腿”的“合作”关系,川岛芳子在征得日本驻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的同意后,将一些非战略性的消息有意透露给戴笠,使军统感到有必要把这位蜚声中日谍报界的“东方魔女”收到麾下效力。

当国民党与日本军方秘密达成了“和平相处,共同剿共”的协议,川岛芳子决定重新换上“金司令”的招牌,骗取别人的信任。她在田宫中佐的帮助下,网罗了二十几个杀人不眨眼的彪形大汉,穿着镶有大将军衔的服装,出入公共场合,专门看准那些有钱的绅士和梨园名旦下手,坑诈钱财。

战争结束后,作为重要战犯之一的川岛芳子被投进汉奸牢房,并于1946年被起诉,在河北的法院接受法庭调查。作为第一号女汉奸被捕不久后,川岛芳子即被转到北京监狱,但当局却对她礼遇有加,不仅是一人一室,而且也未给她戴手拷,据说是北京军统局特意关照这样做的。

1947年10月5日,北平高等法院法官做出正式判决,判定川岛芳子是叛国者,并处以死刑。判决文称:一、被告虽有中国和日本双重国籍,但其生身父亲为肃亲王,无疑是中国人,应以汉奸罪论处;二、被告同日本军政要人来往密切,在上海“一·二八事变”中女扮男装进行间谍活动,引发了“上海事变”;三、被告参与将溥仪及其家属接出天津,为筹建伪满进行准备工作;四、被告长期和关东军往来,并被任命为“安国军司令”。

具有多重身份的川岛芳子最终是由日本亲友收尸,火化后的骨灰也还是回到日本。

对于川岛芳子之死,新闻界却大事渲染,认为川岛芳子并没有死,被处死的只是她的一个替身。有人说她本人早已潜返东瀛。甚至传闻说某国民党权贵因迷恋芳子的绝代风华,不惜违犯国法,用偷龙换凤手法,耗费重金买通狱吏将芳子救出,将芳子秘密纳为外宠,等等传言很多,但都不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