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有一种爱情叫折磨
7534600000043

第43章 有一种爱情叫名留青史:名人也曾为爱痴迷为爱狂(1)

戴望舒阴差阳错的求婚方式

戴望舒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象征派诗人。他的求婚方式可谓是阴差阳错。

有一个女大学生的容貌非常秀丽,气质端庄,被誉为“校花”。众多男同学都把她视为自己的理想伴侣,想方设法地追求。戴望舒听说了这件事,一笑了之,并不放在心上。

有一天,戴望舒走在街上,忽然发现一个少女的美貌简直是沉鱼落雁,仪态优雅大方,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戴望舒自己也看得痴迷了。

戴望舒许久才回过神来,向别人打听:“不知那位秀美的小姐是何许人也?”

旁人一笑,调侃地说:“怎么,大诗人也动心了?她就是我们经常提起的那位‘校花’啊!”

从那以后,戴望舒对这位少女久久不能忘怀,一闭上眼,脑海中就浮现出她的倩影。戴望舒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姑娘。于是,他坐在书桌前,饱含激情地给那位少女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情书”。

然而,情书寄出去以后就犹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原来,戴望舒虽然是个有名的大诗人,但却其貌不扬,很难一下子就获得少女的芳心。他弄明了原委,并不气馁,反而在心中暗下决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一定要让她爱上我。”

此后,戴望舒每天都要写一封充满激情的情书寄给那位少女。日复一日,即使得不到回音也从不间断。慢慢的,少女的心被感动了。就在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一天,戴望舒把写好的情书和一篇稿子一起寄出去。不料,他一时疏忽,把信装错了信封。稿件被装入了寄给女学生的信封,情书却被当作稿子装入了寄往一家报社的信封。

很快,女学生收到了一篇稿子,觉得莫名其妙。更糟的是,报馆编辑收到了那封情书。编辑开始还有些诧异,但是看到戴望舒的署名就释然了,诗人感情丰富细腻,写出这样的稿子也不足为奇。于是,报社决定照登不误。就这样,这封情书一字未改地被登了出来。报纸出版了,那位女学生和她的家人也都看到了,使得那位女学生觉得非常羞涩。

一连几天,这位女学生都茶饭不思。她觉得这件事使自己很不好意思,同时,她又不禁为戴望舒的一往情深所感动。正在犹豫是否应该接受这份爱情的时候,妈妈猜出了女儿的心思,轻轻拉住女儿的手说:“我知道你很为难,但事已至此,也不必再生气。戴望舒虽然把这件事做错了,但毕竟是一片诚意。况且,众人皆知他在追求你,你也不好再选别人。”

于是,因为一时的疏忽,那位少女终于愿意和戴望舒结成百年之好。戴望舒得知消息,高兴异常。

林肯以诚实赢得恋人

玛丽是林肯的夫人,也是他的初恋情人。他们恋爱的时候,林肯还没有做总统,只是一个一般的职员,出身贫寒。玛丽与他恰恰相反,出身于名门望族,父母双方的家庭也都是世袭贵族。

林肯明白,他们的相爱肯定不会顺利,因为他们的身分悬殊太大,而且他还有一个难以开口的隐情,他想肯定会成为他们之间的最大障碍,但不说出来又于心不安。

有一天,林肯打算把那件事告诉玛丽,那怕说出来后他们会分手。在一个小咖啡店里,林肯和玛丽面对面坐着。店里的客人不多,很适合说说心里话。林肯喝了口咖啡,痛苦地说:“玛丽……我不想有事瞒着你,我必须告诉你一些关于我的事情……我想,你有权力事先知道这一切。”“说吧,亲爱的,你说什么我都愿意听。’,玛丽忽闪着一双深邃的大眼睛,温柔地说。“我的母亲……是一个私生子。她生在弗吉尼亚州,我外婆把她带到肯塔基那年,她刚两周岁……她没有父性,我们那一带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停了一会儿,林肯接着又说:“我母亲忍受了很多苦难,从小到大,就是这些苦难陪伴着我成长的。”

玛丽大睁着眼睛盯着林肯,一直没有说话。这确实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没想到林肯的身世竟然这样凄凉。她知道,要是她的家族得知这些事,一定会阻止她和林肯的亲事,光一个穷字,就够他们受的了,何况再加上为当时上流社会所不耻的出身。

林肯说完了要说的话,长舒了一口气,低下脑袋默默地喝咖啡。他等待着玛丽的回答。他对玛丽不存奢望,他甚至想,他们的关系该到终结的时候了。

许久许久,林肯才听见玛丽说话。玛丽眼含泪水说:“亚伯拉罕,能够把这些话告诉我,说明你是真心爱我的。你放心,无论有多大的阻力,我一定要和你在一起。我永远不会后悔成为亚伯拉罕·林肯的妻子。”

此后,玛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甚至以死抗争,决绝地维护她和林肯的关系。终于她的全家接受了林肯,承认了他们的关系。

1842年11月4日的晚上,林肯和玛丽在教堂里举行了婚礼。

巴金和女学生相守一生的爱情

1904年,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大官僚地主家里。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

“五四”运动那年,巴金十五岁,由于受到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影响,他坚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尤其是看到表姐妹和兄弟们在恋爱和婚姻上的不幸,他对包办婚姻的反对态度更加不可动摇。他还对遭遇不幸婚姻的兄弟姐妹们寄予了满腔的同情。这些感情在他后来创作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里面都有反映。

后来,他的封建家庭也要把这种包办婚姻强加在他的头上,他坚决不同意。1923年,巴金十九岁的时候,为了不愿和一位富家小姐结婚,他逃到了上海。

在上海读书以后,巴金又到巴黎留学。他逐渐爱上了文学,开始写小说,在创作方面格外努力,几乎把恋爱和婚姻这样的人生大事都忘记了。

1936年,巴金32岁,这时的他已经成了一个有名望的作家。不久,他遇到了文学爱好者肖珊,这是一个19岁的女中学生。经过长期的接触,两人慢慢地产生了爱情。经过8年的恋爱,他们一起逃难到贵阳,他们在途中结婚了。这时,巴金40岁,肖珊27岁。

刚结婚的时候,他们的生活过得很清苦。后来,巴金回忆说:“在八平方米的小屋里,她托人买了四只玻璃杯,开始组织起我们的小家庭。”结婚以后,由于当时国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停地奔波,日子很俭朴,但是,他们的生活仍然美满而幸福。

十年内乱期间,夫妻二人受尽折磨,肖珊于1973年因癌症逝世。关在牛棚里的巴金听到妻子逝世的消息,异常悲痛,他伤心地说:“只后悔不该写小说”、“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到千刀万剐,只求她能安静地生活下去。”

巴金深情地说:“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

诺贝尔短暂的爱情之光

诺贝尔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越来越多的事务需要处理,他决定聘请一个秘书。

有很多优秀的人都在竞争这个职位,因为很多人都想成为享有盛名的大科学家的秘书。作为家庭教师的贝尔塔也寄出了一封信,然后就在焦虑不安中等待着消息。她的等待没有落空,终于收到了诺贝尔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此后,俩人通过信件来探讨哲学、历史、人生等问题,以增进互相的了解。

1876年,诺贝尔正式邀请贝尔塔去巴黎工作,并说会亲临车站迎接。贝尔塔倍感惊喜,她对新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诺贝尔遵守了诺言,他高举着写有“贝尔塔”姓名的牌子,在站台里迎接他的女秘书。虽然尚未谋面,但是双方通过信,所以他确信贝尔塔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女士。忽然,他发现一位风度优雅的小姐正朝他走来。她就是贝尔塔。

贝尔塔温柔大方,气质高雅,亭亭玉立,诺贝尔感到一阵心跳。他忽然感到,自己整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丝明亮的色彩。他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效果非凡的炸药。这一划时代的发明使他成为了“炸药大王”。

然而,由于一直埋头于科学研究,这位科学家的情感生活十分单调。43岁的他至今依然单身。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找一个能与他心心相印的人。现在,他隐约地感觉到,眼前的贝尔塔或许就是他一直期待的伴侣。

诺贝尔首先把贝尔塔安排在巴黎的一个宾馆,以便让她休息几天,并熟悉一下环境。每天,他都找一些时间去看她,向她谈论他的科学事业,他的理想。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功,他希望贝尔塔能够陪伴在他的身边,协助他在事业上的工作。但是,诺贝尔不知道贝尔塔是否同样是单身,这个问题一直折磨着他。

有一天,诺贝尔实在忍不住了,便冒昧地询问贝尔塔是否婚配。贝尔塔犹豫地摇了摇头。诺贝尔感到了一丝希望。

诺贝尔被贝尔塔深深吸引了,他决心向她求婚,自从见到她,他平静的生活就被打破了。他希望秀外慧中的贝尔塔成为他家里的女主人。终于,在一个夜晚,诺贝尔鼓足勇气,向贝尔塔求婚了,请求贝尔塔嫁给他。

诺贝尔在焦急地等待贝尔塔的回应,然而,贝尔塔却摇了摇头。她知道诺贝尔眼中流露出的爱情。她也被他出众的才华所吸引。但是,这不是异性之爱,她对诺贝尔说:“我已有了爱人。”

原来,贝尔塔出身于名望之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贝尔塔才华出众,精通多门语言。在众多的求婚者中,她选择了一位名叫阿道夫的青年人。不幸的是,他却英年早逝。不久,贝尔塔母亲又身患重病,家庭陷入困境。在一位亲友的介绍下,贝尔塔去侯爵冯·苏特纳家当家庭教师。侯爵的长子阿图尔男爵爱上了她。贝尔塔逐渐被他的真情所打动。两人私自订下了终身。然而,侯爵夫妇很反对这段恋情,贝尔塔便毅然离开了侯爵的家。

可是,就在不久之前,贝尔塔收到了阿图尔的来信。阿图尔恳求她回到他的身边。这封情书又给贝尔塔带来了爱情的光明。

诺贝尔沉默了,他感觉爱情正在离他远去。多年前,他曾经在巴黎爱过一位邂逅的少女,不料,那少女后来因病死去。热恋中的诺贝尔遭到沉重打击,直到贝尔塔的出现,才重新点燃了他心中的爱情之火。可是,她却另有所爱,诺贝尔只好默然离开了。

后来,诺贝尔与贝尔塔之间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友谊。

司马夫妇当街卖酒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著名的文学家,他与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更是千古流传。

司马相如原是梁王刘武的门客。刘武死后,他回到家乡成都。有一次,他到大财主卓王孙家做客,偶然遇到卓财主的女儿卓文君。两个人一见钟情,卓文君便不顾父亲反对,连夜与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卓王孙知道后,气得大发雷霆。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到成都后,日子艰难,而卓文君的父亲还在生气,不肯拿钱救济他们。司马夫妇经过商量,决定依靠自己的劳动度日,经过一番思量,他们决定当街卖酒。

司马相如把身边的车、马、琴、剑都卖了,卓文君也把随身携带的首饰变卖了。然后,他们用得来的钱在街道上热闹的地方租了一间房,开了一家小酒铺。只见司马相如穿着伙计的衣服,擦桌椅,端酒菜。卓文君也是粗布衣裙,里里外外地招待客人。

酒铺刚开始营业就吸引来不少人。因为大家都是想来亲眼目睹一下这对很有才华的夫妇的风采,更是为他们热烈的爱情而感动。司马夫妇卖酒一点也不觉得难堪,他们有着甜蜜的爱情,现在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养活自己,自食其力,一起创造他们的美好生活,这有什么不好呢?

很快,城里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钦佩他们的勇气,同时也谴责卓文君的父亲顽固不化。后来,卓文君的父亲看见他的反对也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只得承认了这桩婚事,并答应资助女儿和女婿。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汉景帝之后,武帝即位。汉武帝对司马相如原来随梁王时所写的《子虚赋》深为赞赏,拜其为郎。于是司马相如再次来到京师,如此两人便难在一起了。司马相如为郎后,常怕事避事,并不积极争取任职,只以辞赋之长侍从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改换服装,在长安城西南上林苑游行打猎。司马相如曾从武帝到长杨宫打猎,便竭尽才智写了一篇《上林赋》,盛赞皇帝狩猎时的盛大场面。举凡山川雄奇,花草繁秀,车马垣赫,扈从壮盛,皆纷陈字里行间。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见之下,拜司马相如为郎官。

此时司马相如在长安踌躇满志,而卓文君则在成都独守空帏,静待丈夫衣锦荣归,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心情。

自古至今,大多数男人总是令人失望。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己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一首《白头呤》,“……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陈景润的罗曼史

从1973年起,陈景润在解放军309医院治疗顽固的腹膜结核病。这所医院位于北京西北郊,离颐和园还有十来华里。陈景润先后在这里度过了两年光景,他的后半生和这所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景润在这里就医多时,大多数医护人员都认识这位著名人士,他也熟悉了有关科室的许多医生、护士和职员。一个时期,陈景润成了医院的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聊天主题。

陈景润在一群身着白大褂、头戴白布帽、面戴大口罩的人流中,发现了一双陌生的眼睛,水汪汪,明亮有神。她身材苗条高挑,姿态优雅动人,他不禁一阵心动,心里滋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由昆生于辽宁,家住武汉,是一位军队干部的女儿,芳龄27岁,她珍惜进修机会,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放射科各种业务,对陈景润毫无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