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没有与女性打交道的经验,更无谈恋爱的经历。像在数学中遇到难点一样,此刻,他遇到了需要突破的生活难关。他设计着第一次接触由昆的种种方案,其中心环节就是如何寻找一个双方接触的借口,又要表现出纯属偶然。
机会终于出现了。一天,由昆在一处平台上诵读《英语900句》,陈景润装做无意的神态,走近由昆,轻轻地说出了一句精心策划的语句:“我们一起学吧,这样进步快些。”可不是嘛,两人一起学外语,你听我说,互教互学,自然效果倍增,完全合乎逻辑。数学家感觉到了自己的高明,丝毫不觉得这句话的唐突。由昆心直口快地答道:“您学您的,我学我的,干吗一起学?”
在没有任何突破的情况下,陈景润又向前迈了一步,邀请由昆到他的病房去学英语,他说,这样效果更好一些。姑娘婉言谢绝,说道:“医院早有规定,不许打扰您。”陈景润赶紧声明:“没有关系,你与别人不一样,随时欢迎。”由昆不置可否。
一天,由昆随意问道:“您怎么天天吃面条?”陈景润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问道:“你爱吃什么?”由昆说:“我爱吃米饭。”于是,陈景润对面条米饭大做文章,然后,冒出来一句比“一起学英语”更具挑战性的话语:“那好啊,你喜欢吃米,我喜欢吃面,我俩正好互补。”聪明的姑娘自然明白他的用意,她的面颊微微泛红,活泼的眸子在闪动。
还是从学英语着手。《英语900句》中有一句是“I Love You”,不久,陈景润又逢由昆学英语的机会,不用羞于启齿的“我爱你”这句母语,而用英语向由昆深情地念出了那几个音符,明白无误地表达了对她的爱慕之心。由昆不觉一惊,毫不迟疑地回答:“这不可能!”
陈景润对任何事物的追求,一向是坚韧而执着的。现在,他既然已经向她打开了心扉,再也用不着遮遮掩掩,用不着寻找什么借口,一有机会,就接近由昆。她几乎招架不住他毫不停息的进攻,她的心灵深处,掀起了一阵一阵波澜。
一向活泼开朗的由昆,此时陷入了冷静的思考,“他已45岁,我才27岁,年龄相差如此巨大。”这是她的最直接的第一反应。“他像一个书呆子,而自己生性活泼好动,他的性格与脾气,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自己恐难适应。”这是她最大的担心。“他是一位知名度很大,地位很高的科学家,而我是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反差如此之大,可畏的人言,会不会指责我在追名逐利?”这是她最严重的顾虑。她决定再次拒绝陈景润。
陈景润没有灰心丧气,如同他研究数学一样,越是艰难越向前。不过,他改变了策略,放慢了进攻节奏,重在感情交流。
由昆并非无动于衷。她早就从新闻媒体,从医院里的同事们那里,了解到陈景润的身世,知道他苦苦奋斗了大半辈子,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她崇拜他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同情他多灾多难的人生。她的脑海里,虽然几乎填满了“这不可能”四个字符,但爱的因子却在生长,并且呈现膨胀的趋势。年龄的差距应该不成问题,生活习惯可以慢慢适应,但是,人言的可畏似乎难以抗拒,她陷入了矛盾之中。
她写信给她的父亲,请一直关注她婚姻大事的长辈给她出主意。父亲经过深思熟虑,给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家书。信中有这样一段肺腑之言:
“陈景润是认真的,你不要拒绝命运多舛的陈景润,不要伤他的心。”看着父亲熟悉的、动情的文字,想着父亲慈祥的面容,女儿哭了,父亲的信,解开了她思想上的结。她摆脱了世俗偏见的阴影,她的思想豁然开朗,终于作出了决定:和陈景润交朋友。
从此,他们的来往更多了,交谈更深了。她不断地发现陈景润那些蕴藏得很深的优良品格。
由昆拿定了主意以后,便向求爱者发起了进攻。“你是大数学家,有好多人崇拜你,什么样的女孩子不找,为什么偏偏选中我?”陈景润不会用美丽的词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只讲了一句实实在在的心里话:“我想过了,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一辈子不结婚。”虽然答非所问,却是她所期待的最好答卷,由昆异常激动。陈景润第一次获得了爱情。
陈景润非常珍惜这难寻的爱情。为了加强它的牢固性,他努力改变着那些不合时宜的、可能让由昆不高兴的外部形象和言谈举止。一向冷漠的表情变得满面春风,一向邋遢的穿着开始变得利索。因为由昆是军人,他也弄来一身军服,穿在身上,似乎是在向恋人表示他的忠心。
他的家庭生活始于50岁。经过两年的恋爱和磨合,1980年8月,陈景润和由昆登记结婚。
钱钟书和杨绛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人们都知道有四对年轻人的爱情被戏称为“四佳配”,而钱钟书与杨绛就是“四佳配”之一。
1932年春,杨绛考进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在此之前,杨绛还在东吴大学读三年级时,她的母校振华女中校长为她争到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打算送她到美国深造。
在那个时代,出国留学一件非常风光的事,对于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杨绛却犹豫了。杨绛出身于书香门第。她以前常听父亲说起留学的事。穷人家的孩子留学等于送出去做“人质”,全力以赴,供不应求,好比给外国的强盗捉了去,由人勒索。如此这般,还不如在本国较好的大学里学习自己喜爱的文学。经过慎重考虑,杨绛告诉父亲不想到美国留学,想报考清华研究院读文学。后来她果然考上了清华,还因此认识了钱钟书。她的父母便开玩笑说:“阿季(杨绛)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当时在三年级读本科的钱钟书可谓赫赫有名。钱钟书名气相当大,新生一入校便都会知道他。但他的架子太大,一般低年级的学生根本不敢冒昧去拜访他,所以许多新生都有觉得他很神秘,想一睹他的风采。
在一个风光旖旎的日子,杨绛结识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同乡才子。杨绛初见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
钱钟书的个头不高,面容清癯,虽然不算风度翩翩,但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在目光中闪烁着机智和自负的神气。而站在钱钟书面前的杨绛虽然已是研究生,却显得娇小玲珑,温婉聪慧而又活泼可爱。钱钟书侃侃而谈的口才,旁征博引的记忆力,诙谐幽默的谈吐,给杨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一见如故,谈起家乡,谈起文学,兴致大增,不知不觉发现两个人确实是挺有缘分的。
原来,在1919年,8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到钱钟书家去过,虽然没有见到钱钟书,但现在却又这么巧合地续上“前缘”,这不能不令人相信缘分!而且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父亲杨荫杭又都是无锡本地的名士,都被前辈大教育家张謇誉为“江南才子”,都是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真所谓“门当户对,珠联璧合”。当然最大的缘分还在于他们两人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灵的默契交融,这一切使他们一见钟情。
正是“当时年少青衫薄”的时候,这位清华才子与这位“清水芙蓉”的南国佳人相爱了。他们没有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而是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心灵上沟通理解,文学成了他们爱的桥梁。钱钟书的名士风度,才子气质,使他们的恋爱独具风采。
他隔三差五地便约杨绛写诗,有一首竟融宋明理学家的语录入诗,他自己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二人。”其中一联:“除蛇深草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牢。”他把自己的刻骨相思之情比作蛇入深草,蜿蜒动荡却捉摸不着;心底的城堡被爱的神箭攻破,无法把守。
宋明理学家最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钱钟书却化腐朽为神奇,把这些理学家道貌岸然的语录“点石成金”、“脱胎换骨”,变成了自己的爱情宣言,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吧!
1935年夏天,钱钟书与杨绛在无锡七尺场钱家新居举行了婚礼。
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的浪漫故事
年轻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贫困潦倒,有时连最起码的生活费也筹措不到。有一次,他的一首名为《暴风雨》的钢琴曲引起了一位贵妇人的浓厚兴趣。这位音乐爱好者名叫娜蒂契达,被人们称之为梅克夫人,是一个巨富的遗孀,身边有一群儿女。
梅克夫人颇感庆幸,钢琴曲《暴风雨》使自己得以幸福地邂逅了一个伟大高尚的灵魂。从此,她倍加珍惜,精心地维护着用音乐之桥连结起来的纯洁友谊。
以无比慈悲的心肠,凭借绝顶的聪明机智,梅克夫人赢得了柴可夫斯基的完全信任。在这位高傲而敏感的音乐家最孤独、最失意的时候,她不但使他乐于接受自己的经济援助,而且在心灵上给他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从而促成其在音乐创作上卓有建树,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的顶峰。柴可夫斯基为梅克夫人所作的《第四交响曲》和《悲怆交响曲》享誉世界,成为流芳百世的名曲。
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互相通信,尽诉衷肠,表达爱慕之情。最难能可贵的是,两人郑重约定:永不见面。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各一方,恰恰相反两人的居住地只隔一片草地。在这对恋人看来,心中那种朦胧的美和深情的爱是弥足珍贵的。他们害怕,一旦见了面,某种物质的东西将会取而代之,使其化为乌有。
尽管如此,有一天,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还是在大街上不小心相遇了。当他们乘坐各自的马车“擦肩”而过时,彼此的目光相互深情地凝视了几秒钟。柴可夫斯基彬彬有礼地起身,默默无语地点头示意。随后,梅克夫人也欠身,一言不发地挥手致谢。随后,两人便命令各自的马车赶路了。
这对恋人的深情厚谊,尽在不言中。正如柴可夫斯基在给梅克夫人写的一封信中所说过的那样——“夫人,尽管我们没有生活在一起,然而我爱您胜过世上的其它任何一个人,我珍惜您胜过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珍宝”。
13年来,他们就是这样用真爱积极地将对方珍藏在心里,并且从中享受到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幸福。
有一次,梅克夫人要到外国去旅行。她盛情地邀请柴可夫斯基在自己外出期间信到她的家中。希望他像生活在自己的屋子里一样,翻阅她书房的书籍,欣赏收藏的名画……。。梅克夫人此举真可谓煞费苦心,为的是等到自己旅行结束回来后,能够在家里嗅到情人留下的淡淡气息,感受到他的存在。
在4700多个日夜里,这对恋人就是这样用纯洁的情感,去培植爱情的参天大树;用神圣的爱意,去浇灌幸福的美丽花朵。
一年夏天,在旅游胜地佛罗伦萨度假的梅克夫人写信给柴可夫斯基,请他到这个风景秀丽的城市来做客。可是她却把恋人安排在离自己的住所几英里外的一处农舍居住。
虽然近在咫尺,但是两人还是以通信联系,倾诉爱情。
每天,当柴可夫斯基去镇上寄信时,都要从梅克夫人居住的地主经过,有时甚至还能够清晰地听见心上人那迷人的欢声笑语。然而,音乐家始终没有踏入恋人的房舍一步,让自己走到她的身边。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用在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的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对恋人的两颗心贴得那么近,然而一个神圣的理由使他们没有选择重合,那就是道德。
的确,如果把爱情摆在和理性等距离的位置上时,那么它就会升华为崇高的品质,体现出完美的人性,演绎一个永久的故事,生成一段催人泪下的佳话。
比尔·盖茨的爱情
28岁的比尔·盖茨爱好跳舞,尽管十分忙碌,仍对周末舞会情有独钟;只要有时间,他是一定要参加的。他的初恋情人基妮·蓓蕾特,就是他在舞会上认识的。
基妮·蓓蕾特清纯秀丽、风姿绰约,特别是她那灿烂迷人的笑容,令人倾倒。一次她在舞会上刚一露面,就让比尔·盖茨—这个年轻的商界风云人物一见钟情。在初识那晚的舞会上,他和她形影不离,直到散场仍待在一起。
天才的比尔·盖茨面对心仪的姑娘,有点像电脑出现了“死机”,除了一些刻板的老生常谈的电脑话题外,别的什么都不会讲了。恰好基妮是个电脑盲,但她仍耐心听他说下去,听得津津有味。两个人就这样认识了,而且感情日渐升温,很快就进入了热恋状态。
和比尔·盖茨谈恋爱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一开始,他们为了躲避小报记者的追踪,得分外小心地选择约会地点,舞厅和豪华酒店是绝对不能去的,只能把目光瞄准在不为人注意的大学校园里。基妮对此也没有什么异议,很是理解,可比尔·盖茨毕竟太忙,他们有时好几天还不能见一次面。尽管他深爱着基妮,再忙也忘不了在中午给基妮打个电话,问候一声;但对于热恋中的基妮来说,电话里的问候毕竟显得太遥远,太隔阂了。
有一段时间,比尔·盖茨因为沉湎于自己的伟大构想,基妮一连数月都难得见上他的踪影。随着见面次数的减少,他们的感情也开始降温,两个人都觉得互相在变得生分。即便偶然见上了一面,比尔也只是满腔热情地讲他的计算机设想,而基妮对此感到索然无味,她不知道他亲爱的比尔怎么能这么“木头”,竟然连爱情的甜蜜都不会享受。
一年后,他们友好地分手了,基妮颇为难过地说:“比尔,你一生的情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微软!”
出现在比尔·盖茨生命中的第二个女性叫温布莱德,她比他整整大了9岁。温布莱德是商界中少见的成功女强人,她身兼数职,在美国西北部几家大公司做董事和大股东,同时又是西雅图一家信息交换公司的老板。
温布莱德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人。比尔·盖茨和她在一起的时光远远超过基妮。温布莱德喜欢比尔,挚爱着比尔。她是个商界女杰,把时间看得比什么都宝贵,但她却经常花大块大块的时间与比尔·盖茨在一起,讨论微软现存的问题及前景规划。比尔·盖茨从中受益匪浅,他喜欢长时间地凝望着她侃侃而谈,他觉得听她说话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他们的交往日渐密切,温布莱德亲切的眼神,善解人意的笑容以及她的博学多才,更重要的是她的人格,让比尔·盖茨倾倒。在他了解了温布莱德的个人经历后,他更是对她佩服,不,更多的是热爱。
温布莱德七年前生活经历了一场变故,在她就要走进婚姻殿堂的时候,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她的一切:她的未婚夫不幸身亡。有一段时间,她痛苦得想服毒自杀。但她忍受住了这沉重的打击,坚强地活了下来,并开辟出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这很了不起,尤其对于一个女性来说。
两个人年龄的悬殊一度成了他们从恋情走向婚姻的最大障碍。深谙世故的温布尔德为了比尔·盖茨的事业和盖茨家庭的名誉,最后还是拒绝了比尔·盖茨的求婚。她不想让自己深爱着的人受哪怕是一点伤害,她要一个人承担一切。
比尔·盖茨最终选定的妻子是微软公司的中层主管莫琳达·芙兰莉,她是一个计算机专家,企业管理硕士,比比尔小11岁。莫琳达聪颖美丽,在比尔的眼里是个“很有女人味”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