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杰出孩子的30种表现
7552500000026

第26章 你从来不知道他的小脑袋瓜里有那么多的常识

没常识的人必然没见识,没常识的孩子常常闹笑话。懂得教育的父母从不忽略常识教育,不论阅读量还是生活经验,一面刺激孩子的好奇心,一面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小孩子记忆力强,模仿力强,思维活跃,不知不觉,他已经成了一个“小小万事通”。

别充当孩子的工具书

“爸爸!这个字念什么?”

“妈妈!为什么家里的鸡蛋孵不出小鸡!”

每一天,父母都要面对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从鼓励孩子好奇心、求知欲的角度,家长应该对孩子的疑问不厌其烦地回答。但是,那些明显该自己寻找答案的问题,孩子可能因为懒惰,因为依赖,而不去动手,把家长当成现成的百度和GOOGLE,也让家长们头疼。对于这样的问题,家长要学着拒绝回答,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而且,你的孩子已经不小了,他应该自己学会使用工具书,具备自己思考、研究、发现答案的能力,

小静的妈妈最近很头疼,女儿三年级,老师布置她每周都要写三篇周记,提高作文水平。每当小静开始写作文,妈妈就要面对小静不停的“检索”。

“妈妈,我想用一个成语,说明一个人长得很有精神!”

“妈妈,鲤鱼的鲤字怎么写?”

“妈妈,你帮我看看这个句子要用什么形容词!”

妈妈一次次回答问题,经常怀疑究竟是她在写作文,还是小静在写。更让她头疼的是,一到考试,小静的作文肯定出问题,不是找不到合适的词,就是写错字,很显然,这是因为在考场上,她没有“妈妈字典”。

终于,妈妈决定再也不能惯着孩子,她给孩子买了几本《优秀作文选》,又买了基本《作文词典》,一股脑扔给小静,让她自己研究,写作文再也不要问妈妈。

不只写作文不能问妈妈,其他时候也应该“自己动手”,才能把基础知识变成自己的。不会的字,查一查字典,自然会记住;觉得自己词汇不够丰富,经常读书,自然能扩充。孩子必须有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应付将来更多的学习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工具书必不可少,作为基础知识库,它们是孩子一生都要接触、运用的低。在你的家中,除了孩子喜欢的故事书,你还应该建立一个“图书角”,培养孩子阅读工具书的习惯。你需要为孩子准备如下的工具书:

1.字典、词典

一本《新华字典》和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是必备的,这可以让你的孩子自己查阅需要的字词句。一本中英双语的词典也要和它们放在一起,让孩子能够随时中英对照,巩固他的英文知识。工具书的意义不只是“工具”那么简单。如果你能给孩子定下任务,每天看几页字典和词典,每天学几个新的单词,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孩子的成绩却会有质的飞跃。也许半年,也许一年,你会发现你的孩子简直成了一本活字典,他认识的字比同龄的孩子多得多,会用的修辞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2.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也是孩子的必备工具书之一。百科全书最大的特点是包罗万象,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对某些东西表现极大的兴趣。

选择百科全书时一定要注意配合孩子的年龄。有些百科全书,如《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权威和全面着称,但是,太过严肃和专业的书籍,孩子未必看得下去。契合儿童口味的,带有彩色插图的百科全书,才是孩子们的最爱,像《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科普读物,其实也是百科全书的一种。你可以多买回来几本,供孩子们选择。还可以每天抽出十分钟,和他们一起翻看,一起研究,自己也能找回那些遗忘了的有趣常识。

3.各种画册、图鉴

画册是孩子们的最爱,没有什么东西比一张形象的图画更能教育孩子。你应该在家里放置一些画册和图鉴,例如,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图鉴,一本装满自然美景的摄影集子,这些都能激发孩子对美的热爱,熏陶孩子的品性。

使用图鉴的时候,为了不让你的孩子“按图索骥”,你要经常带孩子去有实物的地方走走。例如,当你的孩子在研究一本植物图鉴,带他去野外亲自采摘那些野草,捕捉蝴蝶和蜻蜓,都能让他的记忆更牢固,这就是学以致用。

4.简单的逻辑类书籍

中国教育很忽略逻辑这一项,这是西方教育的专长,所以,西方人的着作中,更加有思辨色彩,而中国人总喜欢“以情动人”,其实经常犯逻辑错误。

家长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学校并不重视逻辑教育,你要重视起来。逻辑,能让孩子做事更有条理,也能提高他认识事物的水平,还能帮助他的学习。学习逻辑的最大好处是“避免糊涂”。如果你也愿意翻一翻,会发现西方人注重逻辑并不是没有道理,运用逻辑学,能让你做事更周密,生活更轻松。

让孩子学会自己积累

孩子一天天长大,你欣喜地发现,他从只会数“1、2、3”,到会做加减乘除,再到解答复杂的方程式;从“a、o、e”开始发音,到能够写出流畅的文章。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练就,靠的是你一一天一天的教育,老师一点一滴的教授,孩子本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所有的学识、能力、性格,无一不来自积累。

积累能够带来更多的知识、想法、运气。就像哲学上说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什么事做得多了,自然熟能生巧,成为技术;书看得多了,记得多了,每个人都能写文章;单词背得多,把词典上的词逐条看过去,会发现自己能够无障碍地阅读英文报纸。积累需要时间,需要毅力,当你把一种行为视为平常,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它给你带来惊喜,让你焕然一新,这就是积累的好处。

积累也是一种能力。能不能把看到的、学到的东西记下来,在有用处的时候想到,用到,有赖于平日是否有这层基础。孩子的能力就像用沙子盖高塔,一层一层才能有高度,所以,不能忽略每一粒“沙子”。不要把孩子的思想教得太复杂,但也不能让他太简单。父母的责任就是在保持孩子天性的基础上,为他的人生增加更多的筹码。

安先生是某公司销售总监,十年前,他还是一个最底层的推销员,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他曾经向一位前辈“取经”,问前辈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推销员,前辈告诉他,每次失败之后,一定要把失败的原因记在笔记本上,认真总结经验:究竟是语气不对,还是没摸准客人的脾气,还是对产品的描述不准确。经验总结得多了,自然就能摸出顾客的心理。

安先生按照这种做法去做,每天晚上都要忍住劳累写“总结笔记”,等他的失败经验记录了三大厚本,他终于开始崭露头角,被上级重视。安先生认为,那些关于失败的记录,是他成功的关键。现在,安先生有了儿子,他准备让儿子从小就养成“记录失败”的习惯,这是对未来的最好积累。

安先生教导的“记录失败”,只是积累的一种,是人生经验的记录与总结。想要孩子更加重视积累,必须让他对人生、对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想要让他学会积累,更要做出一个全方位的规划,不能遗漏,也不能因为“孩子太小”,就暂时不去做。要知道幼儿、少年时代的积累,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那么,家长应该在哪些方面促进孩子的积累意识,让他们在生活这个银行里,提早拥有自己的账户和资产?

1.学识上的积累

古人教导我们:“书中自有黄金屋。”每一本书都有它的独特价值,可以转化为知识和技能。所以,多多阅读,在任何时候都是学识积累的不二步骤。

不要小看学校教育,要让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功课,即使早熟的他们已经开始抱怨功课的无聊,跟你讲“学这些没什么用”。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学问是没用的,觉得“没用”,是因为他“不会用”。学的东西越多,就越渊博,综合素质也越高。

2.人脉上的积累

成年后,相信你有这样的感觉:怀念小时候一起玩泥巴、骑自行车的小伙伴,认为那段感情纯洁美好。对自己的儿时伙伴,因为知根知底,比别人多一层信任和亲近感。可是,小孩子之间的友谊,纯洁无垢,却很容易失去联系,变成回忆。

要让你的孩子从小就重视情谊,不要切断和小伙伴们的联系,提醒他们打几个电话,寄几张卡片,在对方生日时候送上祝福。很小的一件事,却可能为他保留几个一生的知己,保持多个今后的事业助力。

3.经验上的积累

做过一件事,不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知道了完成事情的方法,避免错误的方法,这就是经验。失败有什么关系?就像故事里的安先生,把一次次失败总结成“失败大百科”,进而获得成功。经验是宝贵的东西,来自失败的经验更是可贵。

经验不止来自于失败,只要做事,就会有经验,不管是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人际上的,让孩子重视自己每一个行为,确定这些行为的对错,看看这些行为的结果,就成了经验。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他知道该怎么做,也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