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杰出孩子的30种表现
7552500000038

第38章 他谦虚的时候,像成熟饱满的麦子

麦田里,成熟饱满的麦子总是低着头,俯视生养它的大地;而没有用处的稗子却把头扬得高高的,不可一世。你的孩子是否已经在为自己获得的夸奖沾沾自喜?这可不是个好兆头。要培养孩子在竞争中的平和,在得胜时的谦虚,他才能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有时候他的大意能令你瞠目结舌

每个人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乌龟提出要和兔子赛跑,兔子差点笑掉大牙。等到赛跑那天,裁判宣布开始,兔子一溜烟就没了影子。

兔子跑到一个树林里,回头一看,那乌龟大概还在起点上慢慢爬,根本看不到龟影。兔子想:“我睡一觉起来,一样能当冠军。”于是,它呼呼大睡。

一觉醒来,它慢慢悠悠地踱向终点,没想到乌龟早站在终点线上了。因为骄傲,因为大意,一只善跑的兔子输给了一只慢吞吞的乌龟。

有时候,你的孩子会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你奇怪地问:“怎么了?考得不好?”他一下子跳了起来,对你说“不是我考不好”、“我没看清选项,把B写成D了”、“我忘写了一个翻译”等等解释。骄傲的孩子受不了失败,他们总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即使那些借口不过是他犯下的错误。

因为太过自信,犯下了自己不能相信的错误,这是每个喜欢“翘尾巴”的孩子都有过的经历,也让他们的家长忧心忡忡。孩子渐渐大了,开始懂得骄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一旦这骄傲变成了狂妄,变成了大意,家长就该着手教育,但,如何教育?

也许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如果谁说你一句:“这孩子将来没出息”,你会十年、二十年都忘不了,长大后也会想着回去让那个说自己“没出息”的人睁眼瞧瞧。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对自己的认同、旁人的夸奖、真实的成绩,一起组成了他最初的自尊心与自豪感,如果你不小心说了一句:“就你那点成绩,算什么?”你就等着你的孩子记仇吧,不记恨这种事的孩子,那真是少得不能再少。

所以,对待骄傲,不能轻率简单地说几句、骂几句,因为孩子的骄傲情绪很微妙,它与孩子的自尊相连,你说重了,就会伤害他;说轻了,又没有效果。必须把握其中的分寸,教育孩子,不能戳伤他的自尊,但也不能放任他妄自尊大。这个时候,拿出你的耐心和碎碎念吧,只有循循善诱,才能在不伤害自尊的情况下,帮他克服自满情绪。要记得,你的重点不是说他的不足,而是告诉他骄傲的危害:

1.麻痹大意

因为对自己太有自信,就容易得意忘形,更容易固执己见。骄傲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可能出错,所以,他们对待考验,盲目自信,结果常常让他们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明明做得很好呀。”他们不知道,在骄傲的情绪中,他们已经成为一只败给乌龟的兔子。

应该教育孩子,在取得成绩之前,万万不能粗心大意,掉以轻心是胜利的大敌,多少本应成功的事,毁在一次小小的失误上。如果不能保持谨慎与谦虚,任何一件小事都足以毁掉长久的努力,这是多么可惜。

2.看不起他人

骄傲的第二个危害,就是孩子总是看不起别人,即使那些人的优点很明显,成绩很突出,他也会觉得“切,那算什么”,这种自以为是的习惯一旦形成,他就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错觉,认为所有人都不如他。

最糟糕的是,骄傲的孩子不愿意听他人的忠告,他们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聪明,有什么资格来给自己忠告呢?这种自大也让旁人停止对他的友好帮助。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既需要本身的努力,也需要旁人的协助,孤军奋战不是没有结果,却会让时间更长,路径更曲折,何况,看不起他人的人,旁人未必承认你他的成功,也不会为他感到骄傲。

3.自我迷失

人们形容骄傲的人常说:“傲得忘记了自己是谁。”骄傲心理一旦形成,人们很容易迷失自我,特别是小孩子,常常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认为所有人都有义务围着他转,不能违逆他的意思。常听现在的老师抱怨,说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个比一个傲,很难相处。是啊,不懂得迁就他人,只想着自己,做什么事都要以自己的意愿为主,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和人好好相处?

更可怕的是,当孩子被骄傲蒙住了双眼,他就成了井底之蛙,只愿意看头顶小小的一块天,拒绝去看更多的东西——在潜意识里,他隐隐约约知道天外有天,但他已经习惯了自己的骄傲心态,不想也不敢去面对挑战,骄傲,最终会造成懦弱与封闭。

你很棒,但你可以更好

汪老师最近接到了一位家长的电话,想约她一起喝茶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汪老师教小学三年级,一部分学生的家长与她保持密切联系,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些学生大多是差生、或者性格孤僻者。今天接到的电话,却来自于班上第一名的琳琳的家长。

琳琳是班干部,在老师中有口皆碑,是个成绩好、品德好、能力好的学生,在各个科目都有不一般的头脑,也是汪老师的骄傲,汪老师不明白如此让人省心的孩子,家长还要与她谈“教育问题”,难道琳琳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家长的一番话让汪老师感叹。琳琳的家长说,琳琳有天赋,是个好苗子,但是,她每天受到太多来自老师的夸奖,渐渐有了骄傲心态,这对她的成长不利。家长希望老师与自己合作,不要过度夸奖琳琳。汪老师郑重地答应了这件事。

从此,汪老师不再每天重点表扬琳琳,反倒经常对她说:“这次考试你做得很好,但区里有一个学生,解同样的问题比你用的时间更短,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比他做得更好。”家长老师不夸奖,起初琳琳有些失落,很快她就适应了这种状况,开始学会找差距。小学毕业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成熟稳重又谦虚的孩子,汪老师相信,琳琳前途无量。

对于孩子来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得到旁人的关注与夸奖。你夸得越多,他越是得意。小孩子需要存在感,但他能做出的成绩太少,能引人注目的机会不多,所以,只能从父母或周围人的夸奖中,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有人夸他,他就觉得自己重要,自己有能力,有很多人需要并喜欢自己,以此为傲。不过,过多的夸奖也会让他们产生骄傲心理,让他们目空一切,并且形成,再也看不到其他人的优点,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名言,它之所以一直流传,就是因为它深刻揭示了谦虚与进步的关系。尽管现代人总是强调张扬个性,鼓吹“骄傲使人进步”,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骄傲只能让他们变得目光短浅,轻视一切,自我封闭。家长夸奖孩子,需要注意技巧,这样才能既满足孩子的小小虚荣心、强大自尊心,又能让他知道自己的位置,不会自满。

1.不是所有事都值得夸奖

有些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自尊心,总担心少夸一句,孩子就会没有积极性。有时候孩子做错了事,他们也会夸上两句。比如孩子拿着剪刀给花朵剪枝,造成一盆花的死亡,父母为了鼓励孩子的“勤劳”,仍然会说:“嗯,虽然做得不对,但主动做家务的精神值得鼓励。”——鼓励什么啊,下次他再做错事,会自己跟你说:“虽然后果严重,但我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鼓励哦!”这时候,不知你还要不要继续鼓励。

该表扬的时候及时表扬,该批评的时候就要批评,你不跟他实话直说,他就认为自己的行为得到了你的赞同,以后更加肆无忌惮。孩子的自信的确要建立,夸奖也必不可少,但如果什么事都要夸上几句,让孩子觉得自己完美无缺,你就是坑了自己的孩子。

2.强化与淡化

好的父母要把握住夸奖的尺度。对那些孩子明显能够做得好,而且取得成绩的事,要“压一压”,轻描淡写地夸奖几句。例如孩子成绩很好,这次又考了个全班第一,这时候不需要大肆宣扬,反倒可以说:“什么时候你能拿个全区第一?”激起孩子的斗志。

对于那些他没有多少自信,但仍在努力尝试的事,不要吝啬夸奖!即使他只取得一丁点进步,你也要赞不绝口,夸张一点也没关系。孩子思想简单你的夸奖会成为他的动力,让他更有劲头将事情做下去,克服困难,达到成功。

3.重点是品性,然后才是能力

孩子做什么事都很好,但是,他不懂礼貌,不懂分寸,不懂帮助别人,总是自私自利,这样的人能力再好,长大了也是一个利己主义者,甚至对父母都不懂得报答。家长在培养孩子各种能力时,千万不要忘记品德是一切事业的基础。

不要以为“学习好的孩子品性也不会差”,道德不健全,即使再多的知识也无法弥补。就拿那些高智商犯罪者来说,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比任何人都好,但他依然是个罪犯。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好,就无视他的缺点,教育孩子,要先成人,再成才。

杜绝孩子的虚荣心

虚荣是人类天性的一种。每个人都有自恋的一面,看重自己,希望得到旁人的肯定,喜欢听奉承话,愿意被他人羡慕。适当的虚荣心会让人更加上进,更加专注于追求自己的成绩,所以,虚荣未必是坏事。坏就坏在虚荣容易过度。多数人都不能把虚荣心控制在“上进”的程度,他们错误地把虚荣心当做自尊心,过度注意自己的外在,在乎别人的评价,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发展自我,提高素质上。

妞妞今年才6岁,可是小小年纪的她,已经开始偷偷涂妈妈的口红,擦妈妈的香粉。一开始,妈妈以为这是女孩子爱美的天性,哪个女孩子不希望自己漂亮得像个公主?兴趣来了的时候,她还会亲自打扮妞妞,让她漂漂亮亮地出门。

渐渐的,妈妈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头,妞妞总是要求妈妈给她买漂亮的连衣裙,漂亮的皮鞋,如果不买就会哭闹不止。每当别人夸奖她漂亮,她就会开开心心,一旦没人夸奖,她一天都不会有好心情。妈妈这才明白,妞妞小小年纪,虚荣心可不小。

小孩子的虚荣心不可小觑,当他们洋洋得意地和同伴炫耀自己的成绩,他们想得到的不过是小朋友们的羡慕;他们还喜欢假装学识渊博,对什么东西都要评论一番,即使不懂,也要卖弄一知半解的理解;他们喜欢把高价位的电子表放在显眼的位置,为的就是让大家都来看一看,艳羡一番……

有些孩子虚荣过了头,不惜说谎也要换得他人的赞扬。例如,他们在父母面前假装乖巧,说自己被老师表扬,其实老师表扬的是另一个人;他们会涂改自己的成绩单,为的是给人留下一个“高分印象”,这样的孩子价值观已经发生轻微的扭曲,他们把自我价值完全建立在外人的评价上,追求的也都是肤浅的东西,长此以往,未来堪忧。那么,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改变虚荣心?

1.以“平常心”代替“虚荣心”

对于小孩子而言,“平常心”这个概念太过高深,他们理解不了。你可以把它解释为:“那些你看着好的没有那么好,你觉得差的也没有那么差。”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人活着是为了充分发掘自己的优点,做出一番事业;而不是模仿别人的优点,追求外在、追求享受。

让小孩子有平常心,基本是一件没可能的事,但是,你一定要在他年幼的时候,就把这件事告诉他。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会越来越懂得什么是平常心,看淡人生的得失成败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你的话会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他,直到有一天他真的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

2.鼓励孩子提高自己

有虚荣心不一定是坏事,也可以成为一种动力。父母要引导孩子在有用的方面“虚荣”。例如,他们追求吃喝玩乐的时候,你要明令禁止,扣掉他们的零花钱、让他们多和朴实的孩子接触、给他们讲奋斗的道理。如果他们追求的是成绩、是某一种技能的完美程度,这时候你要大力支持,随时鼓励,让他们越来越好。

虚荣心的核心是什么?——要面子。现在,你就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面子”。真正的面子不是穿名牌,用名牌,那是父母给的。真正的面子是品德优异,让每个人信服;成绩优良,让人望尘莫及;做事有原则有担当,让所有人喜欢、愿意接近。小孩子如果能将这些事当做“面子”的标准,他的精神面貌就会发生极大改变,他会迅速摈弃那些华而不实的想法,变得勤奋、务实,每一天都努力充实自己。

3.正确评价自己

虚荣心的表现之一,是过分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或者自己没有的东西。如家境贫困的小孩却一心想用名牌手机;没有美术细胞的小孩却偏偏想当小画家。有些家长认为,不应该过早地让孩子正视现实,他们希望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所以,他们明知道“不行”、“不好”,还是会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违心地称赞孩子。

但是,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应该及早让孩子正视现实,即使那听上去有些残酷,打击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可以用“欲抑先扬”的方法来说明这一点。首先指出孩子的优点,告诉他应该努力的方向,然后再说出他的缺陷,现实的条件,指出他正在做一件毫无结果、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事,这样的说话方式更易于孩子接受,也会促进他思考,更会让他懂得爸爸妈妈对他的看重、信任、期望。

4.不要拿孩子炫耀

想要杜绝孩子的虚荣心,家长也要有相应的觉悟。你是不是总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聪明”、“可爱”、“成绩好”?你的夸耀自然带来别人的夸奖,形成一种云蒸雾罩的夸赞气氛,让你的孩子飘飘然,一旦他整天渴望这种夸奖,虚荣的习性就悄然滋生。

即使你的孩子固然值得大夸特夸,也不要总是对外炫耀——其实,他的成绩大家都看得到,你大可谦虚几句,说自己的孩子做得还不够好,这样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