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杰出孩子的30种表现
7552500000037

第37章 有时候,一点蛛丝马迹他都不肯放过

小孩子的观察力不可小觑,对细节的敏感程度也让人惊叹,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细节的意义,也很难坚持恒久的观察与精细。帮助孩子发挥他的特长,培养他的观察力与细节意识,可以让他们懂得每件小事都是大事的一部分,以小见大,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让孩子做一些精细活

报纸还杂志的娱乐版上,经常有这样的游戏:两张看似一模一样的图,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常常在最不起眼,最细微的地方,你根本留意不到。

可是,如果你将这两张图给任意一个小孩,他会很快找出大部分不同点。这种能力让你惊讶。小孩子对细微处的敏感程度,有时候甚至让你嫉妒!利用这种特点,你可以因势利导,帮他们形成一些优良习惯,培养他们细致的思维方式,可以试着让他们做一些繁琐复杂的活动,锻炼他们的耐心与认真。

一个时代的孩子,有一个时代的爱好。蓝女士的女儿今年11岁,最近加入一个网络社团,迷上了COSPLAY。所谓COSPLAY,就是自己准备衣服和道具,扮成某个动画漫画里的人物去拍照或者演舞台剧。蓝女士并不了解新新人类的爱好,但是,在保证学习成绩的情况下,蓝女士愿意给女儿多一笔零花钱,让她自由发展兴趣爱好。

女儿很懂事,尽管需要用到很多道具,她却不会向妈妈要多余的钱,而是自己买来布缝衣服,自己找到木条、彩纸等等东西做一个一个的小道具,母亲惊讶地发现,从前连扣子都不会缝的女儿,竟然真的做出各种各样的裙子;爸爸也惊讶女儿竟然成了“木工”。他们高兴之余,开始指导女儿如何精益求精。精细活做惯了,原本粗心大意的女儿做什么事都开始仔细小心,越来越有大人样,也越来越让父母放心。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告诉他,每一件大事都是由若干小事组成,把这些小事做好,才能保证大事的顺利。就像要用积木搭一个宫殿,从地基部分就要摆的密、摆的实。一层一层搭起来的时候,更要考虑每一个部件的承重能力,考虑他们配在一起是否能保持平衡,不论哪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宫殿坍塌。那么,如何指导孩子们学会仔细,动手做那些“精细活”?

1.适度性

如果你让一个孩子缝几个纽扣,他们大概会很认真地跟你学习穿针引线,琢磨如何把扣子缝的更牢固。但是,如果你要求一个孩子缝一百个纽扣,他恐怕缝到第三个就开始歪歪扭扭,偷工减料,最后干脆宣布罢工,凡事过于不及,不要以堆积起来的数量训练孩子,最重要的是做事的质量。

2.全局性

有些孩子是“细节完美主义者”,他们常常对某事情的某一个关节特别执着,只要把这个部分做好,他们就觉得大功告成。可是,细节做得再完美无缺,也没法保证整体效果没有差错,过于追求细节,就是本末倒置,甚至影响整体的完美。

训练孩子的精细一定要注意灌输全局意识,要让他知道细节是为整体服务,追求细节完美,指的是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做细,以达到最终目的。就像画画,每一个颜色涂上去,要考虑的是整体画面的和谐,不能乱涂。提醒孩子时时刻刻注意整体和全局,能够让孩子在细心的时候,看得更远,想得更多。

3.忍耐力

小孩子没有定性,一件事做得久了,就会说“没劲”,不想继续做下去。如果这个时候你责骂他,他会更觉得手中做的事面目可憎。所以,在孩子厌烦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让他稍微休息一下,鼓励他稍后继续做。

忍耐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父母和孩子付出极大的耐心。父母可以考虑用奖励方式鼓励孩子的耐性。培养过程虽然枯燥,甚至伴随着双方的厌倦,但忍耐力一旦养成,就会成为陪伴孩子终身的好习惯。今后他再遇到需要付出长期耐力的事情,就会想到“小时候我做XX的时候,都能做好,何况现在呢!”

教孩子学会反复检查以避免错误

说到培养孩子的细心,父母总是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从一张最简单的试卷就能够训练孩子的认真细心。有些孩子聪明,一张卷子从头写到尾不过十几分钟,而且保证百分百正确,你让他认真,他会拿成绩问你:“我哪里不认真?不认真会考一百分吗?”

针对这种孩子,你不妨也用点狡猾的方法,给他一点“颜色”。专门找那些容易疏忽选错的题凑成一张卷子,规定时间让他们做。等到他们因自己的大意失掉很多分数,再板起脸说:“你看,你还能说你认真吗?这么简单的题都选错!”在事实面前,孩子也只能“认栽。”

让孩子承认自己的大意是第一步,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他学会细致。从平日的作业功课上,更要“严防死守”,让孩子多检查几遍,多演算几遍。如果平时不能养成习惯,你也别指望他在关键时候能检查清楚。不妨参看以下优秀教师的经验:

唐老师是特级小学教师,她带的班级年年被评为优秀,从她的班级毕业的学生,每个都有极好的素质,即使没能考上好的初中或高中,大多也有不错的前途,这归功于唐老师周到细致的教学方法。

举个例子,从一年级开始,唐老师就要求自己班的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她也会不辞辛苦地为学生们检查笔记上的漏洞和疏忽。对那些笔记记得非常好,又加了很多自己想法的学生,她会着力表扬,并把优秀笔记让其他人传阅。通过做笔记勘误,学生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不放过老师所说的任何一句话,也会主动温习学过的东西,如此一来,班级成绩自然成了年级上的佼佼者。从唐老师的班级出去的学生,有三大特点:写字又快又好、特别擅长找重点、做什么事都比同龄人稳重。

唐老师的优质教育其实并不难理解,也很容易模仿,她只是用“做笔记、检查笔记”的方法,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悉度、精细度,让他们的记忆“万无一失”。由此还能得出结论,检查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再“浪费时间”,“让人着急”,而是习以为常。

学习检查还能给孩子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增加孩子性格中的稳定因素。一个懂得将自己做过的事全面检查,而不急于求成的人,必然是沉稳的、成熟的,这种性格的延伸好处,就是他做什么事都有一份稳中求胜的心态,他们会很好地安排时间,留出检查的空当,这也表现出了他们优秀的统筹能力。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教孩子学会检查?

1.单项复查

最开始的检查训练,对于孩子来说是枯燥甚至让他们烦不胜烦的。孩子首先要学会复查。拿算术题为例,复查就是将主要步骤重新计算一遍,对照结果是否一致。结果不一致需要思考一下方法,看看有没有问他,再进行一次计算。如果好几次计算结果都不一样,孩子已经处于毛躁状态,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当着孩子的面,把这道题清清楚楚地演算一遍,得出正确答案,这会让孩子冷静下来重新计算。

复查这个步骤一开始虽然枯燥,但复查成了习惯,孩子就不用再重新演算一遍,主需要注意一下主要关节步骤,然后就能心中有数。而且,复查多了,连做题速度都会得到加快,慢慢的,孩子就会觉得这件事必不可少,而且根本不用占用太多时间。

2.全面检查

全面检查一般针对复杂的大题,或者阅读作文部分。全面检查就要有全面意识,以作文为例,从立意到结构,再到病句和错别字,都是检查的重点。

全面检查并不是全面重做,要做到有重点,知道哪些部分容易出错,给这方面题目留更多时间,至于那些比较有自信的部分,可以略略检查就跳过。全面检查需要孩子对考卷有一定的信心,否则,他们不可能抓到重点。建议等孩子的成绩好到一定程度,再开始训练。

3.做平和的旁观者

家长也是经历过无数次考试的人,相信都有这样的经验:刚刚做完的题目,刚刚写完的文章,因为思维的惯性,往往检查不出错误,连最简单的错别字都可能没看到。等考试之后拿到卷子,才责备自己怎么这么粗心。其实这不是粗心的缘故,而是太过投入,没有旁观者的那种冷静,所以,检查的最高境界是做个心态平和的“旁观者”。

可以这样训练自己的孩子,拿出他的卷子,让他当阅卷老师,告诉他评分标准,让他自己给自己打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逐渐摸索出判卷老师的心理,例如给分的标准,什么样的答案需要加分,什么样的字迹更让人留下好感。给自己判卷成了习惯,在检查的时候,孩子会有更严格的要求,而且非常留意那些得分点。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孩子的检查技术越来越好。